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9日 香港恒生大學承蒙尖沙咀街坊福利會慷慨捐贈港幣五百萬元,支持大學的校園策略發展基金。為答謝該會一直以來的支持,恒生大學特別將羅許潔珊大樓N501多用途廳命名為「尖沙咀街坊福利會學術中心」,並於今日(4月29日)舉行感謝暨命名典禮。典禮由尖沙咀街坊福利會理事長蘇仲平院士、監事長林祖光先生、恒生大學校董兼籌募及捐款委員會主席潘燊昌博士及校長何順文教授一同主禮,超過 120位嘉賓及恒生大學教職員友好出席,見證及慶祝這一重要時刻。恒生大學得以蓬勃發展,有賴社會各界的鼎力襄助。尖沙咀街坊福利會一直以來心繫香港高等教育,與大學攜手同行,建立深厚的合作關係。自2020年起,尖沙咀街坊福利會向恒生大學學生捐助獎學金及助學金,惠澤無數學子。何順文校長表示:「今次恒生大學承蒙蘇仲平理事長與各位理事的厚愛,支持大學校園策略發展基金,充分體現他們對大學的信任、肯定及鼓勵。」蘇仲平理事長表示:「尖沙咀街坊福利會一直堅定不移地透過各種福利和教育項目,服務社區,特別是支持長者及弱勢社群。我們又積極推動本港教育發展,資助本港各大學院。為表彰本會第27屆理監事的卓越貢獻,他們的芳名將鐫刻於學術中心的牌匾上作永久紀念。學術中心將成為教育界和社區的橋樑,共同培育更多青年領袖。」「尖沙咀街坊福利會學術中心」用途廣泛,可舉辦學術研討會、文化活動及大型講座等項目,提供全方位的學習和交流平台。學術中心的設立旨在優化學生的學習體驗,充分配合恒生大學獨特的「博雅+專業」教育模式,支持並鼓勵學生參加各種活動,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多元技能,讓他們成為具明辨思維、創新力量、人文關懷、道德價值和社會責任的人才。 (左起)林祖光監事長、蘇仲平理事長、潘燊昌博士及何順文校長進行支票致送儀式。 潘燊昌博士及何順文校長代表恒生大學致送紀念品,與尖沙咀街坊福利會代表在台上大合照。 尖沙咀街坊福利會學術中心揭幕儀式大合照 尖沙咀街坊福利會學術中心今日正式揭幕。 何順文校長感謝尖沙咀街坊福利會,支持大學校園策略發展基金,為大學發展出一分力。 蘇仲平理事長致辭時表示學術中心開幕後,將與恒生大學共同培育更多青年領袖,服務社會。

今年適逢恒大45周年誌慶,恒大暑期體驗2025以「發揮你的想像力‧恒大的未來發展」為主題,將透過與恒大本科課程相關的模擬課堂、遊戲及工作坊等活動,讓參加者發掘對商業、傳播、決策科學、人文及社會科學、翻譯等不同範疇的興趣及專長,完成暑期體驗的參加者均獲頒參與證書乙張 。日期: 2025年7月30日(星期三)地點: 香港恒生大學校園 活動網站: https://summeracademy.hsu.edu.hk/網上報名: https://forms.office.com/r/1VM540fQ1n結果公布:於6月下旬以電郵公布查詢電郵: sa@hsu.edu.hk 查詢電話: 3963-5026 / 3963-5578 *活動名額有限,最終申請結果以電郵通知為準。香港恒生大學保留對恒大暑期體驗2025所有事宜的最終決定權。

2025年4月16日 為提升學生的藝術觸覺與文化素養,學生事務處聯同恒大小交響樂團於2025年4月16日舉辦「小型演奏會2025」。樂團在指揮陳靖盈女士帶領下,呈獻多首風格多樣的曲目,包括宮崎駿經典電影《龍貓》、《千與千尋》及《哈爾移動城堡》主題曲,迪士尼動畫及《哈利波特》系列主題曲,以及精選古典室內樂與室樂團小品。 恒大小交響樂團成員傾力演出。 音樂會結束後,大學管理層及教職員與恒大小交響樂團合照。

2025年4月11日 學生事務處於2025年4月11日舉行健康檢查日,超過150名教職員及學生參與,充分體現恒生大學師生對身心健康的重視。活動提供多項健康評估,包括身體質量指數、體脂密度、骨密度、黃斑點退化、眼壓、血糖、膽固醇、尿酸等測試。今年新增血紅蛋白測試和峰值呼氣流速測試等項目,讓參加者更全面地了解自身的健康狀況。同場亦舉行恒生大學2025年馬拉松隊頒獎禮,以表揚恒大跑手傑出的成績,以及堅毅不屈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健康及生命科學系師生為健康檢查日提供專業服務。 恒生大學馬拉松工作小組成員與馬拉松得獎者合照。

2025年4月2日 恒生大學研究生院和教與學發展中心於2025年4月2日聯合舉辦「經驗與教育:針對較年長學生的有效教學策略」系列研討會。首場研討會邀得市場學系講座教授謝貴枝教授主講「教授研究生課程的三大關鍵:慎密課前準備、自我探索與避免陋習」。謝教授強調教授研究生課程必須有充足的課前準備,才能應付課堂上的教學需要。他並分享個人教學經驗及實用教學案例,具體闡釋教導較年長學生的成功要訣,以及提出一般教育工作者的常見通病,提醒並教導大家如何識別及避免這些不恰當的教學方法和弊病。 謝貴枝教授分享他對教授研究生課程的精闢要訣。

2025年3月31日 香港恒生大學與香港口述影像協會於3月29日舉辦「我講 ‧ 您聽 Talk2U — 口述影像社區服務計劃」,由恒生大學學生帶領來自香港復康聯盟的視障人士走訪校園各個角落,讓他們透過聲音和觸感「看見」恒生大學的綠色校園和設施。參與計劃的恒生大學學生完成了16小時與口述影像相關的培訓及籌備工作,並親自撰寫口述影像稿件。活動當天,學生帶領視障人士參觀恒生大學的住宿書院、利國偉教學大樓及道生廣場的石獅子等地點。透過學生生動的語言描述,視障人士以聽覺及觸覺等感觀去探索校園氛圍,並建構想像中的校園圖畫。參與計劃的盧同學表示,透過是次活動,學會從視障人士的角度考慮他們的需求和感受,增強了自己的同理心和社交能力。他又了解到視障人士在日常生活中面對的挑戰,並學會如何更有效與他們交流和互動。他希望未來能繼續參與類似的義務工作,服務社區。 恒生大學的學生帶領視障人士參觀,讓他們通過觸覺感受大學校園內不同品種的竹子。 恒生大學的學生帶領視障人士參觀住宿書院,讓他們利用聽覺來認識竹製窗簾與百葉窗簾的分別。 恒生大學學生為視障人士介紹校園的可持續發展措施,讓他們透過觸感了解如何將有機廢物轉化為肥料。

2025年3月19日 香港恒生大學對著名國際企業家、大慈善家,以及熱心支持本校發展的李兆基博士逝世深感悲痛。李兆基博士是恒基地產集團創辦人,曾擔任集團主席兼總經理。李博士透過不同事業,包括房地產發展及其他業務,不遺餘力地為香港社會作出貢獻。憑藉其遠見,李博士不僅改變了香港的面貌,也改善了香港以至世界各地無數人的生活。除了推動香港經濟發展,李博士亦熱心襄助本地及海外教育。恒生大學衷心感激李博士對本校的重大貢獻,包括於2018年透過李兆基基金的巨額捐贈,支持大學的策略發展。為感謝與表揚他對恒生大學和教育的貢獻,恒生大學特將其中一座大樓命名為「李兆基綜合大樓」,並在大樓內豎立全港首座李兆基博士的青銅半身像。恒生大學全體師生對李兆基博士辭世深感哀痛。大學承諾致力培育學生和社群具備明辨思維、創新力量、人際溝通及協作、人文關懷和持續主動學習的能力,以延續李兆基博士的精神。

2025年3月13日 香港恒生大學今日(3月13日)舉行45周年校慶暨香港恒生大學 – 基金10周年誌慶,超過400位賓客參加,包括立法會議員、區議員、創辦人家族成員、捐贈人、商界和社會領袖、駐港領事、大學夥伴機構代表、校董會及校務委員會成員、教職員、學生和校友。恒生大學校董會主席施穎茵女士致歡迎辭時表示:「恒生大學獨特的『博雅+專業』教育模式賦予學生追尋理想的能力。大學致力提供先進的教學設施、積極促進可持續發展,以及推動不同創新項目及具影響力的研究,並在各方面獲得地區及國際認可,以應對社會的挑戰,貢獻社群。」今年亦是香港恒生大學 – 基金成立10周年,恒生大學校務委員會主席鄭慕智博士特別感謝香港恒生大學 – 基金對大學發展的支持和貢獻,他說,基金成員的無私付出,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機會和資源,助他們在不同領域上茁壯成長。他表示恒生大學將繼續堅守誠信、韌力和協作等核心價值,砥礪前行,並與各界友好攜手推動大學的未來發展。為慶祝建校45周年,恒生大學將舉行一連串校慶慶祝活動,包括2025年9月於香港大會堂舉行的校慶音樂會、12月的綠色山遊,以及各院系部門舉辦的不同學術會議、展覽、比賽、嘉年華等,與師生、校友同享校慶喜悅。恒生大學亦特別設立「大學校史廊」,舉辦以「本立道生」為主題的常設展覽,透過相片、實物和各項紀錄,回顧大學的歷史和重要里程碑,展現大學的辦學理念和獨特的「博雅+專業」教育模式。 恒生大學45周年校慶儀式由鄭慕智博士(左)、施穎茵女士(中)與校長何順文教授(右)主禮。 一眾主禮嘉賓於台上進行祝酒儀式,表達對恒生大學未來美好的祝福和共同努力的決心。 恒生大學各持份者歡聚同賀大學45周年校慶暨香港恒生大學 – 基金10周年誌慶

2025年3月8日 「領展大學生獎學金」嘉許禮於2025年3月8日舉行。恒生大學今年共有三名學生獲頒獎學金,分別是環球商業管理工商管理(榮譽)學士二年級的江樂瑤及四年級的葉䛷沁,以及專業會計學工商管理(榮譽)學士三年級的王燕菲。得奬同學亦參與由領展舉辦的一場大型工作坊,與評審們及其他獎學金得主互動與交流,同時提升個人成長與團隊合作的能力。 (左起)獲獎學生葉䛷沁、領展主席歐敦勤先生、江樂瑤以及學生事務處總監張佩思博士出席領展大學生獎學金嘉許禮。 於獎學金嘉許禮前,評審與獎學金得主一同參與工作坊。

2025年2月28日 香港恒生大學於 2 月 27 日和 28 日舉行共融節,宣揚多元文化共融精神,推動大學社群和大眾更理解與接納不同文化背景及有特殊學習需要的人士。共融節邀請了來自 BEYOND Bollywood 的舞蹈團體,呈現印度古典舞和肚皮舞等多元文化藝術。舞蹈團體的少數族裔成員更分享他們的文化背景和移居香港後的生活點滴。活動亦設有一系列互動遊戲攤位、多元文化食品攤位、慈善義賣和手作工作坊,例如導盲犬介紹、印度手繪體驗、日本御守工作坊等。共融節不僅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更展現大學致力推動文化多樣性與社會共融的承諾,讓大學社群懂得更尊重與包容不同文化。 參加者透過一系列互動活動,了解多元文化和共融精神。 印度古典舞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