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管發表研究報告 提出協作模式以提高葵青貨櫃碼頭效率和競爭力

2018年8月8日

恒管全球供應鏈政策研究所於2018年8月8日與傳媒會面,發表「港口協作模式 – 共享設施締造優勢」研究結果及建議。研究由黃惠虹博士、馬凱琳博士和梁志堅教授進行,提出葵青貨櫃碼頭的碼頭營運商應共享泊位、吊機和貨櫃堆場等設施,以及在基礎設施和操作系統上合作。

進行研究時,恒管使用葵青貨櫃碼頭2017年其中一個月的貨運實際數據,就貨櫃箱在不同碼頭之間的往來運輸(Inter-Terminal Transfer,下稱「ITT」)進行優化模擬測試。研究團隊共模擬了六種貨櫃箱轉運量的情景,然後推算碼頭營運商在有協作和沒有協作情況下所需的ITT次數。

模擬推算的結果顯示,若碼頭營運商進行協作,ITT次數、船公司的ITT相關支出,以及由ITT運輸所產生的二氧化碳總排放量,分別可減少達49%、49%和40%。

研究顯示,實施協作模式之後,碼頭操作效率會有所提升,估計每年可減少291,044次來回不同碼頭的不必要ITT次數。根據運送每個貨櫃箱的平均ITT收費為300港元計算,船公司每年可節省高達8,800萬港元;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年亦可減少達4,655噸;每艘貨輪的平均等候時間可減少近一小時。

研究團隊強調,要令協作取得成功,所有碼頭營運商的決策者需仔細規劃和參與。隨著中美貿易戰的影響開始浮現,現在是改變貨櫃碼頭營運的時機。

恒管報告的結論認為,通過碼頭營運商之間的協作,可降低ITT水平,提升香港貨櫃碼頭的效率和競爭力。

下載報告

下載簡報

(左起)馬凱琳博士、黃惠虹博士及梁志堅教授

(左起)馬凱琳博士、黃惠虹博士及梁志堅教授

研究團隊向傳媒講解研究結果。
研究團隊向傳媒講解研究結果。

研究團隊向傳媒講解研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