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9日 恒生大學賽馬會住宿書院利易海倫博文書院、善衡康活書院、潘燊昌樂群書院及馮堯敬綠延書院,於2025年6月27至29日在西安交通大學舉行的「第十屆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高校現代化書院制教育論壇」上,加入「高校書院聯盟」,成為第二所加入該聯盟的本港大學。四所住宿書院的代表在答辯會上,重點介紹恒生大學獨特的「博雅+專業」教育模式,以及結合生活與學習的住宿書院制度,包括同宿共膳及結合住宿書院主題的書院學分課程等特色,全面展現住宿書院的教育理念及發展模式。此次加入高校書院聯盟,標誌恒生大學賽馬會住宿書院在追求現代書院教育模式的重要里程碑。高校書院聯盟由復旦大學任重書院、華東師範大學孟憲承書院、西安交通大學文治書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知行書院、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台灣清華大學厚德書院和台灣政治大學政大書院共同發起成立。聯盟成員透過積極參與交流,共同探索書院制教育模式改革與發展,提升各聯盟書院的辦學水準、教育質素和社會聲譽,為培養全面發展的創新型人才作出貢獻。 (左起)馮堯敬綠延書院院長宋昭勛博士、利易海倫博文書院院長陳智傑博士、學生事務總監張佩思博士及潘燊昌樂群書院副院長陳志明博士,代表恒生大學四所住宿書院領取聯盟證書。

2025年6月12日 恒生大學賽馬會住宿書院成立10周年,舉辦一系列慶祝活動。其中,潘燊昌樂群書院與馮堯敬綠延書院共17名宿生,早前到日本九州完成以「鄉村文化保育」及「可持續發展」為學習重點的服務學習,透過文化交流及志願工作,對日本的社會環境議題有深刻的見解。為期八日的行程以文化體驗揭開序幕,學生在當地導遊帶領下參訪神社,了解當地儀式和禮儀。學生並到訪大分縣的大學校園,與師生交流,比較兩地教育模式的差異。最後,學生更有機會參觀當地的非旅遊景點,從喧囂市集和靜謐鄉野深入認識在地風貌,親身感受在地文化。 師生與大分縣國東市市長松井督治(右五)會面。 學生砍伐竹子為土地施肥。

2025年6月11日 教與學發展中心於2025年6月11日慶祝中心及「香港恒生大學卓越教學獎」成立10周年。何順文校長致辭時表示:「恒生大學一直致力提供先進的教學設施,促進師生的創意思維,深化互動教學成效。我們的教學團隊亦秉持對教學的熱誠,持續開創嶄新具創意的教學方法,發掘學生志趣。」何校長特別感謝歷屆卓越教學獎得獎教師,一直在推動及提升恒大教學發展的付出和卓越貢獻。副校長(教學及學生體驗)符可瑩教授表示,大學致力在教學上運用人工智能等新興科技,為學生提供更個人化的學習指導,以迎接21世紀更趨多元化的學習需求。教與學發展中心主任鄭家明博士強調,「創新」和「轉化」是10周年主題的重點,中心未來將繼續秉持推動創新教學,促進教學轉化實踐的理念。三位2023-24年度卓越教學得獎教師,包括藝術設計系助理教授蔡曉瑩博士、會計學系高級講師林立基先生,以及供應鏈及資訊管理學系高級講師李偉業先生,在「科技融匯・學習轉型」專題講座分享。適逢大學創校45周年暨卓越教學獎10周年,大學特別設立「HSUHK Teaching Dedication Recognition」,表彰自2014-15至2023-24學年間,在學生課程回饋問卷連續10年保持平均滿意度達5.0或以上,並於每個學年授課至少三班或以上的資深教師。全校200多名全職教學人員中,超過兩成教師符合嘉許資格。典禮最後由常務暨學術及研究副校長莫家豪教授主持「教學創新:共創恒大未來十年卓越教學」圓桌論壇,與商學院院長朴勝虎教授、傳播學院院長曹旨言教授、決策科學學院院長陳偉森教授、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馮啟陽博士,以及翻譯及外語學院院長夏致遠教授,一同探討及交流創新教育策略、科技融合、跨學科協作及提升國際化學習體驗等議題。 恒大教職員及一眾嘉賓慶祝教與學發展中心及卓越教學獎成立10周年。 何順文校長(前排中)及恒大代表與歷屆卓越教學獎得獎教師合照。 (左起)李偉業先生、林立基先生和蔡曉瑩博士分享他們在教與學應用AI的創新及啟發性見解。 「HSUHK Teaching Dedication Recognition」頒授儀式。

2025年6月9日 香港恒生大學周五(6月6日)舉辦「高瞻睿智:榮譽博士講座系列」,邀請第五屆榮譽社會科學博士、傑出心理學學者張妙清教授,以《傳統與進步的橋接:運用中華文化價值推進平等機會的實踐》為主題,探討中華文化價值與現代平等理念的融合,並由恒生大學副校長(教學及學生體驗)符可瑩教授主持。作為跨文化研究先驅,張妙清教授於講座中,深入探討中西文化差異如何影響心理測量工具的準確度。她憶述早年赴美深造心理學並取得博士學位後回港工作,發現臨床心理學家在評估病人的精神及行為狀態時,都是以即場翻譯的方式,將500多條全英語的著名個性測量表「明尼蘇達多項人格問卷」譯成中文,缺乏標準性。於是她著手翻譯問卷,將其標準化,並發現部分於美國被視為抑鬱的行為,在華人社會的香港中其實是「正常不過」。中西文化差異的影響,促使張教授開發適合華人文化的「本地化」版本測量工具,開創心理學本土化研究的先河,更啟發了非洲、中東等地構建適合自身文化的量表。她又分享當年進行翻譯及數據分析時,發現不少中西文化的差異,例如在人際關係方面,西方相對重視個人主義,而中國人則普遍受到儒家思想觀念的影響,展現出「內方外圓」的心態特徵。張教授亦提到,在基督教聯合醫院精神科的臨床工作,使她親身了解香港婦女所面對的各種問題,並啟發她關注女性的社會議題。她與外國婦女組織合作,於社區進行遊說及教育工作,並成立香港婦女中心協會,以及在香港中文大學成立香港及大中華地區首個性別研究中心。張教授強調,性別是多元化的,不希望將某一性別邊緣化,甚至造成對立局面。此外,張妙清教授一向致力推動平等權益,於1996至1999年間出任香港平等機會委員會首任主席,在推動《性別歧視條例》、《殘疾歧視條例》等立法工作中發揮關鍵作用。講座中,張教授分享在任期間如何透過實證研究推動反歧視政策,並在針對性暴力防治與職場平等的倡議中,巧妙調和中華文化中重視人際關係和諧的核心精神與人權觀念的普世價值。問答環節中, 張教授與多名與會者就坊間的人格測驗準確度、性別差異等議題作深入交流。恒生大學校長何順文教授致辭時,讚揚張教授在推動平等機會、性別研究等方面不遺餘力,亦身體力行帶領多個專業協會及團隊執行項目,對社會影響深遠,所開發的個性測量表更裨益整個華人社會。 張妙清教授以《傳統與進步的橋接:運用中華文化價值推進平等機會的實踐》為主題,探討中華文化價值與現代平等理念的融合。

2025年6月5日 教與學發展中心於2025年6月5日舉行「服務學習卓越獎」頒獎典禮暨學生論壇2025,以表揚師生與社區夥伴於過去一年合作的豐碩成果。副校長(教學及學生體驗)符可瑩教授和教與學發展中心主任鄭家明博士擔任主禮嘉賓,頒授證書予得獎師生以表揚他們的服務和貢獻。本年合共14名老師和60名學生(19個專案)獲獎,以及12名服務學習大使獲頒證書。在論壇上,教與學發展中心副主任(服務學習)陳志明博士、傳播學院講師黃嘉兒博士及學生事務處體育部講師何景勳先生,分享他們實踐服務學習的心得。獲獎同學亦分享他們的服務學習項目,如何為社區帶來有意義的改變。 符可瑩教授(右六)和鄭家明博士(左六)頒授證書予得獎師生。 得獎同學分享他們與香港三項鐵人總會,在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鐵人三項項目測試賽合作的體驗。

2025年5月21日 香港恒生大學(南沙)中心啟用禮與大灣區青年創業論壇於2025年5月21日在廣州舉行。作為香港恒生大學在內地設立的首個辦公室,南沙中心的啟用不僅是恒生大學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支點,也是構建粵港青年聯繫交流的實體樞紐。啟動儀式由南沙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劉小潼女士、廣州市教育局國際交流合作處二級調研員黃冕先生、南沙區開發區港澳辦主任羅贇女士、南沙區教育局副局長蔡恭良先生、恒生大學校務委員會主席鄭慕智博士、校務委員會副主席錢乃駿先生、校長何順文教授、常務暨學術及研究副校長莫家豪教授、副校長(教學及學生體驗)符可瑩教授、副校長(機構發展)陳天恩博士等主禮,標誌香港恒生大學(南沙)中心正式啟用。出席盛會的嘉賓包括恒生大學校董會、校務委員會委員、管理層、學生和校友代表等逾150人。鄭慕智博士致歡迎辭時表示,南沙中心的啟用不僅拓展了校園空間,更突顯恒生大學致力透過各市的競爭優勢,實踐以推進大灣區發展的承諾。大學將促進大灣區高等教育資源共享,培育青年成為未來的領航者。南沙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劉小潼女士致辭時強調,在《南沙方案》的政策利好下,南沙作為大灣區的中心,正通過稅收優惠、跨境數據流動試點等創新政策,為三地青年搭建從課室邁步灣區全面發展的快速通道。恒生大學(南沙)中心正式落戶啟用,將加速實踐「內地硬體+港澳創意」模式,成為灣區協同發展的關鍵。何順文教授致謝辭時表示,南沙中心的啟用是大學推動粤港澳三地教育融合的關鍵一步。恒生大學將充份利用南沙中心的優越地理位置及資源,在青年創業孵化和產教融合創新的領域重點發力,促進大灣區高等教育的發展。活動中,何順文校長、廣州南沙開發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下屬廣州南沙城市運營有限公司總經理趙雲輝先生分別代表恒生大學與創享灣發展共建理事會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將深化跨境資源整合,並促進產學合作。何順文教授表示,此次合作是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實踐,為灣區青年打造全方位的青年創業平台。活動當天亦舉行「大灣區青年創業論壇」,匯聚政界、學界及商界代表,從政策、教學與創業的視角,討論灣區青年在大灣區創業的優勢與挑戰。南沙區人力資訊和社會保障局就業中心副主任周黠先生分享鼓勵青年創意的政策,恒生大學管理學系講師黃偉豪先生回顧培訓學生創業的經驗,剖析年輕一代的創業歷程,而兩位恒生大學畢業生黎達成先生與趙嗣淦先生透過分享自身經歷,展現灣區青年的創業新機遇。論壇主持人、香港恒生大學管理學系副教授廖逸博士總結時表示,南沙的發展瞬息萬變,相關政策與基建塑造機遇處處的創業生態,為實現青年的創業夢按下了加速鍵。 (左起)陳天恩博士、蔡恭良先生、黃冕先生、錢乃駿先生、何順文教授、鄭慕智博士、劉小潼女士、羅贇女士、莫家豪教授及符可瑩教授主持恒生大學(南沙)中心啟用禮。 何順文校長(左)與趙雲輝先生分別代表恒生大學與創享灣發展共建理事會簽署合作備忘錄 活動亦舉行「大灣區青年創業論壇」,由政界、學界及商界代表,從政策、教學與創業的視角,討論灣區青年在大灣區創業的優勢與挑戰。

2025年5月18日  榮譽學院於2025年5月18日為第五屆及高年級學員舉辦領袖訓練日營,以促進學員的個人成長和提升領導能力。 活動透過團隊建立遊戲拉開序幕,讓學員放鬆心情緩解考試壓力,並建立彼此間的聯繫。學員其後分成多個小組參與尋寶冒險遊戲,小組需完成四項具挑戰性的任務,展現不同的領導特質,包括社交技巧、分析和解難能力、組織能力和團隊合作。 活動結束時,榮譽學院學員回顧當天的經歷與收穫,包括學習到團隊合作與領導能力方面的寶貴經驗和加深彼此的連結和友誼。 榮譽學院學員挑戰不同任務。 參與訓練營的學員大合照。

2025年5月15日 由香港恒生大學、發展局古物古蹟辦事處和香港珠海學院合辦的「虛擬實境:萬金油花園『十王殿』展覽」將於2025年5月16日起,成為虎豹別墅導賞活動的其中一個環節,供市民參觀。參加導賞活動的市民可利用虛擬實境裝置,探索昔日的萬金油花園「十王殿」。展覽利用恒生大學和香港珠海學院製作的虛擬實境元宇宙平台項目,聚焦重現昔日的萬金油花園「十王殿」。參加者戴上虛擬實境裝置後,可探索「十王殿」浮雕的細節,並利用互動介面,認識相關歷史文化背景。除虛擬實境外,展覽亦設有介紹「十王殿」的展板和項目短片。項目負責人、恒生大學虛擬實境中心主任黃彥璋博士表示,「很高興是次展覽獲得胡文虎慈善基金贊助及發展局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和古物古蹟辦事處支持,讓這個原本用作大學教學的項目有機會呈現在大眾眼前。市民可以透過虛擬實境觀賞萬金油花園『十王殿』的歷史面貌,以及描述的傳統故事,從而欣賞、了解和探究所蘊藏的文化,體現數位化傳承。」恒生大學以「文化遺產」為主題的元宇宙互動學習平台利用虛擬實境重塑萬金油花園的全貌。項目參照虎豹別墅的舊照片,重塑別墅建築群的外部和內部的虛擬場景。用家可透過VR裝置,從古蹟、文化和建築角度參觀和欣賞「十王殿」浮雕、萬金油花園等建築。虎豹別墅位於香港大坑道15A號,為昔日華僑商人胡文虎的大宅,於2009年獲評為一級歷史建築。市民如欲參觀虎豹別墅導賞活動及「虛擬實境:萬金油花園『十王殿』展覽」,可透過古物古蹟辦事處網頁預約。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女士(左)及恒生大學校長何順文教授戴上虛擬實境裝置,探索「十王殿」。 黃彥璋博士(左)介紹展覽。

2025年4月29日 榮譽學院於2025年4月29日舉辦第四屆研究計劃研討會,展示高級學員過去一年以政策為主導的跨學科研究成果。今年九個學生研究項目涵蓋廣泛議題,包括提升公共交通效率、探討創造力在改善心理健康和社區參與中的作用、研究文化與技術的共通點,以及對城市發展的獨特見解等。「最佳個人演講者」由陳家輝獲得,他以數據分析巴士因阻塞導致的延誤問題。「最佳團隊演講者」則由吳鎧潼和葉䛷沁獲得,他們的研究探討政府如何推廣公民教育的同時,改變個人的生活方式。恒大副校長(教學及學生體驗)符可瑩教授鼓勵年輕學者思考如何利用研究成果影響政策及決策,以及改善市民的生活。榮譽學院院長鍾可盈博士則對導師表達深切感謝,指他們的支援和投入對推動卓越研究和指導學生發揮重要作用。 陳家輝(左)獲陳偉森教授頒發「最佳個人演講者」獎項。 (左起)葉䛷沁及吳鎧潼由黃沐恩博士頒發「最佳團隊演講者 」。 榮譽學院學員、評委、榮譽學院學術院士、導師以及教職員合照。

2025年4月28日 恒生大學於2025年4月28日舉行年度獎學金頒獎典禮,表彰學生的卓越表現,並感謝捐贈者的慷慨支持。何順文校長致歡迎辭時,衷心感謝各界捐贈者於2024-25學年提供近1,800萬港元獎助學金,讓更多學生獲得前往英國牛津大學、劍橋大學、美國哈佛大學和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等世界頂尖學府交流學習,以及全球實習的機會。供應鏈管理工商管理(榮譽)學士四年級學生何紫銘榮獲「林秀樑海外學習紀念獎學金」,他透過影片分享前往芬蘭交流的經歷。多次獲得獎學金的綜合工商管理(榮譽)學士四年級生張曼儀代表全體獲獎學生向捐贈者致謝。為表達誠摯謝意,何校長向捐贈者致送由得獎同學親手組裝、配以藝術設計文學士二年級學生吳子禧設計典禮背景板的「恒大迷你校園模型」。 張曼儀代表得獎同學向捐贈者致感謝辭。 何順文校長(中)與得獎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