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4日香港恒生大學環球人文學先導計劃舉辦的專題講座「冇得去旅行有幾遺憾?」於2021年7月14日圓滿舉行。專題講座邀請到三位來賓主講,包括王劍凡博士、關灝泉先生(白水)及陳成軍先生,而環球人文學先導計劃的多位成員,包括曹虹教授 、許焯權教授、陳嘉恩博士、蔡曉瑩博士及林子鈞博士亦一同出席。講座中,諸位嘉賓講者分享了個人旅遊見聞,深入討論了旅行在消費享樂以外的深層意義。在全球疫情及各種旅遊限制下,嘉賓與講者反思了旅行怎樣豐富旅行者的生命,亦為繁忙的日常生活提供了舒緩喘息的空間。出走到陌生的外地讓旅行者感受到各種文化差異,更加了解外面世界以及旅行者自身。百多位網上觀眾的投入參與也讓當晚的討論更為熱烈,多個提問和留言都使專題講座的互動更加知性深刻。 嘉賓關灝泉先生(白水)、王劍凡博士、陳成軍先生及主持人陳嘉恩博士 (左起) 陳成軍先生、林子鈞博士、許焯權教授、蔡曉瑩博士、方梓勳教授、曹虹教授、陳嘉恩博士、王劍凡博士和關灝泉先生(白水)
2021年5月28日山即是心,咫尺之外有森林。活在擠逼的都市之中,回頭一望,我們往往就能發現,其實山林幽徑近在咫尺。香港自然的其中一大特色,就是城市、郊野兩者密不可分,邊界模糊;我們總是不知不覺走進大自然裡,而大自然的動物又不知不覺間來到我們日常生活的地方。「文藝在恒大」於2021年3月16日至5月29日期間,在利國偉教學大樓地下大堂舉行《咫尺森林你我牠》葉曉文作品展。葉曉文是香港作家及畫家,愛好自然郊野,近年投身自然書寫,出版著作包括:《尋花—香港原生植物手札》、《尋花2》、《尋牠—香港野外動物手札》、《尋牠2》及短篇小說集《隱山之人in situ》。她亦為2019年荔枝窩梅子林村藝術活化計劃之壁畫策展人。《咫尺森林你我牠》展出近20幅葉曉文的水彩作品,呈現香港野外動物的面貌。她渴望以文字與畫,頌揚大自然的奧妙,拉近人類與動植物之間的關係。 香港南海溪蟹 葉曉文作品展 展覽在利國偉教學大樓地下大堂舉行。 活動海報
2021年4月10日香港恒生大學(恒大)大中華研究中心與《亞洲週刊》日前合辦「疫後亞洲經濟面對的挑戰及機遇」講座,從疫情後亞洲經濟挑戰、RCEP建立與影響、中美博弈、兩會召開與願景及中國與亞洲經濟發展等範疇,探討亞洲經濟前景與香港何去何從。是次講座由恒大校長何順文教授及《亞洲週刊》總編輯邱立本先生共同主持,四位重量級嘉賓講者為香港天大研究院副院長伍俊飛博士、中華新時代智庫基金會理事長、港台經濟文化合作協進會主席及新大中集團執行主席李大壯先生、恒大大中華研究中心主任高朗教授,及香港中國學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兼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黃平博士。講座吸引逾300人現場或網上參加,主持及嘉賓講者互相交流,討論氣氛非常熱烈。邱立本先生在開場介紹時指出,當新冠疫苗面世為亞洲經濟復甦帶來曙光之際,中美關係持續緊張,猶如一朵烏雲籠罩各國。但大灣區在金融科技、加密貨幣、支付系統及人工智能等科技上的突破發展,可協助東亞國家向進一步經濟融合邁進。伍俊飛博士指出,雖然東南亞經濟體處理疫情較西方國家有效,但亞洲經濟發展前景存在兩大不確定因素。第一,疫苗分配嚴重不均、接種進度參差,恐令各國復甦步伐不一。第二,新冠病毒變種為抗疫工作帶來新威脅,是全球經濟復甦的潛在阻力。2020年底亞洲15國成立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為亞洲經濟整合注射一支强心針。高朗教授認同區域合作及整合有助突破難關, 因為RCEP成員國之間的貿易和投資往來將會大幅增加,「長遠而言,若中國經濟再向上走,必需進行改革,令經濟發展更多元、更開放,同時需持續其多邊主義的長期政策。」其他講者也認同中國應爭取加入CPTPP (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在全球化發揮更大貢獻。全球經濟受疫情重創之際,中國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GDP)上升2.3%,是去年唯一錄得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兩會通過的「十四五」規劃,不設GDP增長目標數字,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中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李大壯先生表示,以往中國的五年規劃是透過外國投資、貿易及內需推動,惟在地緣政治因素影響下,需要透過內循環帶動外循環來發展經濟。論及香港在中國經濟發展擔當的角色,黃平博士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在科技創新及消費力等方面均處於雙循環的交匯點,而大灣區則是中國經濟雙循環的增長點,這些條件均有利香港從中發揮獨特角色。李大壯先生也建議,香港政府應加強教育及人才培訓,讓香港人更深入了解大灣區文化,參與大灣區發展。何順文校長回應問題時表示,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揭示全球政府及企業對突發危機的應變力不足。長遠而言,他建議大家應重新思考如何提升應變能力及可持續發展方向,共同建立更強韌、抗風險的經濟體系。目的是在效率、韌力與社會包容之間找到新的平衡點。 香港恒生大學與《亞洲週刊》合辦「疫後亞洲經濟面對的挑戰及機遇」講座。 何順文校長認為,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揭示全球應變力不足。 《亞洲週刊》總編輯邱立本先生表示,RCEP成立為亞洲經濟整合注射一支强心針。 中華新時代智庫基金會理事長李大壯先生強調,中國需要透過內循環帶動外循環來發展經濟。 香港天大研究院副院長伍俊飛博士認為,亞洲經濟發展前景存在兩大不確定因素。 香港恒生大學大中華研究中心主任高朗指出,區域合作及整合有助突破當前難關。 香港中國學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黃平博士指出,香港及大灣區在中國與RCEP經濟發展擔當重要角色。 主持及嘉賓講者一同探討RCEP建立與兩會願景的啟示。
2021年3月10日「文藝在恒大」於2020/21學年舉辦了兩個網上工作坊,分別是2020年11月至12月期間的「茶藝入門工作坊」和2021年3月的「日本押花藝術工作坊」,期望在疫情下繼續為恒大師生注入藝術能量。2021年11月24日和12月8日舉辦的兩節「茶藝入門工作坊」 ,向參加的同學和教職員介紹中國茶藝的基本知識,包括茶的種類、茶具的選擇、泡茶方法,以及如何品嘗中國茶的香氣和韻味。我們邀請了中國茶藝師培訓課程導師司徒少梅女士擔任導師,即席作茶藝示範並與參加者分享心得。由於疫情出現變化,第二節改為以線上模式進行。然而,無論是現場或在線舉行,亦無損各人透過工作坊享受中國茶藝的樂趣。而「文藝在恒大」亦於2021年3月10日舉辦了「日本押花藝術工作坊」,由日本押花藝術家夏妙然博士擔任導師。網上工作坊先介紹押花藝術的歷史,之後參加者採用已預先分發的押花材料,在夏博士指導下設計和製作自己的押花鎖匙扣。工作坊吸引30多位同學和教職員參與,大家均對自己的創作感到滿意。 「茶藝入門工作坊」導師司徒少梅女士和助教李樂軒博士 「日本押花藝術工作坊」參加者展示堂上設計和完成的作品。
2020年6月19日香港恒生大學校長室主辦的「恒大校長論壇 : 社會變了-人呢?」於2020年6月19日以線上研討會形式進行。研討會上,何順文校長與嘉賓講者-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榮休教授程介明教授,交流社會中各個形態如生產、消費、機構和職業性質的轉變,如何在科技發展和全球疫情的催化下影響人類的生活和推動教育變革。觀看線上研討會影片及有關詳情,請按此。
2020年2月25日新型冠狀病毒肆虐,香港恒生大學(恒大)已加強校園的衛生防護工作,並制訂了相關預防及應對肺炎傳播的機制。恒大近日更獲得香港八川控股有限公司(八川)贈予其代理的「EPLAN超級離子液生產機」一部及「八川納米氫氧離子液」數十瓶,進一步保障學生及教職員的健康。八川代表早前到訪恒大校園,並與恒大管理層會面交流,出席者包括八川控股有限公司聯席主席兼創辦人顏璠埬、八川首席顧問吳建華以及恒大校長何順文、校務委員會成員張江亭、副校長(機構發展)方永豪、協理副校長(傳訊及公共事務)及傳播學院院長曹虹、校園發展及管理處主管李漢賢及發展及校友事務處經理杜家如。何校長表示,衷心感謝八川是次的慷慨捐贈,在全球防疫物資供應緊張的情況下,八川與師生攜手抗疫,體現八川對莘莘學子的關心及對教育界的支持。恒大會善用八川是次捐贈的防疫物品,繼續為校園各處及住宿書院進行全面清潔,減低病毒傳播風險,為教職員及學生締造一個安全及衛生的工作、學習及生活環境。吳建華指出,「八川納米氫氧離子液」pH值高達12.5,其極細小的負離子可輕易滲透物品表面的污物,具高度清潔力之餘,更具有強大的殺菌消毒力,不產生氯氣、無色、無味、無刺激、不起泡沫、無需過水以及無殘留。作為環保、自然的水產品,「八川納米氫氧離子液」與恒大強調的可持續發展與環保的理念高度契合。顏璠埬提及,八川希望鼓勵及協助恒大學生利用八川旗下的產品、科技和資源進行創業,因此八川與恒大雙方會致力於尋求在不同領域上的合作機會,包括開拓創新及創業項目、研究應用科技至不同範疇、開發新產品及服務,以及為恒大學生提供實習機會,以促進學生的多元發展。 恒大校長何順文(右二)向八川首席顧問吳建華(左二)及八川控股有限公司聯席主席兼創辦人顏璠埬(右一)贈送紀念品,並由校務委員會成員張江亭(左一)陪同接受。 恒大代表感謝八川控股有限公司贈予防疫用品。
2020年2月3日美國駐港澳總領事史墨客先生和兩位美國駐港澳總領事館代表:新聞文化處處長鄧佳萱女士及文化交流項目主任楊穎聰先生,於2月3日到訪恒大。何順文校長、署理常務副校長及副校長(學術及研究)許溢宏教授、副校長(機構發展)方永豪博士,及協理副校長(傳訊及公共事務) 曹虹教授與代表團會面,並向他們簡介恒大的最新發展及其在香港高等教育界的獨特角色。會議上,雙方亦就交換生、實習機會、「福布莱特計劃」的不同合作方案,以及促進恒大與美國學院之間的學術合作等議題交換意見。 恒大管理層歡迎美國駐港澳總領事館代表團到訪
2019年12月7日「與校長同行」系列之十一:「有機農耕體驗」於2019年12月7日舉行,何順文校長與19位由學生和同事組成的團隊早上抵達粉嶺鶴藪村的綠田園基金有機農莊(綠田園),開展「有機農耕體驗」之旅。綠田園的導賞員向團隊簡介有機耕種與傳統農業的特色和區別後,帶領隊員們在農田實習,了解鋤頭、耙、灑水器等農具的使用方法。在導賞員的引導下,團隊成員分組到不同的田塊,嘗試使用農具施肥、鋤地、耙田翻土、播種和灌溉。約90分鐘的農務實習後,團隊跟隨導賞員參觀有機農莊,深入了解有機耕種的概念和操作。團隊成員饒有興致地詢問農莊種植的各種農作物的生長過程,從中增長了不少有機農業與生態平衡知識。例如,不同種類的雜草、廚餘等堆疊出有機肥料;利用輪耕法恢復土壤健康;以大自然有機方法防治害蟲,維持生物多樣性等,從而達致平衡生態系統,實現土地及自然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團隊參觀完綠田園之後,沿鶴藪郊遊徑遠足。郊遊徑兩旁建有村屋農舍,各種農作物、花卉在和煦的陽光中,展露出勃勃生機。團隊步行約一小時後到達沙頭角公路,再前往聯和墟,享用由何校長宴請的簡單午膳。透過是次舒展身心的活動,參加者既感受下田耕種、於大自然遠足的樂趣,亦加深對可持續發展有機農業的認識。同學們亦把握機會與何校長分享他們的大學生活體驗、探討就業規劃、學生事務及創新等議題,增進與何校長之間的了解。同學們對是次活動的反應很正面,期待日後再參與類似活動,與校長多作交流。 恒大師生到達綠田園基金有機農莊 播種 何校長與師生一同享受農耕樂 導賞員示範如何灌溉 參觀有機農莊 用攀爬性植物來衡溫的拱形通道 團隊與半製成的稻草屋作品合照 活動完畢在聯和墟享用簡單午膳
2019年9月24日 「文藝在恒大」於9月24日在恒大何善衡教學大樓的大堂舉行了午間音樂劇場「絲路縱橫 —條條大路通羅馬」,通過故事以及世界名曲,介紹海上絲路沿線國家的風土人情和音樂特色。由說書人李偉樂導航,中樂團竹韻小集演奏包括韓國、日本、菲律賓、印尼、伊朗、埃及、土耳其、意大利等地的樂章,樂團與觀眾忙裡偷閒,以一小時遊歷世界。節目得到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支持。 說書人李偉樂帶領觀眾遊歷海上絲路 午間音樂劇場 竹韻小集演奏世界名曲
2019年4月13日 「與校長同行」系列之十:太平山到堅尼地城遠足遊,於2019年4月13日(星期六)舉行。何順文校長、11位同學及兩位學生事務處體育部同事於中環交易廣場巴士總站啟程,乘坐巴士前往太平山頂展開旅程。 到達山頂後,團隊首先在山頂的標誌性建築凌霄閣合照,繼而進入盧吉道開始遠足。盧吉道是山頂環迴步行徑的一部分,雖然當天有大霧和驟雨,團隊仍可在沿路一窺維多利亞港和城市的景色。團隊到達盧吉道和夏力道交界後,在附近空地的涼亭休息和閒聊片刻。 團隊其後沿着克頓道緩緩下行,經過燒烤場後抵達本港最高的海岸炮台 – 松林炮台,昔日戰爭的痕跡和軍事遺跡在這裡仍清晰可見。團隊稍作休息和拍照後沿龍虎山健身徑繼續往下行,途中俯視龍虎山及港島西一帶海峽,最後抵達堅尼地城。旅程以何校長在士美菲路街市及熟食中心宴請簡單午膳後作結。 旅程中,同學們與何校長分享他們的大學生活體驗,並討論有關就業規劃、語文能力要求、創科使用及影響,及恒大未來發展等話題,加深了何校長與同學之間的了解。同學們表示是次旅程輕鬆愉快,亦期待日後再參與類似活動,與何校長多作交流。 在山頂凌霄閣合照後開展旅程 沿着盧吉道前行 稍作休息和閒聊 大霧和驟雨無損參加者興致 松林廢堡的軍事遺跡 在士美菲路街市及熟食中心午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