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8日台灣「中華教育文化經濟促進總會」及香港「兩岸客家研究中心」聯合參訪團一行七人,由總會長張京育博士率領於6月8日參訪香港恒生大學傳播學院。傳播學院署理院長趙應春教授介紹本校及傳播學院發展現狀,雙方亦就香港高等教育、新聞傳播的發展與客家文化傳播等議題交換意見。趙教授表示,傳播學院提供獨特的商業傳播與傳播科技課程,配合新穎的教學設備,令學生在校期間能夠學習最新的傳播知識與技能,畢業後能夠迎合市場的需要。張京育博士和客家研究中心董事長林菁菁女士等嘉賓對於傳播學院的教學質素及學生學習環境表示讚賞。參訪團一行隨後由趙應春教授、張志宇副教授、助理教授胡欣立博士及高級經理高美儀女士等人陪同參觀傳播學院的影視製作中心、電台廣播錄音室、剪接室、多媒體培訓中心及廣播培訓中心等設施。 署理院長趙應春教授與嘉賓合影。 參訪傳播學院影視製作中心 嘉賓體驗播報經驗 參觀電台廣播錄音室

2023年5月24日傳播學院院長曹虹教授5月22至24日率領訪問團前往廣州,先後到訪廣東財經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及網絡傳播學院(合署)、暨南大學(暨大)新聞與傳播學院及管理學院,以及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外)新聞與傳播學院進行考察及交流,藉此加強學院之間的聯繫與協作,推動傳播學院在大灣區的合作發展,並於訪問期間與廣外新聞與傳播學院及暨大管理學院等知名院校簽訂合作備忘錄。傳播學院訪問團與廣外新聞與傳播學院簽訂合作備忘錄,院長侯迎忠教授、書記包生耿等出席簽約儀式。曹虹教授和侯迎忠院長表示在學生交流、學科建設、學術研究和國際交流等方面有很大的合作空間,雙方希望建立協同發展的長效機制,積極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國際化新聞傳播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展開創新實踐。暨南大學為是次訪問行程的重點之一。曹虹教授與暨大管理學院簽訂合作備忘錄,院長黎文靖教授、院長助理齊珺副教授等出席簽約儀式。黎文靖院長對傳播學院著重「商業傳播」的專業特色表示讚賞,並提出結合「商業」和「傳播」兩大元素為兩院合作提供了重要方向。兩院院長承諾共同促進國際化人才培養,加強雙方合作關係。傳播學院代表團到訪被譽為「華南新聞學術重鎮」的暨大新聞與傳播學院,與院長支庭榮教授、副院長曾一果教授和副院長羅昕教授等見面。曹虹教授表示雙方在推進大灣區新聞傳播人才培養方面有許多共同理念,加強交流合作將有利兩院的協同發展。支庭榮院長讚賞傳播學院連續舉辦7屆「香港恒生大學商業新聞獎」,並提出希望通過舉辦比賽、學生交流、學術研究等方面促進兩院合作。兩院已達成合作意向,最近即將簽署合作備忘錄。傳播學院訪問團亦到訪廣東財經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及網絡傳播學院(合署),與院長馬持節教授、于萬紅書記、副院長張瓊教授、副院長文遠竹教授等就人才培養、學科建設、訂製課程和學術研究等議題進行討論。兩院院長皆認同傳播科技發展的重要,提出社交媒體、串流直播與人才培養學術研究相結合,可成為兩院未來的合作方向。目前,兩院正在商議具體合作事宜,即將在兩校合作框架下簽署合作協議。 傳播學院院長曹虹教授(右)與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侯迎忠教授簽訂合作備忘錄。 傳播學院訪問團到訪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傳播學院院長曹虹教授與暨南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黎文靖教授簽訂合作備忘錄。 暨南大學管理學院 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廣東財經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網絡傳播學院(合署)

2023年5月12日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研究生院院長楊勵教授、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侯迎忠教授等代表於2023年5月12日到訪香港恒生大學傳播學院。傳播學院副院長趙應春教授主持兩院座談會,宋昭勛博士、張志宇博士、吳靜博士等代表參與會談。座談會上,兩院就聯合培養研究生、學生交流、教師交流、訂製課程等方面進行了深入交流。侯迎忠院長邀請傳播學院院長曹虹教授率團訪問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以進一步加強兩院的聯繫與合作。會談後,廣東外語外貿來訪代表和老師參觀了傳播學院的多媒體培訓中心、電台廣播培訓中心和傳播學院影視製作中心等教學設施。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訪問團到訪香港恒生大學傳播學院。 兩院代表就合作進行會談。 參觀傳播學院影視製作中心

2023年5月11日傳播學院於5月11日舉辦了2022-23學年第四次教學分享會。是次分享會由傳播學院助理教授吳靜博士主持,主題為「後疫情時代的教學質素保證」。分享會邀請傳播學院余浩霖先生、甘潔露女士、陳家樂博士和于洋博士分享他們在教學中的經歷和體會。 吳靜博士認為疫情後的實體課堂對教師和學生的教與學帶來挑戰,她亦提出鼓勵和指導學生參與專業比賽,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 余浩霖先生認為,疫情後學生的課堂表現有待提高,如出席率、課堂參與度等,而正面鼓勵有助增強學生學習興趣。余先生平時會花時間與學生交流,他認為課外活動的教學效果比單純課堂教學更理想。 甘潔露女士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於課堂上安排很多互動活動,例如課堂練習和討論。她認為,「加強反饋」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她非常留意每位同學的情況,時常表達對學生的關注,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陳家樂博士認為在實踐課堂中,外出拍攝對學生大有裨益。他會帶領同學外出拍攝微電影,親自指導學生完成作品。陳博士認為,不同學生會有學習差異,因此必須想辦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于洋博士觀察到傳播學院的學生有其特點,他根據不同程度的學生因材施教,加強與學生的聯繫,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邏輯分析能力。

2023年4月29日傳播學院於4月29日舉辦了一場題為「後疫症時期公關行業的挑戰與展望」研討會。研討會由傳播學院院長曹虹教授主禮並擔任講者,副院長趙應春教授以及講師黃嘉兒女士任主持,其他嘉賓講者包括香港賽馬會公司事務執行總監譚志源先生、香港鐵路有限公司企業事務及品牌總監蔡少綿女士、圓通財經公關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陳民傑先生、A-World Consulting行政總裁麥黃小珍女士、縱橫公共關係顧問集團董事總經理陳曼菁女士,以及香港浸會大學傳播系副教授麥嘉盈博士。會議旨在探討疫情過後社會邁向復常,加上資訊科技迅速發展,人工智能如ChatGPT開始普及,AI的出現對公關行業以及教育學術界帶來的影響。會上各嘉賓講者分享了疫情期間,公關界如何進行危機處理的寶貴經驗,並認同後疫情時期資訊科技的發展,展望未來人工智能將會是公關行業非常有用的工具,但運用人工智能同時,公關行業仍然會倚重人際關係。總結研討會成果,會上嘉賓及講者認為,未來公關界所具備的質素,包括掌握人工智能應用、具備社會政治敏感度、懂得危機處理,並且要有同理心。就以上公關界的發展方向,學術界認為,今次研討會成果豐碩,給予與業界交流的好機會,有助傳播學院日後在課程內容上配合,為社會和公關界培育人才。 傳播學院院長曹虹教授(左五)、副院長趙應春教授(左四)以及講師黃嘉兒女士(右一),與各嘉賓講者:圓通財經公關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陳民傑先生(左一)、香港鐵路有限公司企業事務及品牌總監蔡少綿女士(左二)、香港賽馬會公司事務執行總監譚志源先生(左三)、縱橫公共關係顧問集團董事總經理陳曼菁女士(右二)、香港浸會大學傳播系副教授麥嘉盈博士(右三),以及A-World Consulting行政總裁麥黃小珍女士(右四)合照。 香港賽馬會公司事務執行總監譚志源先生發言。

2023年4月1日傳播學院於4月1日(星期六)於校園內舉辦「自我探索之旅」,旨在裝備高年級學生以積極正面的態度迎接他們的實習以及將來職業發展的新挑戰。學院特意邀請了不同專業人士,引導同學進行這天的獨特體驗。傳播學院副院長趙應春教授先向同學分享過去實習與工作經驗。上午環節由聲音治療師鄭靜因小姐 (Mina) 帶領,為同學們簡介聲音療癒工具 ─ 頌缽。同學們經過聲音互動,沉浸在寧靜之中,達致專注和身心的平靜。隨後,新聞及傳播課程梁嘉穎同學與融合媒體與傳播科技課程霍曉琳同學分享其去年實習經驗。下午環節由家庭治療師鄭永鍇先生 (Michael) 帶領多個小組活動,鼓勵同學探索內在並重新檢視自己,幫助學生提高應對挑戰的能力。於最後一個環節,同學們寫下自己的感受和對所有人的祝福,然後逐一走到生命樹前,把心聲掛在樹上。學院期望這次的「自我探索之旅」能幫助同學找回自己的目標和信念,為未來的挑戰和困難作好準備。 傳播學院副院長趙應春教授分享過去實習與工作經驗。 同學們嘗試敲打頌缽,感受聲音的力量,以達致身體放鬆及靜心。 兩位四年級學生分享去年實習經驗。 同學寫下自己的感受和對所有人的祝福,然後把心聲掛在生命樹上。

2023年4月13日陳家樂博士、陳藹欣博士及黃嘉兒講師帶領一行共30名傳播學院師生,於4月13日參訪彭博新聞社香港辦事處。彭博新聞社為全球知名金融數據及媒體公司。彭博向傳播學院師生介紹新聞社不同部門,如新聞、數據、分析和技術部的運作,同學們亦把握機會參觀最先進的電視製作及直播設施。資深製作人及多媒體記者王家駿先生與同學們分享了新聞部的日常工作安排,並強調作為新聞工作者,抱持好奇心及經常發問比起單單只求完成職務更為重要。彭博新聞社香港副社長洪錦珊女士則與同學們分享她獨特的故事講述技巧,亦向同學展示了一些她的獲獎故事。是次參訪不僅為同學們提供了一個更深入了解行業實際運作的機會,也拓闊了他們對財經新聞的視野。 傳播學院師生們在電視製作工作室合照。 王家駿先生向傳播學院師生們分享電視控制室的直播趣事。

2023年4月13日傳播學院於2023年4 月6日甪舉辦「數碼轉型、商業模式及公司文化傳播暨《元宇宙:數位化宣教與創新科技》新書分享會」研討會,由學院高級講師陳家樂博士主持,吸引超過80名學者及業界精英參與。香港VRAR協會主席岑希雲女士特意為研討會設計了一個元宇宙會議廳,讓線上參與者能透過「虛擬化身」加入研討會。傳播學院院長曹虹教授致歡迎詞,指出我們當前正處於快速變革的Web 3.0時代,人工智能的應用正在促成新的商業模式出現。她亦強調Web 3.0不僅是一場技術革命,更代表企業組織「去中心化」的思考模式轉變。此外,曹教授亦指出區塊鏈技術具有顛覆眾多領域的潛力,而虛擬現實技術能夠為用戶創造沉浸式互動體驗,於眾多行業如廣告、展覽廳、博物館、電影等行業創造全新商機。來自不同學術領域及業界的講者從多角度分享見解,更於現場示範如何在十秒內提供沉浸式的「客戶與產品的旅程」消費體驗來解釋客戶與產品之間的嶄新互動。討論也圍繞著「META」的議題,其中「M」代表「ME」(自我認同),「E」代表「EXPERIENCE」(體驗)的重要性,「T」強調「TRUST」(信任)的重要性,而「A」代表「AUTHENTICITY」(真實性),圍繞著用數碼紀錄表達情感和人生的討論。其他討論議題包括香港電影對「虛擬片廠」的運用,以及Web 3.0的核心思想,包括「去中心化」及跨學科社區建設。研討會亦重點帶出Web 3.0對「教育娛樂化」的促成,以深化各種媒體傳達訊息的作用。邀請出席研討會的其他傑出講者包括212 工作室聯合創辦人王嘉揚女士、香港科技大學副教授及教育創新中心創業學高級顧問黃岳永教授、新生命動力協會創辦人梁鴻華先生、以及以太坊華南和東南亞組織人暨區塊鏈產業分析師協會創立人李智健博士。研討會結束時,李智健博士向嘉賓介紹及送贈由他撰寫及陳家樂博士編輯的最新著作《元宇宙:數位化宣教與創新科技》,深入探討元宇宙技術及其應用。 研討會會場 元宇宙會議廳 研討會嘉賓與傳播學教授及行政人員合照

為表揚及鼓勵優秀的商業新聞從業員,肯定他們對社會及業界的貢獻,香港恒生大學傳播學院今天(4 月 27 日)舉行「第七屆商業新聞獎」頒獎典禮,邀得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先生擔任主禮嘉賓。 本屆商業新聞獎設九大範疇的獎項類別,超過 30 個獎項,涵蓋商業及金融新聞等各個領域,其中「大灣區商業新聞獎」為新設獎項。60 位來自不同界別的專業評審,就參賽作品的新聞價值、影響力、原創性、獨家性、報道質素、報道及寫作技巧、分析能力及視覺表達等多方面評審準則,選出得獎佳作。 黃偉綸副司長致辭時表示,隨著互聯網的應用日趨發達,受眾對內容的需求增加,商業新聞不只有內容,還有分析,而一篇好的分析絕對有價值。黃偉綸又形容傳媒行業是一個很好的鍛鍊場,專注商業新聞的記者日後將前途無限。 恒生大學校長何順文教授衷心祝賀得獎者,並讚揚他們表現優秀,「過去三年,縱使疫情衝擊社會和經濟,但新聞工作者仍然緊守專業精神,以客觀及求真的態度,為大眾提供準確、深入、多元化的報道及分析,對讀者負責,實在值得嘉許。他們亦是恒生大學師生及有抱負的新聞從業員的榜樣」。 恒生大學傳播學院院長曹虹教授表示,今屆頒獎典禮是自疫情後舉辦的首個實體典禮,因此她份外高興。「今屆收到的參賽作品一如以往高水準、題材多元化、同時緊貼社會脈搏,充分表現出新聞從業員具備的職業道德及專業精神。近年大灣區發展越趨蓬勃,因此今年特設『最佳大灣區商業新聞報道獎』,而傳播學院亦為學生安排更多大灣區考察和實習機會,讓他們了解同把握大灣區發展機遇。」她又衷心感謝社會各界過去七年一直支持「商業新聞獎」,以及評審百忙之中抽空評核作品。 本屆得獎媒體包括:無綫電視、Now TV、鳳凰衛視、香港電台、香港 01、南華早報、iMoney 智富雜誌、信報財經月刊、明報、星島日報、大公報、中國日報香港版、香港商報,以及胡.説樓市。 「年度新晉商業新聞記者獎」由香港 01 黃文琪獲得,而「年度商業新聞記者獎」則由南華早報林嘉星獲得。其他獎項包括「最佳商業新聞報道獎」、「最佳商業新聞系列報道獎」、「最佳房地產新聞報道獎」、「最佳商業財經人物專訪獎」、「最佳經濟及金融政策新聞報道獎」、「最佳商業科技新聞報道獎」,以及「最佳大灣區商業新聞報道獎」。 恒生大學管理層、校董及校務委員會成員、第七屆「商業新聞獎」得獎者、以及贊助商合照 「年度新晉商業新聞記者獎」由香港 01 黃文琪獲得 「年度商業新聞記者獎」由南華早報林嘉星獲得

2023年4月13日 傳播學院於4月13日舉辦了2022/23學年第三次教學分享會。是次分享會由傳播學院副教授張國威博士主持,主題為「科技在教學中的應用」。分享會邀請了融合媒體及傳播科技(榮譽)文學士課程成員李志堅先生、馬維業先生、林卓銘先生、林浩賢先生和袁智軒先生分享他們在課堂中運用科技的經驗。 於分享會開始時,張博士談及軟件工具和網上平台在教學實踐中越趨常用,能夠以更多元化、更具互動性和創造性的方式呈現課程,有助師生聯繫及促進學生間的協作。他亦強調近期出現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例如ChatGPT)的重大進展,預計AI工具將對教育產生重大影響。 李志堅先生指出,部分學生已使用ChatGPT生成文本內容。對於平面設計或影像作品,他要求學生使用特定軟件(例如InDesign)來草擬作品,以確保學生在製作作品時運用了設計原則和技能,並強調過程比結果更為重要。李先生亦允許學生在作業中使用ChatGPT,前提是他們需提交與ChatGPT的對話,以展示他們如何通過與AI工具的對答方式解決問題。 馬維業先生提到香港政府正推動建設智慧城市,並會整合 Web 3.0 技術。為了裝備學生應對科技發展和工作環境變革,他在課堂上向學生介紹新技術,例如NFT、虛擬資產及元宇宙,為學生提供實踐經驗。他留意到學生非常了解科技進步和應用的趨勢,並在他的課堂上向嘉賓講者發問了具創新性的問題。 林卓銘先生討論了他在網絡媒體創作課程中向視力障礙者教授網絡無障礙設計的方法。他採用體驗設計,指示學生戴上口罩遮蓋雙眼,然後使用iPhone的輔助工具來瀏覽網站。學生通過體驗更深刻地體會到考慮無障礙需求的重要性,以及小小的努力換來對少數用戶產生的巨大影響。 傳播學院副院長趙應春教授指出,儘管大學尚未制定有關 使用ChatGPT的正式政策,傳播學院將於學院委員會上討論這問題,並考慮為教授們提供在課堂上使用ChatGPT的指導方針。 林浩賢先生根據自己教授聲音和音頻處理的經驗,提出基於技術應用快速發展,某些科目可以進行共同教學。例如,當他觸及音頻分發的主題時,最新的 HTML5 嵌入式直播已成為常見應用,可能與專注於網絡媒體製作的科目重疊。他更強調在技術相關科目中創意培訓的重要性。 由於AI工具的使用已不可避免,袁智軒先生在他的課堂上改變了功課作業的模式,強調過程而非結果,而學生亦需對他們的作業作充份的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