2022年3月17日香港恒生大學(恒大)今天(3月17日)舉辦「陪我講.陪你闖 Live Chat with Youth」講座系列 –「創業『不』只是夢」,邀請了初創界新力軍及相關領域的機構代表,交流寶貴的創業實戰經驗和探討本港支援初創企業方案。是次講座吸引約500人在網上參與,包括中小學及大專院校師生、企業及商界代表與社會各階層人士。講座由香港恒生大學商學院副院長(企業及商界聯繫)及伍絜宜創新及創業中心主任萬頴恩博士擔任主持,邀得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總裁畢堅文先生、香港數碼港管理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林家禮博士、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專責小組主席李正儀博士、 紅點子創作(香港)有限公司創辦人暨行政總裁李嘉俊先生,以及阿里巴巴香港創業者基金(AEF)營運總監呂紹勇先生擔任嘉賓講者。香港數碼港管理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林家禮博士表示,樂見香港越來越多初創公司成功打響名堂,成為獨角獸企業。他表示國家「十四五」規劃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科中心,以及提倡「碳中和」為目標,均大大開拓本地企業發展綠色創科的空間及機遇。再者,香港與東南亞國家聯盟簽訂的《自由貿易協定》已全面生效,另一方面正爭取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可見香港擁有龐大的地區商機。「香港是一個創科搖籃,有政府政策推動和配合,亦有科學園和數碼港作為大平台,讓初創團隊茁壯成長。香港正轉型為數碼經濟及推動智慧城市發展,數碼技術與各行業融合加深,製造許多合作機會。我期望未來黃金十年,香港邁向智慧城市,吸引更多人才來港發展,成為宜居城市。」他又鼓勵有意創業的學生裝備自己、建立良好的心態、終身學習和放眼世界。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總裁畢堅文先生表示近年創科生態圈越趨成熟,政府給予許多資源支援有志創業的年輕人,其中生產力促進局成立「中小企資援組」與「知創企業家網絡」支援初創企業,加強商業聯繫從而提升競爭力。畢堅文眼見眾多創業成功和失敗例子,建議創業必須要有商業計劃書,包括市場分析、業務獨特之處、吸納人才方案、經驗、財務分析,以及退場機制,「有志創業的年輕人更必須具備『Dare to dream,dare to try』的精神,即使失敗亦能在錯誤中學習。雖然運氣亦相當重要,惟運氣不會降臨在沒有準備的人身上。」另外,他強調人際網絡在創業路上 不可或缺,與各個領域的商家及投資者互相交流,有利企業長遠發展。他以一位年輕人經營茶餐廳的故事為例,他花兩年時間走訪不同茶餐廳,發掘和學習各店獨特之處,然後籌劃及實行自己的創業夢。阿里巴巴香港創業者基金(AEF)營運總監呂紹勇先生表示,香港地理位置優越,同時面向中國內地及海外市場,有利孵化初創企業。他強調「人」是創業中最重要的元素。投資者評估初創企業是否適合投資時,除了審視計劃書內容、未來計劃及展望等客觀因素外,亦會考量創業家的個人特質,包括創業熱誠、毅力、投入度、執行力、思想開放性、遠見及願景。「投資者目的是要投資未來,而創業家必需對其行業充滿熱誠,並相信自己的研發項目能為未來社會帶來影響。此外,團隊是否擁有共同理念、溝通協調合作程度等,亦會影響投資者衡量創業團隊的投入度。」他認為堅持不懈、思維開放和目光遠大的初創公司,有能力孕育無限可能,寄語創業家要「腳踏實地、仰望天空」。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專責小組主席李正儀博士認為,成功社創的關鍵是利用創新方法和結合科技應用,以回應社會需要,因此社創創辦人除了不乏熱誠外,還需對社會問題有深入的認識和感受。她舉例,近年社區導賞相關項目引起廣泛的社會迴響,反映港人重視社區文化傳承和共享文化,具有發展空間。她強調,社會創新的重要性在於商業機構的管理層是否關心社會議題及具備同理心,建議學生把握科技帶來的新機遇,不斷增值學習,主動與社會各界交流,從而了解其他人思維,擴闊視野。紅點子創作(香港)有限公司創辦人暨行政總裁李嘉俊先生分享,創業其間曾有失敗,但漫漫長路,心態是決定往後成敗的關鍵。他對媒體科技及應用在創意文化產業上的創科工作充滿熱忱,於是創業時專注發展相關項目,涵蓋傳統電視製作、擴增實境(AR)、虛擬實境(VR)、元宇宙、非同質化代幣(NFT)等。他指出近年市場急速變化,但環境仍有助年青人創業:「有人認為近年本港初創發展飽和,社會存在不利因素,經濟環境亦略為遜色。不過我認為疫情下其實機遇處處,可以轉型應對及凸顯自己優勢,所以了解企業的抗打能力和計劃好未來很重要。」李嘉俊又認為,本港年輕人較多著重發展本地市場,建議應同時考慮開拓大灣區、東南亞甚至歐美市場,不斷提升自己優勢,「市場發展不能只局限自己熟悉的地方。香港作為國際創科中心,擁有豐富的資源及資訊,有助企業招攬不同地區的人才加入團隊。」講座亦邀請了市場學工商管理(榮譽) 學士課程三年級陳詩曼同學 、管理學工商管理(榮譽)學士課程四年級林籽緣同學、環球商業管理工商管理(榮譽)學士課程三年級陸柏延同學、供應鏈管理工商管理(榮譽)學士課程三年級譚嘉淇同學及企業管治工商管理(榮譽)學士課程三年級葉淑琳同學五位同學分享他們的創業夢及計劃,與講者交流。 講座嘉賓踴躍分享寶貴的創業實戰經驗及心得。 香港數碼港管理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林家禮博士表示香港作為創科搖籃,有科學園和數碼港作為大平台,加上政府政策配合,讓初創團隊茁壯成長。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總裁畢堅文先生認為有志創業的年輕人必須要具備「Dare to dream, dare to try」的精神,即使失敗亦能在錯誤中學習。 阿里巴巴創業者基金(AEF)營運總監呂紹勇先生認為,創業家的個人特質是創業中最重要的元素,他寄語創業家要「腳踏實地、仰望天空」。 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專責小組主席李正儀博士認為社創創辦人除了不乏熱誠之外,還需要對社會問題有深入感受,才能確切回應社會需要。 紅點子創作(香港)有限公司創辦人暨行政總裁李嘉俊先生鼓勵,創業人士不放遠視野,以不斷提升自己優勢。
為加深年輕人與大眾對社會議題的認識,從而為香港尋找新路向,香港恒生大學舉辦「陪我講‧陪你闖 Live Chat with Youth」講座系列,邀得社會各界知名人士聚首一堂,就備受關注的議題討論交流,發掘未來發展潛能。繼二月成功舉行的「體育『不』只是運動」講座暢談體育產業後,恒大很榮幸邀得初創界新力軍和相關領域的機構代表,於本系列第二場講座「創業『不』只是夢」,分享寶貴的創業實戰經驗,並探討支援初創企業的方案。活動詳情如下:主題:創業「不」只是夢日期:2022年3月17日(星期四)時間:下午2:00–3:30形式:網上直播(講座連結將於成功報名後傳送至登記電郵)語言:廣東話主持:萬頴恩博士 香港恒生大學商學院副院長(企業及商界聯繫)及伍絜宜創新及創業中心主任嘉賓講者(按姓氏英文字母順序排列):• 畢堅文先生, MH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總裁 • 林家禮博士, BBS 香港數碼港管理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李正儀博士, JP 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專責小組主席• 李嘉俊先生 紅點子創作(香港)有限公司創辦人暨行政總裁• 呂紹勇先生 阿里巴巴創業者基金(AEF)營運總監請於2022年3月15日(星期二)或之前按此透過Google表格報名。如有任何查詢,請電郵至 lcwyouth@hsu.edu.hk。
2022年2月17日香港恒生大學(恒大)今天(2月17日)舉辦「陪我講.陪你闖 Live Chat with Youth」講座系列 –「體育不只是運動」,邀請了政府官員、香港運動員及體育界代表就本港體育發展機遇和挑戰,發表真知灼見。是次講座吸引接近2,000人報名參與,包括中小學及大專院校師生、體育界代表及社會各階層人士。講座由恒大傳播學院副院長趙應春教授主持,邀得香港乒乓球代表成員及東京奧運會獎牌得主杜凱琹、香港單車代表隊前成員及恒大校友郭灝霆、民政事務局體育專員楊德強,以及香港乒乓總會主席余國樑擔任嘉賓講者。恒大校務委員主席鄭慕智博士致辭時表示,為回應近年政府發展體育和文化創意等產業,恒大邀請相關的專業人士親身分享行業資訊及其理想,共同探討行業發展空間和機會。「我希望講座嘉賓的經驗分享能喚醒青年人的夢想『種籽』,啟發青年人思考如何裝備自己,勇敢追夢,在你們熱愛的領域盡展所長。」另外,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總經理(商務營運)蕭世和致辭指出,去年政府購入東京奧運播映權,全民共賞體育盛事,緊接的北京冬奧再將體育熱潮延續。北京冬奧融入許多科技及環保元素,正好凸顯「體育不只運動」,更是一個產業發展,對年輕人而言,未來充滿發展空間及機遇。民政事務局體育專員楊德強指出,啟德體育園預計明年完工,有助推動香港體育發展。「以往有不少海外體育組織有意來港舉辦大型國際賽事,惜往往因香港欠缺大型場地而計劃告吹。可容納五萬名觀眾的體育園主場館正能消除此制肘,相信能吸引海外團體來港籌辦國際體育賽事。」對於香港將與澳門及廣東合辦的2025全運會,楊透露,政府將會善用體育園設施。他強調體育專業化、盛事化及產業化三者環環相扣,三者互相配合可產生更大的社會價值及市場價值,從而吸引更多社會及商界資源繼續發展。香港乒乓總會主席余國樑以金字塔比喻運動發展結構,最低層是基層運動普及化,市民積極參與運動;中層則是,一部分熱愛運動的市民「向上流」投身體育運動;而最頂層是一群擁有頂尖水準的運動員。他又以乒乓球為例,此運動在香港有70年歷史,當中中港運動員持續交流切磋、體育總會多舉辦本地活動及比賽, 都有助體育傳承,發掘及孕育下一代接班人。香港單車代表隊前成員及恒大校友郭灝霆笑言,10年全職運動員生涯試過四度跌斷鎖骨、輸掉比賽,但往往身體受傷總不及心理挫折難受。有一次,他夥拍大師兄黃金寶出戰全運會,外界看好港隊奪牌而回,最終卻無緣三甲,當刻方深深感受到,下一次要等待四年之久,心裏特別難受,「幸得師兄黃金寶及教練傾訴及開解,他最終釋懷,學習調節心態和步伐,堅強和堅持的心態也漸漸成熟。總言之,十年最大得着是體育精神!」現時香港體育發展持續進步,他希望政府及社會可加強體育文化發展及教育,以鞏固社會根基,這才能把體育專業化、產業化及盛事化。現時身處內地集訓的杜凱琹分享道,自己非常熱愛乒乓球,即使運動生涯中遇過不少挑戰,她都常常提醒自己要專注過程,而非着重輸贏。她憶述當年考慮成為全職運動員時,最大掙扎是在讀書與打乒乓球球之間作取捨,但逐漸發現其實兩者不需取捨,更可以達成雙贏,「現時,我是全職運動員並同時修讀學士課程,我發現學習不同知識能開拓思維及眼界,有助自己打乒乓球。」杜凱琹續指,去年東京奧運掀起香港運動熱潮及關注,但強調運動發展非一朝一夕,除了需要政府投放資源發展,亦需要各體育總會投放資源和心血培訓青少年運動員,以及舉行不同活動賽事,給予大眾更多機會接觸體育運動。對於知名度提升,從而令自己和參與商業活動機會增加,杜凱琹認為這令她有更多機會透過不同平台推廣運動,提升其社會責任。 講座主持人趙應春教授、講座嘉賓及觀眾踴躍分享對本港體育發展的觀點。 恒大校務委員主席鄭慕智博士希望講座嘉賓的經驗分享能喚醒青年人的夢想種籽。 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總經理(商務營運)蕭世和認為,對年輕人在未來的體育產業發展大有機遇。 正在內地集訓的香港乒乓球代表成員及東京奧運會獎牌得主杜凱琹認為,運動與學業可並存。 香港單車代表隊前成員及恒大校友郭灝霆認為,10年全職運動員生涯最大得着是培養到體育精神。 民政事務局體育專員楊德強相信啟德體育園可吸引海外團體來港舉辦國際賽事。 香港乒乓總會主席余國樑指出,現時商界重視社會責任,加上有政府及教育政策支持,能醞釀良好的體育發展環境。
為加深年輕人與大眾對社會議題的認識,從而為香港尋找新路向,香港恒生大學將舉辦「陪我講‧陪你闖 Live Chat with Youth」講座系列,邀得社會各界知名人士聚首一堂,就備受關注的議題討論交流,發掘未來發展潛能。適逢北京冬季奧運會正如火如荼進行,首場講座率先邀請政府官員和體育名人探討體育主題,活動詳情如下: 主題:體育不只是運動日期:2022年2月17日(星期四)時間:下午2:00–3:30形式:網上直播(講座連結將於成功報名後傳送至登記電郵)語言:廣東話主持:趙應春教授 香港恒生大學傳播學院副院長嘉賓講者 (按姓氏英文字母順序排列):· 杜凱琹小姐 香港乒乓球代表成員及東京奧運會獎牌得主· 郭灝霆先生 香港單車代表隊前成員及香港恒生大學校友· 楊德強先生, JP 民政事務局體育專員· 余國樑先生, BBS, MH, JP 香港乒乓總會主席 請於2022年2月15日(星期二)或之前按此透過Google表格報名。如有任何查詢,請電郵至 lcwyouth@hsu.edu.hk。
2021年8月23日香港恒生大學(恒大)於今日(8月23日)舉行第一屆榮譽博士學位頒授典禮,頒發榮譽社會科學博士學位予四位傑出人士,以表揚他們的卓越成就,以及對恒大和社會的貢獻。首屆獲頒榮譽社會科學博士學位的四位傑出人士為:何子焯、林李翹如、利易海倫及李慧敏。典禮由恒大校務委員會主席鄭慕智博士主禮。恒大校長何順文致辭時強調,四位獲頒榮譽博士的社會賢達不僅在專業領域上表現出類拔萃,更為本校發展及社會福祉作出寶貴貢獻。何校長表示,「我衷心希望他們及大學其他持份者未來繼續支持恒大發展,孕育莘莘學子,在高等教育大放異彩。」林李翹如博士代表四位榮譽博士領受人致謝辭時,感謝恒大授予殊榮。她讚揚恒大作為傑出年青學府,秉承「博雅 + 專業」教育模式,培育學生成為全方位及勇於承擔責任的領袖,回饋社會,為香港建設更璀璨的未來。林李翹如亦談及作為女性銀行家,於初出茅廬時曾一度自我懷疑。「我非常榮幸曾獲已故的利國偉爵士分享其人生智慧。在追求目標的道路上,他的鼓勵為我確立一個良好的開端。」她表示其座右銘為「熱情擁抱生命」,面對新冠疫情及不同挑戰,她鼓勵大家即使前路漫長曲折,香港仍然機遇處處。四位榮譽博士領受人的讚辭及其他典禮資料,請按此。按此閱覽恒大校長何順文致辭。(只提供英文版本)按此閱覽林李翹如博士致謝辭。(只提供英文版本) 恒大首屆榮譽博士學位頒授典禮 四位榮譽社會科學博士領受人:何子焯、林李翹如、利易海倫和李慧敏合照。 (左起)常務暨學術及研究副校長許溢宏教授、校長何順文教授、四位領受人與恒大校務委員主席鄭慕智博士、副校長(機構發展)方永豪博士合照。 校長何順文教授致辭。 林李翹如博士代表致謝辭。
2020年9月25日恒大十分榮幸宣佈,由2020年9月2日起委任王美琪女士及楊志良先生為校董會成員,任期三年。王女士現為恒生銀行傳訊及企業可持續發展總監及執行委員會委員。加入恒生銀行之前,王女士曾任職不同大型機構,包括香港鐵路有限公司、國泰航空有限公司及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於傳媒及企業傳訊領域資歷深厚和擁有豐富經驗。楊先生現為恒生銀行風險監控總監及執行委員會委員。他亦分別於恒生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恒生投資服務有限公司、恒生證券有限公司及恒生保安管理有限公司擔任董事。在2018年1月加入恒生銀行之前,楊先生在香港和新加坡的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擔任多個高層管理職位,在企業風險管理方面具有廣泛知識及專長。恒大深信,憑藉王女士及楊先生之專長、豐富經驗及教育熱忱,定必能為校董會的工作貢獻寶貴意見,為恒大及其持份者帶來莫大裨益。恒大亦藉此機會向陳淑佩女士致以衷心感謝,陳女士於2018年加入校董會,直至2020年7月1日辭任校董,對恒大貢獻良多。
2018年8月29日 恒管新委任校董會主席及兩名校董到訪校園,並就恒管計劃成為區內具領導地位以博雅教育為主導的私立大學作討論交流。 新任校董會主席鄭慧敏女士(恒生銀行副董事長兼行政總裁)、校董許敬文教授(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卓敏市場學講座教授及市場學系系主任)及李家祥博士(李湯陳會計師事務所首席會計師)由校長何順文教授及其他管理層接待。 鄭慧敏女士於今年7月1 日獲委任為恒管的校董及校董會主席,許敬文教授及李家祥博士則於7月31日正式出任恒管校董,而今日未克出席參觀的華僑永亨銀行董事長馮鈺斌博士之校董委任亦於7月31日生效。 負責接待的恒管管理層向新任校董會成員簡述恒管近期的發展與成就,以及其在香港高等教育界的獨特角色。何校長亦闡釋恒管的「博雅+專業」教育模式及其獨特優勢,包括屢獲殊榮的校園綠化建築、創新學位課程、獨特的住宿書院體驗,以及小班教學、緊密師生關係以及由教師指導的課外活動等。 此外,何校長及各校董亦討論了恒管的五年策略發展計劃(2018-23),包括成立「藝術與設計學術單位」及推出「一學生一實習」計劃,希望學生透過積極參與不同的學習機會,能夠更了解自己、拓闊國際視野、增強自信心以及發揮潛能。 校園參觀包括恒管多項教學設施,例如演藝廳、傳播學院電視錄影廠、圖書館、馮堯敬堂、金融交易實驗室、偉倫廣場、體育館及室內泳館。此外,鄭主席與各校董亦探訪了恒生管理學院賽馬會住宿書院並與宿生交談,藉此了解住宿書院的生活與學習體驗。 恒管校董會主席鄭慧敏表示:「恒管會根據策略計劃,確保能繼續透過博雅教育,朝着成為區內領先私立大學的願景邁進。」 校董許敬文表示:「十分榮幸能獲邀加入恒管校董會,希望透過我在高等教育界的學術和管理經驗,能夠為校董會和恒管帶來多方面的貢獻。」 校董李家祥認為:「恒管的創新發展和院校氛圍令我印象深刻,我十分期待與校董會和恒管管理層緊密合作。」 恒管表示憑藉各位新任校董會成員的專業知識、豐富經驗以及廣闊視野,學院及相關持份者均能受惠,深信在校董會對教育的熱忱和英明指導下,恒管的發展會更臻卓越。 新任校董會主席及校董簡歷 鄭慧敏女士 鄭慧敏女士現為恒生銀行副董事長兼行政總裁、恒生銀行(中國)及恒生集團多間附屬公司的董事長,亦為恒生指數有限公司的恒生指數顧問委員會主席、何梁何利基金信託委員會委員、滙豐控股有限公司集團總經理、以及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董事。 鄭女士於1999年加入滙豐,曾擔任多個與個人理財服務及市場推廣相關的職位。她於2007年獲委任為香港個人理財服務主管,2009年獲委任為亞太區個人理財服務董事,2010年獲委任為亞太區零售銀行及財富管理業務主管。2014年出任滙豐集團環球零售銀行業務主管,並於2017年獲委任為恒生銀行副董事長兼行政總裁。 鄭女士現時亦擔任以下職務: 香港公益金董事 江蘇省港商投資企業服務協會榮譽會長 中國銀聯國際顧問 第十二屆江蘇省政協委員 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深圳前海蛇口片區暨深圳市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諮詢委員會委員 香港銀行學會副會長 鄭女士持有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士學位,並獲Beta…
2018年7月16日 世界盃是四年一度足球壇盛事,過去一個月成為全城焦點。恒管校方聯同學生會和校友會與眾同樂,於2018年7月15日(星期日) 世界盃決賽日晚上,在恒管剛命名的「李兆基綜合大樓」,舉辦「2018世界盃決賽 – 恒管齊齊睇FUN FUN玩」。何順文校長、一眾恒管管理層以及約150名恒管師生、校友及其親友一同參與,透過巨型屏幕即場觀賞世界盃決賽。法國最終以4:2撃敗克羅地亞奪標,觀眾為緊湊賽情歡呼喝采,共渡一個熱鬧的晚上。 當晚節目非常豐富,包括恒管樂隊學會暖場表演、花式足球得獎人彭健發和馬偉澄大顯身手、抽獎等。場內並設有足球九宮格、射門、戰繩等活動。觀眾更可在手臂和臉貼上印有法國及克羅地亞國旗圖案的印水紙,以示支持。 何順文校長(左)與副校長(機構發展)方永豪博士(右)歡迎恒基兆業地產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總經理黃應健先生蒞臨恒管。 世界盃決賽齊齊睇 開賽前一系列暖場活動:花式足球表演、足球九宮格、戰繩、樂隊學會表演、打氣印水紙等 抽獎環節的幸運兒分別獲贈國旗圖案攬枕及球衣。
「恒管2018-2023策略發展計劃」籌備工作於2017年4月開展,歷時八個月。學院於2018年初公布計劃細節,讓公眾及有意報讀的學生更了解學院的未來發展。 「恒管2018-2023策略發展計劃」以「邁向新時代:不一樣的私立大學」為主題,內容涵蓋學院的目的、願景、使命、校訓、核心價值及獨特新發展亮點,並且訂出五大策略發展重點領域,分別為:完善的課程架構、創新教學及研究、轉化式學生體驗、積極的公眾參與及發展,以及可持續的校園及資源管理。 請按此閱覽「恒管2018-2023策略發展計劃」。
2017年5月22日 恒生管理學院(恒管)榮譽院士榮銜於2017年設立,以表彰傑出人士對學院發展及社會所作的重大貢獻。第一屆榮譽院士頒授典禮於2017年5月22日在恒管校園舉行,頒授榮譽院士銜予六位傑出人士,包括:何乃康先生、 林秀棠先生、利易海倫女士、梁家強先生、柯清輝博士及孫明揚博士。 校董會主席李慧敏表示:「感謝首屆榮譽院士及所有持份者之鼎力支持,令恒管能夠朝向成為非牟利私立大學之目標邁進。恒管會繼續秉承全人教育的方針,積極提升教學及研究水平,推動香港自資高等教育發展。」 校務委員會主席鄭慕智表示,六位榮譽院士與恒管淵源深遠,一直為恒管、其專業以及香港作出貢獻,贏得社會各方的讚賞。學院已展開正名大學的申請,繼續肩負使命為社會培育人才。 校長何順文恭賀六位賢達,又指他們與學院淵源深厚,為學院的發展出謀獻策,貢獻殊偉。期盼他們可進一步與恒管建立更緊密的關係,繼續給予指導與支持。 孫明揚代表各榮譽院士致辭時,回憶說公職生涯中最緬懷的歲月就是1972年出任沙田理民府,參與發展沙田新市鎮,其中小瀝源正是今天恒管坐落沙田之處。恒管發揮民間優質辦學的傳統,現已通過嚴謹的資歴評審,將會很快正名為大學,為社會培育更多領袖人才。 孫明揚亦談論到對領袖的見解。他認為領袖無論透過何種途徑獲得授權,在面對難關時,所有領袖都應善用自己的胸襟、機智及勇氣去展示眾人皆醉我獨醒的見識及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魄,帶領眾人渡過難關。他指出採取這種方式是有風險,處理不好或會押上政治前途,不能在下次選舉再獲得選民支持,但這正是民主制度下發揮的制衡力量。他寄語領袖必須有眼光及勇氣義不容辭作出前瞻性的決定,天職就是領導及帶領群眾,反之如果事事都受制於民粹為何要選領袖。 六位榮譽院士簡歷如下: 何乃康先生是太平洋寶馬的持有人及總裁,曾擔任超過十三間汽車品牌經銷商的行政總裁及洛杉磯兩所物業發展公司的總裁。太平洋寶馬與恒管開展海外實習合作計劃,讓同學遠赴洛杉磯實習三個月,不僅讓同學開拓國際視野,亦為個人發展帶來助益。何先生承傳祖父何善衡博士在參與創辦恒生銀行時已秉持「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的信念,擔任何善衡慈善基金會董事。基金會自2010年起,已捐贈予學院超過港幣九千八百萬元,其中包括贊助建築項目及設立獎學金等。 林秀棠先生是恒生銀行創辦人林炳炎先生之第五子,曾任香港大昌貿易行執行董事兼副總經理、香港大昌貿易行汽車服務中心執行董事總經理,與及大昌貿易行汽車(中國)主席及總經理。他帶領大昌汽車集團,開創多項先驅,曾獲邀前往美國汽車城底特律,向三大車廠及各大代理商演講。林先生積極投入教育服務,曾擔任恒生商學書院校董會委員及恒管創校校董會委員。社會公益服務方面,曾先後擔任國際扶輪社3450區總監代表及區秘書,以及本港三個扶輪社的創社榮譽顧問,並歷任扶輪社地區講習會統籌委員會主席。 利易海倫女士,偉倫基金有限公司主席,為已故利國偉博士大紫荆勳賢夫人。利博士乃香港金融巨擘,她則相夫教子。上世紀70年代,何善衡博士有意興辦學院培訓財金界人才,由利博士申請撥地建校,她多次陪同視察環境。利博士曾任恒生商學書院校董會副主席、校務委員會主席及校監,學院有今日的發展,她功不可沒。利氏伉儷熱心支持教育及醫療事業,利女士更獲江門市及開平市授予榮譽市民的榮銜。恒管利國偉教學大樓,即利女士為紀念丈夫捐資興建,本學院受惠良多。她擔任家族企業偉倫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並延續丈夫利物濟人之本念,可謂巾幗翹楚。 梁家強先生是梁津煥記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亦為梁津煥記(禮儀顧問)有限公司創辦人及董事會主席,是恒生商學書院第一屆畢業生。他曾撰《祭之以禮》一書,解說傳統喪葬禮儀,弘揚中國孝道文化。他在2011年與校友創立恒生管理學院暨恒生商學書院校友會並獲選任為主席,現時亦為恒管師徒計劃導師。他亦積極參與社會服務及慈善活動,歷任香港青少年培育會主席及會長、保良局副主席、香港交通安全隊高級助理總監、多間學校校監及校董。他對社會服務工作的熱誠,屢獲香港民政事務局及香港社會福利署嘉許。 柯清輝博士是知名銀行家,於1972年加入香港上海滙豐銀行。2009年獲委任為中策集團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2012年任集團主席。2000年他獲升任為香港上海滙豐銀行總經理,2005年成為執行董事。在2000年亦被委任為滙豐保險集團主席,同時出任恒生銀行非執行董事。於2005年調任為恒生銀行副董事長兼行政總裁,同年獲委任為恒生保險及恒生銀行(中國)主席。他擔任多項公職。現為香港公益金名譽副會長;曾獲特區政府委任為太平紳士及獲頒授銀紫荊星章。2005年至2009年期間,他擔任恒生商學書院校董會主席,為恒管發展為非牟利私立大學奠定堅實基礎。 孫明揚博士是香港前教育局局長。他於1966年加入政府,曾任要職的政府部門包括運輸署、市政總署及區域市政總署等。1989年擢升憲制事務司,1991年任政務司。就香港九七回歸如何平穩過渡的問題上,他周旋協調其中。1997年3月至7月,他被借調至候任行政長官辦公室,擔任政策統籌局長;同年8月出任政制事務局局長;2002年擔任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2007年他獲委任為教育局局長,任內對高等教育發展建樹尤多。現時恒管在各方面取得的成就,有賴他在任時所定教育政策方針,以及為學院營造的有利環境所致。孫博士於1999年獲特區政府頒授金紫荊星章。 孫明揚博士代表榮譽院士致辭 Welcome Remarks by Professor Simon S. M. Ho 何順文校長致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