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7日 2018年度傳播學院顧問委員及校外評核員會議於7月7日舉行。傳播學院顧問委員會、新聞及傳播(榮譽)學士課程顧問委員會、融合媒體及傳播科技(榮譽)文學士課程顧問委員會,及傳播學院的專任及兼職教學人員與行政人員均獲邀參與是次會議。 曹虹院長致歡迎辭,並感謝各顧問委員會委員、校外評核員及教學人員對傳播學院一直以來的貢獻與支持。 曹院長總結了學院過去一年的發展及老師與同學在工作和學術上取得的成果,同時分享了學院面對的挑戰與機遇。接著,新聞及傳播(榮譽)學士課程總監張志宇教授及融合媒體及傳播科技(榮譽)文學士課程總監蕭旭泰教授分別向與會者講述學員的學術表現,並介紹課程的未來發展計劃。其後,策略傳播文學碩士課程發展委員會主席李少南教授,也就課程的最新狀況及發展方向作出分享。 顧問委員及校外評核員在提升教學質素及課程發展方面提出了很多寶貴的意見,教學人員亦分享了他們的教學經驗。最後,曹院長就學院未來五年的發展方向引領大家作出討論,嘉賓及老師都踴躍發表意見。 會議結束後,一眾嘉賓與學院的人員一同移步至恒生管理學院中菜餐館享用午膳,並在輕鬆的氣氛下繼續互相交流,度過了一個愉快又有建設性的上午。 教學人員與顧問委員在討論環節中分享他們的看法 教學人員與顧問委員在討論環節中分享他們的看法 教學人員與嘉賓大合照

2018年7月5日至6日 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評審小組於2018年7月5日至6日為英文及英國文學學科範圍評審進行實地考察。評審局將於五個工作天內完成中期報告,並於10個星期內發出最終報告。 學科範圍評審小組與恒管的管理層及課程團隊合照。

2018年7月6日 恒管商學院及商學研究所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社會變革管理(MOST)計劃於2018年7月3日至6日合辦首個MOST School @ HSMC研討工作坊,為期四天。工作坊主題為Managing People in Times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An International and Cross Regional Border Perspective,獲得社會各界支持和參與,學者、社會領袖及政府代表一同就社會變革管理議題,交流意見。 商學院院長李海東教授歡迎參與嘉賓,接著由何順文校長致開幕詞,方梓勳常務副校長頒贈紀念品予講者及嘉賓,感謝他們的貢獻。 多位本地及海外傑出學者連同業界管理專才在研討工作坊先後就人力資本發展、生活工資、社會企業、工作與生活平衡等議題,擔任主講嘉賓。參加者在下午的環節透過個案研究和會談,與主持人及社會領袖作三方討論,互動交流。 商學院院長李海東教授歡迎出席的嘉賓。 何順文校長致開幕詞。 恒管代表與講者及嘉賓合照。 國立中山大學博士生 Jennet…

2018年6月25日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主席唐家成先生於2018年6月25日到訪恒管。唐先生與校董會主席李慧敏女士、何順文校長及管理層會面,並就學院和教育界的發展作出交流。唐先生亦參觀恒管的校園和教學設施,包括演藝廳、傳播學院電視錄影廠、圖書館、馮堯敬堂、金融交易實驗室、健身室和室內游泳池,以加深對學院的了解。 唐家成先生到訪恒管,並與管理層會面。(左起)副校長(機構發展)方永豪博士、常務副校長方梓勳教授、校董會主席李慧敏女士、教資會主席唐家成先生、校長何順文教授、副校長(學術及研究)許溢宏教授及協理副校長(傳訊及公共事務)曹虹教授。 唐家成先生與恒管管理層作出交流。 唐家成先生參觀恒管各項教學設施,包括傳播學院電視錄影廠。

2018年6月22日 恒管企管發展中心首次主辦人力資源會議 – 「HR x 學生 – 職場跨世代交流會」,於2018年6月22日在恒管舉行。活動由管理學系、學生事務處及商學研究所協辦,並獲得發展及校友事務處、五個學院、媒體夥伴CTgoodjobs、專業團體及商業機構鼎力支持。超過350位人士報名參與交流會,包括不同界別的公司主管、人力資源專才、職場新鮮人、恒管學生及校友等。 交流會探討多個「跨世代溝通及管理」議題,並且分享職場上跨世代溝通的挑戰和策略;以及如何在不斷變遷的數碼時代,與不同世代合作,各自發揮所長,共建和諧團隊。 恒管何順文校長致歡迎詞時表示,很高興與出席人士聚首一堂,互相學習,並介紹恒管的發展及目標。交流會共有三場主題論壇,首場論壇以「如何建立融洽的跨世代文化及其影響」為題,由恒管管理學系副教授及副系主任劉柏能博士主持。恒管管理學系兼任教授及西藏水資源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王克勤先生、恒管企管發展中心兼任講師及心理學家蔡綺文女士和香港航空有限公司商務部環球市場推廣副總經理張宏俊先生擔任嘉賓。會上四位講者分享如何瞭解不同世代的思維模式和需求,促進不同世代之間的溝通。 第二場論壇的主題是「融合新世代文化的最佳案例」,由中國工商銀行(亞洲)有限公司金融市場部總經理詹偉基博士主持,四位知名企業人力資源主管擔任嘉賓: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企業籌劃及人才發展總經理廖國泰先生、香港康德思酒店Director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Eva Lo女士、微軟香港有限公司人力資源總監許珮雯女士和恒隆地產有限公司人力資源總經理潘舜雅女士。會上分享如何有效融合跨世代的真知灼見。 最後一場論壇以「聆聽新世代的聲音及需要」為題,由恒管企管發展中心榮譽客席講師暨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理事蕭一龍博士主持,三位恒管準畢業生及校友參與分享,包括工商管理學系四年級生李愷傑同學、ICG客戶經理胡瑋麟先生和Ejj Holding Limited創辦人及品牌總監邵燕寧女士。他們分享身為新世代一份子自己的想法及做事作風,讓與會者更瞭解新世代的需要。 恒管企管發展中心總監郭美德女士的分享以「交流的啓迪」為題,為活動作結。在大抽獎環節,10位幸運兒得獎,分別獲得香港航空有限公司送出的雙人香港來回泰國曼谷機票(價值8,000港元)、星夢郵輪贊助的「世界夢號」三日兩夜雙人豪華遊輪船票(價值6,720港元)、企管發展中心送出兩個「跨世代管理新思维」行政人員課程名額(分別價值2,980港元)、何順文校長送出三本個人著作《領導的價值》及劉柏能博士送出三本共同著作《80課學懂HRM:人力資源管理的原理與實務指引》。 何順文校長(中)及企管發展中心總監郭美德女士(左二)與活動贊助機構代表合照。 何順文校長連同恒管代表與講者合照留念。 「HR x 學生…

2018年6月15日 一年一度的「滙豐智庫日2018」於2018年6月15日在中環滙豐總行大廈舉行。今年共有三位恒管學生獲頒「滙豐香港獎學金2017/18」,總金額為15萬港元。 滙豐銀行多年來一直致力推動香港高等教育,支持年輕人發揮潛能。「滙豐香港獎學金計劃」由滙豐銀行慈善基金成立,旨在鼓勵有全人發展並對香港高度承擔的傑出專上學生。 經過多輪面試,本年度共有三位畢業班學生獲頒「滙豐香港獎學金2017/18」,包括金融分析工商管理(榮譽)學士四年級生鄭雅雯、管理學工商管理(榮譽)學士四年級生梁智信,以及企業管治工商管理(榮譽)學士四年級生譚沛祺。 三位獎學金得主已成為「滙豐學人」網絡成員,可透過不同聯誼聚會及服務活動,與各屆滙豐獎學金得主連繫。 (左起) 梁智信、鄭雅雯、香港滙豐銀行有限公司亞太區企業可持續發展總監張惠峰先生、恒管學生事務總監陳寶瑜女士及恒管學生事務處助理經理黃芷茵女士 鄭雅雯 梁智信

2018年6月13日 第27屆世界商業學術會議於2018年6月11日至13日在恒生管理學院(恒管)舉行,吸引超過120位來自近20個國家和地區的學者和業界人士參加。這個國際年度盛會由恒管市場學系和商學研究所聯同美國國際管理發展協會合辦。會議探討商界如何在全球一體化和顛覆性技術的氛圍下,以轉變和競爭當中的合作,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願景。與會的專家學者、研究人員及業界人士圍繞主題,熱烈交流最新的知識和經驗。 恒管校長何順文教授為會議致開幕詞,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副局長陳百里博士以「一帶一路」為題作主題演講。陳百里表示,「一帶一路」、「大灣區」都是國家層面的發展方向,香港的角色非常重要。今年是中國內地改革開放40週年,香港在這個過程中為國家「引進來」、「走出去」發揮了重要及積極的作用。「一帶一路」沿線有很多基建及投資項目,需要大量專業人才,包括融資、工程、管理、規劃等,這個方面香港具備資源及優勢,而本地大專院校在培養人才方面大有可為,有助鞏固香港在「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勢。參與者踴躍發問,陳百里副局長予以回應,包括產權和業務風險等課題。 來自美國波士頓大學的Greiman教授,本身是法律學者,曾在美國司法部工作多年,率先以外國人的觀點,以「一帶一路」可能衍生的主權和私人財產爭議,作出提問。何順文校長則關注香港政府在推行「一帶一路」宏觀政策時,如何決定不同項目的先後次序。 今次會議設有三場主題論壇,包括由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陳文鴻博士及港鐵學院校長張少華先生共同主持的「一帶一路倡議對大中華地區商業發展的影響」;恒管伍絜宜創新及創業中心主任萬頴恩博士、美國波士頓大學Unger教授、中國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張書軍教授及青年成就香港部行政總裁劉家駿先生共同主持的「創意及共享經濟模式在大中華地區的發展與趨勢」;以及由恒管商學院李海東院長、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 Kaynak教授、澳洲科廷大學Sharma教授、台灣東海大學尹咏雅教授及香港公開大學游漢明教授共同主持的「大中華地區商業教育的回顧及前瞻」。 會議共進行22節演講會,發表超過60篇論文。演講題目範疇甚廣,除品牌管理、數碼營銷、環球市場學外,亦涵蓋商學教育、商業道德、持續發展等。恒管六個學系約12位教員也參與其中。 大會晚宴於6月12日舉行,席間由美國國際管理發展協會執行副主席Kaynak教授頒發最佳論文獎。大會也感謝所有捐助人及合作夥伴,讓會議圓滿舉行。 第27屆世界商業學術會議開幕典禮,籌委會成員與嘉賓合照。 何順文校長致歡迎詞。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副局長陳百里博士發表主題演講。 波士頓大學Greiman教授(中)提問。

2018年6月7日至8日 由商學研究所及中國語言及文化研習所合辦的「商道與文化研討會2018」,於2018年6月7日至8日舉行,旨在弘揚傳統中國文化的商道精神,並探討其現代價值。 超過15位來自香港、中國內地、台灣、韓國等地學者獲邀發表論文,主題涵蓋範圍廣泛,包括從哲學、歷史、社會制度等角度探討商道精神,並分析傳統商道如何促進現代企業發展。 何順文校長致開幕詞時表示,恒管著重培育商學人才,亦不忘人文教育之價值,是次研討會有助與會者重新認識商道與傳統文化的價值和影響。 與會者在「商道與文化研討會2018」交流,啟發思考。

2018年6月5日 恒管於2018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公佈一項名為「消費者碳標籤:開發飲料商品的供應鏈產品碳足跡和消費者碳指標」的研究報告。研究項目其中一項活動是恒管聯同環保促進會於今年年初進行的消費者問卷調查,探討香港消費者對碳足跡及碳標籤的認知,共1,000位受訪者回答問卷內79條有關碳足跡及碳標籤範疇的問題。問卷調查主要量度消費者對減碳方面的認知、準備度及行為意向,並量度社會影響的程度。研究亦制定消費者碳指標,對以上範疇進行量化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約60%受訪者並不清楚產品的碳排放,但大部分受訪者認為他們對氣候變化的責任比製造商及政府為低。接近85%受訪者願意多支付5%或以上價錢購買低碳飲品,以減少一半碳排放。 消費者問卷調查由恒管研究團隊負責,成員包括供應鏈及資訊管理學系黃彥璋博士和蘇子堅博士,以及市場學系陳芳怡博士,他們與環保促進會何惠萍女士攜手合作。 此外,由研究團隊進行的另一項實證研究發現,包裝和零售過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整個產品生命週期當中最高。參考研究結果後,研究團隊提出四項重要建議: (1) 先推廣,後政策,再立法 – 政府可考慮加強減碳宣傳和教育,並在未來採納相關政策措施; (2) 多方面教育推廣 – 教育及推廣可包括三大部分:基本知識、社會價值及規範,以及對環境的認知和可持續消費,讓市民培養環保行為和生活方式; (3) 簡單的碳標籤展示方法 – 研究結果顯示,簡單易明的碳標籤設計和展示方法較有效,也較容易令消費者接受;及 (4) 擴大包裝回收及循環再用 – 從產品碳足跡實證研究所得,飲品包裝階段的碳排放量頗高,而消費者亦意識到用後處理階段對碳排放的影響。建議製造商可採用低碳物料包裝飲品,而政府亦可考慮擴大飲品包裝回收範圍,除了玻璃樽外,擴展至其他包裝物料,例如塑膠樽、紙包裝等。 此項目由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研究資助局資助 (UGC/FDS14/B16/16)。 (左起)陳芳怡博士、黃彥璋博士和何惠萍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