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4日 由恒生大學中文系和田家炳中國語言及文化研習所主辦、北京大學出土文獻與古代文明研究所協辦的「商周金文與古史」國際學術研討會於2025年10月13至14日舉行。是次會議是大學45周年校慶系列活動之一,雲集世界各地的學者一同探索商周青銅器銘文、考古學和古代歷史。為期兩日的會議共設七場專題討論,與會學者就商周青銅器銘文釋讀、器物斷代、考古與器物研究、禮制研究等課題展開深入研討,多項重要研究成果更屬首次發布。多位商周考古領域的權威專家於會議上提出新的觀點,強調出土文獻與考古現場和考古發現相互驗證的重要學術價值。會議立足廣闊視野,強調「古為今用」,通過結合新材料與多學科知識,對推動中國古代歷史文化跨領域、跨時代對話的研究發展具有實質意義。 與會學者合照。
2025年10月5日 為慶祝中秋佳節即將來臨,香港恒生大學特別邀請本地著名紮作師傅歐陽秉志,教授學生製作傳統中秋花燈。透過是次工作坊,學生不僅能夠學習製作中秋花燈的技巧,還可以了解這項傳統藝術的歷史與文化意義,感受香港傳統工藝的獨特魅力。恒生大學致力弘揚和傳承本地文化,希望透過這些活動,增進學生對香港傳統工藝的認識與興趣,也為他們帶來一個富有文化意義的中秋佳節。 學生透過製作傳統花燈,感受香港傳統工藝的獨特魅力。
2024年10月17-18日恒生大學中文系籌辦的「博雅恒大:中華文化拓展計劃」最近舉行兩項活動推廣中國文化。香港著名水墨藝術家徐沛之博士於2024年10月17日應邀主持「水墨畫工作坊」。在活動中,徐博士講解水墨畫的基本技法,並示範如何繪畫竹樹、蘭花、蝦蟹等題材。另一活動「武林絕『樂』講座音樂會:江湖俠醫」於2024年10月18日舉行,邀得中醫師陳錦華博士主持講座,從中醫學角度解構古代「醫武一家」的特色,並分享中醫保健心得。本港著名中國室內樂團竹韻小集擔任演出嘉賓,現場演奏經典香港武俠影視作品主題音樂,讓聽眾重拾往日情懷。 徐沛之博士向學員講解繪畫蟹的要訣。 陳錦華博士講解中國文化「醫武一家」的特色。 竹韻小集演奏經典武俠小說改變劇集主題曲。
2024年6月22日恒生大學中文系於2024年6月22日舉辦「聽覺文化與跨文化現代性:中國文學與文化研討會」,是香港首個以「聽覺現代性」為主題的學術研討會,邀得十多位來自上海、台灣、香港的學者和藝術家發表專題報告。會議先由中文系副系主任陳鴻圖博士致開幕辭,以漢字「聰」的字形結構為引子,帶出「耳」(聆聽)和人類知識習得的密切連繫。隨後,由香港浸會大學榮休教授黃子平教授發表主題演講,就早期魯迅作品如《摩羅詩力說》、《文化偏至論》等所展現的「聲的倫理學」和「聲的政治學」作深入剖析。會議專題報告接著分三場進行,主題分別為「自然與城市的聲音景觀」、「華語世界的聲音記憶與電影空間」及「視聽感官經驗與技術化聲音」,從跨文化和全球化角度探索華語世界的聲音和聽覺文化。會上除邀得人文學者發表有關聽覺文化的最新學術成果,亦邀請到音響工程師分享環境錄音的相關技術和經驗,實現跨領域和跨學科交流。 研討會講者合照。 陳鴻圖博士致開幕辭。 黃子平教授(右)發表主題演講,香港中文大學鄺可怡教授擔任主持。
道教為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具有源遠流長的歷史,蘊含豐富的文化內涵,魯迅曾謂:「中國根柢全在道教」。那麼,道教的「道」是甚麼意思? 道教有何教理、教義與神祗?它如何體現中國的傳統文化?又與我們的生活有何關係?為讓恒大師生對道教文化有進一步的了解,「博雅恒大」有幸邀得香港道教文化學會副會長惟證道長到來,向大家講述道教與中國文化的關係。** 參加者可得到1.5 小時ECA/ 1 iGPS Unit
2016年11月19日 恒生管理學院於2016年11月19日舉行恒管資訊日,中文系在當天設立諮詢站,為出席的學生和家長提供中文(榮譽)文學士課程的最新資訊,同時為有意報讀課程的學生安排即場面試。是次資訊日吸引了不少學生和家長到場參觀,反應十分熱烈。 中文(榮譽)文學士課程師生介紹課程內容 出席學生參加對聯及拼圖遊戲
2016年10月28日 恒生管理學院何順文校長與國家語言文字改革委員會普通話與文字應用培訓測試中心張世平主任,於10月28日在「國家普通話水平測試在香港開展二十週年紀念論壇」上簽署了新一輪為期五年的普通話培訓測試合作協議。 國家教育部副部長、國家語言文字改革委員會主任杜占元博士、教育部語用司姚喜雙司長、教育部國際司港澳台辦劉錦主任、香港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黃嘉純主席及香港教育局黎陳芷娟常任秘書長等見證了簽約過程。 恒生管理學院普通話培訓測試中心成立於2013年6月。三年來,提供了「普通話測試試前輔導班」及「普通話朗誦技巧及評判訓練」等多個培訓課程;並舉辦了六屆「普通話水平測試」,測試人數近千人,其中97%達到恒管普通話出關試標準。 恒生管理學院與國家語言文字改革委員會普通話與文字應用培訓測試中心簽署新一輪合作協議 雙方交換紀念品
2016年10月13日 恒生管理學院中文系於2016年10月13日舉行第三次學術講座,題目為〈啟蒙與焦慮——重讀朱自清的早期作品〉,由郭詩詠博士主講。郭博士透過重讀朱自清早期著名篇章,剖析朱氏如何認知時間、行動與革命,藉此考察五四知識分子對啟蒙的認同。講座由鄒芷茵博士主持,報告後系內同人就主題互相交流,氣氛熱烈。 第三次學術講座 報告後系內同人就主題互相交流,氣氛熱烈
2016年4月7日 中國語言及文化研習所邀得「水煮魚文化」,於恒生管理學院舉辦第二屆「大專文學巡迴」。第二項活動「講座:從四分鐘到四十年的時間跳蝨——談詩歌創作中的時間體驗」,已於2016年4月7日在研習所圓滿舉行。 講座由香港著名作家劉偉成先生主持。劉先生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學科,現職出版經理,曾多次獲青年文學獎、中文文學創作獎、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等獎項。劉先生以「時間」為主題,向與會師生介紹畢肖普(Elizabeth Bishop)、辛波絲卡(Wislawa Szymborska)、鍾國強等中外和香港現代詩人筆下的時間書寫;並以韓國流行劇集、愛爾蘭地理景觀和香港社會時事等為例,闡釋創作形式與語言環境之間的關係。與會者於討論環節踴躍發問,向劉先生請教現代詩的創作心得,並得劉先生耐心解惑,獲益良多。 劉偉成先生暢談詩人筆下的時間書寫
2016年3月2日 第二屆「大專文學巡迴」之「文學寫生:盲遊」 中國語言及文化研習所一直致力透過多元化活動,培養同學對文學和寫作的興趣。2016年春季,研習所特別邀請「水煮魚文化」,將恒生管理學院設為第二屆「大專文學巡迴」其中一站。首個活動「文學寫生:盲遊」已於3月2日在研習所順利舉行。 活動當日,導師李日康先生及工作人員帶領同學蒙著眼走過校園不同區域,以視覺以外的感官重新認識熟悉的環境。然後,同學嘗試構思各種新穎比喻,描繪盲遊之旅的獨特經驗。此外,他們亦在導師的指導下,一起閱讀〈瀝源九約竹枝詞〉及陳智德《地文誌》,細味不同年代的香港人如何書寫日常生活的社區風貌。 今年「大專文學巡迴」以「紙上繁花」為題,期望透過一系列文學講座與遊戲,在本地大專院校的校園內栽花播種,結出香港文學的園林。 同學蒙著眼走過校園 李日康先生帶領同學分享閱讀及創作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