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3日 繼2015年及2016年到訪恒管後,國立臺北大學應用外語學系張中倩教授帶領15名同學於2017年9月18日至23日再次到訪翻譯學院。 除了參觀恒管校園設施並體驗翻譯及傳譯實驗室的先進設備外,他們也參與不同的翻譯課,並積極投入課堂活動。雙方師生打成一片,熱切交流。 台灣師生參觀恒管校園設施。 到訪同學與翻譯學院學生一同參與影視翻譯課。 到訪同學旁聽接續傳譯課並與張敬文老師及翻譯學院同學合照。

2017年9月22日 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評審小組於9月21日至22日為傳播學院的策略傳播文學碩士課程進行課程評審及實地考察。評審小組對傳播學院的努力表示肯定。 評審小組參觀傳播學院教學設施。 評審小組與學院管理層及傳播學院教職員合照。

2017年9月20日 「恒傳匯談」系列第三十場講座於2017年9月20日舉行,並邀請了加州大學爾灣分校歷史系校長講座教授華志堅教授擔任嘉賓。 華志堅教授根據過去30年經常到訪香港的觀察,以及他在上海居住的經驗,分享過去數十年美國人對香港的印象有何改變。在答問環節,華志堅教授仔細回答聽眾的熱烈提問,並且針對香港及美國的若干政治議題提出他的看法。出席的教授和同學從中深入了解美國人對香港的真實印象,獲益良多。 傳播學院曹虹院長致歡迎辭。 華志堅教授與聽眾分享。 傳播學院張志宇副院長擔任司儀。 方梓勳常務副校長提問。 李少南教授主持問答環節。 社會科學系系主任高朗教授提問。 傳播學院陳智傑助理教授提問。 英文系助理教授Dr J Parker提問。 傳播學院陸觀勇助理教授提問。 傳播學院學生提問。 曹虹院長致送紀念品予華志堅教授。 合照

2017年9月13日 現今資訊科技領域發展迅速。資訊科技相關的大學學士課程除了教授學科基礎知識外,更要為他們提供自我學習的培訓,讓畢業生透過不斷自習進修,自我增值,適應日新月異的科技世界。 研討會由香港大學講師崔俊傑博士主講。崔博士致力為香港學生提供優質的計算機科學教育。多年來,他在香港大學獲得多個優秀教學獎。崔博士在會上透過對照實驗,分析「自學實驗室」及「傳統課堂」兩種不同教學方法的主要差異。就著分析結果,崔博士進一步分享如何在教授計算機科學的高級技術課程時,有效應用「自學模式」,為教學帶來正面效果。 崔博士與出席者分享最新研究結果。 電子計算系系主任王偉傑博士致送紀念品給崔俊傑博士(左)。

2017年9月6日 學期伊始,傳播學院為新聞及傳播學士課程四年級學生舉行「與院長共話」分享會,,讓他們加深了解畢業要求和就業前景。曹虹院長勉勵同學努力完成所有畢業要求,同時在學術及技能上積極提升,為將來升學就業打好基礎。此外,張志宇副院長和李少南教授亦向同學解說升讀碩士課程的要求並提供寶貴建議。傳播學院的教師們亦祝願學生前程錦繡。 傳播學院曹虹院長(右二)、張志宇副院長(左二)、宋昭勛副教授和張美鳳副教授與學生對話。 曹虹院長勉勵學生在學術上爭取更好成績。 張志宇副院長就升學給予意見。 李少南教授為同學提供升學資訊。 同學熱烈出席分享會。 傳播學院師生合照

2017年8月26日 傳播學院於8月26日舉行2017/18學年教學工作研討會,邀請所有傳播學院的專任與兼任教學人員及行政同仁出席。曹虹院長首先致歡迎辭,感謝同事的努力與付出,並總結傳播學院過去一年的發展及工作成果。與會教學人員就本次研討會主題「提升教學水平及學院形象」踴躍發言,並分享寶貴的經驗及意見。 教學工作研討會 教授與講師於討論環節積極發表意見。 研討會後大合照

2017年8月25日 網絡安全是近來的熱門話題。 研討會由CalConnect董事兼Ribose創辦人及行政總裁謝天承先生主講,他介紹Ribose及分享公司在應用研究方面採用的「非對稱安全」方法和近期一項把社區和行業連結的項目。 鑑於尖端研究與實際應用之間存在差距,Ribose成功開創拉近差距的方法,透過與國際科技機構合作,把現今頂尖的安全研究應用於實際問題上。 謝先生與出席者分享最新研發。 電子計算系系主任王偉傑博士致送紀念品給謝天承先生(右)。

2017年8月24日 傳播學院舉行第十二次學術沙龍,邀請台灣天主教輔仁大學傳播學院林維國博士主講「沈默螺旋的預防模式」。 林維國博士分享他曾發表的研究論文「沈默螺旋的預防模式:更新預防策略在沈默螺旋中之理論內涵」,並詳細說明和解釋預防理論與沈默螺旋理論的關係,以及沈默螺旋的預防模式。 傳播學院教師們對於林教授的講題十分感興趣,並就沉默螺旋的預防模式及其在新媒體與不同政治脈絡中的運用等問題,與林教授進行熱烈討論。 是次學術沙龍有助於提升傳播學院與輔仁大學傳播學院的學術交流。 林維國博士擔任沙龍的主講嘉賓 藉著學術沙龍交流意見。 傳播學院教授踴躍發問。 張志宇副院長(右)致送紀念品予林維國博士。 林維國博士與傳播學院教授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