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6日 由四位供應鏈及資訊管理學系四年級學生組成的隊伍,於「香港運輸物流學會比賽2018」榮獲亞軍。隊伍由學系助理教授黃彥璋博士帶領,隊員包括:謝錦霞、李豪興、郭麗霞及譚詠茵。 隊員認為科技迅速發展,例如5G網絡,因此可應用物聯網和大數據等,推動「智能物流」成為香港的新焦點。恒管隊伍憑著本地物流自動化、系統帶領及實時回應等概念,獲得認同。 (左圖左起)譚詠茵、郭麗霞及謝錦霞;(右圖右二及右一)黃彥璋博士及李豪興。

2018年6月5日 恒管於2018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公佈一項名為「消費者碳標籤:開發飲料商品的供應鏈產品碳足跡和消費者碳指標」的研究報告。研究項目其中一項活動是恒管聯同環保促進會於今年年初進行的消費者問卷調查,探討香港消費者對碳足跡及碳標籤的認知,共1,000位受訪者回答問卷內79條有關碳足跡及碳標籤範疇的問題。問卷調查主要量度消費者對減碳方面的認知、準備度及行為意向,並量度社會影響的程度。研究亦制定消費者碳指標,對以上範疇進行量化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約60%受訪者並不清楚產品的碳排放,但大部分受訪者認為他們對氣候變化的責任比製造商及政府為低。接近85%受訪者願意多支付5%或以上價錢購買低碳飲品,以減少一半碳排放。 消費者問卷調查由恒管研究團隊負責,成員包括供應鏈及資訊管理學系黃彥璋博士和蘇子堅博士,以及市場學系陳芳怡博士,他們與環保促進會何惠萍女士攜手合作。 此外,由研究團隊進行的另一項實證研究發現,包裝和零售過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整個產品生命週期當中最高。參考研究結果後,研究團隊提出四項重要建議: (1) 先推廣,後政策,再立法 – 政府可考慮加強減碳宣傳和教育,並在未來採納相關政策措施; (2) 多方面教育推廣 – 教育及推廣可包括三大部分:基本知識、社會價值及規範,以及對環境的認知和可持續消費,讓市民培養環保行為和生活方式; (3) 簡單的碳標籤展示方法 – 研究結果顯示,簡單易明的碳標籤設計和展示方法較有效,也較容易令消費者接受;及 (4) 擴大包裝回收及循環再用 – 從產品碳足跡實證研究所得,飲品包裝階段的碳排放量頗高,而消費者亦意識到用後處理階段對碳排放的影響。建議製造商可採用低碳物料包裝飲品,而政府亦可考慮擴大飲品包裝回收範圍,除了玻璃樽外,擴展至其他包裝物料,例如塑膠樽、紙包裝等。 此項目由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研究資助局資助 (UGC/FDS14/B16/16)。 (左起)陳芳怡博士、黃彥璋博士和何惠萍女士

2018年2月10日 由五名管理科學與資訊管理課程學生組成的隊伍,在2018年2月10日舉行的「DataDevelop 學生案例分析比賽」獲得季軍。今年,「2018 DataDevelop 學生案例分析比賽 – 香港」包含數場主題演講,讓與會者跟供應鏈管理專家學習和交流。 管理科學與資訊管理學士課程學生隊伍: 羅樹楷 梁智桓 李星燃 羅映佩 董志豪 (左起) 供應鏈及資訊管理學系講師胡鎮浩博士、董志豪、李星燃、羅樹楷、梁智桓、羅映佩和供應鏈及資訊管理學系副教授吳志雄博士。 恒管學生隊伍與 DataDevelop Consulting Ltd 董事總經理蘇超良先生合照。

2017年11月26日  由三名恒管學生組成的隊伍於「海事與物流編程馬拉松2017」喜獲季軍,比賽於2017年11月24日至26日舉行,是香港海運週眾多盛事之一。超過50名亞洲各地研究生和本科生參與這項長達40小時的賽事。參賽者需於限時內建立一個商業模型、應用程式或雛型。恒管團隊構建了有關船舶到達和離開時間表性能的分析管理信息系統。 恒管隊伍名稱:Bulbbubbles 隊員: 林詠欣 (供應鏈管理工商管理) 吳㬢洋 (工商管理) 伍均陽 (數據科學及商業智能學) 獲獎院校: 冠軍:香港大學 亞軍:香港中文大學 季軍:恒生管理學院 參賽院校: 香港中文大學 (深圳) 中山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 恒生管理學院 香港城市大學 香港理工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 香港科技大學…

2017年11月21日 「海事糾紛的挑戰和機遇」研討會於2017年11月21日在恒管舉行,由恒管及香港樹仁大學合辦,出席者超過140人。恒管副校長(學術及研究)許溢宏教授致歡迎詞。香港船東會資深顧問包榮先生MH致開幕詞、香港航運物流協會主席李福全博士擔任小組研討環節主持。 海外及本地嘉賓應邀出席,就倫敦、新加坡及香港三地的海商法、海事糾紛及仲裁,發表意見,包括前英國高庭法官暨倫敦Essex Court Chambers國際仲裁員伯納德 · 埃德爵士、香港大學法律學院芮安牟教授及英士律師行合夥人蘇櫻律師。最後,由恒管供應鏈及資訊管理學系黃彥璋助理教授致閉幕詞。研討會獲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研究資助委員會支持(UGC/IIDS14/B02/16)。 副校長(學術及研究)許溢宏教授致歡迎詞。 包榮先生MH以海事仲裁為題致開幕詞。 伯納德 · 埃德爵士以「英國海事法最新發展 – 實質性和程序性問題」作分享主題。 芮安牟教授的演講主題為「海事仲裁 – 倫敦,新加坡或香港?」。 蘇櫻律師的分享主題是「通過海運糾紛解決問題的方式 – 海事糾紛中常見問題概述及解決方法」。 小組研討及答問環節,出席者積極投入研討會。 徐先生參與答問環節。 李翰玲老師提出關於中國海事仲裁趨勢的問題。 講座結束後合照

2017年11月18日 英國皇家採購與供應學會卓越學生頒獎典禮 2017 於11月18日舉行。今年,供應鏈管理學系再度提名三位就讀供應鏈管理工商管理(榮譽)學士課程四年級生參加甄選。三位同學需要撰寫一篇與採購相關的論文及提供個人履歷表以作評核。此外,同學需通過甄選委員會面試,分別就採購及供應鏈相關專業範疇,進行討論。最後,三位恒管同學於大學生組別獲得以下佳績: Certificate of Credit 譚詠茵 Certificate of Appreciation 葉咏思 張祐誠 Bruce Erik Bergstrom博士與三位得獎同學合照,(左起)葉咏思、譚詠茵及張祐誠。

2017年10月21日 供應鏈及資訊管理學系於2017年10月21日舉行「2017/18年度師友交流計劃」首次聚會。 供應鏈管理工商管理課程總監吳志雄博士致歡迎辭,接著是小組破冰遊戲。之後,多位就業導師自我介紹,而上年度師友交流計劃學員李俊傑、羅卓朗及譚詠茵同學則分享計劃如何促進他們在教育、社交和個人方面的成長。本年度學員把握機會與就業導師互動交流,進一步了解香港商業、資訊科技及物流市場發展的新趨勢。最後,吳志雄博士致送紀念品予上年度交流計劃的導師,感謝他們為同學於職業發展和待人處事方面提供指導。 導師和學員於破冰遊戲打成一片。 上年度師友交流計劃學員分享計劃如何促進個人成長。 導師自我介紹。 師友交流計劃導師、學員及供應鏈及資訊管理學系教職員合照。

2017年7月22日 名為《供應鏈脫碳 — 物流航運的碳足跡工具組》的新書於2017年7月出版並假香港書展2017首次發佈。作者包括黃彥璋博士、何熾權博士、周文亭女士和葉旅琳女士。 該書介紹物流航運業的碳足跡及碳報告,並分享有關碳交易及碳減排的最新案例,希望為業界人士和學者提供與碳足跡報告和認證相關的指導。 新書發佈會於2017年7月22日假香港書展圓滿舉行,吸引眾多參加者。分享環節及簽名活動緊接發佈會舉行。 該書的出版安排部分獲得香港資助局支援(項目編號:UGC/FDS14/B20/14)。請按此處查閱新書的有關資料,或按此處查閱有關供應鏈脫碳項目的資料。 新書發佈會於香港書展2017舉行 讀者與其中兩位作者黃彥璋博士(右)及周文亭女士(中)合影。 簽名環節 其中兩位作者黃彥璋博士及何熾權博士(右)

2017年 7月 8日 為促進智能供應鏈管理的交流與發展,恒生管理學院(恒管)及轄下的全球供應鏈管理政策研究所、香港樹仁大學以及電子物流研究組於2017年7月7日及8日合辦「智能供應鏈管理研討會」。恒管副校長(學術及研究)許溢宏教授致歡迎辭,為研討會揭開序幕。 研討會以智能供應鏈管理為主題,針對學術研究及產業革新兩方面安排了八場講座,內容涵蓋網絡借貸、O2O 產能規劃、物聯網應用、工業4.0、全球化生產以及供應鏈金融等。 八位主講嘉賓應邀出席,包括:麻省理工學院訪問教授曾明哲教授、香港中文大學賴紹琼教授及鄭進雄教授、中央財經大學代宏硯教授、斯威本理工大學梁嘉彥博士、創捷供應鏈有限公司總裁文健君先生、豐科國際行政總裁陳容小姐以及美亞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助理總經理張永泰先生。 主講嘉賓的演講結束後,研討會接著舉行討論環節,讓嘉賓和出席人士交流意見,深入討論。研討會共有超過一百名參與者,包括來自不同院校的學者和學生,以及業界的專業人士。 研討會由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研究資助委員會資助。(項目編號:UGC/IIDS14/E01/16) 恒管許溢宏副校長(學術及研究)致歡迎辭 麻省理工學院訪問教授曾明哲教授 巫耀榮博士(左)及王越博士(右)致送紀念品予曾明哲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賴紹琼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鄭進雄教授 中央財經大學代宏硯教授透過視像會議進行演講。 斯威本理工大學梁嘉彥博士 創捷供應鏈有限公司文健君先生 豐科國際陳容小姐 美亞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張永泰先生 研討會內容豐富。 學者、學生及業界人士參與研討會。 出席者積極投入研討會。 參與者於工作坊首日大合照。 參與者於工作坊次日大合照。

2017年6月16日 鑑於航空業與地區發展關係密切,加上香港航空業面對珠江三角洲(珠三角)機場的重大挑戰,由供應鏈及資訊管理學系黃惠虹博士帶領的研究小組進行深入調查,並於2017年6月16日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香港航空業如何避免被邊緣化 —— 全球航空網絡分析」研究項目的調查所得。 黃惠虹博士聯同張敬賢博士及王越博士講解國際航空網絡過去十年的演變。研究建立了「全球航空網絡中心指數」,從中證實了全球航空業的一些新現象,例如乘客不選擇使用某些傳統大型機場;次大型機場客流量迅速增長,以及廉價航空乘客佔機場乘客份額擴大等。此項研究還運用貝葉斯網絡分析不同因素對全球航空業載運量的影響,並對客運和貨運的相互關係進行深入研究。   研究小組指出,香港國際機場的增長速度一直落後於珠三角地區其他機場的平均水平。儘管以客運量而言,香港國際機場仍然是珠三角地區的主要機場,但廣州白雲機場已在航線數目上超越香港。假如珠三角地區的機場維持現有增長趨勢,廣州白雲機場的客運量可能只需數年,便可取代香港的區內領先地位。   另外,研究小組建立了一套決策支持系統,協助決策制訂者和持份者及時作出與航空策劃和發展相關的決定,長遠而言有助增強香港航空業的競爭力。至於如何維持香港國際機場的區域領導地位,研究小組提出多項建議,包括調整現有航線並發展有潛力的新航線;增強香港機場作為中轉樞紐機場的競爭力;增大貨運量;提供多元化服務吸引本地顧客,加強與珠三角地區其他機場的合作;放寬空域管制,以及善用現有空域。   此項研究的資助來自香港特區政府中央政策組公共政策研究資助計劃,以及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員發展計劃。 黃惠虹博士講解航空業對經濟發展的貢獻。 王越博士解說貝葉斯網絡分析的結果。 張敬賢博士講述亞洲樞紐機場的發展情況。 業界人士和學者出席新聞發佈會。 (左起) 張敬賢博士、黃惠虹博士及王越博士展示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