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日香港恒生大學宣佈,委任朴勝虎教授(Professor Sam Seung-ho Park)為商學院院長,由2024年11月1日起生效。朴教授現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南大)的策略與國際商業講座教授,以及南洋新興市場中心主任。於2019年加入南大之前,他曾擔任美國威拉米特大學雅堅遜管理學院院長。朴教授學術成就卓越,曾在多所著名高等學府任職,包括美國羅格斯大學、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俄羅斯莫斯科斯科爾科沃管理學院、中國三星經濟研究院、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分校、俄勒岡大學、香港城市大學,以及香港科技大學等。朴教授擁有美國俄勒岡大學博士和碩士學位、韓國漢陽大學學士學位,並榮膺國際商管學會(AIB)院士。他致力促進新興市場的學術研究、實踐與政府政策三者之間的連繫,貢獻重大,備受國際肯定。他的研究刊登於多份國際頂尖期刊,如《管理學會期刊》、《管理學會評論》、《策略管理期刊》、《管理科學期刊》、《國際商業研究期刊》等。他共同撰寫了多本有關新興市場的書籍,影響甚廣,其中包括獲獎著作《原鑽企業:崛起中的金磚國家企業成功法則》(2013)。朴教授在全球學術界舉足輕重。他擔任美國管理學會(AoM)重要職位,參與多份頂尖學術期刊的編輯和顧問委員會職務,包括《管理學會期刊》、《策略管理期刊》及《國際商業研究期刊》。他曾在中國和俄羅斯舉辦具影響力的國際會議和論壇,並經常發表演講。他於2015年榮獲全球社區傑出服務獎、2019年獲《國際商業研究期刊》頒發銀獎章,以及於2020年被史丹福大學列為商業與管理領域全球前2%最廣獲徵引學者。恒生大學校長何順文教授歡迎朴勝虎教授的加入,他說:「朴教授擁有卓越的學術和國際領導成就。我相信在恒生大學獨特的『博雅+專業』教育模式下,朴教授將領導商學院在國際學術界再創高峰,為學生引入更豐富的環球學習和工作體驗。」 恒生大學委任朴勝虎教授為商學院院長
2024年10月1日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香港恒生大學今早於校園舉行升旗儀式,逾二百名恒生大學成員出席,包括大學管理層、教職員及學生。 恒生大學逾二百名管理層、教職員及學生出席升旗儀式。
2024年9月26日廣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代表團於2024年9月26日到訪恒生大學,以加深雙方在大灣區青年就業創業領域上的交流與合作。何順文校長在交流會上歡迎代表團到訪,並介紹恒生大學創新及創業中心,以及即將在廣州南沙開設的「香港恒生大學南沙中心」。會議期間,雙方並討論於今年初簽訂的合作協議中各項目的落實情況,以及將來的合作機會。代表團亦參觀由學生事務處主辦的「恒大秋季招聘博覽2024-25」。該活動獲廣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轄下廣州市人力資源市場服務中心支持,並首次邀請到四家來自廣州的知名企業參展。 恒生大學管理層與廣州代表團交流。 雙方交換紀念品及合照留念。 廣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李明華女士(左)參觀「恒大秋季招聘博覽2024」。
2024年9月26日恒生大學常務暨學術及研究副校長莫家豪教授,以及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鄺英豪博士,躋身史丹福大學最新發布的全球前 2%頂尖科學家排行榜,足證二人分別在「教育學」與「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以及「文化研究」與「地理學」領域的學術貢獻獲得國際肯定,學術著作廣獲引用。莫教授在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範疇的排名更位列中國學者第二名。 名單由史丹福大學的專家團隊編製,依據學術文獻採用綜合引文指標,包括文章被引用次數、衡量個人科研成果的h指數及合著文章等,評估各領域的學者在年度內的研究表現。
2024年9月26日香港恒生大學一連兩日舉行「2024/25秋季就業博覽」,吸引超過60間來自本地、大灣區及國際的知名企業和政府部門參展,為學生提供多元化全職和實習機會。是次就業博覽舉辦了多場專題講座和活動,邀請多位行業翹楚向學生分享最新職場資訊和職涯發展前景,讓他們探索不同的行業選擇,積極裝備自己,把握未來發展機遇。校長何順文教授感謝政府部門和業界對大學一直以來的支持和肯定。他強調恒生大學秉持獨特的「博雅+專業」教育模式,致力為學生提供理想的學習環境和先進的配套設施,例如今年3月開幕的「創意人文館」及剛啟用的西九文化區M+大樓。他希望學生能應對未來生活和工作中的挑戰,掌握其專業所需的可轉移能力、專業精神和操守。恒生大學副校長(教學及學生體驗)符可瑩教授表示,是次就業博覽讓大學與業界的交流互動更為緊密,爭取更多學生實習及招聘機會。她期望藉此活動為學生提供創新及多元化的平台,協助他們盡早融入職場,提升就業能力和競爭力。 就業博覽吸引逾60間知名企業及政府部門參展
2024年9月24日恒生大學初創及中小企資源中心於2024年9月24日舉行「傑出中小企ESG及商業表現獎」啟動禮暨「推動中小企ESG發展,開啟企業永續成長路」研討會。「傑出中小企ESG及商業表現獎」旨在鼓勵中小企業持續投放資源實踐ESG升級轉型,提升競爭力並探索更多綠色商機。校長何順文教授、副校長(教學及學生體驗)符可瑩教授、香港中小型企業聯合會會長郭志華會長,以及初創及中小企資源中心顧問委員會主席鄭仲邦先生共同主持頒獎禮啟動儀式。何順文校長在致辭時表示,社會需要多關心及支持中小企業,又認為中小企應將ESG融入日常營運中,以了解營運上的風險,從而作出改善並提升競爭力,以及照顧相關持份者的利益。在隨後舉行的「推動中小企ESG發展,開啟企業永續成長路」分享會,香港內地經貿協會黃炳逢主席、職業安全健康局首席顧問楊冠全博士、新豪建築有限公司企業拓展總監許智莉小姐,以及利洋針織(香港)有限公司供應商合規性及可持續發展高級經理林國強先生,分別就職業安全和ESG如何創造商機及提升企業競爭力分享心得。「傑出中小企ESG及商業表現獎」頒獎禮將於本年12月舉行。 (左起)何順文校長、郭志華先生、符可瑩教授和鄭仲邦先生主持啟動儀式。 研討會講者分享心得。
2024年9月24日 皮影戲是一門包含美術、雕刻、音樂和歷史等元素的傳統藝術,於2011年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香港恒生大學於今日(9月24日)舉辦「超越時代的光影 – 皮影戲演繹」活動,為本學年的「文藝在恒大」掀起序幕。 恒生大學特別邀請國家一級演員、香港建新藝術團團長李建新先生為師生介紹皮影戲,並即席表演。李先生將中國傳統影戲藝術與當代創新元素交織融合,將皮影戲獨特的魅力發揮得淋漓盡致。在互動環節中,多名學生初試操縱皮影,更全面及深入了解和欣賞箇中的精髓,激發他們對文化傳承與創新的熱情。 李建新先生向參加者示範如何操控皮影偶表演打鬥劇目 李建新先生及其團隊為觀眾演繹《鷸蚌相爭》皮影戲劇目 參加者在李建新先生指導下,體驗操縱各式皮影偶。
2024年9月17日台北大學應用外語學系學生在張中倩副教授帶領下,在2024年9月13日至17日到訪恒生大學翻譯及外語學院。訪問期間,台北大學師生旁聽及積極參與學院各類課堂,並與恒大師生交流互動。台北大學學生對商務翻譯學士課程的課堂感到創新有趣,深受啟發。是次訪問為兩所大學提供了知識交流、文化互鑑的機會。 台北大學師生與商務翻譯(榮譽)學士課程主任蕭世昌博士(左三)合照。
2024年9月13日恒生大學ESG研究中心獲創新科技署的資助,以及灼見名家和卓越環球商務中心的贊助,舉辦一系列關於創新及科技基金的活動,包括兩場研討會及兩場座談會,吸引眾多ESG專家學者參與。有關該系列活動的最終報告顯示,由恒大ESG研究中心主任鄭子云教授創建的ESGi-綜合計分卡,是這次研究的重要AI工具,例如可通過該工具勘察媒體以及對社媒監測進行分析。另外,報告闡述了計分方法及不同版本計分卡的改進之處,旨在展示企業層面更動態的ESG績效衡量標準的價值和重要性。報告還展示了大量可視化的數據,包含3D圖,展示從綜合計分卡中提取的數據,包括香港上市公司的i-Score表現、RavenPack根據不同關鍵詞得出的情感分數,以及YoujiVest的ESG情感分數,並深入討論這些情感數據與i-Score之間的關係。這系列活動旨在推廣技術驅動的ESG情緒指標,並通過大數據分析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如欲了解計劃的更多詳情,請參閱網站:https://www.bigdata-esg.com/。最終報告及相關簡報資料可於https://www.bigdata-esg.com/project-presentation 查看或下載。如需進一步了解獨特的ESGi-綜合計分卡,請參閱https://www.bigdata-esg.com/the-top-500。免責聲明:在本刊物/活動內(或由項目小組成員)表達的任何意見、研究成果、結論或建議,並不代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創新科技署或創新及科技基金一般支援計劃評審委員會的觀點。 恒生大學ESG研究中心發布創新及科技基金系列活動最終報告。
2024年9月9日規劃旅程及購買旅遊產品前少不免會參考網上旅遊「攻略」,惟資訊花多撩亂、甚至真確成疑,消費者應如何判斷?香港恒生大學與屏東大學合作研究,創立「網上旅遊評論分析框架」,旨在協助旅遊產品服務供應商、旅遊代理及訂購平台設計線上評論範本供顧客填寫,並為潛在消費者提供有價值的參考資訊。研究結果已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亞太旅遊研究期刊》。研究針對酒店、食肆及旅行社等旅遊產品及服務供應商、旅遊代理及訂購平台所展示的網上評論,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旨在建立一套全面且系統化的網上旅遊評論框架;第二部分則探討根據這個框架而撰寫的網上旅遊評論,如何影響消費者對網上旅遊產品的購買態度。研究團隊指,目前市場上針對網上旅遊評論的研究,主要以量化評分的方式來評估來源的可信度及評論特徵,缺乏針對質量分析的工具及研究。有見及此,團隊參考以往的研究,以及電子商貿及網絡使用行業、旅遊及酒店業的專家團隊的意見,設計更具系統性的「網上旅遊評論分析框架」,涵蓋六大消費者選購網上旅遊產品時考慮的要素,包括網上旅遊評論的專業性、時效、客觀性、品牌透明度、全面性及產品特點,合共27項(見附頁)。業界可根據這個框架,設計線上評論範本供顧客撰寫評論。研究負責人之一、恒生大學商學院市場學系助理教授吳新茹博士指出,如果旅遊評論包含該六項要素,就可全面覆蓋消費者所需要的重要資訊,有效協助他們選擇旅遊產品和服務。她說,為確定框架的有效性,團隊訪問了69名修讀旅遊專業的大學生及485名旅客,確認該框架有助消費者處理及判斷資訊。研究第二部份集中分析根據框架而撰寫的網上旅遊評論,如何影響消費者對網上旅遊產品的態度及購買決定。團隊於高雄國際機場邀請過去一年曾購買網上旅遊產品的旅客填寫問卷,共收到469份有效回覆。結果顯示,若評論提供有效及可靠的資訊,消費者會更容易作出旅遊決定,並減低購買旅遊產品的複雜度,對網上購買相關產品的態度亦會更加正面。吳博士指,研究團隊期望新框架能為業界提供參考,進而設計、建立和改良現有的評論範本表格供顧客填寫,為消費者提供更具參考價值的評論,並增強他們對線上購買旅遊產品的正面態度。業界亦可透過分析所收集的大數據,配合其商業模式制定推廣、宣傳及銷售策略,以吸引更多潛在消費者。完整研究報告(只有英文):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10941665.2023.2228939有關「網上旅遊評論分析框架」內容,請按此。 吳新茹博士期望,「網上旅遊評論分析框架」能幫助業界及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