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February 2016 The Second Departmental Seminar Held by the Department of Chinese The Department ofChinese of the Hang Seng Management College held the second…
10 December 2015 The First Departmental Seminar Held by the Department of Chinese The Department of Chinese of HSMC held the firstdepartmental seminar on 10…
5 December 2015 Hong Kong Senior Secondary Students Putonghua Public Speech Competition 2017 First Phase Pre-competition Workshops The fourth session of the first phase pre-competitionworkshops…
21 November 2015 HSMC Information Day 2015 The HSMC Information Day was held on 21 November2015. A variety of activities werearranged which attracted approximately 1,000 parents,…
24 October 2015 『香港高中學生普通話演講大賽2017』賽前系列活動 點燃夢想 綻放青春 暨香港高中學生普通話演講大賽2017 賽前系列活動之第一期工作坊 金秋十月,由我校中國語言及文化研習所主辦,香港新體驗演講會協辦的『香港高中學生普通話演講大賽2017』賽前系列活動之第一期工作坊,於本月二十四日上午十時,在利國偉教學大樓(D座)正式開幕。 開幕儀式上有幸邀請到教育局語常會事務組三位同事蒞臨指導。中文系主任、中國語言及文化研習所所長張光裕教授,新體驗演講會創會會長李志剛先生先後致辭。隨後的語音及演講技巧課程,分別由中文系李春紅老師和香港新體驗演講會康潔賢老師講授。全場笑聲連連,氣氛活躍。之後的小組活動中,由導師及助教帶領同學,圍繞是日研習主題“由衷之言”進行操練。 本活動獲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語常會)支持及語文基金撥款,旨在提高學生普通話說講傳意能力,增強同學溝通表達能力。活動橫跨兩年,採用先培訓後比賽的形式,所有費用全免。正式比賽將於2017年暑假舉行。 張教授致辭 李會長致辭 李老師為同學們講解語音問題 康老師為同學們講授演講技巧 小組活動現場 嘉賓及導師合照 全體合照
19 October 2015 名人學者講座系列八 – 數字技術與文化遺產保護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對文化遺產的處理與保護尤為重要。隨著科技不斷進步,學術界能利用嶄新的技術,更完整地保存文化遺產,讓其流傳後世。中國語言及文化研習所轄下商道與文化中心於10月19日邀得浙江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曹錦炎教授擔任主講嘉賓,分享該院以最新的數字技術保護文化遺產的經驗。 曹教授為知名考古學家,專研商周文物考古及古文字學,近年投身文化遺產保護事業。曹教授於講座中向聽眾介紹造成文化遺產破壞的成因、文化遺產保護的作用,以及浙江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如何利用數字技術保護珍貴文化遺產,本校師生於接受新知之餘,對古代文明研究更擴闊了新的視野。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陸潤棠教授致送紀念品給曹錦炎教授 曹錦炎教授分享以最新的數字技術保護文化遺產的經驗
20 August 2015 Bachelor of Arts in Chinese – Programme Orientation Day (2015–2016) The Department of Chinese held its Programme OrientationDay at the S H…
14 July 2015 中國古代泉幣與經貿國際學術研討會順利舉行 恒生管理學院中國語言及文化研習所與中文系共同主辦「中國古代泉幣與經貿國際學術研討會」暨「中國語言及文化研習所成立三周年慶典」已於2015年7月13至14日在何善衡教學大樓3樓龐熊少珠講堂順利舉行。 本次會議作為恒生管理學院校慶特備活動,並由冼為堅中華文化拓展計劃贊助。是次會議由校長何順文教授蒞臨主禮並致開幕辭、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副館長(學術)鄭煒明博士代表中國語言及文化研習所榮譽顧問饒宗頤教授致賀辭、大會主席中國語言及文化研習所所長兼中文系系主任張光裕教授致歡迎辭、中國人民銀行錢幣博物館前館長黃錫全教授作大會專題演講。與會者來自中國內地、香港、台灣、韓國和日本等地,討論內容包括從商代至清代經貿、賦稅、銀號及與古代社會相關課題,除結合文獻、實物互為印證外,更涉及大量新出土材料。會議討論氣氛熱烈,成果豐碩,對於重新認識古代貨幣和經貿的價值,以及古今商學的傳承具有重要的意義。 大會主席中國語言及文化研習所所長兼中文系系主任張光裕教授致送論文集予校長何順文教授 與會者合照 研討會現場
4 July 2015 The Bachelor of Arts (Honours) in Chinese is now open for application The Bachelor of Arts (Honours) in Chinese, afour-year degree programme,…
2013年11月7日中文系2013-14年第一次學術講座 「新出土簡帛文獻的學術價值及其在教學上之應用」 張光裕講座教授擔任主講 中文系於11月7日舉辦2013-14年度第一次學術講座,由張光裕教授擔任主講嘉賓,題目為「新出土簡帛文獻的學術價值及其在教學上之應用」。講座反應熱烈,除了本校師生外,復有香港大學、中文大學同儕踴躍參與。 張光裕教授現為恒生管理學院中文系系主任及講座教授、中國語言及文化研習所所長,並於不同大學及著名博物館擔任榮譽教授及顧問。張教授是古文字學權威,長期從事商周青銅器辨偽及戰國楚簡研究。 秦火以後,中國古籍損毀嚴重,傳世文獻多經漢儒整理而成。近年,地不愛寶,大量先秦兩漢簡帛文獻出土,對於糾正古籍傳鈔訛誤、重新詮釋經籍、整理學術史影響深遠。張教授擅於運用「二重證據法」,以出土材料與傳世文獻互相印證,創獲良多。張教授首先向參加者簡介近年新出土的材料,包括郭店楚簡、上海博物館藏楚竹書及清華簡等,接著以〈先進〉「夫子哂之」為例說明簡帛文獻的教學價值。張教授結合北朝鮮出土的《論語》簡以及《孔子家語》等文獻,指出「哂」字原文應寫作「訊」,乃再次詢問之意。張教授釐清了過往的錯誤詮釋,使參加者更深入瞭解孔子的形象以及出土文獻的重要性。 袁國華博士致歡迎詞 張光裕講座教授擔任主講嘉賓 參加者全神貫注,細心聆聽 參加者分享感受 與嘉賓晚宴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