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 1 April GE Salon Series No.3 (2013/14) –“電影放映及欣賞 —「打不倒的勇者」(“Invictus”)   通識教育系主辦的「通識沙龍」第3回,就以《電影欣賞: Invictus》為題,與同學分享這個叫曼德拉總統最叫人敬佩的一刻的故事…   時間是1995年,當年的南非已選出了黑人民權領袖曼德拉成立新一任總統。然而在那時,雖然種族隔離政策已經結束,但黑人與白人之間的鴻溝,仍然巨大。白人流行的,在黑人中間就被杯葛:欖球就是其中一個例子——每當南非欖球隊出賽,白人捧場,黑人就會特地捧對家,以求代表白人的南非隊落敗。   就在三十多年被世界體壇解禁的1995年,南非主辦了舉行世界盃橄欖球賽。南非總統曼德拉與國家橄欖球隊隊長法蘭索瓦•皮納爾同心協力,聯手凝聚國人向心力,讓剛擺脫種族隔離制度不久而面臨分裂的南非能夠團結一致。最後南非欖球隊奪得了冠軍。   在只有黑白,抗爭的時候,曼德拉總統,一位自己深受種族隔離政策傷害的人,卻能以和平、理性、非暴力,去原諒他理應要報復的白人群體,在原來無望的深仇大恨中,他走出了黑人與白人和解的道路。這個今日的社會,可有甚麼的啟迪?  

二零一四年二月十八日 文藝復興與我何干:從波提切利的維納斯出發   維納斯,在希臘羅馬神話中代表了愛情、美麗、孕育和繁榮。一幅畫的誕生,揭開了歐洲文藝復興的開始,表現了當時為人所讚頌的成熟風格及人民精神價值。   波提切利(約1445年至1510年5月17日)是文藝復興前期的意大利畫家。他的畫作線條清晰透徹、乾脆俐落,足以構造出浪漫抒情而帶詩意的刻劃及脫俗的美感,而且歷久不衰。 他的作品雖以其宗教畫聖母系列見稱,但其古典神話創作更為著名,代表作為《春》(創作於1482年)以及《維納斯的誕生》(創作於1485年),在西方藝術中家傳戶曉,也開啟了歐洲文藝復興的大門。    

2013年11月7日中文系2013-14年第一次學術講座 「新出土簡帛文獻的學術價值及其在教學上之應用」  張光裕講座教授擔任主講   中文系於11月7日舉辦2013-14年度第一次學術講座,由張光裕教授擔任主講嘉賓,題目為「新出土簡帛文獻的學術價值及其在教學上之應用」。講座反應熱烈,除了本校師生外,復有香港大學、中文大學同儕踴躍參與。   張光裕教授現為恒生管理學院中文系系主任及講座教授、中國語言及文化研習所所長,並於不同大學及著名博物館擔任榮譽教授及顧問。張教授是古文字學權威,長期從事商周青銅器辨偽及戰國楚簡研究。   秦火以後,中國古籍損毀嚴重,傳世文獻多經漢儒整理而成。近年,地不愛寶,大量先秦兩漢簡帛文獻出土,對於糾正古籍傳鈔訛誤、重新詮釋經籍、整理學術史影響深遠。張教授擅於運用「二重證據法」,以出土材料與傳世文獻互相印證,創獲良多。張教授首先向參加者簡介近年新出土的材料,包括郭店楚簡、上海博物館藏楚竹書及清華簡等,接著以〈先進〉「夫子哂之」為例說明簡帛文獻的教學價值。張教授結合北朝鮮出土的《論語》簡以及《孔子家語》等文獻,指出「哂」字原文應寫作「訊」,乃再次詢問之意。張教授釐清了過往的錯誤詮釋,使參加者更深入瞭解孔子的形象以及出土文獻的重要性。   袁國華博士致歡迎詞   張光裕講座教授擔任主講嘉賓   參加者全神貫注,細心聆聽   參加者分享感受   與嘉賓晚宴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