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9日商學院Women in Society Association(WiSA)於2024年4月29日舉辦「評估進展:香港交易所關於『不得為單一性別董事會』的規定」研討會,匯聚業界傑出的領導者和專業人士,深入探討在企業董事會中實現性別多樣性和包容性所取得的進展和面臨的挑戰。演講者和嘉賓在研討會上分享相關專業知識、經驗和觀點,通過專題討論和演講促進與會者之間的對話和知識交流。 商學院 WiSA委員、會計系高級講師張婉儀女士(前排左一)、協理副校長(校園發展服務)楊如虹女士(前排右三)、商學院 Business Executive Club主席、會計系高級講師林立基先生(後排左二)及商學院 WiSA 主席、會計系助理教授黃慧儀博士(後排右一)與業界代表出席研討會。 何順文校長(前排中)和與會人士合照。
2024年4月18日香港恒生大學傳播學院於2024年4月18日舉行「第八屆商業新聞獎」頒獎典禮,以表揚在商業新聞有卓越表現的新聞從業員,肯定他們對社會及業界的貢獻。頒獎禮邀得前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長、現富衛集團主席馬時亨教授擔任主禮嘉賓。本屆商業新聞獎共設九大範疇、超過 30 個獎項,涵蓋商業及金融新聞等各個領域,其中「最佳商業『環境、社會和企業管治』新聞報道獎」為新設獎項。60位來自不同界別的專業評審,就參賽作品的新聞價值、影響力、原創性、獨家性、報道質素、報道及寫作技巧、分析能力及視覺表達等多方面評審準則,選出得獎佳作。本屆得獎媒體包括:無綫電視、香港 01、Now TV、香港有線新聞、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香港電台、南華早報、信報財經月刊、明報、大公報、中國日報香港版、點新聞、胡‧説樓市。「年度新晉商業新聞記者獎」由《明報》黃志偉獲得,而「年度商業新聞記者獎」則由《信報財經月刊》的李俊杰獲得。其他獎項包括「最佳商業新聞報道獎」、「最佳商業新聞系列報道獎」、「最佳房地產新聞報道獎」、「最佳商業『環境、社會、企業管治』新聞報道獎」、「最佳經濟及金融政策新聞報道獎」、「最佳商業科技新聞報道獎」,以及「最佳大灣區商業新聞報道獎」。馬時亨教授致辭時表示,操守及專業對新聞行業尤其重要,他感謝新聞工作者致力求真,為公眾利益繼續緊守崗位,為大眾帶來優質的新聞報道。恒生大學校務委員會主席鄭慕智博士表示,商業新聞不僅讓市民大眾認識和理解商業世界,更是推動經濟發展、促進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他指,現今世界極度紛亂,必須更加堅定地守衛基本新聞原則,追求真相。「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夠擔當起為社會捍衛真相的角色,為公眾提供準確無誤的信息,進而推動社會的健康發展和進步。」恒生大學校長何順文教授讚揚得獎者以專業的表現,為社會帶來豐富多元的商業新聞。他說:「疫情過後,世界逐漸復常,然而,香港的經濟發展卻不盡如人意,政府及各界正積極思索促進經濟發展的出路。傳媒在推動大眾對政策的認識與思考,能發揮積極作用,期望你們能夠持續發表多元角度的報道,為推動經濟發展帶來新思維及新動力。」恒生大學傳播學院院長曹虹教授表示,今屆商業新聞獎收到超過 500 份參賽作品,數量為歷屆之冠,充分顯示出新聞業界對商業新聞獎的高度肯定。她衷心恭賀所有得獎者,並感謝各界一直以來的支持。曹教授說:「新聞行業充滿挑戰,需要具備多元技能及敏銳新聞觸角的人才。傳播學院一直致力培育具創新思維及專業素養的新聞從業員,並且不斷調整及優化課程,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及探索的機會,以應對日新月異的新聞環境。」為了進一步培育傳播人才,曹教授透露,傳播學院今年九月將推出「藝術及文化傳播(榮譽)文學士學位」課程,培養具備藝術文化素養及商業推廣能力的專才,為新聞與傳播業界注入新活力。 恒生大學管理層、校董及校務委員會成員、第八屆「商業新聞獎」得獎者、評審以及贊助商合照。 「年度新晉商業新聞記者獎」由《明報》黃志偉獲得 。 「年度商業新聞記者獎」由《信報財經月刊》李俊杰獲得。
恒生大學翻譯及外語學院在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支持下,舉辦名為「與老闆會面」的就業講座,為學生提供與高級行政人員和業界領袖交流的寶貴機會,建立職業發展所需的知識、技能和人脈。出席的講者包括萬雅珠寶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及香港恒生大學基金管理委員會委員冼雅恩先生、萬裕科技集團董事總經理及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執行委員會會長陳宇澄先生、鴻利達模具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及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執行委員會常務副會長蔡俊杰先生,以及德基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及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執行委員會義務司庫蔡群力女士。講者輪流與學生進行小組交流,分享個人經驗、分析行業趨勢和前景,並為學生發展職業生涯路向提供建議。 (前排左起)蔡俊杰先生、冼雅恩先生、陳宇澄先生及蔡群力女士與學生合照。 講者與同學分享其豐富經驗。
2024年3月23日四名市場學系四年級學生陳星燁、張凱澄、黃小萱和黃利宜,於2024年3月23日舉行的「滙豐/香港大學香港區商業案例比賽2024」,從來自九間本地大學的隊伍脫穎而出勇奪季軍,是恒生大學學生首次於這項比賽奪佳績。 恒大學生於「滙豐/香港大學香港區商業案例比賽2024」奪得季軍。
你準備好實現你的創業夢想了嗎?別錯過參加2024年香港恒生大學創業挑戰賽(E-Challenge)的絕佳機會!立即組建2至6人的團隊,展示你們的創業才華。今年的挑戰賽由創新與創業中心(CIE)和商學院的創業管理理學碩士(MSc-EM)課程辦公室聯合舉辦。我們歡迎本校及跨院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組成團隊參加此次比賽,其中隊長需為現任恒大學生。冠軍團隊將獲得現金獎和高達80,000港元的種子基金,以啟動他們的創業之旅。你的商業概念可以圍繞任何主題,從數據科學和數字經濟,到智慧城市、社會創新或可持續發展等等。有關比賽的更多詳細信息,請訪問創新與創業中心網站。立即行動!通過此鏈接報名E-Challenge。註冊截止日期:2024年4月22日(星期一)中午12:00。 恒大會計學系助理教授李康頴博士介紹君子企業獎項類別及評審準則
2024年3月21日香港恒生大學決策科學學院在2024年3月21日於武漢與湖北大學商學院及珠海研究院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在學術課程、學術交流、學生交流及研究等方面加強合作,共同培育高質素人才,推動學術及科研發展。決策科學學院院長陳偉森教授期望簽署合作備忘錄能為雙方提供更多合作機會與平台,共同推動教育與學術發展,開展更多學術交流項目及科研合作,促進師生之間的互訪與交流。 陳偉森教授(前排左)與湖北大學商學院程時雄教授簽署合作備忘錄。 陳偉森教授(前排左)與湖北大學珠海研究院院長黃浩博士簽署合作備忘錄。
2024年2月1日 香港恒生大學傳播學院於2024年2月1日舉行「恒傳匯談(五十二)」講座,邀請INDEX GAME 及 INDEX ACADEMY 聯合創辦人及營運總監——王碧琪女士(Becky)分享元宇宙與品牌宣傳的關係。Becky探討了新時代的品牌營銷方向,指出除了社交媒體外,遊戲和社群的凝聚力以及獨特的次文化影響力,更能讓新世代客群接受廣告内容。她強調Web3、元宇宙和NFT都是品牌營銷的新渠道,並以去中心化理念解釋用戶對品牌的忠誠度。Becky提到,Web3 社群與傳統社群的最大不同在於,每位成員都是持份者,譬如有不少NFT項目,社群成員都能透過投票影響項目發展,這種共同創造(co-create)的理念大大增強了用戶的歸屬感。由於品牌市場策略、營銷工具都會隨著時代而轉變,Becky鼓勵有意投身品牌營銷、廣告行業的同學,應多認識新事物、了解新科技的發展,並培養敏銳的市場觸覺。 傳播學院副教授張國威博士(右)主持「恒傳匯談」,邀請王碧琪女士就「元宇宙與未來品牌宣傳的關係」向傳播學院師生作分享。 王碧琪女士與傳播學院師生一同探討新時代的品牌營銷導向。
由香港恒生大學傳播學院舉辦的「恒生大學商業新聞獎」,旨在表揚和鼓勵表現卓越的新聞從業員。這項盛事吸引來自不同界別的專業人士擔仼評審委員,根據作品的新聞價值、影響力、報道質素、分析能力等逐一評分,從而選出得獎佳作。今屆新增「最佳商業『環境、社會和企業管治』新聞報道獎(ESG)」,仼何有關「環境、社會和企業管治」議題或事件的新聞報道均可競逐此獎項。比賽詳情:https://bjawards.hsu.edu.hk/zh/主頁-3/截止報名日期為 2024年1月8日 (23:59)
2023年12月5日香港恒生大學傳播學院學生於中國日報舉辦的「大學新聞獎」中再度獲獎。在眾多作品中,傳播學院兩組同學共獲得「最徍新聞視頻」季軍及「最徍短視頻」季軍兩項榮譽。傳播學院院長曹虹教授曾擔任「大學新聞獎」的評委多年,她於頒獎典禮中表示,參賽作品水平越見進步,無論在報導風格及角度方面均呈現多樣化的面貎,因此認為活動極具意義,能為促進新聞知識、技巧及地域文化的交流提供一個有效的平台。「大學新聞獎」由中國日報(香港版)於2012年創辦,旨在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校園新聞報道,鍛煉新聞寫作及多媒體製作技巧。今年主辦單位收到來自兩岸四地84間院校共一千多份作品,參賽人數逾3,600人,創歷屆新高。是次比賽由逾百名資深傳媒人、大學新聞教授及政府相關部門的專業人士擔任評審。主辦單位表示,參賽作品均反映時事熱點,報道深入全面,水準直逼專業人士,令一眾評審留下深刻印象。傳播學院同學的獲獎詳情如下:「最佳新聞視頻」季軍作品:屯門公路轉車站得奬者:張進熙、陳孝邦、鞠子謙及許兆峯「最佳短視頻」季軍作品:秤與承得獎者:蔣雨軒 「最佳新聞視頻」季軍得獎者 「最佳短視頻」季軍得獎者 得獎同學與老師合照
2023年11月9日天氣不似預期!已過了盛夏的九月十月,香港卻分別迎來了十號和九號風球各一個,還遇上大破紀錄的黑色暴雨!全球暖化令氣候變得極端,影響著我們的生活,認識氣候變化已然刻不容緩。傳播學院於2023年11月9日舉行「恒傳匯談51」,邀請到香港天文台總學術主任陳敏儀小姐及科學主任沈志泰先生,講解氣候變化,並分享天文台怎樣推廣氣候訊息,貼地講天氣。講座分為兩部份,第一部份由陳女士以科學數據詳細解釋全球暖化的成因。她指出,人類活動產生大量的温室氣體,是氣溫持續上升的主因,強調現時温室氣體的排放量已高達每年564億噸,相等於一億七千萬架波音747飛機的重量,數字相當驚人,亦反映氣候變化的嚴峻。她又列舉其他數據,說明海平面升高、冰川溶化、極端高温等事件越來越頻繁,同時強烈熱帶氣旋及風暴潮的威脅正在增加,已經到了影響糧食生產及助長全球疾病蔓延的階段。陳女士其後再以數據推演未來氣候變化的走向,在談及應對措施時,她舉出一些國際間合作及各國政府與地區正在進行的計劃作為各地努力改善全球暖化的例子,並呼籲各人盡一己之力對抗全球暖化,如嘗試改變生活的小習慣以減低碳排放,過低碳的綠色生活等。講座的第二部份由沈先生分享天文台的傳訊工作。他表示,天文台為了向公眾推廣氣候變化的訊息,近年亦著重利用不同的社交平台加強與公眾聯繫。他提到:「天文台向巿民大眾傳遞天氣訊息時,要做到所謂『貼地』,也就是說,我們要與巿民有效溝通,將訊息告訴大眾人士。」他強調公眾溝通非常重要,並舉例說明天文台近年利用社交媒體推廣天氣訊息的情況。他指出,天文台近年也吸納了一些修讀傳播課程的同事當「小編」,希望以新穎的手法為大家提供多元化的天氣訊息。沈先生表示天文台會參考公眾對訊息的反應,再調節訊息的內容,以盡力完善溝通的效益。兩位講者分別提到,他倆背景都是數理訓練,本來較多從事科學數據研究分析的工作,然而隨著社交媒體的廣泛應用,近年亦大幅增加與公眾的互動。當被問到市民對天文台工作時讚時彈,會否感到壓力時,兩位講者說,只要提高自己的心理質素,從正面去想他們的工作受人重視,就會覺得釋然,而最重要的是,天文台把市民的安全放於首位,將繼續以科學為本的信念服務大家。值得一提的是,當天在講座開始之前,學院帶著一行六人的天文台嘉賓參觀學院的設施,彼此交流了製作天氣報導節目的經驗與心得。 傳播學院院長曹虹教授頒發紀念品予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楊國仲博士。 陳小姐講解氣候變化的問題。 沈先生分享天文台傳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