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6日 香港恒生大學宣布,8個修課式研究生課程獲納入香港政府設立的「香港未來人才深造獎學金計劃」,並將於2025-26學年生效。該計劃不但能減輕本地學生的經濟負擔,也可以擴大各領域的高端人才庫,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高等教育樞紐的地位。該計劃將為就讀資助及自資大學指定修課式研究生課程的本地學生提供獎學金,每個獎學金上限為10萬港元,涵蓋整個課程。計劃亦著重社會責任,要求獲獎學金的學生於畢業後在香港或大灣區的相關行業或領域作出貢獻。恒生大學獲被納入計劃的課程包括:保險理學碩士數據科學及人工智能理學碩士環球供應鏈管理理學碩士數字創新與科技管理理學碩士風險分析理學碩士戲劇研究文學碩士翻譯文學碩士(商務與法律)翻譯文學碩士(電腦輔助翻譯)恒生大學課程獲納入計劃彰顯大學對學術卓越和創新的承諾。大學透過吸引優秀的本地學生,提升其研究能力,並促進與業界夥伴的合作,營造充滿活力的學術環境,鼓勵創造力和知識共享,同時培養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STEM)、數碼轉型、文化交流與人文學科,以及創意產業等關鍵領域的頂尖人才。恒生大學將於2025年7月2日起接受「未來人才深造獎學金計劃」的申請。如需了解更多有關計劃的詳情,包括申請程序及資格,歡迎向瀏覽大學網頁或與大學查詢:gs@hsu.edu.hk 。 恒生大學8個修課式研究生課程納入「香港未來人才深造獎學金計劃

2025年6月14日  香港恒生大學於2025年6月14日在校園舉行「內地生本科入學諮詢日 2025」,設有主題講座、面試環節、工作坊、課程展覽、入學講座及校園導覽等,吸引超過 3,000 名內地生及其家長參加,了解最新入學及課程資訊,並親臨參觀恒生大學的校園設施。 諮詢日設有多場不同主題的講座及工作坊,包括「5 個在香港恒生大學學習英語的好處」、「AI 時代的翻譯」、「文化創意產業課程的理論與實踐」等,讓參加者多角度認識恒生大學獨特的「博雅 + 專業」教育模式,並了解課程及相關行業的前景。 恒生大學舉行「內地生本科入學諮詢日 2025」,吸引內地生及其家長到場了解最新入學及課程資訊。 諮詢日設有校園導覽,讓參觀者體驗恒生大學的校園設施。

香港恒生大學將於2025年7月透過網上平台ZOOM舉辦一系列講座,全方位支援文憑試考生及家長,恒生大學教務處代表將介紹最新入學資訊及放榜後招生安排,讓公眾更了解入學要求及收生準則。活動設有即時問答環節,參加者有機會與教務處代表作即時交流,深入了解放榜後報名需要注意的事項。臨近放榜,不少應屆文憑試考生及其家長會為放榜後的課程選擇而煩惱。有見及此,恒生大學邀請了香港輔導教師協會代表葉偉民先生,為大家深入淺出講解大學選科需要考慮的不同要素,讓文憑試考生重新審視其學科選擇,提升入讀大學機會。有關講座詳情如下:第一場入學講座(放榜後招生安排)日期: 2025年7月3日(星期四)時間: 晚上6:30-7:30主講: 香港恒生大學教務處代表 第二場興趣與數據:大學選科關鍵策略日期: 2025年7月12日(星期六)時間: 下午2:30-3:15主講: 香港輔導教師協會代表葉偉民先生 入學講座(放榜後招生安排)日期: 2025年7月12日(星期六)時間: 下午3:15-4:00主講: 香港恒生大學教務處代表 以上講座將以廣東話講授。 形式:透過網上平台ZOOM進行,講座登入詳情將以電郵通知成功登記的參加者。如你有興趣參加,請按這裡報名,講座名額有限,額滿即止。

2025年6月12日 恒生大學賽馬會住宿書院成立10周年,舉辦一系列慶祝活動。其中,潘燊昌樂群書院與馮堯敬綠延書院共17名宿生,早前到日本九州完成以「鄉村文化保育」及「可持續發展」為學習重點的服務學習,透過文化交流及志願工作,對日本的社會環境議題有深刻的見解。為期八日的行程以文化體驗揭開序幕,學生在當地導遊帶領下參訪神社,了解當地儀式和禮儀。學生並到訪大分縣的大學校園,與師生交流,比較兩地教育模式的差異。最後,學生更有機會參觀當地的非旅遊景點,從喧囂市集和靜謐鄉野深入認識在地風貌,親身感受在地文化。 師生與大分縣國東市市長松井督治(右五)會面。 學生砍伐竹子為土地施肥。

2025年6月11日 教與學發展中心於2025年6月11日慶祝中心及「香港恒生大學教學卓越獎」成立10周年。何順文校長致辭時表示:「恒生大學一直致力提供先進的教學設施,促進師生的創意思維,深化互動教學成效。我們的教學團隊亦秉持對教學的熱誠,持續開創嶄新具創意的教學方法,發掘學生志趣。」何校長特別感謝歷屆卓越教學獎得獎教師,一直在推動及提升恒大教學發展的付出和卓越貢獻。副校長(教學及學生體驗)符可瑩教授表示,大學致力在教學上運用人工智能等新興科技,為學生提供更個人化的學習指導,以迎接21世紀更趨多元化的學習需求。教與學發展中心主任鄭家明博士強調,「創新」和「轉化」是10周年主題的重點,中心未來將繼續秉持推動創新教學,促進教學轉化實踐的理念。三位2023-24年度卓越教學得獎教師,包括藝術設計系助理教授蔡曉瑩博士、會計學系高級講師林立基先生,以及供應鏈及資訊管理學系高級講師李偉業先生,在「科技融匯・學習轉型」專題講座分享。適逢大學創校45周年暨卓越教學獎10周年,大學特別設立「HSUHK Teaching Dedication Recognition」,表彰自2014-15至2023-24學年間,在學生課程回饋問卷連續10年保持平均滿意度達5.0或以上,並於每個學年授課至少三班或以上的資深教師。全校200多名全職教學人員中,超過兩成教師符合嘉許資格。典禮最後由常務暨學術及研究副校長莫家豪教授主持「教學創新:共創恒大未來十年卓越教學」圓桌論壇,與商學院院長朴勝虎教授、傳播學院院長曹旨言教授、決策科學學院院長陳偉森教授、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馮啟陽博士,以及翻譯及外語學院院長夏致遠教授,一同探討及交流創新教育策略、科技融合、跨學科協作及提升國際化學習體驗等議題。 恒大教職員及一眾嘉賓慶祝教與學發展中心及卓越教學獎成立10周年。 何順文校長(前排中)及恒大代表與歷屆卓越教學獎得獎教師合照。 (左起)李偉業先生、林立基先生和蔡曉瑩博士分享他們在教與學應用AI的創新及啟發性見解。 「HSUHK Teaching Dedication Recognition」頒授儀式。

2025年6月9日 香港恒生大學周五(6月6日)舉辦「高瞻睿智:榮譽博士講座系列」,邀請第五屆榮譽社會科學博士、傑出心理學學者張妙清教授,以《傳統與進步的橋接:運用中華文化價值推進平等機會的實踐》為主題,探討中華文化價值與現代平等理念的融合,並由恒生大學副校長(教學及學生體驗)符可瑩教授主持。作為跨文化研究先驅,張妙清教授於講座中,深入探討中西文化差異如何影響心理測量工具的準確度。她憶述早年赴美深造心理學並取得博士學位後回港工作,發現臨床心理學家在評估病人的精神及行為狀態時,都是以即場翻譯的方式,將500多條全英語的著名個性測量表「明尼蘇達多項人格問卷」譯成中文,缺乏標準性。於是她著手翻譯問卷,將其標準化,並發現部分於美國被視為抑鬱的行為,在華人社會的香港中其實是「正常不過」。中西文化差異的影響,促使張教授開發適合華人文化的「本地化」版本測量工具,開創心理學本土化研究的先河,更啟發了非洲、中東等地構建適合自身文化的量表。她又分享當年進行翻譯及數據分析時,發現不少中西文化的差異,例如在人際關係方面,西方相對重視個人主義,而中國人則普遍受到儒家思想觀念的影響,展現出「內方外圓」的心態特徵。張教授亦提到,在基督教聯合醫院精神科的臨床工作,使她親身了解香港婦女所面對的各種問題,並啟發她關注女性的社會議題。她與外國婦女組織合作,於社區進行遊說及教育工作,並成立香港婦女中心協會,以及在香港中文大學成立香港及大中華地區首個性別研究中心。張教授強調,性別是多元化的,不希望將某一性別邊緣化,甚至造成對立局面。此外,張妙清教授一向致力推動平等權益,於1996至1999年間出任香港平等機會委員會首任主席,在推動《性別歧視條例》、《殘疾歧視條例》等立法工作中發揮關鍵作用。講座中,張教授分享在任期間如何透過實證研究推動反歧視政策,並在針對性暴力防治與職場平等的倡議中,巧妙調和中華文化中重視人際關係和諧的核心精神與人權觀念的普世價值。問答環節中, 張教授與多名與會者就坊間的人格測驗準確度、性別差異等議題作深入交流。恒生大學校長何順文教授致辭時,讚揚張教授在推動平等機會、性別研究等方面不遺餘力,亦身體力行帶領多個專業協會及團隊執行項目,對社會影響深遠,所開發的個性測量表更裨益整個華人社會。 張妙清教授以《傳統與進步的橋接:運用中華文化價值推進平等機會的實踐》為主題,探討中華文化價值與現代平等理念的融合。

2025年6月5日 教與學發展中心於2025年6月5日舉行「服務學習卓越獎」頒獎典禮暨學生論壇2025,以表揚師生與社區夥伴於過去一年合作的豐碩成果。副校長(教學及學生體驗)符可瑩教授和教與學發展中心主任鄭家明博士擔任主禮嘉賓,頒授證書予得獎師生以表揚他們的服務和貢獻。本年合共14名老師和60名學生(19個專案)獲獎,以及12名服務學習大使獲頒證書。在論壇上,教與學發展中心副主任(服務學習)陳志明博士、傳播學院講師黃嘉兒博士及學生事務處體育部講師何景勳先生,分享他們實踐服務學習的心得。獲獎同學亦分享他們的服務學習項目,如何為社區帶來有意義的改變。 符可瑩教授(右六)和鄭家明博士(左六)頒授證書予得獎師生。 得獎同學分享他們與香港三項鐵人總會,在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鐵人三項項目測試賽合作的體驗。

2025年6月3日 香港恒生大學於2025年6月3日在校園舉行第五屆榮譽博士學位頒授典禮,表揚四位傑出人士於相關專業領域的卓越成就,以及對社會和恒生大學的貢獻。四位獲頒授榮譽社會科學博士的人士為:傑出心理學學者張妙清教授、知名實業家鍾志平博士、演藝巨擘許冠文先生和國際著名經濟學家張維迎教授。典禮由恒生大學校董會主席施穎茵女士和校務委員會主席鄭慕智博士主禮。恒生大學校長何順文教授於致辭時祝賀四位榮譽博士,並稱許他們為師生校友楷模。何校長深信四位榮譽博士的傑出成就將激勵大學社群持續運用獨特的「博雅+專業」教育模式,培育具有明辨思維、創新精神、人文關懷、道德價值與社會責任的人才,攜手建設更美好及可持續的世界。何校長表示:「他們的經歷啟發了我們不僅要追求卓越,還要建立一個以同理心和道德勇氣為導引的世界。他們也提醒我們,進步是由敢於朝着目標引領前行和具有堅毅意志的人所成就。」張維迎教授代表四位榮譽博士發言時表示,恒生大學的創建和發展正是企業家精神實踐的典範,並向創校先賢和何順文校長的開拓精神和領導能力致敬。他亦勉勵大學社群:「要具備企業家精神,想像力不可或缺。想像力這麼重要,是因為未來不僅不可預知,更是不可預定,既然歷史並非預先設定,未來的模樣將部份建基於我們今日與明日的抉擇,而想像力,正是引導企業家抉擇的明燈。」張教授亦強調榮譽博士須肩負責任,以不同方式協助大學發展,為恒生大學未來注入動力。四位榮譽博士的讚辭及其他典禮資料,請按此。按此閱覽何順文校長演辭按此閱覽張維迎教授演辭 四位榮譽博士合照(左起):張妙清教授、鍾志平博士、許冠文博士和張維迎教授。

2025年6月2日 香港恒生大學舉辦「高瞻睿智─榮譽博士講座系列」,邀得2025年度榮譽博士、被喻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學家之一的張維迎教授主講「未定性、想像力與企業家精神」。現為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兼國家發展研究院經濟學資深教授的張教授,以倡導自由市場及企業家精神的開創性研究而聞名。張維迎教授在講座中直言,經濟學家往往不懂市場,因為他們未能真正理解企業家作為市場創新推動者的角色。他表示想像就是無中生有,世界原本沒有固定模樣,是人們用想像力塑造了它。企業家打破既有框架,擁抱多重未定性,並構想尚未存在的可能性,從而推動經濟發展,這是傳統宏觀經濟政策所難以達到的。他們的決策不是在既定約束條件下解決問題,而是改變約束條件。張教授進一步指出,產業政策不應由專家或以往的成功經驗來決定,因為創新本質上是不可預測的。真正重要的不是管理者,企業家應成為決策核心,讓健全的公司治理充分發揮企業家精神,以促進市場繁榮。張教授續說:「市場經濟的真正優勢,是讓最具想像力、創造力和冒險精神的人實現自己的願景,以為他人創造價值作核心。沒有人可以通過暴力手段佔有他人的資源以滿足自己,這樣至少不會給人類帶來災難,或者說不會帶來巨大的災難。」其後,商學院院長朴勝虎教授主持問答環節,激發與會者對企業家精神、創新及推動市場發展的熱烈討論。恒生大學校長何順文教授致辭時表示,張維迎教授在自由市場倡導、創業精神和經濟改革方面的開創性工作,大大影響中國以至世界的學術討論和政策制定。他的研究重新定義大眾對經濟成長、企業動態和市場創新的理解。「我們很高興能夠從他的豐富知識和經驗學習,他的見解將激發明辨思維並挑戰傳統觀點。是次講座為學生提供全人教育體驗,同時體現恒生大學對全球學術交流的承諾。」張維迎教授將於2025年6月3日舉行的第五屆榮譽博士學位頒授典禮上,獲頒授榮譽社會科學博士學位,以表彰他對經濟學理論與政策的卓越貢獻。 恒生大學第五屆榮譽博士張維迎教授以「未定性、想像力與企業家精神」為題,從嶄新角度剖析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