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8日為支持在大灣區發展及在廣東就讀的港澳中學生升讀本地大學,香港恒生大學作為首間在港引入中學校長推薦入學計劃的大學,宣布把是項計劃擴展至廣東省,再次創本港高等院校先河。恒生大學首先與暨大港澳子弟學校合作,由2024-25學年起,廣州、東莞和佛山三所暨大港澳子弟學校的香港中學文憑試(DSE)課程中六學生,可經校長推薦申請恒生大學的直接入學計劃,恒生大學會根據申請人的校內成績、非學術成就、校長推薦信和面試表現審核申請。恒生大學校長何順文教授於9月10日出席佛山暨大港澳子弟學校的揭牌儀式暨開學典禮後表示,近年愈來愈多在廣東省發展的香港家庭安排子女入讀當地的港澳子弟中學,以提升他們的歸屬感。當中不少家長都希望子女升讀香港的優秀大學。恒生大學為照顧他們的需要,決定把校長推薦直接入學的申請擴展至大灣區的香港中學文憑試考生,讓家長和子女都可以安心工作和升學,從而增加香港家庭參與大灣區建設的信心。根據恒生大學與暨大港澳子弟學校早前簽署的合作備忘,除了支持學生到恒生大學升學,雙方還可優先參與對方所舉辦的活動和研討會等,而暨大港澳子弟學校亦可安排恒生大學學生到該校實習,讓他們汲取在大灣區工作的經驗。 恒生大學何順文校長(右二)於9月10日出席佛山暨大港澳子弟學校的揭牌儀式暨開學典禮,與暨大港澳子弟學校東莞分校總校長賴炳華(左一)、佛山分校總校長張曄(左二)和廣州分校創校及榮譽校長鄭景亮(右一)合照。
2023年9月7日香港恒生大學今日舉行2023-24學年新生入學禮,歡迎約1,700位本科新生及海外交流生。 恒生大學校長何順文教授在典禮上致辭時表示,在人工智能時代,有人擔心科技進步將取代大量勞動力,甚至影響他們的生計。但他認為人工智能無法像人類一樣推理和思考,「人類的思維不單是邏輯性的,也是通過感知和抽象直覺形成。到目前為止,人工智能尚未做到學習、模擬或數碼化人類的一些特質如情感、哭泣、觸覺、味覺、嗅覺、慾望及意志。真正使人類獨特是我們的靈魂(Soul)或自我意識,而靈魂是不能運算或程式化。因此,學生必須提升自身獨特的人文素質,培養個人價值觀和可轉移技能,成為具靈性和負責任的世界公民,能夠自信地面對未來工作和生活中的挑戰,並獲得滿足感。」 何校長深信恒生大學獨特的「博雅+專業」教育模式能培育學生五項核心人文素質(5Cs),即明辨思維、創造力、人際溝通和協作、人文關懷和持續主動學習,而這些素質和態度都是人工智能難以取代的。 何校長亦勉勵新生好好善用恒生大學提供的學習機會和資源,例如參與海外交流、實習、服務學習、獨立專題研究、藝術和體育活動、住宿書院生活和追求創新精神等,這些經驗能協助他們擴闊視野、發掘潛能和建立個人價值。 恒生大學學生會臨時行政委員會署理會長李博義致辭時表示,大學生是一個美好的身份,擁有創造新世界的能力。他勉勵新生應為自己計劃每一步,對所做的每個決定負責,並盡情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創作,在過程中面對及超越自己。 何校長致辭(文字完整版,只有英文):https://bit.ly/3Et87yJ 恒生大學校長何順文教授與一眾新生合照 恒生大學校長何順文教授強調學生必須提升自身獨特的人文素質,培養個人價值觀和可轉移技能。 恒生大學學生會臨時行政委員會署理會長李博義鼓勵新生應計劃每一步,對所做的每個決定負責。
2023年6月7日香港恒生大學研究團隊成功開發供學生和市民學習語言的免費手機應用程式「SpokenBot」及「ReadOutLoud」,助用家提升英語及普通話應用的準確度。開發團隊冀借助人工智能引擎和聊天機器人技術打造的自學平台,開發互動學習和自我改進模式,為用家締造更有效的學習環境。應用程式「SpokenBot」集合練習詞彙、評估詞彙讀音、評估句子讀音三大功能,提供包括新興科技、數碼化、職場等近100個貼近時事及社會的場景、過八千組英文詞彙,並分為高、中、低三組難度,用家可根據能力選擇合適的程度、音速、甚至AI合成語音的口音等。「SpokenBot」亦會每日更新新聞標題,供用家朗讀及學習英語,為IELTS國際英語測試,甚至工作等作好準備。用家亦可自訂學習日數來制定學習模式,透過聊天機械人自學英語。「ReadOutLoud」則每日自動從電台及政府新聞網下載新聞內容,並透過仿真 AI 語音生成技術以普通話或英語讀出相關內容。用家聽畢可透過錄音功能讀出內容,AI引擎會分析其發音,並向用家評分及指出可改善讀音的詞彙。帶領開發團隊的恒生大學管理科學與資訊管理課程主任胡鎮浩博士指,項目旨在協助用家改善英語能力,並針對詞彙、句子結構、發音、「港式英語」等問題,「為了令恒生大學的學生更積極和有效練習英語會話,恒生大學大數據智能中心開發互動模式的自學方案,讓用家在不同環境下自助學習,他們亦可透過回饋建議來得到改進。團隊期望日後訂立生成式的AI使用指南,連合手機應用程式,從而加強互動,自動生成更多、更有關連的建議供用家參考,進一步提升會話水平。長遠而言,團隊冀帶動『 Start–Listen–Read–Respond』的學習模式,開拓智能學習途徑。」曾使用「SpokenBot」的管理科學與資訊管理課程四年級生周育熙表示,「我在『SpokenBot』學習到不同領域的詞彙及句子,適用於各種場景,比起硬背英文單字或片語,能更有效改善英語發音。『SpokenBot』同時幫助我掌握與新興科技相關的用字,緊貼科技潮流。」管理科學與資訊管理課程四年級生張筠雨則認為,使用「ReadOutLoud」不單可以增強英語閱讀能力外,更能有效提升口語能力。「我對那些經常於新聞出現的字眼更為熟悉,亦改善我的敘事技巧。透過每日閱讀新聞,更讓我緊貼時事,與世界接軌。」兩項應用程式分別獲得教育局「質素提升支援計劃」及恒生大學教學發展基金資助開發。 負責帶領開發團隊的恒生大學管理科學與資訊管理課程主任胡鎮浩博士(左),與兩名學生用家、管理科學與資訊管理課程四年級生周育熙(右)及張筠雨(中)合照。 「SpokenBot」集合練習詞彙、評估詞彙讀音、評估句子讀音三大功能,讓學生透過手機應用程式和聊天機械人的點評更有效自學英語。 「ReadOutLoud」每日自動從電台及政府新聞網下載新聞內容,並透過仿真 AI 語音生成技術以普通話或英語讀出相關內容。
2023年5月23日香港恒生大學獲Amazon Web Services(AWS)支持,創設全港首個雲創學院。香港恒生大學雲創學院將以培育雲端創科人才為目標,透過AWS提供的雲端課程、雲端服務資源和恒生大學的師資及跨領域金融科技優勢,從雲端運算培訓和教學、雲端課程開發、學術科研及就業創業發展四大方面,為學生提供全面及實用的雲端、人工智能與數據分析等技能培訓,同時串聯產學聯動,培育創業團隊,為企業輸送技術人才。雲創學院是AWS與教育機構進行系統性合作的一種模式。該模式由大學主導設立所需教學框架, AWS提供技術和雲端教育資源。雲創學院的合作模式旨在支持教育機構在學術課程、研究、創業和創新方面的長足發展,以培養更多雲端人才和造福教職員工,支持本港數碼產業的長遠發展。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博士表示:「高等教育是人才的搖籃,有助增強香港的發展動能。我欣悉恒生大學與AWS合作在港設立雲創學院, 配合香港大力發展創科的政策方向,培育未來創科人才 。」香港恒生大學校長何順文教授表示:「數碼時代新常態下,AI與數據科學領域成為未來新趨勢,市場對科技人才的需求將越趨熾熱。恒生大學貫徹其獨特『博雅+專業』教育模式,為學生提供多元、與時俱進的創新課程。透過創立香港首間雲創學院,學生可利用AWS的雲端服務和教育資源,學習首屈一指的雲端科技和應用場景。配合恒生大學的小班教學及優秀師資,我們深信雲創學院將大大提升教學效果,為學生裝備未來、迎接機遇做好準備。」AWS香港暨台灣總經理王定愷表示:「AWS一直致力於透過豐富的教育和培訓資源幫助培養科創人才,我們已經在香港培訓超過十萬名雲端人才。此次我們很榮幸能夠與香港恒生大學合作,將雲創學院的合作模式帶到香港。這次合作是AWS在香港推動雲端教育普及的一個里程碑,希望此次的合作能為香港不同專業領域的學生提供更多實用的雲端技能培訓,爲他們提供創業和職業發展機會。」香港恒生大學雲創學院與AWS主要在四方面合作:雲端運算培訓及教學:AWS將開放其超過600門的數碼技能課程予恒生大學學生,並將免費為恒生大學金融科技專業學生提供業界高度認可的AWS Cloud Essential(AWS雲端基礎課程),涵蓋從AWS 雲端基礎知識到機器學習的一系列主題。恒生大學商學院金融分析及金融科技工商管理(榮譽)學士課程透過AWS合作夥伴開發的銀行數據平台進行金融科技數據收集研究及教學。此舉目標全面提高恒生大學學生的金融科技實戰知識技能,令學生能運用在課堂上學到的金融科技知識及雲端技術接軌企業及市場上所需的現實應用。此外,恒生大學已經加入了AWS專為高等教育機構設計的AWS Academy計劃,作爲成員機構,恒生大學有多名教授已成為AWS全球認可的AWS雲端教育者,他們可使用AWS Academy豐富課程和資源為學生進行教學。雲端課程開發: 為培育新一代數據科學和人工智能的雲端專業人才,AWS與恒生大學合作設計了「數據科學及人工智能理學碩士課程」的其中一個全新科目。結合雲技術與人才市場需求,該科目融入AWS全球領先的雲端課程和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方面的專業教學,訓練他們運用數據科學和人工智能的技術解決實際問題。該課程將由恒生大學決策科學學院的三個部門聯合教授,包括計算機科學、數學、統計和保險學,以及供應鏈及資訊管理學。課程包括雲端基礎知識、分佈式系統與雲端計算、大數據管理等。AWS與恒生大學亦計劃合作設計專爲全校本科生而設的雲端計算基礎學分科目。學術科研:AWS 將為恒生大學學術及科研團隊提供豐富的雲端資源及技術支持,幫助他們更快更準確的取得科研成果。多名恒生大學決策科學學院的教研人員亦在AWS雲端平台上展示區塊鏈和人工智能的科研成果,作教學之用,達致教研合一。就業及創業發展: 恒生大學及AWS將利用各自的優勢及資源共同串聯產學聯動及孵化初創團隊。恒生大學將利用豐富的業界網絡,促成人才與不同企業的產業化對接。AWS亦將持續通過其初創計劃AWS Activate支持恒生大學開辦的多項創業及創新比賽,為學生提供創新培訓、評審支持和獎品贊助等資源。根據不同科系及教學需求,AWS亦將推行特製化的創新課程,爲恒生大學提供雲端技術人才培訓及亞馬遜創新文化工作坊。 香港恒生大學獲Amazon Web Services(AWS)支持,創設全港首個雲創學院。圖為(左起)香港恒生大學雲創學院主任巫耀榮博士、AWS 香港暨台灣總經理王定愷先生、香港恒生大學校長何順文教授。 (左起)香港恒生大學校長何順文教授、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副局長張曼莉女士和AWS香港暨台灣總經理王定愷先生。
2023年5月8日香港恒生大學商學院最近獲國際商學院促進協會(AACSB International,簡稱AACSB)頒授國際認可資格,是全港首間自資大學獲AACSB國際專業認證,肯定恒生大學於商科教育的卓越成就。AACSB評審委員會指出,獲得認證的教學機構在教學、研究、課程開發及學生學習上均表現卓越,讚揚恒生大學商學院對學生、校友和業界,以至高等教育的投入良多。AACSB 執行副總裁及總評審主任Stephanie M Bryant表示:「『今日的學生是他日的商界領袖』,恒生大學商學院加入AACSB認證網絡後,將於本地及全球帶來積極影響。」恒生大學校長何順文教授對其商學院獲國際認證表示欣慰:「恒生大學致力與最高的國際水平接軌,能成為首間自資大學獲此殊榮,充分肯定恒生大學商學院的教學及課程質素。恒生大學將繼續秉承『博雅 + 專業』的辦學理念,為學生提供創新及與時俱進的商學教育。教研團隊亦會積極及持續提升教研質素,助學生發展潛能,培育他們成為未來商界領袖。」恒生大學商學院院長李海東教授表示,獲此殊榮令商學院教學團隊感到非常鼓舞,「獲AACSB認證反映恒生大學商學院的優質教學備受認同。我衷心祝賀教研團隊過去五年來努力不懈的籌備。一直以來,我與團隊並肩打造商學院成為全港其中一間最受歡迎及發展最迅速的商學院。在眾志成城下,恒生大學在學術研究網站Research.com公布的全中國最佳商管大學2023評分中位列18。」AACSB於1916年成立,為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商學教育網絡。協會匯聚學術界及業界領袖,為商學教育制定最高質量標準,現時全球只有少於6%開辦商管課程的院校獲得AACSB 國際認證。 AACSB評審小組到訪恒生大學 恒生大學為全港首間自資大學獲AACSB國際認證
為慶祝建校 43 周年,香港恒生大學(恒大)於2023年3月29日舉行「文化與文物遺產區域合作圓桌論壇」,以促進東盟國家與香港在文化和遺產方面的區域合作,推動香港進一步發展為國際文化交流中心。論壇由恒大藝術設計系創系主任許焯權教授主持,邀得進念‧二十面體聯合藝術總監榮念曾先生、柬埔寨文化及美術部文化及文物部門代表 Hang Chansophea 女士、馬來西亞駐港總領事館副領事(旅遊)Yoganthiran Manikam 先生、博物館諮詢委員會主席暨古物諮詢委員會主席蘇彰德先生,以及香港歷史文物保育建設有限公司助理可持續發展部總經理郭鎧怡女士,就文化與文物如何促進區域內的相互交流與發展、促進社會、文化、經濟增長,以及可持續發展等議題分享真知灼見。恒大校長何順文教授在致歡迎辭時表示:「藝術文化不單超越政治和語言界限,還可加強社會凝聚力。」他指出在過去二十年,本地藝術文化的交流目標主要為歐美地區,然而隨著東盟地區成為全球發展最迅速的地域之一,兼具共同文化特質,他認為未來數年的藝術文化交流應更聚焦於東盟地區。隨後,由許焯權教授介紹圓桌論壇的主題,並概述東盟的歷史,以及未來幾年香港、中國與東盟地區合作和交流的重要性。首位發言的榮念曾先生強調香港在「十四五」規劃中的作用,尤其本港大學在促進東盟地區教育及傳遞文化合作和交流上,發揮重要作用,包括透過文化智庫和相關發展政策的討論,以建立「文化交流中心」。他又分享部分文化交流中心的成功案例,如何促進對話交流、協作和夥伴關係,以拉近地區之間的距離。其後,兩位東盟代表先後發言,其中Hang Chansophea女士進一步闡述大學在文化和文物教育方面的重要角色,包括舉辦交換生和海外留學計劃等,「這促進了國家與國際之間的關係,尤其是學生之間的友誼。」她表示,除了教育,此類合作項目對經濟以及創造就業機會,均產生正面影響。Yoganthiran Manikam先生則透過影片展示馬來西亞的特色。他說:「文化和文物是社會的基石,為我們提供身份認同及共同價值,連繫人民。」他指出,文物旅遊是馬來西亞重要的經濟收入來源之一,同時能積極連繫旅客和當地社區,達致可持續發展。兩位從事本地文物保育工作的講者隨後發言,其中蘇彰德先生就香港如何加快成為國際文化交流中心提出見解。他說:「香港是世界領先的藝術市場之一,藝術品交易價值位列全球第二,按價值計算佔重要藝術品交易市場份額的四份一。」他表示,公私營部門應共同合作,製造就業和增長。郭鎧怡女士特別提到香港的優越戰略位置,以及對保育自身文化及文物的重視。她談及大澳文物酒店和大澳漁村的保育及活化工作:「我們通過免費導賞及社區合作,促進可持續旅遊業,所有收益亦捐贈予大澳社區,以支持當地的文化活動。」她提到需向年輕人傳授相關的知識,培育對可持續旅遊及酒店業抱持熱誠的人才。Oxford Political Review創刊主編黃裕舜先生就香港與東盟合作需注意的領域,分享其見解。他認同政府之間合作的重要性,而學術界之間和企業之間的合作交流可取得更大成功,「我們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有系統地促進文化交流,才能真正帶來改變。」論壇結束前,許焯權教授問及對東盟與香港之間夥伴關係的看法,帶動一眾講者再次討論大專院校和教育界如何促進交流、培育未來領袖,以及確保在文化和文物領域方面有充足的培訓和就業機會,拉近各國之間的距離。最後,何順文校長為圓桌論壇作總結,「我們要先了解自己,才能建立獨特價值和自信,讓外界了解我們的真正特質」。他表示,恒大致力為東盟各國以至全球的人提供更多交流平台,是次論壇是此類區域合作對話的第一步,以促進相互合作。 恒大舉行「文化與文物遺產區域合作圓桌論壇」,慶祝建校 43 周年。 (左起)郭鎧怡女士、蘇彰德先生、Yoganthiran Manikam先生、何順文校長、榮念曾先生、Hang Chansophea 女士和許焯權教授。 榮念曾先生分享多個例子,進一步展示文化交流中心的優勢和挑戰。 Hang Chansophea女士闡述大學在文化和文物教育方面的重要角色,包括舉辦交換生和海外留學計劃等。 Yoganthiran Manikam先生強調文化和文物是社會的基石。 蘇彰德先生就香港如何加快成為國際文化交流中心提出見解。…
香港恒生大學(恒大)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恒大校長何順文教授最近率領訪問團前往南沙、廣州、東莞及深圳前海等大灣區城市考察及交流,並與幾所大學和港澳子弟學校簽署一系列合作備忘錄,藉此推動恒大在大灣區的合作發展,加強院校之間的區域協作。訪問團成員包括恒大常務暨學術及研究副校長許溢宏教授、傳播學院院長曹虹教授、決策科學學院院長陳偉森教授、翻譯及外語學院院長方梓勳教授等12人。訪問團到訪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外),恒大翻譯及外語學院與廣外翻譯學院續簽合作協議。何順文校長與80多名廣外學生分享「人工智能迷思與人文素養」並作討論。何校長與廣外石佑啟校長均希望未來可進一步推進兩校在領域上的新合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高等教育注入新動力。此外,廣東財經大學(廣財)亦是此行拜訪的大學之一。兩校分享最新的發展,討論教學、研究及交流等合作議題,並就恒大決策科學學院與廣財經濟學院在粵港澳大灣區精算和保險產業學院的全方位合作方案簽署備忘錄,促進彼此之間的學術交流,加強雙方合作關係。訪問團其後到訪廣州暨大港澳子弟學校,雙方就「校長推薦入學計劃」等合作內容交流。何順文校長與該校理事長鄧強光先生簽署合作備忘錄,讓廣州、東莞及佛山三所暨大港澳子弟學校的部份中六學生,經校長推薦獲得恒大的有條件錄取書。訪問團之後到訪東莞暨大港澳子弟學校,除座談會及與學生交談外,何校長分別與廣州鄭景亮校長和東莞賴炳華校長交流辦學理念及學生升學事宜。訪問團亦到恒大位於南沙和前海的兩個「香港恒生大學內地中心」視察,與場地贊助人商談中心的未來計劃,並於當地與不同持份者交流。何順文校長總結是次旅程時表示,「恒大積極把握大灣區的機遇與優勢,繼早前於深圳前海和廣州南沙首設『香港恒生大學內地中心』,今次與各所大灣區院校簽署合作備忘錄,可深化恒大於大灣區的發展。是次合作亦進一步落實恒大的策略發展計劃,希望大學發揮所長,結合各方優勢,共同為大灣區的整體發展和人才培育作出貢獻。」 恒大何順文校長與暨南大學港澳子弟學校理事長鄧強光先生簽署合作協議 恒大與廣東財經大學就粵港澳大灣區精算和保險產業學院的合作方案簽署備忘錄 恒大翻譯及外語學院與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的翻譯學院簽訂合作協議 恒大訪問團到訪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何順文校長與80多名廣外學生分享「人工智能迷思與人文素養」,探討人工智能對教學的影響、對人類的掌控等。他表示大學教育要帶動科技發展與人文關懷的結合,令兩者平衡共濟發展。 訪問團視察恒大位於深圳前海的「香港恒生大學內地中心」
The Regional Co-operation on Culture and Heritage Roundtable Forum will be held on 29 March 2023 (Wednesday), which aims to foster regional cooperation on culture…
恒生大學於 2023 年 3 月 16 日舉行「高瞻睿智 ─— 香港恒生大學榮譽博士講座系列」,由榮譽博士胡德教授揭開序幕,他以「Government and Public Spending: From Quangos to Quangex」為題分享其真知灼見,包括近期對「半官方機構支出」(Quangex)的研究,並以數個例子啟發觀眾思考如何通過精準、明確的財政規則控制「Quangex」。講座吸引約 200名恒大師生及公眾人士到場或網上參與。 胡德教授(右)及講座主持人、恒大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孔寶華博士(左)。 講座吸引約 200名恒大師生及公眾人士到場或網上參與。
The “Visionary Wisdom — HSUHK Honorary Doctorate Lecture Series” will be held on 16 March 2023 (Thursday) by HSUHK 2023 Honorary Doctorate Professor Christopher H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