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日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76 周年,香港恒生大學今早於校園舉行升旗儀式,逾 250名恒生大學成員出席,包括恒生大學管理層、教職員及學生等。升旗儀式由恒生大學學生組成的升旗小組負責。升旗小組成員、現就讀精算及保險(榮譽)理學士的陳靖樂表示:「我在中學時已參加民眾安全服務隊少年團儀仗隊,負責升旗儀式。很高興能在大學延續這份熱誠和對國家的責任,並與升旗小組成員分享所學知識與經驗,希望能夠精益求精。」修讀心理學(榮譽)文學士課程的羅珏璇表示,國旗是國家的象徵,自己能夠成為加入升旗小組並守護這一象徵,令她深感榮幸和自豪。她期望向大學其他持份者傳遞愛國精神,加強對國家的情懷及歸屬感。 逾 250名恒生大學管理層、教職員及學生出席升旗儀式。 升旗儀式由恒生大學學生組成的升旗小組負責
2025年5月21日 香港恒生大學(南沙)中心啟用禮與大灣區青年創業論壇於2025年5月21日在廣州舉行。作為香港恒生大學在內地設立的首個辦公室,南沙中心的啟用不僅是恒生大學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支點,也是構建粵港青年聯繫交流的實體樞紐。啟動儀式由南沙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劉小潼女士、廣州市教育局國際交流合作處二級調研員黃冕先生、南沙區開發區港澳辦主任羅贇女士、南沙區教育局副局長蔡恭良先生、恒生大學校務委員會主席鄭慕智博士、校務委員會副主席錢乃駿先生、校長何順文教授、常務暨學術及研究副校長莫家豪教授、副校長(教學及學生體驗)符可瑩教授、副校長(機構發展)陳天恩博士等主禮,標誌香港恒生大學(南沙)中心正式啟用。出席盛會的嘉賓包括恒生大學校董會、校務委員會委員、管理層、學生和校友代表等逾150人。鄭慕智博士致歡迎辭時表示,南沙中心的啟用不僅拓展了校園空間,更突顯恒生大學致力透過各市的競爭優勢,實踐以推進大灣區發展的承諾。大學將促進大灣區高等教育資源共享,培育青年成為未來的領航者。南沙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劉小潼女士致辭時強調,在《南沙方案》的政策利好下,南沙作為大灣區的中心,正通過稅收優惠、跨境數據流動試點等創新政策,為三地青年搭建從課室邁步灣區全面發展的快速通道。恒生大學(南沙)中心正式落戶啟用,將加速實踐「內地硬體+港澳創意」模式,成為灣區協同發展的關鍵。何順文教授致謝辭時表示,南沙中心的啟用是大學推動粤港澳三地教育融合的關鍵一步。恒生大學將充份利用南沙中心的優越地理位置及資源,在青年創業孵化和產教融合創新的領域重點發力,促進大灣區高等教育的發展。活動中,何順文校長、廣州南沙開發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下屬廣州南沙城市運營有限公司總經理趙雲輝先生分別代表恒生大學與創享灣發展共建理事會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將深化跨境資源整合,並促進產學合作。何順文教授表示,此次合作是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實踐,為灣區青年打造全方位的青年創業平台。活動當天亦舉行「大灣區青年創業論壇」,匯聚政界、學界及商界代表,從政策、教學與創業的視角,討論灣區青年在大灣區創業的優勢與挑戰。南沙區人力資訊和社會保障局就業中心副主任周黠先生分享鼓勵青年創意的政策,恒生大學管理學系講師黃偉豪先生回顧培訓學生創業的經驗,剖析年輕一代的創業歷程,而兩位恒生大學畢業生黎達成先生與趙嗣淦先生透過分享自身經歷,展現灣區青年的創業新機遇。論壇主持人、香港恒生大學管理學系副教授廖逸博士總結時表示,南沙的發展瞬息萬變,相關政策與基建塑造機遇處處的創業生態,為實現青年的創業夢按下了加速鍵。 (左起)陳天恩博士、蔡恭良先生、黃冕先生、錢乃駿先生、何順文教授、鄭慕智博士、劉小潼女士、羅贇女士、莫家豪教授及符可瑩教授主持恒生大學(南沙)中心啟用禮。 何順文校長(左)與趙雲輝先生分別代表恒生大學與創享灣發展共建理事會簽署合作備忘錄 活動亦舉行「大灣區青年創業論壇」,由政界、學界及商界代表,從政策、教學與創業的視角,討論灣區青年在大灣區創業的優勢與挑戰。
2025年4月29日 香港恒生大學承蒙尖沙咀街坊福利會慷慨捐贈港幣五百萬元,支持大學的校園策略發展基金。為答謝該會一直以來的支持,恒生大學特別將羅許潔珊大樓N501多用途廳命名為「尖沙咀街坊福利會學術中心」,並於今日(4月29日)舉行感謝暨命名典禮。典禮由尖沙咀街坊福利會理事長蘇仲平院士、監事長林祖光先生、恒生大學校董兼籌募及捐款委員會主席潘燊昌博士及校長何順文教授一同主禮,超過 120位嘉賓及恒生大學教職員友好出席,見證及慶祝這一重要時刻。恒生大學得以蓬勃發展,有賴社會各界的鼎力襄助。尖沙咀街坊福利會一直以來心繫香港高等教育,與大學攜手同行,建立深厚的合作關係。自2020年起,尖沙咀街坊福利會向恒生大學學生捐助獎學金及助學金,惠澤無數學子。何順文校長表示:「今次恒生大學承蒙蘇仲平理事長與各位理事的厚愛,支持大學校園策略發展基金,充分體現他們對大學的信任、肯定及鼓勵。」蘇仲平理事長表示:「尖沙咀街坊福利會一直堅定不移地透過各種福利和教育項目,服務社區,特別是支持長者及弱勢社群。我們又積極推動本港教育發展,資助本港各大學院。為表彰本會第27屆理監事的卓越貢獻,他們的芳名將鐫刻於學術中心的牌匾上作永久紀念。學術中心將成為教育界和社區的橋樑,共同培育更多青年領袖。」「尖沙咀街坊福利會學術中心」用途廣泛,可舉辦學術研討會、文化活動及大型講座等項目,提供全方位的學習和交流平台。學術中心的設立旨在優化學生的學習體驗,充分配合恒生大學獨特的「博雅+專業」教育模式,支持並鼓勵學生參加各種活動,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多元技能,讓他們成為具明辨思維、創新力量、人文關懷、道德價值和社會責任的人才。 (左起)林祖光監事長、蘇仲平理事長、潘燊昌博士及何順文校長進行支票致送儀式。 潘燊昌博士及何順文校長代表恒生大學致送紀念品,與尖沙咀街坊福利會代表在台上大合照。 尖沙咀街坊福利會學術中心揭幕儀式大合照 尖沙咀街坊福利會學術中心今日正式揭幕。 何順文校長感謝尖沙咀街坊福利會,支持大學校園策略發展基金,為大學發展出一分力。 蘇仲平理事長致辭時表示學術中心開幕後,將與恒生大學共同培育更多青年領袖,服務社會。
2024年12月27日 恒生大學獲「香港傳承基金」頒發「碳中和及可持續發展—金獎」,以表揚大學於碳中和及可持續領域表現傑出,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一致。 協理副校長(校園發展服務)楊如虹女士(中)代表恒生大學領獎。
2024年11月12日 香港恒生大學宣布,大學校董會與校務委員會通過委任陳天恩博士為副校長(機構發展),由2025年1月2日起生效。作為副校長(機構發展),陳博士將領導及督導多項重要職能,包括機構秘書與管治、財務、人力資源管理、校園發展與管理、管理資訊與研究、可持續發展與社會責任,以及大學資源拓展,並擔任校董會和校務委員會秘書。陳博士獲香港中文大學學士學位、香港理工大學碩士及博士學位。他現為香港考試及評核局總監—機構服務,領導具規模的機構團隊管理多元化業務,包括財務、資訊科技、人力資源、企業管治和考評局秘書事務等。陳博士在高等教育界及旅遊業擁有豐富的經驗。加入考評局前,他曾擔任大型旅行社的營運總監及助理總經理,亦曾任嶺南大學學生事務處助理處長,以及香港城市大學專上學院講師及課程主任。恒生大學校長何順文教授歡迎陳天恩博士的加入,他說:「陳博士豐富的高層管理經驗涵蓋學界和商界機構,我有信心他的出色領導才能和專業知識,能顯著提升大學的持續發展,矢志成為地區內具領導地位的博雅型非牟利私立大學。」 恒生大學委任陳天恩博士為副校長(機構發展)
2024年11月1日恒生大學創意人文館獲平等機會委員會頒發「通用設計嘉許計劃2024-25」金獎。頒獎禮於2024年11月1日舉行。嘉許計劃目的是推廣平等機會、多元及共融價值,為所有人士建立共融環境,並根據通用設計措施就多方面進行評估,包括通道、門、服務、設備及固定裝置、業務相關項目、指示標誌及路牌、洗手間、升降機、環境氣氛及停車場。其中,創意人文館有逾60項措施符合要求,獲得金獎。 校園發展及管理處總監洪同明先生(右二)及助理經理(校園發展)黎鎮瑋先生代表恒生大學領獎。
今日是香港恒生大學新學年開學日,校長何順文教授、常務暨學術及研究副校長許溢宏教授、署理副校長(教學及學生體驗)符可瑩教授、副校長(機構發展)方永豪博士、協理副校長(校園發展服務)楊如虹女士,署理學生事務總監詹斯聰先生,以及學生會臨時行政委員會署理會長李博義走訪校園不同地方,向學生送上新學年祝福,並派發健康小禮品,包括蘋果汁及能量棒,希望他們時刻保持身心健康,能量充沛,開展豐盛的校園生活。 恒生大學管理層走訪校園不同地方,向學生派發健康小禮品。 恒生大學吉祥物「恒恒」歡迎同學回校
香港恒生大學(恒大)早前舉辦「陪我講.陪你闖 Live Chat with Youth」講座系列 –「文藝創意新里程」,邀請了香港藝術與文化界的專家,探討香港在不同文化藝術領域的發展、科技與人工智能於當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有關趨勢與本港文化環境和身分認同的關連。講座系列獲得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全力支持舉辦。講座由香港恒生大學藝術設計系創系系主任許焯權教授主持,邀得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副局長劉震、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表演藝術行政總監譚兆民、跨媒體藝術家、發明家及電影視覺效果導演黃宏達、以及香港建築師學會會長蔡宏興擔任嘉賓講者。劉震表示,香港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目前已經和20個國家簽署文化交流合作備忘錄,希望透過政府帶動民間與商界的文化創意產業合作。他強調要促成本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人才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他們真真正正講述香港故事,能代表香港與世界各地交流。特區政府擔當促成者的角色,透過資助等提供支援。」譚兆民認為,「從藝術發展角度來說,人民的素質、對藝術的追求、以及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是非常重要。香港本身具備以上先天條件,加上硬件及軟件均相當豐富,發展表演藝術有莫大空間。」他重申,西九文化區的目標是將全世界,包括香港最優秀的藝術,透過西九文化區這個平台帶給香港市民,將香港藝術「引入來,帶出去」。黃宏達直言,「A.I.的發展不會停步,並正逐步取代人類的工作。但就藝術界層面而言,我們可以利用科技創作出未曾見過的事物,過程相當有趣。」他強調,香港在新科技及藝術領域有很多人才,重點是如何吸納和轉化,期望未來可以提供更多藝術場地,把本地的藝術文化繼續推廣出去。蔡宏興分享指出,城市建築需要滿足社會發展需要,同時亦是文化載體及創意工業,應該讓大眾有更多機會接觸不同文化項目,建立身份認同,「香港不乏出色的建築師及富有特色的建築。創意工業是香港的特色,我們應該為自己的文化感到自信及自豪,同時希望大家更多參與建造香港的文化」。 圖一:(左起)恒大藝術設計系創系系主任許焯權教授、恒大商學院副院長萬穎恩博士、恒大副校長(機構發展)方永豪博士、跨媒體藝術家 / 發明家 / 電影視覺效果導演黄宏達、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副局長劉震、恒大署理校長許溢宏教授、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總經理(商務及營運)蕭世和、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表演藝術行政總監譚兆民、香港建築師學會會長蔡宏興、恒大副校長(教學及學生體驗)陳漢宣教授及恒大傳播學院副院長趙應春教授一同主持揭幕儀式。 圖二:劉震表示特區政府目前已經和20個國家簽署文化交流合作備忘錄,冀透過政府帶動民間與商界的文化創意產業合作。 圖三:譚兆民期望透過西九文化區將香港的藝術「引入來,帶出去」。 圖四:黃宏達認為利用科技創作出未曾見過的事物,過程相當有趣。 圖五:蔡宏興表示,建築是城市的文化載體,應該讓大眾有更多機會接觸不同文化項目,建立身份認同。 圖六:香港恒生大學舉辦「文藝創意新里程」講座,並由恒大藝術設計系創系系主任許焯權教授(右一)主持。
今天(9月5日)是香港恒生大學(恒大)開學日,今年的學生人數逾6,000,包括新入學約1,700位本科生和370位研究生。 恒大校長何順文教授、常務暨學術及研究副校長許溢宏教授、副校長 (機構發展)方永豪博士、副校長 (教學及學生體驗)陳漢宣教授、協理副校長(校園發展服務)楊如虹女士 ,以及學生事務總監李德芬女士於開學日走訪校園不同地方,向學生派發打氣小禮品。他們又與各同學交談及問候,歡迎他們回到校園,感受精彩多姿、充滿活力的學習生活。
2022年8月22日香港恒生大學(恒大)於今日(8月22日)在校內舉行第二屆榮譽博士學位頒授典禮,表揚四位傑出人士的卓越成就,以及對社會和恒大的貢獻。典禮由恒大校董會主席施穎茵女士及恒大校務委員會主席鄭慕智博士主禮。獲頒此殊榮的四位傑出人士為:鄭海泉博士(榮譽社會科學博士)、李家誠博士(榮譽社會科學博士)、李歐梵教授(榮譽人文學博士),以及冼為堅博士(榮譽社會科學博士)(按英文姓氏排列)。恒大校長何順文致辭時強調,四位獲頒榮譽博士的社會賢達在推動教育和社會進步方面貢獻良多。「他們在工作與生活上的價值觀與服務社會的熱忱,正正響應恒大的五大核心價值:互信、增值、創新、關懷和責任,為恒大學生樹立了優秀典範,啟發他們致力追求卓越,盡展所長,為社會帶來積極改變。恒大非常榮幸能與這四位傑出人士加強聯繫。」李歐梵教授代表四位榮譽博士領受人發言,他讚揚恒大培育年輕人才成為具明辨思維、創新力量、人文關懷、道德價值和社會責任的全球公民,認為這項宏大使命體現了一份對社會的義務,對不久將來的世界尤其重要。李教授勉勵大家學習忍耐,甚至是日復一日的忍耐。「在這個由疫情引發的『社交距離』新時代,每個人都被迫審視自己,以找尋必要的道德力量,因此我認為恒大校訓『博學篤行』仍然適切。」此外,李博士指「篤行」已經成為他的日常必需品。他認為人們必須學會以忍耐和堅毅「篤行」,才能取得勝利。最後,他分享自身的價值觀──誠實、氣節、莊重、正直和謙遜,為致辭作結。四位榮譽博士領受人的讚辭及其他典禮資料,請按此。按此閱覽恒大校長何順文致辭。(只提供英文版本)按此閱覽李歐梵教授致謝辭。(只提供英文版本) 恒大第二屆榮譽博士學位頒授典禮。 三位榮譽博士領受人出席典禮:(左起)李家誠博士、冼為堅博士,以及李歐梵教授(鄭海泉博士因事未能出席頒授典禮)。 三位榮譽博士領受人(鄭海泉博士因事未能出席頒授典禮)及校方領導合照。 校長何順文教授致辭。 李歐梵教授代表領受人致謝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