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校長室主辦的「恒大校長論壇:社會變了 — 人呢?」於2020 年6 月19 日以線上研討會形式進行,何順文校長與嘉賓講者 —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榮休教授程介明教授,交流社會中各個形態如生產、消費、機構和職業性質的轉變,如何在科技發展和全球疫情的催化下影響人類的生活和推動教育變革。而教育工作者需思考社會所需與人們所求。程教授和何校長相信,目前社會變得碎片化,虛擬社群和圍爐取暖已成常態,使用科技往往進一步牢固人們已有的價值觀和觀點。他們亦觀察到年輕人爭取社會正義和平等的信念,同時也追求個人財務穩定、事業發展和生活享受。兩人認為過去一年是香港一個非常時期,社會滿載懷疑與對立點;然而,期望港人秉持核心價值、人文精神與文化認同,困境可被化解,讓年輕人能在更公義的環境中求進。「恒大校長論壇」由何順文校長親自邀請嘉賓講者並擔任主持,與各方友好分享真知灼見,為恒大成員及公眾人士提供交流知識和分享經驗的平台。論壇將定期在校內或在線舉行。請按此觀看完整的線上研討會影片。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榮休教授程介明教授(左)與何順文校長分享他們對全球社會改變的見解

趙應春教授專訪傳播學院教授(實務)趙應春教授-留意時事新聞的人必定熟悉這個名字。趙教授從事新聞行業40 多年,採訪過香港、中國,以至世界各地許多歷史性的事件,當中包括南北越戰後重建的情況、中東地區的衝突等;香港主權移交時,趙教授亦曾作出詳盡的報道。他總是走在新聞最前線,親歷其境見證大時代變遷。趙教授坦言,有時候採訪環境會頗惡劣,但他感恩有機會報道一些對全世界有重要影響的事件,豐富了他的新聞事業,例如當年報道香港回歸,便令他印象難忘。「當時整個香港回歸的報道,是很廣泛、很深入的,我們連續48 小時直播,報道香港在英國殖民統治下的最後24小時,以及成為中國特別行政區的最初24 小時,當中包括官方儀式、民間感受,以及解放軍駐防等,見證著整個演變過程,是一個很歷史性的時刻。」作為新聞從業員,同時也是社會的一份子,趙教授採訪時往往是和大眾同悲同喜,「我的心情是和社會脈博一同跳動的。」多年來,趙教授不只見證社會變遷,也親歷傳播生態的急劇改變。互聯網的出現巔覆了傳統新聞操作模式,資訊輸送的平台變得多樣化,令新聞媒體趨向「非專業化」,訊息泛濫且真假難辨,報道與評論之間的界線亦日見模糊。「新聞的專業本身很富爭議性,因為社會對新聞從業員所需要的基本資歷並沒有共識,也不像其他專業般有考核、牌照制度。公眾對新聞行業及從業員專業的認同,基本上建基於信任。一旦這份信任瓦解,對新聞的專業形象便會有很大的影響。」趙教授認為,雖然「非專業化」的情況對傳統新聞報道的價值造成很大的挑戰,但長遠下去,大眾終會發現真實、客觀、持平報道的價值和重要性,因此毋須過於悲觀。不過要維持公眾對新聞專業的信任,從業員受過基本傳媒教育、獲得適當的培訓和指導是非常重要,這也是趙教授從新聞前線退下來後,決定轉投新聞教育工作的主因。「在現時急速發展的社會環境,很多機構以至政府,都很需要受過正統新聞和傳播教育、有新聞知識基礎的優秀傳播人才,這對機構與社會聯繫和溝通的工作,起著很大的作用。正好恒大的新聞傳播課程結合了商業元素,貼合商界對傳播人才的需求,我認為這是課程一個很大的優勢。」在教授專業知識之餘,趙教授亦希望能將自己數十年的經驗和年青人分享,藉此啟發他們對新聞行業有更深層的思考,尤其是新聞工作與社會的關係,兩者是如何互相影響。趙教授說,新聞界常被稱為行政、立法、司法以外的「第四權」,權力很大,相對地社會責任也大,因此他忠告有志加入新聞行業的同學:「新聞工作能夠贏取公眾的信任,是基於這個專業一直信守的價值,包括報道客觀、忠於事實。新聞從業員須恪守這些價值,並肩負起對社會的責任,才能維持這份信任。」 趙教授(右)隻身前往中東衝突地區為採訪作準備工作 1982 年,趙教授帶著採訪隊走訪以色列佔領的阿拉伯地區。圖為趙教授(右)於以色列一個哨站。

疫境同行

2020/05/29 0

為了預防新冠病毒疫情進一步蔓延,恒大自疫情爆發後,立刻實施各種防疫措施,希望保障師生及員工的健康,同時儘量減輕對教學的影響。在校園環境及衛生管理上,大學跟從政府的指引,制定了各項防控清潔與消毒措施;課堂安排方面,我們自2 月初起,便以網上授課取代面授堂課,以減低人流聚集傳播病毒的風險;在期末考試及學業評核方面,亦作出多項特別安排。我們亦實施了彈性上班安排,除了需要提供緊急或必要服務的員工外,職員均可按各部門的需要,實行輪班在家工作。期間恒大管理層積極與師生、校友,及社會各界保持溝通,了解各方需要;各項支援學生學習或就業的措施,以及課外活動等,亦相應作出靈活安排。疫情雖然尚未平息,但相信只要齊心合力,我們定能跨過「疫」境。 校長與你 疫境同「恒」 傳播學院教授(實務)趙應春主持與何校長對談 短片系列:校長與趙應春教授對談踏入2020 年,新型冠狀肺炎迅速蔓延全球,香港迎來新一輪挑戰,而恒大亦經歷了不一樣的學期。在「校長與你 疫境同『恒』」短片系列中,傳播學院教授(實務)趙應春與何順文校長一連三集分享了疫情下的感受與反思,以及如何帶領恒大團隊齊心抗疫。何校長首先感謝前線工作人員緊守崗位,守護香港人的健康。而恒大除了實施多項緊急校園防疫措施,大學仝人亦同心合力,整合資源作出特別安排,冀減低疫情對教與學的影響,並作好準備為有需要的師生提供適切的援助。他為大學成員所展現的抗逆力和團隊精神感到自豪,並衷心感謝恒大人在抗疫過程中,展現出合作、忍耐、堅毅和靈活應變,讓大學能夠迅速而有序地面對問題。疫情期間,恒大需要由面授上課轉為網上教學模式,過程中雖然遭遇許多困難,但何校長感激師生們團結一致:「網上教學的準備工作比平常課業多,教師們需要花更多額外時間去修訂科目教程、評核細節、教材,以及適應與同學新的互動方式等。全賴過程中同學和同事們上下一心,才能做到。」何校長亦表示,一些教師亦在使用實時視像教學時,思考如何能將「教」轉變為更多的「學」。除了教學模式,生活模式亦起了很大變化。何校長認為這為我們提供了放慢步伐,停下來反思人生價值的機會。他提醒:「社交距離或自我隔離不等如『社交隔離』,即使不能見面,大家也可透過電話或電子媒介,與家人、朋友和同僚聯繫並相互支持,彼此深切關顧。」他又指今次全球性疫情影響各行各業,雖然部分業務會被淘汰,但亦創造很多新機會。何校長最後表示,在抗疫過程中,大家都表現出理性、謹慎,以及正能量。相信在疫情過後,無論生活和工作,都會有新天地,明天將會更好。點擊以下連結收看短片: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 校長於傳媒的分享除了在校內與師生聯繫,何順文校長在疫情期間,亦積極透過其他傳媒與各界及其他持份者溝通:• 新城財經台《香港 CHEEP UP!》:抗疫啟發與反思何順文校長於2020 年5 月9 日擔任新城電台財經台《香港 Cheer Up !》節目的客席主持,與聽眾分享人生經歷及抗疫感受,並挑選了七首動聽金曲為香港人打氣。何校長表示,疫情下,我們作為地球村的一份子,不能獨善其身。今次疫情雖然令我們面對很多困難與挑戰,卻也是學習教訓與反思的好時機。何校長分享,疫情令我們明白到健康是最寶貴的,我們需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避免感染或生病;逆境中我們必須建立良好的身體免疫力、心理免疫力及價值免疫力-即要堅持自己的價值,學習在危難時鞏固自己的信念。疫情亦提醒我們家庭和親友關懷的重要性,尤其在困難時期。何校長續說,人在大自然中十分渺小,一個小病毒就足以讓全世界停頓,所以我們應保持謙卑。疫情亦囑告人們人人平等,在危機中更應盡量平等地對待所有人;儘管病毒會跨國界傳播,導致我們要封關隔離,但我們應無分國界、地域,連結在一起;對環境、生態與生靈,亦要多點關愛。此外,我們需要整頓西方敗壞的資本主義和消費主義行為,遏止高級管理層和股東為追求回報最大化,而犧牲其他持分者的利益。最後何校長認為,疫情和其他疾病,都是在呼喚人類的愛心。點擊以下連結收聽節目:第一部分第二部分 何校長於新城財經台節目任客席主持 • 有線電視《灣區直送》:疫情對應屆畢業生的影響何順文校長早前接受有線電視《灣區直送》節目的訪問,講述疫情對應屆畢業生的就業影響,及就政府的應對措施作出建議。節目於2020年5 月11 日在有線財經資訊台及網上平台播出。何校長預計,受到企業招聘速度減慢及空缺減少的影響,今年會有更多畢業生選擇繼續升學。他建議政府容許畢業生延遲償還學生貸款,並向暫時未能就業的大學畢業生發放短期實習或培訓津貼,以減輕應屆畢業生的就業壓力。何校長並鼓勵應屆畢業生更早、更積極及更好裝備自己參與招聘活動。按此收看節目 何校長於有線電視節目分享對應屆畢業生就業的看法 • 香港開電視《開嚟見我》:疫情下的挑戰與機遇何順文校長於2020…

恒大教與學

2020/05/29 0

獨特「博雅+專業」教育模式 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恒大一直致力為學生提供最優質的教與學,並採用獨特的「博雅+專業」教育模式,除了開拓多元化創新課程,培養學生與時並進的專業技能,更注重培育學生的人文素養,冀通過博雅教育,培養學生明辨思維、創造力、人際溝通技巧、人文關懷,及社群投入五項核心可轉移的人文素質。我們相信透過博雅教育廣泛及跨學科的學習方式,可以裝備學生自信地應付未來工作和生活的挑戰。為了進一步落實恒大的教育理念,學校近年積極推行多項教學計劃,無論在師生關係、教學模式,以致教學平台上,都有不少創新和提升。我們邀請到恒大副校長(學術及研究)許溢宏教授簡介恒大的教與學特色,以及未來的發展。 教與學發展中心 提升教與學質素許教授指出,恒大於2015 年設立「教與學發展中心」,正是旨在提升教與學質素。中心除了作為一個統籌單位,讓擁有共同教學方法的不同課程,可以互相協作;亦是老師們分享教學實踐理念的平台。「我們希望透過『教與學發展中心』,可以引入新的教學思維和教學方法,並與同事分享。例如『設計思維』這個概念,能夠應用在不同的教學範疇上,中心近期便舉辦了一些相關的工作坊,和同事分享當中的知識。」許教授說。 教與學發展中心舉辦的「設計思維」工作坊 智能學習促進師生互動作為一所博雅型學府,小班教學以及緊密的師生關係,一直是恒大的特色。「恒大十分著重小班教學,以及學生與老師之間的溝通。無論是課堂還是導修課,我們都很重視老師與學生的互動。」許溢宏教授闡述,學校未來教與學方面的發展,其中一個重點就是進一步提升師生的互動,營造一個活動的、互動的學習環境。「我們會提升學習設備和環境,方便老師和學生在進行教與學活動時有更靈活的互動。此外,課室亦會重新配置,並增強新科技元素,讓師生在課室不同的角落也可以互動。」課堂以外,學校亦會加強新科技的應用。「在課堂外,我們希望透過智能學習,應用新科技以促進師生交流和學生的學習成效。舉個例子,如果同學想就一個項目,組織一個小型的討論群體,他很快便可以在平台上找到對這個項目有興趣的同學,組成群體在校內或在平台上一起討論。」 恒大副校長(學術及研究)許溢宏教授 師資優良 熱心教學許教授說,恒大的老師不但熱心教學及在學術研究方面有堅實的基礎,當中不少更是業界翹楚,資歷優秀。學校亦一直鼓勵老師到外面了解業界的發展,並將最新的應用知識帶回課堂,加以實踐。「恒大有一班十分熱心教學的老師,我認為這點非常重要。無論校內校外,他們都願意花很多額外時間教育學生,幫助他們的學習和發展,例如帶學生做實習、參加校外的比賽等。」恒大卓越教學獎恒大每年舉辦的「卓越教學獎」,正是為嘉許在教學方面有卓越表現和熱誠的老師,表揚他們在教學上持續追求進步的精神和貢獻。我們邀請到今屆四位得獎老師:廖逸博士、巫耀榮博士、Jay Parker 博士及黃沐恩博士,分享他們教學路上的體驗。 廖逸博士管理學系副教授 廖逸博士踏上教學之路,源於遇上她的啟蒙老師。「最初我對教書沒有甚麼概念,但修讀碩士和博士課程時得到嶺南大學的Dean Tjosvold教授和香港大學的許濬教授啟發,令我認清自己喜歡的教學模式。」兩位教授令她體會到,教學需要與學生有共同目標,而通過輕鬆幽默的方法也可達到共同學習和分享的目的。廖博士表示教學是與學生的共同創作,整個教學成功與否,老師、學生、教材各佔三分之一的因素;她也會留意同事教學的優勝之處,從中學習。廖博士感恩恒大有充足的資源協助教與學,多個部門如圖書館及學生事務處也有課堂支援的安排,令教學成效相德益彰。談到和學生的相處,自言內向的廖博士笑言自己並不擅長閒聊,「不過,每次和學生作深度討論,都會給我帶來很多啟發!」 廖逸博士(左三)與學生訪問初創公司iMusic 巫耀榮博士供應鏈及資訊管理學系副教授 巫耀榮博士深信「三人行必有我師」,平日喜歡與不同老師交流,從中發掘並學習他們的長處。他更盡力將研究成果變為教材,又在課餘與學生到不同公司參觀及參加比賽,務求提升教學質素。巫博士認為教學必須與時並進。「教學方法從來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老師必須不時更新教學內容和方法,與學生保持互動,才能好好傳遞知識。」故此,他上課時會以投票及小組討論等活動加強同學的參與;課堂外,他不時以各類電子媒體與學生聯繫,主動關心學生需要,建立師生之間的互信。在恒大任教七年,一位畢業生的來電至今仍令巫博士印象深刻。「那位同學特地來電告訴我,找到能學以致用的工作,感謝我當時聆聽他的困惑並給予意見。那一刻我明白到,即使是微小的互動,亦能為學生帶來長遠影響。」 巫耀榮博士(左二)帶領學生到訪公司 Jay Parker博士英文系助理教授 談及有效教學的重要元素,Jay Parker 博士覺得良好的質量評估,及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兩者同樣重要。他認為,教學時要讓學生清楚明瞭如何去做,他們才能達到目標、提升自己,故此良好的質量評估十分重要,而他也會盡量依據學生的表現及需要作出回應。課堂上,Parker 博士會嘗試採用不同的技巧或方法,令學生覺得有趣。「我希望學生能享受上課的樂趣,同時亦希望提升他們的水準。」只要能引發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提出更多想法,便能加強學習效果。能夠見證學生的成長,是Parker 博士教學路上最大的收穫之一。他猶記得上年度在英文系的學生研討會上,看到三名學生接連在台上有板有眼地以學術形式演說畢業論文時,那種不可思議的感覺。「我很開心,也為他們的進步感到驕傲,能夠親身目睹他們的成長和發展,我感到十分滿足。」 Jay Parker…

恒大傳播學院於2020 年5 月4 日公布第四屆「恒大商業新聞獎」得獎名單。香港特別行政區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先生為活動錄製短片,向得獎者道賀。他稱讚每份得獎作品都是實至名歸,並表示:「大家正在見證一個重要的歷史轉折點,這對於記者,特別是負責經濟及商業新聞的記者來說,可以說是極具挑戰,也是相當難得的經驗。」何順文校長期望藉活動鼓勵商業新聞從業員發掘創新題材、傳送優質的商業新聞報道,為本港社會及經濟發展提供更多具參考價值的資訊,並深信恒大傳播學院會持守恒大40 周年校慶主題「承傳博雅、啟迪專業」的精神,裝備學生成為未來傳媒界的中流砥柱,為社會作更深遠的貢獻。恒大協理副校長(傳訊及公共事務)及傳播學院院長曹虹教授表示,今屆商業新聞獎的參賽作品水準卓越,向社會大眾展現何謂專業、優質、啟發思考的商業新聞。她期望活動繼續得到各界人士的支持,以推動業界及教育界的發展與進步。今屆「恒大商業新聞獎」設九大範疇獎項,涵蓋商業與財經新聞各個領域。參賽作品超過500 份,近300 名新聞從業員報名參加,70名來自不同界別的專業評審,就作品的新聞價值及影響力、報道及寫作技巧、原創及獨家性、報道質素、分析能力及視覺表達等多方面評分,選出得獎佳作。 香港特區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先生恭賀各得獎者 何順文校長致辭 傳播學院院長曹虹教授感謝各界對獎項的支持 「年度商業新聞記者獎」得主姚曼儀女士感謝公司及受訪者的支持 「年度新晉商業新聞記者獎」得主趙桐曲女士表示會努力做出更多好的新聞報導 獎項類別獎項得獎作品得獎者 最佳商業新聞報道獎 文字組金獎 拆解扣稅三寶全餐葉卓偉、楊子瑩 iMoney智富雜誌 銀獎【保險不姓保】內地客買投連險中伏 30分鐘投保2,000萬 3年輸清光陳洛嘉 蘋果日報 銀獎Villages that help spin…

恒大頒授首屆榮譽博士學位,以表揚社會傑出人士對大學、專業及社會發展的重大成就及貢獻。頒授名單已於2020 年5 月7 日公佈,首屆獲頒榮譽社會科學博士學位的四位傑出人士為何子焯博士、林李翹如博士、利易海倫博士及李慧敏女士。榮譽博士頒授典禮原訂2020年3 月16 日舉行,惟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將延期舉辦。四位傑出人士簡介 何子焯博士何子焯博士是傑出的銀行家及企業家。他自1957年加入恒生銀行,秉承其先父何善衡博士專業道德之願景,為恒生銀行成為六、七十年代首屈一指的華資銀行作出了重要貢獻。八十年代初,他擔任伯利衡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主席,帶領「伯利衡」成行業之佼佼者。何博士身兼公益金名譽副會長,對社會公共事業傾力無遺,並透過何善衡慈善基金會贊助不同社福團體及醫療機構;多間本地、內地及海外院校亦受惠於何博士及其家族慈善基金之捐贈,令院校在教學質素上有長足進步。何博士作為恒商(恒大與恒生管理學院(恒管)之前身)創校校董及何善衡慈善基金會主席,屢屢慷慨資助恒大發展,使今日的恒大得以繼承何氏家族之恒生創行精神,創造出以博雅為本的教學環境,更令恒大校園擴建計劃得以順利進行,恒大學生得以藉蔭而學。 林李翹如博士, GBS, JP林李翹如博士是傑出社會領袖,亦是廣為人知的公眾人物。她對公共服務、銀行界和教育界貢獻良多,聲譽超卓。她於香港大學畢業後成為教師,至1978年加入恒生銀行,於1994至1996年任董事總經理,以女性之姿在銀行界建立輝煌事業,成功締造女性銀行家的歷史。林博士在銀行界的成就出類拔萃,赫赫有名,屢獲政府邀請加入金融界和公共部門的多個委員會。林博士亦是教育經驗豐富的社會翹楚,曾獲委任為數間大專院校的校董會成員,並為政府機構出任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和教育統籌委員會主席,期間倡導多項重大改革,包括高等教育檢討、三三四學制改革、果效為本教學,順利確立1997年後的香港教育藍圖。林博士自1980年代起與恒大結緣,獲委任為當時的恒商校董會成員。她不遺餘力地爭取資金支持許多項目,為恒商的發展奠下鞏固根基,改組為恒管,促使學院最終正名成為大學。 利易海倫博士利易海倫博士是已故利國偉爵士的夫人,亦為偉倫基金有限公司的主席。偉倫基金由利國偉爵士與利易海倫博士創立,致力支持教育、科研、醫療、文化及公益事業,歷年先後向本港、國內以至海外多所大專院校捐出巨資,推動校園發展,作育英才。利易海倫博士對恒大發展貢獻良多,見證恒商蛻變至恒管及恒大的過程。上世紀七十年代,何善衡博士決定建立一所培育銀行及金融界專才的學校,由利國偉爵士積極聯絡政府,取得沙田小瀝源免地價土地作為校址,促使恒商的成立。至2010年恒管重組成立期間,為了成全利爵士對恒管的期望,利易海倫博士透過偉倫基金慷慨捐款,支持擴建校園及改善設施,促進優質教學及創新研究。恒管於2018年獲正名為大學,偉倫基金再度慷慨捐助,支持恒大策略發展及學生交流計劃。承蒙偉倫基金的大力襄助,讓恒大得以提供優質的高等教育,培育眾多年輕人才成就專業,貢獻社會。 李慧敏女士, JP 李慧敏女士為傑出銀行家及社會領袖,服務銀行業 40 載。她於1977年加盟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多年來專注內地經濟發展,為促進兩地貿易、投資及金融合作的先驅。榮休前出仼恒生銀行副董事長兼行政總裁、恒生中國及恒生保險董事長及恒生指數顧問委員會主席。 李女士曾擔任滙豐集團總經理及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董事。 李女士現為太古股份有限公司、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及香港鐵路有限公司之獨立非執行董事,香港公益金名譽副會長,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董事局成員,及香港銀行學會資深會士。 自 2017 年榮休後,李女士積極服務社會及支持教育發展。李女士高瞻遠囑,於2013 至 2018 年任恒管校董會主席期間,推動多項重要發展,帶領恒管向著成為私立大學的目標邁進。李女士慷慨捐獻,資助恒大長遠發展,並成立「李慧敏企業管治與合規工商管理(榮譽)學士入學獎學金」,以鼓勵有意向企業管治及管理專業發展的莘莘學子。

「博學篤行」之實踐2020 年,恒大欣然踏入紅寶石禧。建校40 年來,恒大一直秉持「博學篤行」為校訓,不但重視培育學生的人文素質,亦著重專業技能的培養,冀學生能成為有識見、負責任的未來領袖。「博學篤行」源出《禮記.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以及《禮記.學記》「博學而不窮,篤行而不倦。」「博學」,意謂為學要以博大和寬容的態度,廣泛獵取,不斷創新;「篤行」,意指對事業專心致志,鍥而不捨,知難而進,亦包含百折不撓、愈挫愈勇之精神。校訓的意思,乃倡導知行合一,將書本知識應用於實踐,並在實踐中不斷提高學習之果效。恒大獨特的「博雅+專業」教育模式,正是用以落實「博學篤行」的辦學宗旨。「博雅」是指以廣泛及跨學科的方式,來連接不同知識領域、啟發思考和解決問題;而「專業」則是以專業導向的課程裝備學生的專業能力和視野。我們相信,這種教育模式除了有利學生將來事業發展,更能培養學生的個人價值觀、志趣和可轉移的核心能力,讓他們能更好裝備自己,以應付未來工作和生活中的挑戰。 饒宗頤教授題字贈予恒大 「博雅+專業」的蛻變力量恒大獨特的「博雅+專業」教育模式所帶來的蛻變力量,不但啟迪學生的全面發展,亦引領學校不斷進步,締造了不少師生引以為傲的里程碑。尤其在過去短短十年間,學校由一所主要提供商科課程的預科學校,至現在成為擁有5 個學院、提供多元化課程的私立大學,成長之迅速不但令全體師生和職員感到鼓舞,亦印證恒大的創新、求變精神,不甘滿足於眼前的成功,矢志為未來創造更多可能性。在成立40 周年之際,我們一方面回顧恒大一路走來的經歷,感念創辦人及歷代恒大人的付出和辦學使命;同時展望將來,在課程設計、學術研究、學生發展、校園發展及社區參與等方面,作出更長遠的規劃,冀未來十年,恒大將更為精彩。 (左二起)1979 年,利國偉爵士、港督麥理浩爵士及何善衡博士主持恒商的奠基儀式。 2011 年,恒管成立典禮 2019 校慶日暨大學正名晚宴,標誌恒大發展踏入新里程 恒大的發展歷程恒大的起點:恒生商學書院恒大的歷史可追溯至 1980 年,由何善衡慈善基金會、何添慈善基金會、大昌貿易行、若干恒生銀行創辦人及恒生銀行慷慨捐資,成立恒生商學書院(恒商)開始。其時,恒生銀行的創辦人深切認識教育的重要,時刻不忘為年青一代的教育作出貢獻。早在1963 年,恒生銀行已開始為僱員開辦為期六週之銀行及商務初級訓練課程;不久,因應行方客戶及友好之要求,該課程更擴展至外界人士均可免費就讀,並啟發恒生銀行創辦人之一何善衡博士創立恒商。1969 年,時為恒生銀行董事長的何善衡博士,建議成立一所全日制之非牟利學府,按照本港財經界之具體需要及未來發展情況而制定課程,供當時的中五畢業生就讀。時任恒生銀行總經理的利國偉爵士,並向政府申請豁免地價而撥地,用以建校。1974 年,政府同意撥出適當之校舍用地,使籌建恒商的意念趨向實現。校園的奠基禮在1979 年11 月2 日舉行,並於十個月內火速建成,使學校能趕及在1980 年9 月開課,充分表現出香港人具備的獨特幹勁。 恒商的奠基石…

李彥鴻教授專訪數學、統計及保險學系教授(實務)在保險業界享負盛名的李彥鴻教授,即使已從事保險業四十多年,仍不言倦,且一直關注行業的發展與轉型。他在1974 年加入保險界,曾在多間跨國保險公司身居要職,並曾擔任職業訓練局保險業訓練委員會委員及香港保險學會會長,對保險業有透徹的瞭解。李教授指出,隨着人口老化,以及市民的教育與法律知識提升,公眾對自身、家庭及資產尋求更多保障,因此保險服務的需求與日俱增。不過,保險業人才流動迅速,面對青黃不接的問題,所以他認為業界目前最急切的,便是栽培新一代的楝樑。「現時,香港每年只有約二百名修畢保險相關課程的大學畢業生,可是每年退休和自然流失的保險從業員遠高於此數,根本不足以補充;此外,現職從業員的培訓不足,缺乏管理經驗,因此很多保險公司的高中級管理層都面臨斷層問題,這對行業的發展不利。」李教授相信,保險公司若能投放更多資源於員工培訓,讓員工有持續進修的機會,將有助提升行業的整體水平,為其發展帶來正面影響,接班問題亦有望紓緩。事實上,透過教育支援保險業界發展,正是李教授決定加入恒大的原因之一。「恒大的教育具前瞻性,亦比較配合業界所需,願意發掘及開辦新課程,真正實踐其獨特的『博雅 + 專業』教學模式。」現時他與團隊正積極籌備開辦行政人員保險理學碩士學位課程,務求提升現時保險從業員的管理水平和視野,紓緩業內缺乏管理人員的危機,並增強保險從業員的專業知識。「保險從業員不只是推銷產品,他們還需瞭解產品及做好風險評估,才能成功為客人投保,因此專業的知識和認真的態度缺一不可。」隨著時代變遷,保險產品的內容更為多元化,業界及公眾對保險從業員的要求也愈來愈高,與時並進對他們來說非常重要。「保險是憑『腦力』來賺錢,所以不論前線或後勤都要持續學習,及早掌握社會、經濟、民生及科技等發展。」李教授認為,香港位於亞洲中心,享有東西方的知識及管理優勢;惟近年很多資金與人才流失,非常可惜。在保險業界擁有豐富閱歷及社會人脈的他,希望能盡其所能,重拾香港保險業的輝煌。「香港地理位置優越,應好好善用,把握『一帶一路』的契機,吸引更多企業投資。我希望香港能重新建立其保險業在區內的領導地位,甚至成為亞洲保險業的教育、研究及培訓基地。」「我希望為保險業出一分力,與年青一輩分享我的經歷及學識。保險從業員與律師、醫生、會計師一樣,都需要考取不同專業資格及牌照,專業程度無容置疑,絕對有資格被稱為『保險師』。如果我的力量,能幫助業界提升專業形象,得到公眾認同,就更圓滿了。」 李教授(右)與保險業監管局行政總監張雲正先生合照 李教授於「認證財務顧問師畢業暨授證典禮」作主講嘉賓

恒大大灣區融創中心聯合總監王俊文先生(右二)、黃沐恩博士(左二)與WorkTech 創辦人及主席 Michael Wong 先生(右一)及香港區塊鏈產業協會副秘書長吳艷珊女士(左一)簽訂合作備忘錄。 恒大大灣區融創中心(融創中心) 於2020 年1月 14 日開幕, 並與香港頂尖共享辦公室品牌WorkTech 簽訂合作備忘錄。合作項目得到香港區塊鏈產業協會全力支持,旨在打造融創中心成為大灣區孕育企業及領袖的最佳平台,推動區內之學術和商業協作,助年青企業家捉緊大灣區創新產業機遇,實踐創業抱負。活動邀得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副局長陳百里博士JP為主禮嘉賓。陳百里博士在典禮上表示:「融創中心的目標是令香港成為國際化創新及科技的中心。實現此目標不能單靠政府。我很期待能與其他不同的平台,如香港恒生大學和 WorkTech,進行更加緊密的合作,同時也很希望能夠建立更強大的生態圈。」何順文校長致辭時表示,恒大一直希望加強與業界團體合作。融創中心是首個實踐「人文結合科技及經貿」的平台,為恒大學生及年青創業家提供資源、工作空間及商業網絡,展望大灣區融創中心將來可與其他大專院校同行。於本次合作中,WorkTech 將為融創中心提供資源及商業網絡,例如工作空間、實習機會、融資及投資等支援,以降低創業風險及成本,藉此協助初創企業成長至能夠獨立運營的規模。恒大期望融創中心成為國際一流企業孵化中心,及企業家及領袖交流平台。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副局長陳百里博士JP擔任主禮嘉賓 何順文校長在開幕禮致辭 WorkTech 首席策略官及全球發展負責人何雅凌女士致辭

恒大廣泛利用竹作為建築材料。上兩期提到竹對改善人類生活環境的功能,今期我們會介紹恒大校園內竹材的應用。 恒大校董譚天放於恒大多功能室內體育館留影。體育館的牆身及地板均以竹作裝潢。 竹具有耐寒、挺直、虛心有節等豐富意象。恒大賽馬會住宿書院、何善衡教學大樓、李兆基綜合大樓,與利國偉教學大樓,內裡的傢俬、牆身、地板等,大部份都以竹材製成。此構思源自香港恒生大學校董及校園擴建委員會主席、著名建築師譚天放先生,並經由他全面配合項目建築師王歐陽建築師事務所及其專業團隊而得以完成。四座建築物同樣榮獲綠色建築議會綠建環評的最高級別鉑金認證。到訪恒大的多功能室內體育館,可以看到牆身用一條條竹材裝潢,這也是譚天放別出心裁的設計。他介紹,這些竹造的牆身,上面鑽有不同大小的孔洞,作用是吸收不同頻率的音波,具有吸音的效果,「它不但有視覺上的美感,也有功能上的作用。」與此同時,竹材能夠釋放比木材更多的氧氣,切合在體育館內做運動的人士所需。譚天放說:「球員在運動時需要吸取更多氧氣,而竹材能釋放出更多的氧氣,以及吸收更多二氧化碳。」除了室內,恒大校園週邊也遍植竹。恒大校園群山、綠樹環抱,與大自然融為一體。校園的綠色造景,竹順理成章成為重要的一環,恒大種植的竹包括人面竹、斑竹、孝順竹、黃金間碧竹、觀音竹、花吊絲竹、銀絲竹、小琴絲竹等,師生可以由竹子的優雅形態和生命力,感受恒大博學篤行、永恒生長的辦學理念。譚天放一直希望竹子在社會各方面的應用更為普及,他希望通過設計恒大新建築作出示範,並認為竹的特性正好與恒大的辦學理念互相呼應。他說:「現代人似乎把竹子的好處忘記了,我希望透過推廣竹文化,向社會傳遞信息,讓年輕一代加深對竹文化的認識,希望他們從中學習並具備如竹子般正直、剛毅、虛心、有節氣、長青的高尚品格。」 恒大賽馬會住宿書院內的所有傢具亦以竹製造 掃描右方二維碼觀賞影片,了解更多竹在恒大校園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