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9日規劃旅程及購買旅遊產品前少不免會參考網上旅遊「攻略」,惟資訊花多撩亂、甚至真確成疑,消費者應如何判斷?香港恒生大學與屏東大學合作研究,創立「網上旅遊評論分析框架」,旨在協助旅遊產品服務供應商、旅遊代理及訂購平台設計線上評論範本供顧客填寫,並為潛在消費者提供有價值的參考資訊。研究結果已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亞太旅遊研究期刊》。研究針對酒店、食肆及旅行社等旅遊產品及服務供應商、旅遊代理及訂購平台所展示的網上評論,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旨在建立一套全面且系統化的網上旅遊評論框架;第二部分則探討根據這個框架而撰寫的網上旅遊評論,如何影響消費者對網上旅遊產品的購買態度。研究團隊指,目前市場上針對網上旅遊評論的研究,主要以量化評分的方式來評估來源的可信度及評論特徵,缺乏針對質量分析的工具及研究。有見及此,團隊參考以往的研究,以及電子商貿及網絡使用行業、旅遊及酒店業的專家團隊的意見,設計更具系統性的「網上旅遊評論分析框架」,涵蓋六大消費者選購網上旅遊產品時考慮的要素,包括網上旅遊評論的專業性、時效、客觀性、品牌透明度、全面性及產品特點,合共27項(見附頁)。業界可根據這個框架,設計線上評論範本供顧客撰寫評論。研究負責人之一、恒生大學商學院市場學系助理教授吳新茹博士指出,如果旅遊評論包含該六項要素,就可全面覆蓋消費者所需要的重要資訊,有效協助他們選擇旅遊產品和服務。她說,為確定框架的有效性,團隊訪問了69名修讀旅遊專業的大學生及485名旅客,確認該框架有助消費者處理及判斷資訊。研究第二部份集中分析根據框架而撰寫的網上旅遊評論,如何影響消費者對網上旅遊產品的態度及購買決定。團隊於高雄國際機場邀請過去一年曾購買網上旅遊產品的旅客填寫問卷,共收到469份有效回覆。結果顯示,若評論提供有效及可靠的資訊,消費者會更容易作出旅遊決定,並減低購買旅遊產品的複雜度,對網上購買相關產品的態度亦會更加正面。吳博士指,研究團隊期望新框架能為業界提供參考,進而設計、建立和改良現有的評論範本表格供顧客填寫,為消費者提供更具參考價值的評論,並增強他們對線上購買旅遊產品的正面態度。業界亦可透過分析所收集的大數據,配合其商業模式制定推廣、宣傳及銷售策略,以吸引更多潛在消費者。完整研究報告(只有英文):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10941665.2023.2228939有關「網上旅遊評論分析框架」內容,請按此。 吳新茹博士期望,「網上旅遊評論分析框架」能幫助業界及消費者。
2024年9月6日香港恒生大學今年錄取本科新生超過1,900人,新生入學禮原定於昨日(9月5日)舉行,因風暴取消。校長何順文教授今日透過致全校師生的電郵,以原於入學禮上發表的演辭勉勵新生。何校長在演辭中以出戰巴黎奧運的香港運動員故事為例,勉勵同學了解自己的長處、弱點與價值信念,指出實現目標理想的過程往往充滿挑戰和困難,必須從挫折中汲取經驗,迎難而上,以正向、堅韌、毅力和決心等核心價值跨越各種挑戰,以這個思維驅使實現理想。何校長說,新同學將遇到各種不同的機會和經歷,結交新朋友並參與許多學習和發展活動,體驗多元化的教學和學習方式,並適應新的大學生活。同時,他們將面臨新的挑戰,例如在學術與社交生活中取得平衡、有效管理時間和財務,以及應對新的壓力。何校長表示,新生在求學的旅程上並不孤單,大學教職員會給予支持和鼓勵,共同見證和分享不同階段的成就和喜悅。他說,恒大獨特的「博雅+專業」教育模式,提供一系列學習機會和資源,幫助同學實現自我。在專業課程之外,學生還可以參與許多體驗活動,包括海外交流、實習、服務學習、學生組織領袖、獨立研究計劃、藝術和運動團隊、住宿書院生活、創業活動等等。這些學習機會有助拓寬同學的全球視野,發展自己的潛力、目標和人生價值觀,自己有信心掌握未來在生活上的機遇和應對挑戰,並獲得滿足感。請按此參閱何順文校長的致辭文字版(只有英文) 何順文校長(中)早前在迎新活動中與新生打成一片
2024年9月3日恒生大學常務暨學術及研究副校長暨研究生院院長莫家豪教授應清華大學邀請,於2024年8月在北京主持清華高等教育論壇的主題演講。此次論壇吸引了來自全球不同地區的400多位講者和參加者。多位研究人工智能與高等教育的知名學者從國際及比較角度,反思及探討人工智能如何影響高等教育。莫教授亦應北京理工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邀請,在國際教育圓桌會議上發表演講。莫教授期間與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及北京理工大學探討合作。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同意與恒生大學研究生院合辦2025年高等教育研究會議,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亦將於2024年11月在北京與恒生大學研究生院共同主辦國際會議。 莫教授於清華高等教育論壇演講。 莫教授到訪北京理工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
2024年9月2日今天是香港恒生大學開學日,大學於校園安排學生表演、設置攤位和「校園打卡區」等,讓師生開展充滿喜樂和活力的校園生活。一眾管理層,包括副校長(教學及學生體驗)符可瑩教授、署理副校長(機構發展)許溢宏教授、協理副校長(校園發展服務)楊如虹女士、協理副校長(知識交流)梁偉強博士及學生事務署理總監黃芷茵女士製作及派發港式小食,為師生打氣。恒生大學本學年錄取逾1,900名本科新生和逾 670 名研究生。何校長特別拍攝「校長家書」短片,鼓勵學生參加各種體驗式學習活動,包括海外交流、工作實習、服務學習、領袖培訓、運動校隊和音樂團隊等,促進個人成長。他深信,配合恒生大學獲獎的綠色校園和住宿書院系統,學生將在課堂內外享受學習經驗,提升學生的個人能力,發展志趣和潛力,並發掘人生價值。《校長家書》短片(只有英文):https://bit.ly/3Z97CFQ《校長家書》文字版(中英文版):https://bit.ly/3z6jH3N 恒生大學管理層於開學日製作及派發港式小食,為學生打氣。 恒生大學吉祥物「恒恒」歡迎同學回校 恒生大學何順文校長在《校長家書》短片中,鼓勵學生參加各種體驗式學習活動,發展志趣和潛力,並發掘人生價值。
2024年8月31日恒生大學首次以合辦大學的身份參加第九屆「數碼港.大學合作夥伴計劃 2024」,並有兩支學生隊伍躋身前20名,其中一隊更憑出色表現晉級十強,獲港幣10萬元種子基金。恒大兩支隊伍分別是「Earnet」和「Webminds」。Webminds由四名經濟及金融學系的學生和一名供應鏈及資訊管理學系的學生組成,他們的研究項目為「旅遊居所共享」,在第三代互聯網交換居所,以解決旅遊居住問題。團隊由經濟及金融學系副系主任兼副教授鄭會榮博士與副教授(實務)廖嘉睿博士共同領導。隊伍Earnet則由市場學系四年級學生黄梓烽與香港中文大學一名碩士生聯合組成,其參賽項目為「Web3 自由工作者平台」,通過平台讓新興市場自由工作者為發達國家企業提供服務,推動全球經濟和合作機會。團隊由市場學系系主任兼副教授陳芳怡博士及中大老師共同領導。兩支隊伍均獲選到美國德雷珀大學參加為期一週的第三代互聯網創業訓練營,其中Earnet憑卓越表現脫穎而出晉級十強,獲數碼港創意微型基金港幣10萬元,作為項目的種子基金。 恒大學生隊伍Webminds。 黄梓烽所屬隊伍Earnet獲得「數碼港創意微型基金」港幣10萬元種子基金。
何順文校長於視頻中,衷心歡迎所有同學和同事開展新學年。按此查閱校長新學年家書(2024-25)。
2024年8月28日學生事務處及教與學發展中心於2024年8月28日合作舉辦互動戲劇工作坊「將心比心:從戲劇探索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體驗 」,作為教與學發展中心「邁向卓越教學新學年:刷新、重新和更新」系列的一部分。活動由加戲工作室透過戲劇,呈現特殊教育需要(SEN)學生對世界獨特的洞察。活動吸引約40名教職員參與,在90分鐘戲劇探索裡,透過討論和互動角色扮演深入了解SEN學生所面臨的挑戰與突破。部分參與者並透過互動環節,以第一身體驗SEN學生的日常困難。此次工作坊讓參與者掌握支援多元學習需求的實用方法,以建立更包容的校園。 工作坊透過戲劇呈現特殊需要學生的日常情況。 教職員參與互動環節。
2024年8月26日香港恒生大學傳播學院一項有關虛擬實境(VR)應用於新聞教學的研究顯示,超過八成學生對VR帶來的獨特學習體驗表示滿意。 研究由恒生大學傳播學院助理教授吳靜博士和副教授宋昭勛博士,聯同兩所院校的研究員共同參與,旨在調查VR在新聞實踐教育中的應用和其影響。該項「探索學生在新聞實踐教育中採用虛擬實境:整合性接受及使用理論(UTAUT)觀點」的研究,已刊載於著名國際出版商Springer出版的《Critical Reflections on ICT and Education》一書上。 在該研究中,學生使用模擬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的VR,練習現場新聞報道的技巧。研究團隊採用UTAUT作為理論框架,並對97名學生進行超過半年的調查和訪談,以收集和分析他們在新聞教育中使用虛擬現實的經驗和態度。 調查顯示,所有學生均認為VR模擬情景使他們易於掌握及牢記與新聞報道相關的資訊和技能,是促進學習的實用工具。超過八成學生對使用VR進行學習感到滿意,超過七成學生願意再次使用VR學習,並會向朋友推薦VR作為學習工具。調查亦發現,越先進的VR技術實用性越好,學生的接受程度也越高。 有學生認為利用VR學習除了增加趣味外,更可以令初職記者在模擬災難場景中學習各種採訪技巧,大幅降低在實際採訪時發生意外的機率。有學生表示,老師會在傳統課堂上提醒學生要加強觀察,記下新聞故事的細節,然而,當使用VR看到模擬受損設施的細節時,學生才真正明白該如何觀察,以及該描述哪些內容。 研究團隊認為,VR技術的設計應與學習單元的目標和建議的學習成果保持一致,並以預期的學習成果作為系統的核心,所採用的技術亦應與課程學習成果相匹配。 團隊建議,VR學習需配合學生的要求。VR環境最重要的好處是它能夠重新創建與現實世界中不可能探索的場景和相關的多感官模擬,而VR設計應結合物理和聽覺感覺,例如地震時地面震動的感覺,以提高學生對模擬環境的沉浸感。 團隊亦建議,VR技術應該要平衡互動性與道德原則。透過模擬場景訓練可增強學生之間的協作,然而,有些故事適合互動,但有些故事的表達則需要更高的道德敏感度,而不是僅關注其互動性。 團隊表示,VR技術是複習和鞏固學生現有知識和技能的合適工具,而早前的其他研究顯示,VR技術對於加深已學內容的瞭解比學習全新內容更有效。因此,團隊建議教師在讓學生接觸VR學習之前,先讓學生配備相關知識。 恒生大學傳播學院從2020年開始,運用該校虛擬實境中心的設備,展開模擬地震情景下的採訪教學,讓學生實踐新聞理論,提升他們的學習體驗及專業培訓。 恒生大學的傳播學院一項有關VR應用於新聞教學的研究顯示,超過八成學生對VR帶來的獨特學習體驗表示滿意。
2024年8月24日恒生大學知識交流學院轄下的高品質標準與管理平台於2024年8月24日正式開幕。平台由國富創新有限公司捐贈港幣50萬元成立,旨在促進高品質標準的建立和實施,推動優質管理的應用研究和創新,並提供教育、培訓與行業合作。開幕儀式上,何順文校長討論了品質管理不斷演變的定義,並闡述了高品質標準如何提升企業績效。平台聯合總監吳家鎚博士則分享未來的發展計劃,包括針對綠色建築和智慧城市等領域的培訓課程。平台的另一聯合總監暨香港品質管理協會主席周家賢教授指出,高品質發展是國家發展的核心,凸顯信任在市場競爭中的重要性。國富創新聯席首席執行官袁天夫先生對該平台的成立表示讚賞,認為這是學術界、工業界和金融界之間高效合作的重要橋樑。 國富創新聯席首席執行官袁天夫先生(左二)致送支票予恒生大學協理副校長(知識交流)暨知識交流學院總監梁偉強博士(右三)。 (前排左起)香港質量管理協會會長林建新博士、袁天夫先生及吳家鎚博士簽署合作備忘錄。(後排左起)平台聯合總監暨香港品質管理協會主席周家賢教授、何順文校長、梁偉強博士及大灣區教育資源中心聯席主席陳祺興博士見證簽署儀式。
2024年8月23日恒生大學圖書館獲施德論博士夫婦雅諾捐贈逾1,500本書籍,其中包括1806年出版的珍本書籍《Embassy to the Court of the Teshu Lama》,以及數百本於1928年之前出版、涵蓋亞洲旅遊、探險和登山主題的書籍。施德論博士是香港滙豐銀行前主席,負責滙豐集團的資訊科技發展,服務超過20年。他是香港大學名譽大學院士及經管學院名譽教授、香港城市大學榮譽博士及香港理工大學的榮譽博士。這是大學圖書館在歷史價值上最具規模的捐贈,使圖書館在西方珍本書籍上的收藏更為豐富,並透過19和20世紀作家與探險家的視角,深化圖書館的特藏和參考書收藏。是次捐贈並獲得恒生大學榮譽學院院士、嘉栢國際集團主席詹康信先生的支持,提供免費運輸服務。 施德論博士夫婦(中及右二)訪問恒生大學,藝術設計系系主任許焯權教授(左)、何順文校長和圖書館館長鄭世福先生(右)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