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April 2025 The Hang Seng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SUHK) has received a generous donation of HK$5 million from Tsim Sha Tsui District Kaifong Welfare…
27 December 2024 HSUHK has been awarded the prestigious “Carbon Neutral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Gold Award” by The Hong Kong Inheritage Foundation. This recognition highlights…
12 November 2024 The Hang Seng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SUHK) announces that the Board of Governors and the Council have approved the appointment of Dr…
1 November 2024HSUHK’S Creative Humanities Hub won the Gold Award under the “Universal Design Award Scheme 2024-25 (UDAS)” by the Equal Opportunities Commission. The award…
The Hang Seng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SUHK) begins its new academic year today. Professor Simon Ho Shun-man, President of HSUHK; Professor Hui Yer-van, Provost…
(Chinese Version Only)香港恒生大學(恒大)早前舉辦「陪我講.陪你闖 Live Chat with Youth」講座系列 –「文藝創意新里程」,邀請了香港藝術與文化界的專家,探討香港在不同文化藝術領域的發展、科技與人工智能於當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有關趨勢與本港文化環境和身分認同的關連。講座系列獲得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全力支持舉辦。講座由香港恒生大學藝術設計系創系系主任許焯權教授主持,邀得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副局長劉震、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表演藝術行政總監譚兆民、跨媒體藝術家、發明家及電影視覺效果導演黃宏達、以及香港建築師學會會長蔡宏興擔任嘉賓講者。劉震表示,香港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目前已經和20個國家簽署文化交流合作備忘錄,希望透過政府帶動民間與商界的文化創意產業合作。他強調要促成本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人才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他們真真正正講述香港故事,能代表香港與世界各地交流。特區政府擔當促成者的角色,透過資助等提供支援。」譚兆民認為,「從藝術發展角度來說,人民的素質、對藝術的追求、以及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是非常重要。香港本身具備以上先天條件,加上硬件及軟件均相當豐富,發展表演藝術有莫大空間。」他重申,西九文化區的目標是將全世界,包括香港最優秀的藝術,透過西九文化區這個平台帶給香港市民,將香港藝術「引入來,帶出去」。黃宏達直言,「A.I.的發展不會停步,並正逐步取代人類的工作。但就藝術界層面而言,我們可以利用科技創作出未曾見過的事物,過程相當有趣。」他強調,香港在新科技及藝術領域有很多人才,重點是如何吸納和轉化,期望未來可以提供更多藝術場地,把本地的藝術文化繼續推廣出去。蔡宏興分享指出,城市建築需要滿足社會發展需要,同時亦是文化載體及創意工業,應該讓大眾有更多機會接觸不同文化項目,建立身份認同,「香港不乏出色的建築師及富有特色的建築。創意工業是香港的特色,我們應該為自己的文化感到自信及自豪,同時希望大家更多參與建造香港的文化」。 圖一:(左起)恒大藝術設計系創系系主任許焯權教授、恒大商學院副院長萬穎恩博士、恒大副校長(機構發展)方永豪博士、跨媒體藝術家 / 發明家 / 電影視覺效果導演黄宏達、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副局長劉震、恒大署理校長許溢宏教授、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總經理(商務及營運)蕭世和、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表演藝術行政總監譚兆民、香港建築師學會會長蔡宏興、恒大副校長(教學及學生體驗)陳漢宣教授及恒大傳播學院副院長趙應春教授一同主持揭幕儀式。 圖二:劉震表示特區政府目前已經和20個國家簽署文化交流合作備忘錄,冀透過政府帶動民間與商界的文化創意產業合作。 圖三:譚兆民期望透過西九文化區將香港的藝術「引入來,帶出去」。 圖四:黃宏達認為利用科技創作出未曾見過的事物,過程相當有趣。 圖五:蔡宏興表示,建築是城市的文化載體,應該讓大眾有更多機會接觸不同文化項目,建立身份認同。 圖六:香港恒生大學舉辦「文藝創意新里程」講座,並由恒大藝術設計系創系系主任許焯權教授(右一)主持。
The Hang Seng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SUHK) started the new academic year today (5 September 2022). There are more than 6,000 students, including 1,700…
22 August 2022The Hang Seng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SUHK) held its Second Honorary Doctorate Conferment Ceremony on campus today (22 August), conferring honorary doctorates on…
(Chinese Version Only)2022年3月17日香港恒生大學(恒大)今天(3月17日)舉辦「陪我講.陪你闖 Live Chat with Youth」講座系列 –「創業『不』只是夢」,邀請了初創界新力軍及相關領域的機構代表,交流寶貴的創業實戰經驗和探討本港支援初創企業方案。是次講座吸引約500人在網上參與,包括中小學及大專院校師生、企業及商界代表與社會各階層人士。講座由香港恒生大學商學院副院長(企業及商界聯繫)及伍絜宜創新及創業中心主任萬頴恩博士擔任主持,邀得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總裁畢堅文先生、香港數碼港管理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林家禮博士、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專責小組主席李正儀博士、 紅點子創作(香港)有限公司創辦人暨行政總裁李嘉俊先生,以及阿里巴巴香港創業者基金(AEF)營運總監呂紹勇先生擔任嘉賓講者。香港數碼港管理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林家禮博士表示,樂見香港越來越多初創公司成功打響名堂,成為獨角獸企業。他表示國家「十四五」規劃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科中心,以及提倡「碳中和」為目標,均大大開拓本地企業發展綠色創科的空間及機遇。再者,香港與東南亞國家聯盟簽訂的《自由貿易協定》已全面生效,另一方面正爭取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可見香港擁有龐大的地區商機。「香港是一個創科搖籃,有政府政策推動和配合,亦有科學園和數碼港作為大平台,讓初創團隊茁壯成長。香港正轉型為數碼經濟及推動智慧城市發展,數碼技術與各行業融合加深,製造許多合作機會。我期望未來黃金十年,香港邁向智慧城市,吸引更多人才來港發展,成為宜居城市。」他又鼓勵有意創業的學生裝備自己、建立良好的心態、終身學習和放眼世界。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總裁畢堅文先生表示近年創科生態圈越趨成熟,政府給予許多資源支援有志創業的年輕人,其中生產力促進局成立「中小企資援組」與「知創企業家網絡」支援初創企業,加強商業聯繫從而提升競爭力。畢堅文眼見眾多創業成功和失敗例子,建議創業必須要有商業計劃書,包括市場分析、業務獨特之處、吸納人才方案、經驗、財務分析,以及退場機制,「有志創業的年輕人更必須具備『Dare to dream,dare to try』的精神,即使失敗亦能在錯誤中學習。雖然運氣亦相當重要,惟運氣不會降臨在沒有準備的人身上。」另外,他強調人際網絡在創業路上 不可或缺,與各個領域的商家及投資者互相交流,有利企業長遠發展。他以一位年輕人經營茶餐廳的故事為例,他花兩年時間走訪不同茶餐廳,發掘和學習各店獨特之處,然後籌劃及實行自己的創業夢。阿里巴巴香港創業者基金(AEF)營運總監呂紹勇先生表示,香港地理位置優越,同時面向中國內地及海外市場,有利孵化初創企業。他強調「人」是創業中最重要的元素。投資者評估初創企業是否適合投資時,除了審視計劃書內容、未來計劃及展望等客觀因素外,亦會考量創業家的個人特質,包括創業熱誠、毅力、投入度、執行力、思想開放性、遠見及願景。「投資者目的是要投資未來,而創業家必需對其行業充滿熱誠,並相信自己的研發項目能為未來社會帶來影響。此外,團隊是否擁有共同理念、溝通協調合作程度等,亦會影響投資者衡量創業團隊的投入度。」他認為堅持不懈、思維開放和目光遠大的初創公司,有能力孕育無限可能,寄語創業家要「腳踏實地、仰望天空」。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專責小組主席李正儀博士認為,成功社創的關鍵是利用創新方法和結合科技應用,以回應社會需要,因此社創創辦人除了不乏熱誠外,還需對社會問題有深入的認識和感受。她舉例,近年社區導賞相關項目引起廣泛的社會迴響,反映港人重視社區文化傳承和共享文化,具有發展空間。她強調,社會創新的重要性在於商業機構的管理層是否關心社會議題及具備同理心,建議學生把握科技帶來的新機遇,不斷增值學習,主動與社會各界交流,從而了解其他人思維,擴闊視野。紅點子創作(香港)有限公司創辦人暨行政總裁李嘉俊先生分享,創業其間曾有失敗,但漫漫長路,心態是決定往後成敗的關鍵。他對媒體科技及應用在創意文化產業上的創科工作充滿熱忱,於是創業時專注發展相關項目,涵蓋傳統電視製作、擴增實境(AR)、虛擬實境(VR)、元宇宙、非同質化代幣(NFT)等。他指出近年市場急速變化,但環境仍有助年青人創業:「有人認為近年本港初創發展飽和,社會存在不利因素,經濟環境亦略為遜色。不過我認為疫情下其實機遇處處,可以轉型應對及凸顯自己優勢,所以了解企業的抗打能力和計劃好未來很重要。」李嘉俊又認為,本港年輕人較多著重發展本地市場,建議應同時考慮開拓大灣區、東南亞甚至歐美市場,不斷提升自己優勢,「市場發展不能只局限自己熟悉的地方。香港作為國際創科中心,擁有豐富的資源及資訊,有助企業招攬不同地區的人才加入團隊。」講座亦邀請了市場學工商管理(榮譽) 學士課程三年級陳詩曼同學 、管理學工商管理(榮譽)學士課程四年級林籽緣同學、環球商業管理工商管理(榮譽)學士課程三年級陸柏延同學、供應鏈管理工商管理(榮譽)學士課程三年級譚嘉淇同學及企業管治工商管理(榮譽)學士課程三年級葉淑琳同學五位同學分享他們的創業夢及計劃,與講者交流。 講座嘉賓踴躍分享寶貴的創業實戰經驗及心得。 香港數碼港管理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林家禮博士表示香港作為創科搖籃,有科學園和數碼港作為大平台,加上政府政策配合,讓初創團隊茁壯成長。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總裁畢堅文先生認為有志創業的年輕人必須要具備「Dare to dream, dare to try」的精神,即使失敗亦能在錯誤中學習。 阿里巴巴創業者基金(AEF)營運總監呂紹勇先生認為,創業家的個人特質是創業中最重要的元素,他寄語創業家要「腳踏實地、仰望天空」。…
To raise the awareness of social issues among young people and the general public, thus identifying new ways forward for our city, the HSUHK organi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