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恒生大學傑出中小企ESG及商業表現獎」自去年創辦以來,反應熱烈。本獎項旨在表揚成功實踐ESG並從而提升其業務表現與可持續發展的中小企業。日期:2025年11月21日(星期五) 時間:下午3時正至下午5時正地點:香港恒生大學袁炳濤校園利國偉教學大樓2樓演藝廳(D201)
2025年11月14日 三名供應鏈管理工商管理(榮譽)學士四年級學生,於「2025年度英國皇家採購與供應學會卓越學生獎」取得佳績。金獎(最佳學生獎)由任賜恩奪得,徐瓏軒及陳珈僑分別獲銅獎及優秀表現獎。參賽學生需撰寫一篇以「採購與供應領域的未來領袖」為題的論文,並通過甄選委員會面試,就採購及供應鏈相關專業範疇進行討論。 (左起)課程主任何道森博士、陳珈僑、任賜恩、徐瓏軒和課程副主任(商業物流)李偉業先生
2025年11月4日 傳播學院新聞及傳播(榮譽)學士兩組學生分別在消費者委員會主辦的「第25屆消費權益新聞報道獎」中的「大專院校新聞獎」組別獲銀獎及優異獎。銀獎作品《跨境買肉風險》,探討在社交媒體上出現的跨境代購新鮮肉類行為,背後的法律和食安風險。得獎學生包括蔡長翼、莊曉晴、林冠壹、留蘊約和羅延杉。優異獎作品《無牌BBQ場》則發現新界部分私營燒烤場未有領取食肆牌照,存在食安及火警風險。得獎學生包括陳孝邦、張進熙、周千凱、許兆峯和蘇穎琳。 傳播學院學生在「大專院校新聞獎」組別得獎。
2025年10月27日 香港恒生大學宣布,將於 2026-27 學年開辦大學首個專業博士課程──決策分析博士。課程由決策科學學院設立,為全港首創,專門為商業及公共界別的領導層而設,讓他們掌握及運用數據驅動的洞察力,提升策略領導能力。恒生大學校長何順文教授對開辦首個博士課程表示欣喜,他說:「經過嚴格的校外學術評審,大學現提供由學士、碩士以至博士程度的完整升學階梯,繼續為社會培育優秀的學者型領袖。」決策科學學院院長陳偉森教授說:「決策分析博士課程不僅是一個學位,更是賦權專才在數據驅動的未來能帶領改革的轉化型平台。學院自 2014 年成立以來,致力於數據科學、計算機科學、人工智能、保險及風險分析、供應鏈及資訊管理等決策科學領域的教研工作,積極推動數據驅動決策及商業創新,培育未來的數據決策領袖。」在瞬息萬變的科技時代,該專業博士課程提供更具智慧和高效決策的新組織轉型路線,結合統計學、計算機科學及供應鏈管理的先進知識,透過嚴謹的學科、最前沿的論文研究及沉浸體驗式學習,讓學生能應對企業在數據時代所面臨的獨特挑戰,以及數據科技如何改變企業運作。課程採用跨學科方式設計,學生能全面掌握決策科學的概念,並學習如何運用計算機科學和統計學技術來制定複雜的商業決策,了解供應鏈和資訊管理科技如何整合全球產品與服務網絡。課程透過加強師生協作,提升學生的解難能力、策略思維、領導力、溝通技巧及團隊合作精神,在複雜多變的行業環境中拓展事業發展機會。課程強調學術嚴謹性與實踐應用,適合企業高管、分析師或顧問修讀。畢業生能全面提升數據驅動決策的能力,運用多種決策分析方法和技術支援企業策略轉型升級。有關課程內容及入學申請資料,請瀏覽https://dda.hsu.edu.hk。
2025年10月14日 由恒生大學中文系和田家炳中國語言及文化研習所主辦、北京大學出土文獻與古代文明研究所協辦的「商周金文與古史」國際學術研討會於2025年10月13至14日舉行。是次會議是大學45周年校慶系列活動之一,雲集世界各地的學者一同探索商周青銅器銘文、考古學和古代歷史。為期兩日的會議共設七場專題討論,與會學者就商周青銅器銘文釋讀、器物斷代、考古與器物研究、禮制研究等課題展開深入研討,多項重要研究成果更屬首次發布。多位商周考古領域的權威專家於會議上提出新的觀點,強調出土文獻與考古現場和考古發現相互驗證的重要學術價值。會議立足廣闊視野,強調「古為今用」,通過結合新材料與多學科知識,對推動中國古代歷史文化跨領域、跨時代對話的研究發展具有實質意義。 與會學者合照。
2025年10月22日 恒生大學決策科學學院供應鏈及資訊管理學系開設的「商業分析與資訊管理理學士課程」(BSc-BAIM)取得國際商業分析協會 (IIBA)的官方認可,成為亞洲首個獲得IIBA認可的本科課程。 這項專業認可充分反映課程內容與國際商業分析行業標準的高度契合,不僅提升課程的認受性,也進一步彰顯課程在培養學生走向商業分析及相關領域發展的重要價值。 供應鏈及資訊管理學系於 2025 年第一季正式成為IIBA在東亞地區的首個學術合作夥伴。IIBA是全球領先的專業商業分析協會,致力推動商業分析專業的發展,擁有超過30,000名會員、120個分會、1,500位義工及500多個合作夥伴。透過認證計劃、專業資源、行業研究、志願服務機會及網絡交流平台,IIBA為就讀商業分析的學生和從事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提供支持,實踐商業分析的全球標準。詳情請瀏覽iiba.org。
2025年10月10日 2025年暑假,恒生大學藝術及設計系安排12位學生前赴日本,參與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藝術推廣辦事處籌劃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2025 ── 香港部屋《石之耳語》」的實習工作,親身體驗這個享譽國際的藝術界盛會。12位藝術及設計系同學從校內嚴格遴選中脫穎而出,獲得這個難得的實習機會。他們與參展的兩位藝術家張瀚謙先生和沈君怡小姐會面交流,了解《石之耳語》的創作意念,並學習維護展品的方法。同學們又組成「日文互助小組」,由日文能力較強的同學教導其他成員基本日語,充分體現團隊合作精神。有份參與的藝術設計文學士課程學生梁苑怡、文化及創意產業文學士學生陸嘉豪及石曉雲均表示,此次實習讓他們走進另一個世界,接觸香港較少見的戶外藝術祭,感受與香港截然不同的生活節奏與空間感。他們向當地居民和參觀者介紹作品,又跟參展者互動交流,充份應用在課堂所學的創意思維及藝術理論。他們認為此行提升對投身公共及社區藝術項目相關工作的興趣,並加深對大型藝術策展工作的認識,為未來職業生涯提供清晰的路向。創作《石之耳語》的參展藝術家沈君怡小姐表示,恒生大學學生在實習期間充當作品與參觀者溝通的橋樑,又協助帶領小型燈光裝置製作工作坊,活動得以順利進行有賴他們的付出和努力。藝術設計系講師林兆榮先生認為,能親身感受當地的生活節奏與環境,從而轉化為藝術創作的重要養分,是學生此行最重要的收穫。他鼓勵學生多走多看,將生活所見所感轉化為創作素材,並將熱愛之事做到極致,在藝術的道路上持續探索和成長。日本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是全球最大型的國際戶外藝術節之一,展出來自日本及海外知名藝術家的作品,自2000年舉辦以來吸引世界各地的遊客慕名前往。 (左起)藝術家沈君怡小姐、學生石曉雲、陸嘉豪、梁苑怡及藝術設計系講師林兆榮先生分享於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2025參與大型藝術策展的點滴。 實習學生與藝術設計系系主任許焯權教授(右五)、林兆榮先生(左四)、香港藝術家張瀚謙先生(左五)及沈君怡小姐(左六)在香港部屋前合照。
2025年10月5日 為慶祝中秋佳節即將來臨,香港恒生大學特別邀請本地著名紮作師傅歐陽秉志,教授學生製作傳統中秋花燈。透過是次工作坊,學生不僅能夠學習製作中秋花燈的技巧,還可以了解這項傳統藝術的歷史與文化意義,感受香港傳統工藝的獨特魅力。恒生大學致力弘揚和傳承本地文化,希望透過這些活動,增進學生對香港傳統工藝的認識與興趣,也為他們帶來一個富有文化意義的中秋佳節。 學生透過製作傳統花燈,感受香港傳統工藝的獨特魅力。
2025年10月3日 會計學系於2025年10月3日舉行2025-26年度師友計劃師友配對活動,邀得九位來自會計及相關專業領域的商界領袖擔任導師,共有27名學員參與是次活動。系主任巫麗蘭教授代表學系向各導師致謝,感謝他們慷慨付出寶貴時間與專業知識,指導學員成長。在活動上,導師與學員分組交流,增進彼此了解和促進互動。會計學系師友計劃旨在促進學生與資深商界領袖的聯繫,連結學術與專業。透過導師的個人化指導,學生可培養職場所需技能、拓展人脈網絡,並探索多元化的就業機會。 巫麗蘭教授(左四)聯同導師主持亮燈儀式。 師友計劃導師和學員與會計學系教職員合照。
2025年8月30日 由恒生大學金融分析及金融科技課程二年級學生華安妮、經濟及金融學系金融科技團隊代表李紫輶女士,以及香港大學學生組成的隊伍,憑出色表現於香港科技企業家旗艦培育計劃「數碼港‧大學合作夥伴計劃2025」中奪冠,獲港幣10萬元種子基金。 恒生大學隊以「Crux ESG by CoreFlow」項目參賽,運用創新監管科技,通過人工智能技術,為企業可持續發展監管報告提供自動化流程解決方案。團隊在經濟及金融學系副教授鄭會榮博士領導下躋身全港20強,獲資助前往美國矽谷德雷珀大學參加為期10日的創業集訓營,並在「集訓營模擬項目推介比賽」中再下一城晉級五強,以及獲得「最具協作精神團隊獎」。 該項目最終奪得冠軍,獲數碼港創意微型基金10萬港元,作為用於原型開發的種子資金。此項卓越成就充分印證恒生大學在推動尖端金融科技教育及相關領域發展方面的領導地位。 恒生大學團隊成員與鄭會榮博士(右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