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0日香港恒生大學傳播學院學生於中國日報舉辦的「2021大學新聞獎」再度報捷,其參賽作品在來自兩岸四地54所著名大專院校超過2,000名學生的770份作品中脫穎而出,榮獲5個大奬,當中包括「最佳新聞報道(中文組)」冠軍,成績驕人!中國日報(香港版)於2012年創辦「大學新聞獎」(前「校園學報新聞獎」)評選活動,旨在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校園新聞報道,鍛煉新聞寫作及多媒體製作技巧,同時也為中國內地及港澳台的學員提供一個交流互動的平台。活動每年舉辦一次,今年已經踏入十周年。是次比賽由近100位來自兩岸四地的政界、商界、學界及傳媒界的專業評委,從涵蓋不同範疇的24個評審項目選出76份勝出作品。傳播學院學生獲獎詳情如下: 獎項參賽者姓名作品名稱 最佳新聞報道(中文組)— 冠軍謝諾文、徐嘉穎、黃珮思科技股領漲環球股市 泡沫還是大勢? 最佳版面設計(中文組)— 冠軍范紫雪、林雪瑩市民憂疫苗副作用 保險商爭推疫苗保 最佳文化藝術新聞報道(中文組)— 亞軍吳家軒、郭少庭、黃澤亨退而不休繼續走 給退役巴士第二生命 最佳新聞視頻(中文組)— 亞軍李榮忠、鄭銘賢、林朗天、陳泳彤無牌肉檔新鮮豬肉來源成疑 最佳標題(中文組)— 季軍洪兆螢、嚴筠程、黃慧姍文字師歐陽昌:萬般字體 唯我至真 最佳新聞報道(中文組) 冠軍得獎人為謝諾文同學、徐嘉穎同學及黃珮思同學。 最佳版面設計(中文組)冠軍得獎人為范紫雪同學及林雪瑩同學。 最佳文化藝術新聞報道(中文組)亞軍得獎人為吳家軒同學、郭少庭同學及黃澤亨同學。 最佳新聞視頻(中文組)亞軍得獎人為李榮忠同學、鄭銘賢同學、林朗天同學及陳泳彤同學。 最佳標題(中文組)季軍得獎人為洪兆螢同學、嚴筠程同學及黃慧姍同學。

2021年12月8日及9日香港恒生大學( 恒大 ) 2021年度畢業典禮於12月8及9 日在袁炳濤校園學院禮堂圓滿舉行。典禮分五場舉行,頒發學士學位及碩士學位予逾1,700名畢業生。香港恒生大學校董會主席施穎茵女士及校務委員會主席鄭慕智博士分別為典禮擔任主禮嘉賓。多名校董及校務委員亦應邀出席,與一眾應屆畢業生分享喜悅。校長何順文教授在典禮上致辭祝賀應屆畢業生,並鼓勵畢業生重新檢視個人素質及提升工作的知識與技能,以適應變化迅速的世界,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他更勉勵畢業生以「5P態度」和「5C技能」不斷求進,「5P」包括專業 (Professionalism)、熱誠(Passion)、正面(Positiveness)、堅毅(Perseverance)及以人為本(People-orientation);「5C」則包括批判性思考 (Critical thinking)、創意(Creativity)、溝通(Communication)、合作(Collaboration)及主動地不斷學習(Continuous active learning)。施穎茵女士及鄭慕智博士亦分別勉勵畢業生,享受每一個轉折和相信自己可以應對一切可能性。人生應要不斷學習,不斷探索,繼續挑戰自己,盡展所能。典禮上亦頒發了2020-21年度「香港恒生大學卓越教學獎」,表揚在教學方面表現超卓的教師,以及讚揚他們在教學上持續追求進步所作出的貢獻。今年共有5名得奬者,包括李康頴博士(會計學系)、孔顥博士(管理學系)、蔡曉瑩博士(藝術設計系)、黃瑋琳博士(英文系)及何道森博士(供應鏈及資訊管理學系)。 恒大校董會主席施穎茵女士為香港恒生大學2021畢業典禮擔任主禮嘉賓 校務委員會主席鄭慕智博士為為香港恒生大學2021畢業典禮擔任主禮嘉賓 校長何順文於畢業典禮上致辭祝賀應屆畢業生 鄭慕智博士及校長何順文為會計學系李康頴博士頒發2020-21年度「香港恒生大學卓越教學獎」 鄭慕智博士及校長何順文為管理學系孔顥博士頒發2020-21年度「香港恒生大學卓越教學獎」 鄭慕智博士及校長何順文為藝術設計系蔡曉瑩博士頒發2020-21年度「香港恒生大學卓越教學獎」 鄭慕智博士及校長何順文為英文系黃瑋琳博士頒發2020-21年度「香港恒生大學卓越教學獎」 鄭慕智博士及校長何順文為供應鏈及資訊管理學系何道森博士頒發2020-21年度「香港恒生大學卓越教學獎」

2021年12月2日傳播學院於2021年12月2日舉行傳播學院學業成就獎暨香港華語扶輪社獎學金頒獎典禮,一共頒發四項學院的重要學術獎項,包括院長榮譽狀和傳播學院榮譽狀,以及三項香港華語扶輪社獎學金予超過120名於2020至21學年取得優異成績的學生。頒獎嘉賓包括協理副校長(傳訊及公共事務)及傳播學院院長曹虹教授、國際扶輪第3450地區周基業地區總監、香港華語扶輪社褚肇淇社長以及學院教授。出席的香港華語扶輪社多位社員、學院教職員,以及得獎同學的家人和朋友則於台下為獲獎者歡呼,見證他們的喜悅時刻。香港華語扶輪社今個學年再度於傳播學院設立三項各一萬元的獎學金,分別由學業成績優異及服務紀錄傑出的新聞及傳播(榮譽)學士課程(BJC)黃顯晴同學,以及融合媒體及傳播科技(榮譽)文學士課程(BA-CMCT)方顥庭同學及曾偉熙同學奪得。傳播學院每年均舉辦學業成就獎頒獎典禮,以表揚學生在學業上的努力成果及在服務社會方面的優異成績,本年度學院更藉此機會展示傳播學院學生在藝術方面的才華,BJC及BA-CMCT學生分別組成團隊,於典禮期間獻唱國語歌曲「追光者」和英文歌曲「Count on Me」,風靡全場觀眾。本學年正值傳播學院成立十周年,當日香港華語扶輪社特別為傳播學院送上生日蛋糕並舉行切蛋糕儀式,典禮在來賓們及學生們歡樂的生日歌歌聲中完滿結束。 曹虹教授致辭鼓勵得獎學生。 國際扶輪第3450地區周基業地區總監(左)及香港華語扶輪社褚肇淇社長(右)分別致辭祝賀得獎學生。 曹虹院長、周基業總監及褚肇淇社長與三位香港華語扶輪社獎學金得獎者合照。 BJC四年級方晞潼同學及馬靖琳同學演唱普通話歌曲「追光者」;BA-CMCT二年級黎俊毅同學及石凱儀同學演唱英文歌曲「Count on Me」。 BJC課程應屆畢業生蔡煒婷同學及BA-CMCT四年級曾偉熙同學分別代表院長榮譽狀及香港華語扶輪社獎學金得獎者致辭。 曹院長致送紀念品予周總監及褚社長。 得獎學生與頒獎人合照。 慶祝學院成立十周年的切蛋糕儀式。 得獎同學頒獎禮後合照。 大合照

2021年11月25日香港恒生大學(恒大)為感謝袁天凡教授及李慧敏博士慷慨捐贈,支持大學長遠策略發展,特於2021年11月25日舉行「袁炳濤校園命名典禮」。典禮邀得袁天凡教授、李慧敏博士,以及恒大校務委員會主席鄭慕智博士、校董兼籌募及捐款委員會主席及基金管理委員會主席潘燊昌博士及校長何順文教授一同主持。鄭慕智博士在致辭中表示,袁天凡教授及李慧敏博士在商界上擁有傑出的成就,並且積極回饋社會,尤其着重教育事業,認同恒大多年來致力培育學生全方位發展的理念。李博士一直心繫恒大,於2018年曾捐款支持大學長遠發展及設立獎學金。今次袁教授與李博士再度捐款支持,證明恒大教學理念得到認同。恒大為表感謝,遂以袁教授父親之名將恒大南校園命名為「袁炳濤校園」。袁天凡教授與李慧敏博士跟恒大淵源深厚,袁教授是恒大的客席教授,李博士曾任恒大校董會主席,他們不約而同說︰「我們認同恒大的『博雅+專業』獨特教學模式,亦深信恒大會秉承創辦人何善衡博士及利國偉博士的辦學理念,為莘莘學子提供優質教育。學生除了學習專業的知識和技能,還要培育廣闊的胸襟和不斷求進的堅毅精神。」今次袁天凡家族信託基金捐款支持,期望能與恒大攜手繼續推動香港高等教育的發展,嘉惠學林。校長何順文教授致辭時表示,恒大到今天稍有成績,有賴各主要持份者,包括校董會、校務委員會、捐贈者、社會人士、校友及大學同仁等多方面給予指導及支持。藉着袁天凡教授及李慧敏博士是次捐款,恒大定會繼續努力,陸續開展更多創新教研項目及學生發展,培育莘莘學子成才。何校長期望社會各界日後繼續支持,使恒大能實現成為區內具領導地位並以博雅教育為主導的私立大學之願景。按此瀏覽更多典禮照片。 (左起)主禮嘉賓袁天凡教授、李慧敏博士、鄭慕智博士、潘燊昌博士及何順文校長一同主持「袁炳濤校園」揭幕儀式。 鄭慕智博士、潘燊昌博士及何順文校長頒贈由常務副校長及副校長(學術及研究)許溢宏教授(左一)拍攝的袁炳濤校園相片予袁天凡教授及李慧敏博士。 校務委員會主席鄭慕智博士感謝袁天凡教授及李慧敏博士的慷慨捐獻。 袁天凡教授與李慧敏博士期望與香港恒生大學攜手推動香港高等教育的發展。 校長何順文教授期望社會各界繼續支持,讓香港恒生大學能實現成為區內具領導地位並以博雅教育為主導的私立大學。 袁天凡教授(前排右四)及李慧敏博士(前排右六)與香港恒生大學代表合照留念。

日期: 2021年12月8及9日 (星期三及四)地點: 香港恒生大學袁炳濤校園學院禮堂網址: https://graduation2021.hsu.edu.hk/畢業典禮將邀請合資格畢業生出席。如有查詢,請電郵至 registry@hsu.edu.hk 與教務處聯絡。

2021年11月20日恒大於2021年11月20日(星期六)在沙田校園舉辦資訊日,公佈2022年的入學資訊、校長推薦入學(直接取錄)計劃詳情、課程發展概況和學生經驗分享,吸引接近五百名來賓親臨恒大校園參加。恒大校長何順文教授於活動開始時先向來賓致歡迎辭,並向來賓介紹大學特色。今年恒大更邀請到香港輔導教師協會代表葉偉民先生主持「大學選科攻略」講座,分享在港升讀大學的資訊,以及選擇大學課程的策略,在場的家長及中學文憑試學生均獲益良多。為鼓勵來賓與恒大教授、學生代表積極互動,恒大特別安排課程展覽、講座、工作坊及體驗活動,加深公眾對恒大及其學位課程的認識。當日特設一連串入學講座,為文憑試考生、高年級入學申請人等不同對象提供最適切的入學資訊。對恒大自資課程有興趣的同學可即時報讀課程,並參加即場面試。當日更有超過一百名國內家長及學生網上參與專為內地高考生而設的入學專場。參加者透過校園導賞活動參觀恒大新穎而專業的教學設施、優美的學習環境,以及環保與實用兼備的恒大賽馬會住宿書院。來賓更可參加學會組織的活動及表現,感受充滿活力的大學生活。錯過恒大資訊日的您可瀏覽招生網頁(https://admission.hsu.edu.hk/zh/home-2/),獲取恒大最新資訊。 恒大校長何順文教授向在場人士介紹恒大。 恒大校長何順文教授向在場人士介紹恒大。 香港輔導教師協會代表葉偉民先生主持「大學選科攻略講座」 香港輔導教師協會代表葉偉民先生主持「大學選科攻略講座」 課程展覽及講座 課程展覽及講座 課程展覽及講座 課程展覽及講座 課程展覽及講座 恒大學生大使帶領校園導覽。 恒大學生大使帶領校園導覽。 其他活動花絮 其他活動花絮 其他活動花絮 其他活動花絮

2021年11月18日香港恒生大學(恒大)將頒授榮譽博士學位,以表揚四位社會傑出人士在其專業界別的卓越成就及對社會與大學發展的重大貢獻。i. 鄭海泉博士 (榮譽社會科學博士)   恒生銀行前副董事長兼行政總裁   恒生商學書院 (香港恒生大學及恒生管理學院前身) 前校董會主席ii. 李家誠先生 (榮譽社會科學博士)    恒基兆業地產有限公司主席兼董事總經理    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主席iii. 李歐梵教授 (榮譽人文學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榮休教授      中央研究院院士iv. 冼為堅博士 (榮譽社會科學博士)     …

2021年11月16日傳播學院為提升教學質素和促進學生多元化學習,一向積極鼓勵教師創新課堂教學。學院張志宇副教授於2021年11月9日和16日帶領政治傳播科目的各系學生,實地參觀傳播學院的影視製作中心、電台廣播培訓中心和多媒體培訓中心,以增進他們對於政治人物和政治網紅如何運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來提高知名度,及爭取選民或受眾支持的了解。透過此次實地參觀,學生們不僅對於傳播學院的新穎設備印象深刻,對於媒體的傳播功能也有進一步的認識。 張志宇副教授向學生介紹傳播學院的影視製作中心。 學生試用影視製作中心內的主播設備。 學生參觀影視製作中心內的控制室並了解其運作。 學生對影視製作中心內的咖啡室場景感到興趣。 學生參觀電台廣播培訓中心。 傳播學院同學踴躍發問。

2021年11月11日傳播學院於2021年11月11日舉行「恒傳匯談(四十二)」講座,邀請到《胡.說樓市》臉書專頁的共同創辦人之一,資深傳媒人胡國威先生擔任主講嘉賓,與師生們分享他的創業經歷及經營網絡新聞平台的挑戰與機遇。胡先生於講座中表示,他過去在有線電視、星島日報及成報幾所新聞機構工作的經歷及人脈關係為他成功創業打下了重要的基礎。當時他注意到許多地產新聞及信息質素良莠不齊,往往令讀者無所適從,因此,他與兩名合夥人於2017年共同創立了《胡.說樓市》,希望能為大眾提供一個透明和深入的香港地產資訊。胡先生強調,保持中立及「貼地」是新媒體取信於觀眾的關𨫡,故此,《胡.說樓市》便定位為一個與觀眾互動的溝通平台,而幾位專頁的創辦人亦透過與觀眾及網民的雙向溝通收集到更多具新聞價值的材料,並加以調查及報導。專頁除報導香港樓宇按揭、樓盤放售等傳統地產新聞外,亦嘗試為遇到物業或地產問題的觀眾建議解決方法,以貫徹其臉書專頁及Youtube頻道的消費者導向經營模式。胡先生更即場分享了一位飽受新居漏水問題困擾的業主的案例,她曾多次聯絡發展商,希望能得到適當的跟進,但卻勞而無功。因此,她主動聯絡胡先生,希望《胡.說樓市》能報導他們的苦況,以期在傳媒的報導及影響力下,能促使發展商作出回應及跟進。胡先生向同學們詳細講解他們如何處理此個案,其中包括預留足夠時間予發展商、物業管理公司和業主回應及提供證據,到新居視察及尋求驗樓師的意見等。在與各方周旋及溝通後,最終問題得改善。他指出,這樣的處理方式可更深入及全面地了解和報道事件,以保持頻道中立及確保報道準確。在其後的交流及問答環節中,同學都非常踴躍發問。胡先生逐一回應同學的問題之餘,亦鼓勵他們多接觸市場及不同階層的消費者群,了解他們的情況與聲音,這樣同學們便可好好裝備自己,將來在香港眾多的傳媒之中更易突圍而出。胡先生特別指出,同學們於掌握及使用社交媒體方面確比他們還要熟練和透徹,但卻缺乏實際經驗,因此他建議同學多向前輩請教,只有在知識技巧與經驗雙雙配合的情況下,同學們的潛能和優勢才可發揮極致。講座完結後,同學們都表示加深了對自媒體及地產新聞行業的了解,感到獲益良多。 胡國威先生與同學分享如何保持網絡新聞平台的中立性,以吸引及取信於觀眾。 協理副校長(傳訊及公共事務)及傳播學院院長曹虹教授致歡迎辭,向同學介紹胡先生的工作經歷及所獲獎項。 傳播學院高級講師羅淑儀女士(右)擔任講座主持人並主持問答環節,與胡先生討論經營網絡地產新聞平台的經驗。 (右起)曹教授致送紀念品予胡先生。 學生專注地聆聽胡先生的分享。 傳播學院同學踴躍發問。 大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