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3日香港恒生大學(恒大)今日(3月13日)在校園舉行第三屆榮譽博士學位頒授暨建校43周年慶祝典禮,表揚四位傑出人士於相關領域的卓越成就,對社會的貢獻以及與恒大的積極聯繫。典禮由恒大校董會主席施穎茵女士和恒大校務委員會主席鄭慕智博士主禮。四位榮譽博士為:公共行政學者胡德教授(Professor Christopher Hood)(榮譽社會科學博士)、建築師及商界領袖羅守弘先生(榮譽人文學博士)、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主席王冬勝先生(榮譽法學博士)和前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行政總裁袁天凡先生(榮譽社會科學博士)。恒大校長何順文教授致辭時讚揚四位榮譽博士熱心支持高等教育,「四位榮譽博士的勵志故事及驕人成就,激勵學生以滿腔熱忱追尋理想。他們為學生樹立榜樣,堪為典範。我衷心希望四位榮譽博士繼續與恒大緊密聯繫,支持大學發展。憑藉恒大的承傳與優勢,配合各方堅定的支持,我深信恒大必會成為區內具領導地位的私立博雅型大學。」袁天凡先生代表四位榮譽博士發言時表示,疫情過後,新興技術為世界帶來變化,「正當世界復常,元宇宙及人工智能的發展有著巨大突破,這對信息的收集及傳播影響深遠。然而,無論開發多少強大的技術工具,可以肯定的是,用心教導學生,培育具明辨思維、創新力量、道德價值和社會責任的人才等等教育本質,始終不變。」他期望有更多機構、傑出校友、僱主,以及社會大眾支持恒大的發展。施穎茵女士於隨即舉行的建校43周年慶祝儀式上,特別感謝校董會、校務委員會、大學領導層和教職員、學生和家長,以及政府、捐助者、校友和大學友好對恒大的貢獻、投入及支持。「恒大在2023至2028策略發展計劃中,支持師生於大灣區發展。我們已在深圳前海和廣州南沙開設『香港恒生大學內地中心』,透過教育推動大灣區的可持續發展。」鄭慕智博士在分享中表示,隨着全球化帶來的挑戰,學生需要具備國際化視野。「恒大積極與世界著名學府合作,並資助學生到各地交流及留學。我特別感謝恒大教職員不遺餘力,讓學生全力發掘潛能,為日後迎接各種挑戰做好準備。」後疫情時代之下,本港以至全球均求才若渴,鄭博士深信恒大畢業生能在職場上脫穎而出,並憑藉創新、視野及思考能力,在自身崗位上發揮所長,貢獻社會。四位榮譽博士領受人的讚辭及其他典禮資料,請按此。按此閱覽恒大校長何順文教授演辭(只有英文)。按此閱覽袁天凡先生演辭(只有英文)。 圖一:四位榮譽博士領受人合照(左起):胡德教授、羅守弘先生、王冬勝先生、袁天凡先生 圖二:四位榮譽博士領受人及校方領導合照 圖三:(左起)恒大校友會會長袁益霆先生、校務委員會主席鄭慕智博士、校董會主席施穎茵女士、校長何順文教授和恒大學生會會長張藝心同學共同主持建校43周年慶祝儀式。
香港恒生大學(恒大)將於2023年3月13日頒授榮譽博士學位予四位傑出人士,以表揚他們於相關專業領域的卓越成就,以及對社會和恒大的貢獻。獲頒此殊榮的四位傑出人士為:公共行政學者胡德教授(Professor Christopher Hood)(榮譽社會科學博士)、建築師及商界領袖羅守弘先生(榮譽人文學博士)、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主席王冬勝先生(榮譽法學博士)和前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行政總裁袁天凡先生(榮譽社會科學博士)。胡德教授,CBE(榮譽社會科學博士)胡德教授是世界著名公共行政及政治學學者,現為英國牛津大學政治學榮休教授及萬靈學院榮休院士。他擁有50年政治體制、公共行政與政策的教研經驗,曾於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格拉斯哥大學等任教,著作等身,包括28部書籍和120項學術期刊文章及書籍章節。胡德教授獲英女皇頒授大英帝國司令勳章(CBE)、美國政治學會(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Association)頒發2021約翰.高斯獎,以及荷蘭鹿特丹伊拉斯謨大學頒發榮譽博士,以表彰其公共管理和政治科學上的貢獻。羅守弘先生(榮譽人文學博士)羅守弘先生是香港註冊建築師和藝術鑑賞家,也是商界領袖,現為裕泰興有限公司主席和文化科技集團主席,該集團旗下包括致力於安老服務的文化村。羅先生在加拿大卡爾頓大學取得建築學學士學位和香港城市大學取得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學位。他於1984年成立羅守弘建築事務所,致力活化歷史建築,目前已完成逾150項位於香港、內地及美國的住宅和商業建築項目。羅先生多年來與其家族慷慨捐獻,惠及香港、內地和海外的教育機構及慈善組織。他亦擔任恒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客席教授。王冬勝先生,GBS,JP(榮譽法學博士)王冬勝先生是國際知名的銀行家,現為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主席。他於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先後取得電腦科學學士、市場及財務學碩士與電腦科學碩士學位,曾任職花旗銀行、渣打銀行,其後成為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首位華人行政總裁。王先生積極服務社會,曾任香港銀行公會主席、香港總商會主席,目前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委員,並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授金紫荊星章。王先生曾於2009至2010年擔任恒生商學書院(恒大前身)校董。袁天凡先生(榮譽社會科學博士)袁天凡先生為銀行及金融界翹楚,前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行政總裁,現為泓策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主席、盈科亞洲拓展有限公司(非執行)副主席。袁先生於美國芝加哥大學取得經濟學學位,1988年至1991年出任聯交所行政總裁期間,將公司的上巿及監管標準化並制度化,並帶領數項重大改革,包括成立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袁天凡先生熱心支持教育事業,多年來慷慨捐贈支持恒大長遠策略發展,大學為此命名南校園為「袁炳濤校園」。他現為恒大客席教授、美國芝加哥大學及上海復旦大學校董。四位榮譽博士領受人的讚辭及其他典禮資料,請按此。 圖一:胡德教授獲頒授榮譽社會科學博士 圖二:羅守弘先生獲頒授榮譽人文學博士 圖三:王冬勝先生獲頒授榮譽法學博士 圖四:袁天凡先生獲頒授榮譽社會科學博士
香港恒生大學(恒大)於高等教育顧問機構AppliedHE今日公布的2023年東盟地區ASEAN+ 私立大學排名榜中位列第七,並在大中華地區居首。除了綜合評比,恒大在「就業能力」方面居首,該指標反映畢業生在畢業後六個月內找到全職工作的百分比。恒大又在創造新知識的「研究」方面,名列第三,並在「社區貢獻」方面佔第五位,表現優異。東盟地區ASEAN+ 私立大學評比由總部位於新加坡的AppliedHE主辦,是一個精密的高等教育評價系統,根據多個層面訂立遴選準則,包括教學質素、就業能力、研究、社區聯繫、國際化和機構聲譽,從而對院校進行評估。恒大常務暨學術及研究副校長許溢宏教授表示:「恒大正名為大學後,僅以四年時間便取得如此成就,充分反映大學的表現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肯定。恒大畢業生卓越的就業能力有賴我們獨特的『博雅+專業』教育模式,為學生提供優質教育與全方位的發展,讓他們獲得專業成就及貢獻社會。對於大學取得長足進展,師生上下場均感到無比自豪和鼓舞。恒大於2023年3月慶祝建校43周年,未來將繼續在香港及大灣區鞏固成就,邁向新的里程碑。」 圖一:恒大於AppliedHE東盟地區私立大學評比中名列第七。
2022年4月28日香港恒生大學(恒大)傳播學院今天(4月28日)公布第六屆「恒大商業新聞獎」得獎名單。本屆超過300位新聞從業員報名競逐九大範疇獎項類別,涵蓋商業、房地產、經濟及金融新聞等各個領域。超過50位來自不同界別的專業評審在超過400份參賽作品中,就其新聞價值、影響力、原創性、獨家性、報導質素、寫作技巧、分析能力及視覺表達等多方面評審準則,選出得獎佳作。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香港作為國家的金融、航運和貿易中心,市場和產業能夠持續充滿活力地發展,商業新聞是不可或缺的積極力量。不論是發現新的變化、新的機遇,還是關注弱點或預警風險,具質素的商業新聞推動着經濟和市場朝着更活潑健康的方向發展。「過去幾年,我都有參與恒大傳播學院舉辦的『恒大商業新聞獎』,見證着新一批得奬作品和得奬記者朋友,也見證着香港經濟、金融及商業市場的不斷發展。我很高興可以在此為各位得獎傳媒朋友送上祝賀。」恒大協理副校長(傳訊及公共事務)及傳播學院院長曹虹教授衷心感謝社會各界過去六年一直支持「恒大商業新聞獎」,樂見參賽作品保持一貫的深度、廣度與高度,充分展現一眾新聞從業員的堅毅意志、專業精神與社會責任。在瞬息萬變的社會中,新聞傳播行業走在社會尖端,隨着大灣區的發展和中港兩地的融合,商業新聞專才的角色定將更為舉足輕重。她期望新聞從業員堅守服務大眾的信念,發揮傳播最新資訊、監察社會動態的作用,使整個行業變得更豐盛。培育商業傳播、公關、企業傳訊及傳播科技專才,是恒大傳播學院一直秉持的原則。學院開辦了全港首個結合商業與新聞傳播元素的新聞及傳播(榮譽)學士課程,又相繼開辦融合媒體及傳播科技(榮譽)文學士課程及策略傳播文學碩士課程,並投放大量資源建設各項先進教學設施及加入創新與科技元素,務求培育具備兩文三語、國際視野、分析能力、創新意念及批判思維的優秀傳播專才,以配合市場對人才與日俱增的渴求。本屆得獎媒體包括(排名不分先後):無綫電視、Now TV、香港電台、香港01、南華早報、iMoney智富雜誌、信報財經月刊、信報財經新聞、明報、星島日報、大公報、中國日報香港版,以及胡.說樓市。「年度新晉商業新聞記者獎」由中國日報香港版曾新嵐獲得,而「年度商業新聞記者獎」則由信報財經月刊李潤茵獲得,其他獎項包括「最佳商業新聞報道獎」、「最佳商業新聞系列報道獎」、「最佳房地產新聞報道獎」、「最佳商業財經人物專訪獎」、「最佳經濟及金融政策新聞報道獎」、「最佳商業科技新聞報道獎」,以及「最佳商業新聞視覺設計獎」。第六屆「恒大商業新聞獎」得獎名單片段得獎者感言第六屆「恒大商業新聞獎」網頁評審名單 香港恒生大學傳播學院於4月28日公布第六屆「恒大商業新聞獎」得獎名單。 傳播學院投資過千萬設置先進設備,如影視製作中心、實驗電視廊、電台廣播錄音室、多媒體培訓中心等。 傳播學院十周年校友聯誼會邀請歷屆校友、學院老師及昔日同窗一同歡聚。 恒大傳播學院著重培育學生語文能力、分析能力、創意思維和批判能力。
2021年11月10日金融科技發展造就了新的金融產業生態和商業模式,香港恒生大學的課程致力引入創新及科技元素,配合社會發展。恒生大學更近獲教育局「自資專上教育提升及啟動補助金計劃」(ESGS) 資助逾1,900萬元,開展為期四年的「金融科技知識提升計劃」,當中包括計劃本學年第二學期起陸續開辦三個金融科技科目,裝備學生掌握最新金融科技知識、應用及管理,應對科技革新對人才需求帶來的轉變。教育局於2020年推出的ESGS計劃,供自資專上院校發展及優化切合市場需要但成本高昂的課程。恒生大學經濟及金融學系副系主任鄭會榮博士表示,其學系開辦的三個學士學位課程「金融分析工商管理」、「金融及銀行學工商管理」及「經濟學工商管理」,將於本學年第二學期起,陸續增設關於人工智能、大數據及區塊鏈在金融業之應用、金融科技管理和金融科技監管及道德期望的科目。鄭博士分析指,大多金融機構已經使用金融科技提升業務水平及價值,例如透過人工智能分析投資風險及提供資產管理建議、利用區塊鏈處理商務交易等,「新增設的科目會從電腦編程、應用和管理三個層面,幫助學生深入學習及掌握金融科技的發展。學生從中學會智能分析及解讀大數據,學習制定精準的商業決定,對他們日後投身金融專業有莫大裨益。」在此計劃下,恒生大學將購置金融科技教學軟件,增加學生課堂應用實踐的機會,豐富學習體驗。經濟及金融學系亦與各金融機構加強合作研發,亦為學生提供不同實習機會,以助學生掌握業界最新發展趨勢及實踐所學。鄭博士引述香港金融發展局今年8月發表的《未來的職場展望:香港可持續發展及數碼經濟下的金融人才》研究報告指出,未來數年香港需要更多擁有金融科技相關知識及技能的人才,然而現時畢業生供應難以滿足預期的人才需求。另據金融學院轄下香港貨幣及金融研究中心最新發表的《金融服務業的人工智能及大數據:區域透視及人才發展策略》研究報告顯示,亞太區六個金融中心,包括香港、深圳、上海、新加坡、悉尼及東京,每年共欠缺逾兩萬名精通人工智能及大數據知識的金融人才,其中香港每年欠缺相關人才約2,000名。他透露,三個新增科目均開放予其他學系學生修讀,而長遠而言,恒生大學則會配合其<<五年策略發展計劃 2018-2023>>,計劃推出金融科技副修課程,貫徹跨學科學習的教學理念。「這一連串計劃正可擴大香港以至亞太區之金融科技人才庫,以應付未來金融服務業對此類人才的需求。」 恒生大學獲教育局「自資專上教育提升及啟動補助金計劃」資助逾1,900萬元,開展為期四年的「金融科技知識提升計劃」。 恒生大學經濟及金融學系將增設三個金融科技科目,內容涵蓋人工智能、大數據及區塊鏈在金融業之應用、金融科技管理和金融科技監管及道德期望。
2021年9月13日香港恒生大學(恒大)宣布任命恒生銀行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施穎茵女士為恒大校董會主席,自 2021 年 9 月 2 日起生效,任期為三年,以接替於2021年9月1 日離任的鄭慧敏女士。鄭女士將重返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任職。施女士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經驗,對教育充滿熱誠。恒大相信施女士能為校董會的工作帶來寶貴的見解,促進大學發展。恒大期待與施女士緊密合作,帶領恒大再創高峰。恒大亦藉此機會衷心感謝鄭慧敏女士自2018年7月擔任校董會主席,盡心竭力領導、支持及貢獻恒大發展。恒大祝願鄭女士未來工作一切順利。香港恒生大學校董會主席施穎茵女士履歷
2021年4月22日為表揚及鼓勵優秀的商業新聞從業員,肯定他們對社會及業界的貢獻,香港恒生大學(恒大)傳播學院今天(4月22日)公布第五屆「恒大商業新聞獎」得獎名單。本屆有逾300名新聞從業員報名競逐9大範疇獎項,涵蓋商業與財經新聞各個領域。近80名來自不同界別的專業評審在逾500份參賽作品中選出得獎佳作,評審準則包括作品的新聞價值及影響力、報道及寫作技巧、原創及獨家、報道質素、分析能力及視覺表達等。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透過商業新聞報道與分析,商界和市民的知識和見聞得以持續更新進步。「在現今科技應用及產業變革之際,從商業模式到生活應用,都出現很多新挑戰、新難點,也催生了很多新商機、新行業。企業希望能夠順勢發展,前瞻部署,商業新聞報道在其中發揮了很大作用,讓企業能有全面的資訊、跨行業的觀點與分析,以至對風險的警惕等。」恒大校長何順文教授表示,「恒大商業新聞獎」作為恒大年度重點活動之一,一向致力嘉許優秀的商業新聞人才,肯定他們力求卓越的精神。「我們不單鼓勵商業新聞工作者切磋砥礪,更讓社會大眾從得獎作品中回顧一年來全球及本地市場的發展走向。」恒大協理副校長(傳訊及公共事務)及傳播學院院長曹虹教授對「恒大商業新聞獎」在過去5年以來,一直得到社會各界的支持表示感恩。她認為疫情令全球活動接近停擺,但商業新聞卻從不間斷,新聞工作者仍舊秉持專業態度,在動盪的經濟環境中,作出專業、客觀及深入的報道,幫助市民掌握社會政經脈搏。她續指,優秀的得獎作品更成為中學通識教材,讓學生認識多元化的商業財經知識,以及優質的新聞報道及寫作,培育他們對商業新聞的興趣,對年輕人有着深遠的影響。恒大傳播學院開辦了全港首個將商業財經和新聞傳播結合的「新聞及傳播」學士學位課程,又相繼舉辦了「融合媒體及傳播科技」學士學位課程及「策略傳播」碩士課程,致力培育商業傳播、企業傳訊及傳播科技專才。疫情加速了傳播界的科技發展,恒大傳播學院亦一直積極將商業傳播及傳播科技元素融入課程之中,包括虛擬實境、擴增實境及人工智能,培養學生掌握最新的商業及科技知識和技巧,以迎接變化萬千的數碼年代。本屆得獎媒體包括:(排名不分先後)無綫電視、有線電視、Now TV、鳳凰衛視、商業電台、香港01、iMoney智富雜誌、信報財經月刊、明報、星島日報、蘋果日報、中國日報香港版,以及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另外,羅為騰(中國日報香港版)獲頒「年度商業新聞記者獎」,馬迪帆(明報)則獲頒「年度新晉商業新聞記者獎」。其他獎項包括「最佳商業新聞報道獎」、「最佳商業新聞系列報道獎」、「最佳房地產新聞報道獎」、「最佳商業財經人物專訪獎」、「最佳經濟及金融政策新聞報道獎」、「最佳商業科技新聞報道獎」,以及「最佳商業新聞視覺設計獎」。第五屆「恒大商業新聞獎」網頁得獎者感言評審名單 香港恒生大學傳播學院於4月22日公布第五屆「恒大商業新聞獎」得獎名單。 傳播學院投資過千萬港幣的先進教學設備,如電視錄影廠、電台廣播錄音室、多媒體培訓中心等。
2021年4月20日有見疫情轉趨緩和,恒大於2021年3月下旬至4 月舉辦2019及2020年度畢業禮。典禮儀式由五個學院分別主辦,邀請畢業生及其家人一同慶祝這個別具紀念價值的里程碑。於各個學院的畢業典禮中,何順文校長向畢業生送上祝賀,各學院院長亦在致辭時作出鼓勵及祝福。大學管理層及其他教職員聚首一堂,分享畢業生們踏入人生新階段的喜悅。恒大祝福各位畢業生鵬程萬里、前程錦繡。 商學院畢業生與教職員分享喜悅。 傳播學院院長曹虹教授向畢業生致辭。 決策科學學院與畢業生慶祝這個別具紀念價值的時刻。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畢業生代表感謝學院的支持。 翻譯及外語學院畢業生與教職員合照留念。
2021年4月14日恒大於「2020至2021年度無障礙網頁嘉許計劃」中,獲頒三連金奬。此計劃由香港互聯網註冊管理有限公司(HKIRC)主辦及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協辦,並由平等機會委員會擔任顧問機構。恒大一直致力提升網站的「用戶友善度」,冀無論任何身體狀況的用戶均可無障礙瀏覽網站資訊。恒大對獲獎感到榮幸,日後會繼續改進網站服務。 恒大資訊科技服務中心高級設計師王柏堅先生代表恒大接受獎項。 恒大傳訊及公共事務處黎雅思女士(左)及資訊科技服務中心王柏堅先生於2021年4月14日出席頒獎典禮。
2021年4月10日香港恒生大學(恒大)大中華研究中心與《亞洲週刊》日前合辦「疫後亞洲經濟面對的挑戰及機遇」講座,從疫情後亞洲經濟挑戰、RCEP建立與影響、中美博弈、兩會召開與願景及中國與亞洲經濟發展等範疇,探討亞洲經濟前景與香港何去何從。是次講座由恒大校長何順文教授及《亞洲週刊》總編輯邱立本先生共同主持,四位重量級嘉賓講者為香港天大研究院副院長伍俊飛博士、中華新時代智庫基金會理事長、港台經濟文化合作協進會主席及新大中集團執行主席李大壯先生、恒大大中華研究中心主任高朗教授,及香港中國學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兼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黃平博士。講座吸引逾300人現場或網上參加,主持及嘉賓講者互相交流,討論氣氛非常熱烈。邱立本先生在開場介紹時指出,當新冠疫苗面世為亞洲經濟復甦帶來曙光之際,中美關係持續緊張,猶如一朵烏雲籠罩各國。但大灣區在金融科技、加密貨幣、支付系統及人工智能等科技上的突破發展,可協助東亞國家向進一步經濟融合邁進。伍俊飛博士指出,雖然東南亞經濟體處理疫情較西方國家有效,但亞洲經濟發展前景存在兩大不確定因素。第一,疫苗分配嚴重不均、接種進度參差,恐令各國復甦步伐不一。第二,新冠病毒變種為抗疫工作帶來新威脅,是全球經濟復甦的潛在阻力。2020年底亞洲15國成立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為亞洲經濟整合注射一支强心針。高朗教授認同區域合作及整合有助突破難關, 因為RCEP成員國之間的貿易和投資往來將會大幅增加,「長遠而言,若中國經濟再向上走,必需進行改革,令經濟發展更多元、更開放,同時需持續其多邊主義的長期政策。」其他講者也認同中國應爭取加入CPTPP (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在全球化發揮更大貢獻。全球經濟受疫情重創之際,中國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GDP)上升2.3%,是去年唯一錄得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兩會通過的「十四五」規劃,不設GDP增長目標數字,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中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李大壯先生表示,以往中國的五年規劃是透過外國投資、貿易及內需推動,惟在地緣政治因素影響下,需要透過內循環帶動外循環來發展經濟。論及香港在中國經濟發展擔當的角色,黃平博士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在科技創新及消費力等方面均處於雙循環的交匯點,而大灣區則是中國經濟雙循環的增長點,這些條件均有利香港從中發揮獨特角色。李大壯先生也建議,香港政府應加強教育及人才培訓,讓香港人更深入了解大灣區文化,參與大灣區發展。何順文校長回應問題時表示,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揭示全球政府及企業對突發危機的應變力不足。長遠而言,他建議大家應重新思考如何提升應變能力及可持續發展方向,共同建立更強韌、抗風險的經濟體系。目的是在效率、韌力與社會包容之間找到新的平衡點。 香港恒生大學與《亞洲週刊》合辦「疫後亞洲經濟面對的挑戰及機遇」講座。 何順文校長認為,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揭示全球應變力不足。 《亞洲週刊》總編輯邱立本先生表示,RCEP成立為亞洲經濟整合注射一支强心針。 中華新時代智庫基金會理事長李大壯先生強調,中國需要透過內循環帶動外循環來發展經濟。 香港天大研究院副院長伍俊飛博士認為,亞洲經濟發展前景存在兩大不確定因素。 香港恒生大學大中華研究中心主任高朗指出,區域合作及整合有助突破當前難關。 香港中國學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黃平博士指出,香港及大灣區在中國與RCEP經濟發展擔當重要角色。 主持及嘉賓講者一同探討RCEP建立與兩會願景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