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9日 香港恒生大學ESG研究中心早前舉辦「ESG 情報: 理論與實踐」研討會,匯聚金融領袖、決策者、學者和可持續發展的專家,共同探討應對ESG(環境、社會和管治)挑戰的可行策略。同場亦發布針對投資者、會計界人士、消費者/員工,以及企業傳訊從業員的ESG策略研究成果。恒生大學何善衡博士銀行及金融學教授暨 ESG研究中心主任鄭子云教授分享由2022年1月起展開為期三年的「ESG情報:學術研究與行業實踐的整合」研究。該研究以早前發布的「組建『環境、社會、管治』情報的研究基建平台:持份者角度」研究項目 為基礎,涵蓋四個關鍵領域,包括研究投資者如何通過投資決策擴大社會回報、會計界如何避免「漂綠」(Greenwashing)、如何將消費者/員工對企業社會責任表現的理解轉化為綠色消費,以及企業傳訊從業員在制定ESG相關工作的注意事項。研究結合數據科學,為各持分者提供清晰的路線圖,幫助他們透過研究成果制定ESG相關的決策。恒生大學常務暨學術及研究副校長莫家豪教授以「社會企業精神:香港的政策與實踐」為題發表主題演講,解構香港社會創新的演變過程,強調政府的戰略轉移是促進社會挑戰的協作解決方案。例如莫教授一直致力為建構長者及年齡友善城市出謀獻策,他是「賽馬會齡活城市計劃」的重要學術帶領者之一,該計劃組織大學、非政府組織、企業和社區團體的跨界別合作網絡,建立香港首個跨代支援系統,透過共同承擔責任,重新定義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其他分享嘉賓包括有機數信息科技首席執行官胡若菡女士,她剖析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如何為氣候行動帶來革命性的變化。此外,國際資產管理公司的首席投資官鄧智傑博士和政府社會福利諮詢委員會委員司徒永富博士主持專題討論,探討利潤與社會影響力的平衡。 「ESG情報:學術研究與行業實踐的整合」完整報告請參閱:https://esg.hsu.edu.hk/ids-esg-report/。 鄭子云教授分享為期三年的「ESG情報:學術研究與行業實踐的整合」研究成果 莫家豪教授發表「社會企業精神:香港的政策與實踐」主題演講。

2025年5月23日恒生大學在國際學術平台Research.com主辦的2025年頂尖大學和頂尖科學家排名中獲得傑出成就。在中國頂尖大學中,恒生大學在社會科學與人文領域排名第22位,以及經濟與金融領域排名第33。三位恒生大學學者,常務暨學術及研究副校長莫家豪教授在中國頂尖社會科學與人文科學家中排名第33位,市場學系謝貴枝教授在中國頂尖商業與管理學家中排名第47位,而何善衡博士銀行及金融學教授鄭子云教授則在中國頂尖經濟與金融學家中排名第60位。Research.com 根據公開文獻計量資料庫的數據和指數表現,按學科編製頂尖大學和科學家排名。

2025年5月21日 香港恒生大學(南沙)中心啟用禮與大灣區青年創業論壇於2025年5月21日在廣州舉行。作為香港恒生大學在內地設立的首個辦公室,南沙中心的啟用不僅是恒生大學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支點,也是構建粵港青年聯繫交流的實體樞紐。啟動儀式由南沙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劉小潼女士、廣州市教育局國際交流合作處二級調研員黃冕先生、南沙區開發區港澳辦主任羅贇女士、南沙區教育局副局長蔡恭良先生、恒生大學校務委員會主席鄭慕智博士、校務委員會副主席錢乃駿先生、校長何順文教授、常務暨學術及研究副校長莫家豪教授、副校長(教學及學生體驗)符可瑩教授、副校長(機構發展)陳天恩博士等主禮,標誌香港恒生大學(南沙)中心正式啟用。出席盛會的嘉賓包括恒生大學校董會、校務委員會委員、管理層、學生和校友代表等逾150人。鄭慕智博士致歡迎辭時表示,南沙中心的啟用不僅拓展了校園空間,更突顯恒生大學致力透過各市的競爭優勢,實踐以推進大灣區發展的承諾。大學將促進大灣區高等教育資源共享,培育青年成為未來的領航者。南沙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劉小潼女士致辭時強調,在《南沙方案》的政策利好下,南沙作為大灣區的中心,正通過稅收優惠、跨境數據流動試點等創新政策,為三地青年搭建從課室邁步灣區全面發展的快速通道。恒生大學(南沙)中心正式落戶啟用,將加速實踐「內地硬體+港澳創意」模式,成為灣區協同發展的關鍵。何順文教授致謝辭時表示,南沙中心的啟用是大學推動粤港澳三地教育融合的關鍵一步。恒生大學將充份利用南沙中心的優越地理位置及資源,在青年創業孵化和產教融合創新的領域重點發力,促進大灣區高等教育的發展。活動中,何順文校長、廣州南沙開發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下屬廣州南沙城市運營有限公司總經理趙雲輝先生分別代表恒生大學與創享灣發展共建理事會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將深化跨境資源整合,並促進產學合作。何順文教授表示,此次合作是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實踐,為灣區青年打造全方位的青年創業平台。活動當天亦舉行「大灣區青年創業論壇」,匯聚政界、學界及商界代表,從政策、教學與創業的視角,討論灣區青年在大灣區創業的優勢與挑戰。南沙區人力資訊和社會保障局就業中心副主任周黠先生分享鼓勵青年創意的政策,恒生大學管理學系講師黃偉豪先生回顧培訓學生創業的經驗,剖析年輕一代的創業歷程,而兩位恒生大學畢業生黎達成先生與趙嗣淦先生透過分享自身經歷,展現灣區青年的創業新機遇。論壇主持人、香港恒生大學管理學系副教授廖逸博士總結時表示,南沙的發展瞬息萬變,相關政策與基建塑造機遇處處的創業生態,為實現青年的創業夢按下了加速鍵。 (左起)陳天恩博士、蔡恭良先生、黃冕先生、錢乃駿先生、何順文教授、鄭慕智博士、劉小潼女士、羅贇女士、莫家豪教授及符可瑩教授主持恒生大學(南沙)中心啟用禮。 何順文校長(左)與趙雲輝先生分別代表恒生大學與創享灣發展共建理事會簽署合作備忘錄 活動亦舉行「大灣區青年創業論壇」,由政界、學界及商界代表,從政策、教學與創業的視角,討論灣區青年在大灣區創業的優勢與挑戰。

2025年5月15日 由香港恒生大學、發展局古物古蹟辦事處和香港珠海學院合辦的「虛擬實境:萬金油花園『十王殿』展覽」將於2025年5月16日起,成為虎豹別墅導賞活動的其中一個環節,供市民參觀。參加導賞活動的市民可利用虛擬實境裝置,探索昔日的萬金油花園「十王殿」。展覽利用恒生大學和香港珠海學院製作的虛擬實境元宇宙平台項目,聚焦重現昔日的萬金油花園「十王殿」。參加者戴上虛擬實境裝置後,可探索「十王殿」浮雕的細節,並利用互動介面,認識相關歷史文化背景。除虛擬實境外,展覽亦設有介紹「十王殿」的展板和項目短片。項目負責人、恒生大學虛擬實境中心主任黃彥璋博士表示,「很高興是次展覽獲得胡文虎慈善基金贊助及發展局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和古物古蹟辦事處支持,讓這個原本用作大學教學的項目有機會呈現在大眾眼前。市民可以透過虛擬實境觀賞萬金油花園『十王殿』的歷史面貌,以及描述的傳統故事,從而欣賞、了解和探究所蘊藏的文化,體現數位化傳承。」恒生大學以「文化遺產」為主題的元宇宙互動學習平台利用虛擬實境重塑萬金油花園的全貌。項目參照虎豹別墅的舊照片,重塑別墅建築群的外部和內部的虛擬場景。用家可透過VR裝置,從古蹟、文化和建築角度參觀和欣賞「十王殿」浮雕、萬金油花園等建築。虎豹別墅位於香港大坑道15A號,為昔日華僑商人胡文虎的大宅,於2009年獲評為一級歷史建築。市民如欲參觀虎豹別墅導賞活動及「虛擬實境:萬金油花園『十王殿』展覽」,可透過古物古蹟辦事處網頁預約。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女士(左)及恒生大學校長何順文教授戴上虛擬實境裝置,探索「十王殿」。 黃彥璋博士(左)介紹展覽。

2025年4月22日 香港恒生大學圖書館為表彰施德論教授伉儷向大學慷慨捐贈逾1,200冊稀有典藏,特別於2025年4月22日在館內舉行捐贈儀式,並邀請施教授分享。施德論教授於活動中暢談其終身熱愛的旅遊與探索經歷。施教授在英國出生及成長,畢業於劍橋大學,曾在多個國家工作,最終選擇定居香港,並服務香港上海匯豐銀行逾三十年,曾任集團主席。施教授強調,儘管人工智能正重塑各行各業,銀行家的核心素質依然無法取代。施教授伉儷一直熱心支持教育事業。施夫人在擔任香港救助兒童會主席期間,積極參與內地偏遠地區多所小學的建設或翻修工作,為當地兒童提供更多教育機會。活動當日設有施教授捐出藏書導賞團,由圖書館職員介紹具歷史價值的珍藏精選,包括三本出版逾兩世紀著作:《An account of an embassy to the court of the Teshoo Lama》、《Journal of a tour through part of the snowy range of the Himālā Mountains》和《Narrative…

2025年4月30日 香港恒生大學與亞太高等教育研究聯盟(Asia Pacific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Partnership, APHERP)於2025年4月29日至30日聯合舉辦「2025年國際高等教育研究會議」,吸引來自超過12個國家及地區近300位學者、政策制定者及學生參與。會議旨在激發學界對高教國際化的深入反思,並向政策制定者提供具體建議,助力亞洲城市打造具全球影響力的教育樞紐。是次會議在恒生大學沙田校園及位於西九文化區M+ 大樓的恒生大學市區中心「創意薈」舉行。會議主題為「探索高等教育國際化:比較觀點與國際經驗」,聚焦學生流動、跨境教育、國際合作夥伴關係、全球課程融合等關鍵議題,促進亞太地區與全球高等教育界的深度交流與協作。來自香港、內地、台灣、美國、英國、哥倫比亞、土耳其、伯利兹、迦納、尼日利亞、墨西哥及菲律賓等地的學者均有參與,展現會議的國際化廣度與學術深度。會議開幕禮由恒生大學校長何順文教授致歡迎辭,並邀得特區政府教育局副局長施俊輝博士和立法會議員顏汶羽博士致開幕辭。施博士表示,恒生大學為香港卓越的自資高等院校,並強調自資高教界在推動香港發展成為國際高等教育樞紐方面的重要角色。他指出,自資院校憑藉其靈活性和應變能力,能迅速適應市場變化,培育未來人才。會議發表及展出合共80篇最新高等教育研究論文和學術海報,涵蓋高教政策、教育創新、國際化策略與教學實踐等多元議題,為與會者提供豐富的學術交流平台,啟發跨領域對話與合作契機。會議首場圓桌論壇以「探索亞洲國際高等教育樞紐:公立與私立大學的角色」為題,由常務暨學術及研究副校長莫家豪教授主持,前自資專上教育委員會主席張炳良教授、恒生大學校長何順文教授、香港都會大學校長林群聲教授、台灣中正大學副校長詹盛如教授等重量級學者參與,共同探討亞洲在全球高等教育體系的戰略角色與制度創新,亦會提出具建設性的政策以支援及促進高教國際化。活動另一大亮點,是匯集來自全國 18 所知名師範大學及教育學院領袖的圓桌論壇。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華南師範大學、廈門大學及南京師範大學等的學術領袖,聚焦探索創新的教學與研究項目,推動人文與社會科學與STEM(科學、技術、工程與數學)領域的深度融合,促進跨學科協作,回應當代社會的多元挑戰與需求。為期兩天的會議亦設多場主題演講,邀得來自香港大學、牛津大學、台灣政治大學和倫敦大學學院的學者,分享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關鍵問題。香港大學榮休教授程介明教授指出,教育必須先注重培育人性與關懷,賦予全人發展,而非單純出於經濟考慮,特別在人工智能當道、社會挑戰日益嚴峻的世代,回到教育初心尤其重要。來自牛津大學及布里斯托大學的Simon Marginson教授以「高等教育的地緣政治新局:西方本土主義與去全球化的衝擊」為題,分析西方地緣政治重組對國際學術交流的深遠影響,認為東亞將成為新一代合作樞紐。台灣政治大學的侯永琪教授探討微學分制度在亞洲的崛起與挑戰,呼籲建立更健全的品質保證與認證機制。倫敦大學學院的Andy Green 教授揭示英國年輕世代面臨「學歷貶值」與就業不穩的雙重壓力,強調全球高教需更公平與可持續發展。會議期間,兼任APHERP聯合總監的莫家豪教授主持APHERP會員加盟儀式,六所世界知名大學,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杜倫大學、曼徹斯特大學、同濟大學、清華大學及廈門大學正式加入合作網絡。莫教授表示:「這些頂尖學府的加盟,不僅彰顯APHERP在國際高教研究的號召力,更象徵我們攜手推動教育創新與永續發展的堅定承諾。」詳情請按此查閱研究生院網頁。 教育局副局長施俊輝博士致開幕辭 由恒生大學與亞太高等教育研究聯盟聯合主辦的「CHER 2025國際高等教育研究會議」,匯聚逾12地區近300名政策制定者及學者翹楚,共同探討高教國際化新趨勢。由恒生大學與亞太高等教育研究聯盟聯合主辦的「CHER 2025 國際高等教育研究會議」,匯聚逾12地區近300名政策制定者及學者翹楚,共同探討高教國際化新趨勢。 六所頂尖學府加盟成為APHERP會員,正式加入合作網絡。

2025年4月30日 恒生大學文化及創意產業(榮譽)文學士課程三組學生作品,獲選於「香港國際授權展—香港授權新力量展區」展出。三組作品中,「涼茶當家」是一款桌上卡牌遊戲,玩家可透過遊戲認識涼茶文化,包括成份及功效,提升公眾對涼茶傳統的認知和興趣。「機場層層疊」呈現讓飛機自由翱翔的三維環境,讓玩家想像如何控制自己的飛機。「西環老房子」透過微裝置藝術展現社區精神、共享價值觀,交織作者的個人經歷與社會記憶。展覽開幕禮主禮嘉賓、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副局長劉震先生參觀恒大展區,了解學生作品之一「涼茶當家」卡牌遊戲,如何將遊戲創新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結合。香港貿發局香港國際授權展以及亞洲授權業會議於2025年4月28至30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逾600個參與活動的品牌及知識產權參與,授權範圍涵蓋藝術及文化、動漫及娛樂、品牌延伸、時尚等多個領域,呈現國際品牌與本土創意並舉的多元化陣容。 「涼茶當家」 「機場層層疊」 「西環老房子」 何順文校長(後排右)到場參觀展覽支持恒大師生。

2025年4月29日 香港恒生大學承蒙尖沙咀街坊福利會慷慨捐贈港幣五百萬元,支持大學的校園策略發展基金。為答謝該會一直以來的支持,恒生大學特別將羅許潔珊大樓N501多用途廳命名為「尖沙咀街坊福利會學術中心」,並於今日(4月29日)舉行感謝暨命名典禮。典禮由尖沙咀街坊福利會理事長蘇仲平院士、監事長林祖光先生、恒生大學校董兼籌募及捐款委員會主席潘燊昌博士及校長何順文教授一同主禮,超過 120位嘉賓及恒生大學教職員友好出席,見證及慶祝這一重要時刻。恒生大學得以蓬勃發展,有賴社會各界的鼎力襄助。尖沙咀街坊福利會一直以來心繫香港高等教育,與大學攜手同行,建立深厚的合作關係。自2020年起,尖沙咀街坊福利會向恒生大學學生捐助獎學金及助學金,惠澤無數學子。何順文校長表示:「今次恒生大學承蒙蘇仲平理事長與各位理事的厚愛,支持大學校園策略發展基金,充分體現他們對大學的信任、肯定及鼓勵。」蘇仲平理事長表示:「尖沙咀街坊福利會一直堅定不移地透過各種福利和教育項目,服務社區,特別是支持長者及弱勢社群。我們又積極推動本港教育發展,資助本港各大學院。為表彰本會第27屆理監事的卓越貢獻,他們的芳名將鐫刻於學術中心的牌匾上作永久紀念。學術中心將成為教育界和社區的橋樑,共同培育更多青年領袖。」「尖沙咀街坊福利會學術中心」用途廣泛,可舉辦學術研討會、文化活動及大型講座等項目,提供全方位的學習和交流平台。學術中心的設立旨在優化學生的學習體驗,充分配合恒生大學獨特的「博雅+專業」教育模式,支持並鼓勵學生參加各種活動,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多元技能,讓他們成為具明辨思維、創新力量、人文關懷、道德價值和社會責任的人才。 (左起)林祖光監事長、蘇仲平理事長、潘燊昌博士及何順文校長進行支票致送儀式。 潘燊昌博士及何順文校長代表恒生大學致送紀念品,與尖沙咀街坊福利會代表在台上大合照。 尖沙咀街坊福利會學術中心揭幕儀式大合照 尖沙咀街坊福利會學術中心今日正式揭幕。 何順文校長感謝尖沙咀街坊福利會,支持大學校園策略發展基金,為大學發展出一分力。 蘇仲平理事長致辭時表示學術中心開幕後,將與恒生大學共同培育更多青年領袖,服務社會。

2025年4月16日 香港恒生大學學者研發的項目再次揚威國際舞台,於第50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中榮獲銀獎。獲獎項目名為「ExpoDrone:AI 無人機展位智能檢測系統」,結合無人機自動巡檢與人工智能數據分析,以及基於大型語言模型的合規性驗證。該項目由供應鏈及資訊管理學系副教授何道森博士領導,將展覽攤位檢查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涉及定義檢查的關鍵範圍(如結構完整性、電氣安全、消防規範、品牌指引等)與相關安全法規,並上傳各展覽攤位的建築平面圖、3D 模型或詳細設計圖紙。第二階段涉及自動化的現場數據採集與 3D 建模,依預設路徑飛行的自主無人機將完整覆蓋每個展覽攤位,從多個角度拍攝高解析度 2D 圖像與影片。另一方面,先進的 AI 演算法將處理這些圖像,生成精確的展覽攤位 3D 實時模型,提供其結構與特徵的全面數位視圖。第三階段則用AI 分析與大型語言模型(LLM)等技術進行數據處理和驗證。AI 將比對新生成的 3D模型與原始設計規格,分析結構弱點或不一致之處,以識別任何偏差;同時,LLM會根據安全與法規標準數據庫進行自動化檢查,確保展覽攤位符合所有必要要求。這使系統能夠生成詳細的合規報告,標示出發現的問題,並提出修正行動建議,以協助達成全面的安全合規。今屆展覽匯聚來自約 35 個國家及地區逾 1,050 項突破性創新發明,展示發明家、大學、研究機構及企業的突破性創新成果。是次獲獎彰顯恒生大學對知識交流的投入,成功將研究與創新成果轉化為對社會有深遠影響的解決方案。 何道森博士於日內瓦國際發明展展示獲獎項目。

2025年4月10日 香港恒生大學傳播學院今天(4 月 10日)舉行「第九屆商業新聞獎」頒獎典禮,以表揚在商業新聞有卓越表現的新聞從業員,肯定他們對社會及業界的貢獻。頒獎禮邀得政府新聞處處長廖李可期女士主禮。本屆得獎媒體包括:無綫電視、香港 01、香港有線新聞、HOY TV、Now TV、鳯凰衛視、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香港電台、南華早報、信報財經月刊、明報、文匯報、大公報、中國日報香港版、點新聞、胡‧說樓市、集誌社、東周刊。廖李可期處長致辭時表示,商業新聞與市民的生活息息相關,不單是「衣食住行」,更涉及本港經濟、金融及工商百業的發展。她指,去年特區政府全力拼經濟、謀發展,加上國家公布一個接一個惠港、挺港措施,這些都是特別豐富的商業新聞好素材。不過在迎來機遇之際,特區政府也要面對挑戰。廖李可期指出,美國上調對中國加徵的關稅至125%,此霸凌行徑,特區政府除了堅決反對之外,亦會密切評估有關情況和發展,並從多方面為本地企業提供支援。她指出,在此情況下,新聞從業員可擔當重要角色,提供最新及最準確的資訊,包括美國有關措施的詳情及對香港的影響,以及政府的應對措施,堅定各界信心,同心化危為機。恒生大學校務委員會主席鄭慕智博士表示,專業的商業新聞報道不但為公眾提供準確的訊息,更能引導市場理性發展,推動經濟繁榮。鄭博士指出,人工智能正在重塑世界規則,社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專業的新聞「守門人」,為大眾提供真實、可靠、深入的報道。他期待每一位新聞從業員能夠繼續秉持專業精神,為社會帶來更多兼具商業洞察與社會關懷的佳作。恒生大學校長何順文教授表示,世界正處於快速轉型時期,新聞從業員以多元批判的視角剖析經濟脈搏,以嚴謹態度詮釋商業現象。不僅有助促進專業知識的傳播,更搭建了社會理性對話的橋樑。他期待新聞界持續發揮「第四權」的力量,以專業筆觸記錄時代發展,推動社會創新。何校長重申,面對人工智能重塑媒體生態的浪潮,恒生大學始終堅持人文關懷,致力培育既掌握數碼技能,同時亦堅守新聞倫理的新一代傳媒人才。恒生大學傳播學院院長曹虹(旨言)教授表示,香港恒生大學商業新聞獎今年已經踏入第九屆,今屆參賽作品突破600份,連續三年刷新紀錄。她認為這不但反映業界對專業商業新聞獎項的認可,更體現香港新聞工作者對社會經濟議題的持續關注。曹教授指出,作為傳播教育工作者,傳播學院致力培養傳播人才。她宣布繼本學年開設「策略傳播文學碩士」課程後,學院將於今年9月開辦「數碼媒體傳播文學碩士」課程。該課程融合數據分析、數碼敘事和商業傳播策略,教授學生如何利用數碼科技,幫助企業提升傳播能力,為新聞及傳播業界注入新活力。本屆商業新聞獎共設九大範疇,共頒發34 個獎項,涵蓋商業及金融新聞等各個領域。逾60 位來自不同界別的專業評審,就參賽作品的新聞價值、影響力、原創性、獨家性、報道質素、報道及寫作技巧、分析能力及視覺表達等多方面評審準則,選出得獎佳作。「年度新晉商業新聞記者獎」由《信報財經月刊》郭顯通獲得,而「年度商業新聞記者獎」同樣由來自《信報財經月刊》的李潤茵奪得。其他獎項包括「最佳商業新聞報道獎」、「最佳商業新聞系列報道獎」、「最佳房地產新聞報道獎」、「最佳商業『環境、社會、企業管治』新聞報道獎」、「最佳經濟及金融政策新聞報道獎」、「最佳商業科技新聞報道獎」,以及「最佳大灣區商業新聞報道獎」。第九屆「商業新聞獎」網頁: 連結得獎名單請按此 恒生大學管理層、校董及校務委員會成員與第九屆「商業新聞獎」得獎者、評審以及贊助商合照。 「年度新晉商業新聞記者獎」由《信報財經月刊》郭顯通獲得 「年度商業新聞記者獎」同樣由《信報財經月刊》李潤茵獲得 頒獎禮邀得新聞處處長廖李可期女士主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