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0日 恒管傳播學院學生在中國日報舉行的「2017校園學報新聞獎」當中「最佳科技新聞報道」、「最佳新聞視頻」兩個組別,獲得兩冠兩季佳績。是次評獎有來自兩岸四地28所院校,超過600份作品參賽,恒管傳播學院學生取得佳績,可喜可賀。 「校園學報新聞獎」始於2012年,是香港、中國內地、澳門和台灣唯一針對傳媒與新聞專業學子而設的交流平台。恒管傳播學院學生在歷次比賽中,戰績彪炳。 恒管得獎名單如下: 最佳科技新聞報道 獎項: 冠軍 得獎作品:內地共享經濟年收逾三億人民幣《回家吃飯》APP家廚月入增10倍 得獎學生:梁凱菱、李嘉韻、鄧燕君、高靖琳、趙俊賢、黎思鉅 獎項:季軍 得獎作品:環保吃海鮮保瀕危紅衫魚 得獎學生:鄧詠瑤、何卿華 最佳新聞視頻 獎項:冠軍 得獎作品:不鏽鋼飲管 得獎學生:郭芷均、葉欣彤、鄒銘城、張頌揚、陳紫婷、姜珈彥、蒙綺珊 獎項:季軍 得獎作品:共享雪櫃 得獎學生:袁諾曦、鄺月婷、練潔芳、李梓謙、李彥慧、陳紫情 恒管傳播學院學生在「2017校園學報新聞獎」勇奪四項殊榮。 何順文校長及傳播學院老師恭賀同學得獎。 主禮嘉賓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先生與恒管得獎同學合照。 「最佳科技新聞報道」冠軍 「最佳科技新聞報道」季軍 「最佳新聞視頻」冠軍…

2017年10月16日 恒生管理學院(恒管)與彼得・德魯克管理學院合辦「博雅管理之振興與本土化」國際研討會議 2017 年 10 月 13 日(星期五)於恒管何善衡樓馮堯敬堂舉行。 是次會議是兩所學院早前簽署「恒管博雅管理倡議」(Management as a Liberal Art Initiatives,MLA) 合作協議的首項活動,目的是宣揚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的博雅管理理念,使其普及化,並於不同文化落地生根。是項計劃為地區內高等院校的首創。 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Peter Drucker)認為,管理涉及人、價值觀、成長和發展,力求使管理變得人性化;有關理論還關注管理對社會結構和社群的相互影響。 恒管校長何順文在研討會上致詞強調,在現今全球化及變化急速的社會中,複雜的組織問題,需要評估其在人文、社會、經濟、科技、政治及文化等層面的相互影響。管理已不再只視為一個專業,而是逐漸被視為一種博雅學科,涉及多個知識領域。MLA 導向的管理課程,重視以人及價值為本,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以更長遠平衡的觀點作管理決策。 何校長指出,如果一個人能過著博雅式的生活,就能有博雅的態度思維去管理。他提出博雅式生活的 10 個核心要素:自由思考、跨學科知識視野、誠信、謙卑、人文關懷、持份者為本、價值與成功的區分、可持續性、正向快樂及責任(相對於權力)。上述的 MLA 推動工作,也有助於重建自由市場與人文社會的核心價值。 博雅管理(MLA)讓大學生對管理工作有更廣闊的視野與新的洞察力,培養他們成為未來更負責任的主管,而不是狹隘地專注於商業功能與經濟結果。…

2017年10月14日 為促進家長和校方的交流和聯繫,同時分享恒管最新發展及學生生活,學生事務處在2017年10月14日舉辦第五屆「相聚在恒管 – 家長 · 師生交流日」,作為恒管.迎新系列2017的壓軸活動。當天逾250名家長、學生及教職員出席。首先由何順文校長歡迎家長及學生蒞臨,其後向來賓簡介恒管的最新發展,以及學院由2018年至2023年的策略發展計劃藍圖。接著由學生代表馬康怡同學談談在恒管的學習生活。資訊科技總監黃寶財教授以《家長智慧:如何支援子女的大學教育及事業發展》為題,分享看法。 何校長表示恒管採用獨特的「博雅 + 專業」教育模式,注重小班教學和緊密師生關係,以優質教學及學生全面發展為先,讓學生在通識教育的基礎上,發展專業學習,同時培養領導能力與人文關懷。恒管也是全港首間自資院校引入住宿書院概念,讓學生在學院住宿時與教授聯繫及互動,將學習融入生活。 家長與不同學系的教授、教職員及學生茶聚交流,了解恒管為同學提供的學習支援及校園生活。最後由學生大使帶領參觀校園。 何順文校長致歡迎詞。 管理學工商管理四年級學生馬康怡同學講述她的校園生活。 資訊科技總監黃寶財教授以《家長智慧:如何支援子女的大學教育及事業發展》為題,分享看法。 何順文校長與家長傾談。 學生代表與家長交流。 教職員與家長交流,加深認識恒管。 校園導賞 – 參觀傳播學院電視錄影廠 校園導賞 – 參觀住宿書院 校園導賞 – 參觀圖書館

2017年10月12日 金馬獎導演周浩最新紀錄片《7%》,今天在恒生管理學院首映,吸引包括媒體記者在內的大批觀眾蒞臨欣賞。是次首映,是恒生管理學院(恒管)與亞洲新人文聯網(ANHN)、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環球人文網絡合作,創辦的「恒管環球人文學先導計劃」(HSMC Global Humanities Initiative)系列活動之一。 恒生管理學院校長何順文教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Luiz Oosterbeek教授及John Crowley先生,分別在首映禮前的「恒管環球人文學先導計劃」會議上發表講話。紀錄片《7%》紀錄了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圍棋軟件《絕藝》,赴日本參加UEC杯世界計算機圍棋大賽的整個過程,引起學者、觀眾高度興趣,共同探討人工智能對人類文明的衝擊。周浩導演指出,人類更應思考的是,如何善用人工智能這一工具,而不是一味擔心人工智能將會控制人類。 周浩導演接受訪問時透露,《7%》來自日本棋聖藤澤秀行的名言「棋道100,我只知7」,寓意人類對宇宙蒼穹的認知,只是鳳毛麟角。他指出,紀錄片拍攝過程中訪問的學者、專家認為,人工智能始終是人類發明,為人類服務的工具,在未來二、三十年難以取代人類智慧。南方科技大學教授、科幻作家吳岩則認為,人工智能對人類文明產生衝擊,將較預期「來得更早」。這種衝擊就如人類文明在工業及科技發展帶動下,所發生的數次階段性飛躍,人們無需驚慌失措。 紀錄片《7%》映前導賞研討會,由恒管人文社會科學學院許焯權教授、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智庫及社會研究總監王曉冰女士主持,對談嘉賓為周浩導演和吳岩教授。 來自恒生管理學院、廈門大學、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國立台灣大學、浙江大學學者,齊聚恒管何善衡教學大樓馮堯敬堂,商討落實今年八月在比利時列日舉行的世界人文大會(World Humanities Conference)上所提出的環球人文學系列活動建議。亞洲新人文聯網主席、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熊秉真教授、廈門大學嘉庚學院副院長戴一峰教授等,介紹了明年四月於廈門大學舉辦的「責任與挑戰:亞洲與世界的承諾」(Duties and Challenges: Asian and Global Commitments)學術研討會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哲學與人文理事會(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2017年10月12日 為探討如何為學生營造一個親切、愉快和有效的學習環境,教與學發展中心和教職員發展委員會於2017年10月12日合作舉行論壇,由三位資深教師以「如何營造親切、愉快及有效的學習環境」為題作出分享,包括傳播學院助理教授陳智傑博士、英文系高級講師鍾可盈博士和社會科學系的黃沐恩博士。 論壇上,參加者就如何為學生營造親切、愉快和有效的學習環境交流討論,並踴躍發問。三位講者亦分享他們寶貴的經驗看法以及相關技巧讓同事參考。 (左起)鄭家明博士、陳智傑博士、黃沐恩博士及鍾可盈博士 約30位來自不同部門和學院的教學人員參加論壇。他們都認為論壇內容豐富,資料實用。 參加者踴躍發問和分享觀點。

2017年10月11日 傳播學院於2017年10月11日為新聞及傳播三年級學生舉辦暑期實習簡介會。 曹虹院長強調實習是個寶貴的學習機會,而僱主的評語對同學的未來發展十分重要。張美鳳助理教授講解暑期實習的申請流程和遴選程序,並指出同學的成績、技能和態度都是重要的遴選指標。 陳智傑助理教授鼓勵同學開放自己,把握不同範疇的實習機會。蘇銘恒高級講師亦提醒學生要為未來的職業發展作好準備,還鼓勵學生發掘自己的興趣及參加更多與專業相關的活動。 曹虹院長致歡迎詞。 張美鳳助理教授講解暑期實習的申請流程和遴選程序。 陳智傑助理教授鼓勵同學把握不同範疇的實習機會。 蘇銘恒高級講師提醒學生為未來的職業發展作好準備。 教學人員與學生合照。

2017年10月9日 「文藝在恒管」邀請香港戲劇工程於2017年10月9日在恒管上演「文化中國系列」舞台劇《三國》。節目先由該劇導演蔡錫昌先生主持演前導賞,除了簡介劇本的故事背景外,蔡導演亦分享他的創作緣起──他有感《三國》被改成動畫及電子遊戲等,有不少內容及角色被篡改,故以舞台劇方式演繹,希望可更為普及和讓觀眾容易理解。 劇情以關羽、曹操、諸葛亮及周瑜四大角色為主軸,描述歷史上官渡及赤壁兩大戰役的始末。四名演員一人分飾多角,模擬策騎馬匹及船上的戰爭場面,當中不乏武術的演出,讓人印象深刻。蔡導演於演後分享的環節中與觀眾就選材、演繹方法、處理正史與小說的難度等交流意見,整個節目為約100位觀眾帶來一個知識及趣味性兼備的晚上。 蔡錫昌導演於「演前導賞」及「演後分享」環節與觀眾互動交流 四名演員一人分飾多角,當中包括主要角色關羽、曹操、諸葛亮及周瑜 蔡錫昌導演致送舞台劇特刊予常務副校長方梓勳教授

2017年10月7日 由五所自資高等院校,共同研發及建構的智能就業資訊平台「英才網」(JINESS),於今天舉辦「自『資』之明.求『職』要『型』」職業高峰會,邀請到多位知名人士、企業招聘者及畢業生交流,向學生展示藉智慧就業平台如何善用科技建立亮麗而全面的履歷表,教導學生及早規劃職涯。同場亦設「有型職培訓工作坊」,為學生提供全面的職場資訊及秘技,為投身職場做好準備。 「英才網」(Joint-Institution Network for Student Success, JINESS)是香港首個供自資高等院校學生及畢業生使用的聯校學生就業資訊平台,獲教育局撥款資助港幣二千萬元開發。參與的五所本地自資高等院校,包括:恒生管理學院(恒管)、明愛專上學院、明德學院、珠海學院及東華學院。 恒管副校長(機構發展)暨「英才網」管理委員會主席方永豪博士致辭時指出:「本港自資院校每年的畢業生人數眾多,是次職業高峰會專為他們而設,希望今天的講座及活動,啟發學生了解個人的能力,讓他們透過使用平台服務,建立全面的履歷,為求職作好準備。」活動現場場面熱鬧,有僱主、教育界人士、就業輔導導師,以至高中生參與講座,一同交流學習。 「自『資』之明.求『職』要『型』」職業高峰會是「英才網」舉辦的首個大型活動,多位名人嘉賓包括著名跨媒體藝人森美先生、北京殘奧會香港馬術代表葉少康先生、多媒體製作人伍家謙先生及網絡知名 Youtuber 譚杏藍女士(小花)均獲邀出席,分享如何在職場突圍而出、建立個人事業的成功之道。另外,還有兩所大型企業的高級行政人員,包括艾默生網絡能源有限公司亞太區人力資源副總裁陳寶琪女士及微軟香港有限公司人力資源總監許珮雯女士,分析行業發展前景、招聘方面的最新資訊,並與學生代表討論求職就業方面的議題。 知名人士、人力資源管理人員和教育界人士出席職業高峰會。 藝人森美先生贈送簽名著作予四位學生。

2017年10月4日 約100名新聞與傳播課程的同學及老師於2017年10月4日參觀彭博通訊社香港總部。社長李佩瑜女士向師生介紹彭博通訊社的企業發展及業務優勢,包括龐大的商業資料庫及情報、即時而高質素的報道以及深入分析。其後,資深編採人員帶領師生參觀新聞室、製作室及其他設施。彭博通訊社並介紹其實習計劃。 彭博香港總部社長李佩瑜女士(右一) 介紹於製作室的運作。 認識彭博的業務發展並在總部多處參觀。 大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