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0日 2025年暑假,恒生大學藝術及設計系安排12位學生前赴日本,參與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藝術推廣辦事處籌劃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2025 ── 香港部屋《石之耳語》」的實習工作,親身體驗這個享譽國際的藝術界盛會。12位藝術及設計系同學從校內嚴格遴選中脫穎而出,獲得這個難得的實習機會。他們與參展的兩位藝術家張瀚謙先生和沈君怡小姐會面交流,了解《石之耳語》的創作意念,並學習維護展品的方法。同學們又組成「日文互助小組」,由日文能力較強的同學教導其他成員基本日語,充分體現團隊合作精神。有份參與的藝術設計文學士課程學生梁苑怡、文化及創意產業文學士學生陸嘉豪及石曉雲均表示,此次實習讓他們走進另一個世界,接觸香港較少見的戶外藝術祭,感受與香港截然不同的生活節奏與空間感。他們向當地居民和參觀者介紹作品,又跟參展者互動交流,充份應用在課堂所學的創意思維及藝術理論。他們認為此行提升對投身公共及社區藝術項目相關工作的興趣,並加深對大型藝術策展工作的認識,為未來職業生涯提供清晰的路向。創作《石之耳語》的參展藝術家沈君怡小姐表示,恒生大學學生在實習期間充當作品與參觀者溝通的橋樑,又協助帶領小型燈光裝置製作工作坊,活動得以順利進行有賴他們的付出和努力。藝術設計系講師林兆榮先生認為,能親身感受當地的生活節奏與環境,從而轉化為藝術創作的重要養分,是學生此行最重要的收穫。他鼓勵學生多走多看,將生活所見所感轉化為創作素材,並將熱愛之事做到極致,在藝術的道路上持續探索和成長。日本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是全球最大型的國際戶外藝術節之一,展出來自日本及海外知名藝術家的作品,自2000年舉辦以來吸引世界各地的遊客慕名前往。 (左起)藝術家沈君怡小姐、學生石曉雲、陸嘉豪、梁苑怡及藝術設計系講師林兆榮先生分享於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2025參與大型藝術策展的點滴。 實習學生與藝術設計系系主任許焯權教授(右五)、林兆榮先生(左四)、香港藝術家張瀚謙先生(左五)及沈君怡小姐(左六)在香港部屋前合照。

2025年10月6日 香港恒生大學知識交流學院「文體旅合一、綻放無限可能」文體旅未來發展研討會於10月3日舉行。活動由恒生大學知識交流學院主辦,文體旅發展研究中心和大灣區醫療專業發展協會協辦,同時亦得到亞洲運動及體適能專業學院和高能文旅支持。研討會演講嘉賓包括海洋公園行政總裁黃嗣輝先生、創世電視總監葉家寶先生和世界泰拳金牌得主向柏榮先生,他們就文體旅對本港經濟和社會的重要性,展開了深度有意義的討論和意見交流。恒生大學校長何順文教授表示,現今的文體旅糅合生活中的多面知識,涉及在地的人文質素,與博雅教育息息相關。恒生大學協理副校長(知識交流)兼知識交流學院總監梁偉強博士認為,文體旅本質上不是獨立存在,而是互相補足,並能產生巨大的效益,對個人、社會和經濟的發展都有巨大的推動力。知識交流學院副總監(學術及中國事務)周家賢教授說,為積極配合政府的文體旅政策,恒生大學計劃開辦相關課程,培育更多人才發展香港文體旅產業。 恒生大學校長何順文教授(右六)、協理副校長(知識交流)兼知識交流學院總監梁偉強博士(左四)、知識交流學院副總監(學術及中國事務)周家賢教授(左一)和知識交流學院副總監鄺家麒博士(左二)與協辦機構文體旅發展研究中心和大灣區醫療專業發展協會代表合照。 梁偉強博士(前排左)與文體旅發展研究中心總幹事何承鍇先生(前排右)簽署合作備忘錄。何順文校長(後排左四)和香港旅遊業議會主席譚光舜先生(後排右二)見證。 超過100位來自文化、體育和旅遊界的代表連同恒生大學的師生參與「文體旅合一、綻放無限可能」研討會。

2025年10月3日 恒生大學共有八位學者躋身史丹福大學最新發布的全球前 2%頂尖科學家排行榜,足證他們在多個領域的學術貢獻獲得國際肯定,學術著作廣獲引用。上榜學者名單如下(按姓氏英文字母排序):知識交流學院副總監(學術及中國事務)周家賢教授計算機科學系客席教授錢玉麟教授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鄺英豪博士經濟及金融學系客席教授劉志強博士跨學科學院訪問教授Tristan McCowan教授常務暨學術及研究副校長莫家豪教授商學院院長朴勝虎教授經濟及金融學系客席教授黃永強教授名單由史丹福大學的專家團隊編製,依據學術文獻採用綜合引文指標,包括文章被引用次數、衡量個人科研成果的h指數及合著文章等,評估各領域的學者在年度內的研究表現。 

2025年10月1日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76 周年,香港恒生大學今早於校園舉行升旗儀式,逾 250名恒生大學成員出席,包括恒生大學管理層、教職員及學生等。升旗儀式由恒生大學學生組成的升旗小組負責。升旗小組成員、現就讀精算及保險(榮譽)理學士的陳靖樂表示:「我在中學時已參加民眾安全服務隊少年團儀仗隊,負責升旗儀式。很高興能在大學延續這份熱誠和對國家的責任,並與升旗小組成員分享所學知識與經驗,希望能夠精益求精。」修讀心理學(榮譽)文學士課程的羅珏璇表示,國旗是國家的象徵,自己能夠成為加入升旗小組並守護這一象徵,令她深感榮幸和自豪。她期望向大學其他持份者傳遞愛國精神,加強對國家的情懷及歸屬感。 逾 250名恒生大學管理層、教職員及學生出席升旗儀式。 升旗儀式由恒生大學學生組成的升旗小組負責

2025年9月19日 為慶祝香港恒生大學45周年校慶,並為「校園策略發展基金」籌募發展經費,香港恒生大學於昨日(9月18日)假香港大會堂舉行「不一樣的平凡」音樂會。音樂會邀得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博士擔任主禮嘉賓之一,表演嘉賓陣容鼎盛,包括恒生大學校務委員會主席鄭慕智博士、勝道集團主席孫漢明博士、何猷亨先生、徐傳順博士及香港大歌劇院歌唱家等獻唱多首名曲。鄭慕智博士聯同恒生銀行獨立非執行董事長鄭維新先生及香港賽馬會前主席周永健博士一同獻唱。校長何順文教授更與音樂會顧問委員會聯席主席潘燊昌博士、袁天凡博士,以及師生、校友和其他嘉賓表演,一起演出嶄新鼓樂。校董會主席施穎茵女士感謝各位參與音樂會的友好,一同見證恒生大學45周年校慶的重要時刻,大學有今日的成績有賴各界人士的熱心支持及慷慨捐助。鄭慕智博士表示,2023年首次順利舉辦音樂會,大家給予大學鼓勵,今年為慶祝45周年校慶再接再厲舉行音樂會,以歌聲唱好恒生大學。何順文校長透露,今次音樂會目的是為「校園策略發展基金」籌款,主要用於修葺近半世紀歷史的M座大樓、拓展其他校園發展項目,以配合學生人數持續上升及大學開辦更多創新課程的需要。同時,大學亦希望透過是次大型音樂會加強聯繫校友,凝聚更多校友力量。潘燊昌博士及袁天凡博士稱,是次音樂會感謝社會各界的支持及參與,並展現出恒生大學同仁凝心聚力的力量,為大家帶來一個「不一樣的平凡」晚上。是次音樂會除了上述星級嘉賓外,亦邀得香港創意音樂學院管弦樂團與恒生大學小交響樂團合作,以及由師生組成的合唱團演出,藉此促進跨代合作與文化交流,培養年青人的多元發展。活動詳情:https://hsuhkconcert.hsu.edu.hk/ 蔡若蓮局長(左二)、施穎茵女士(右二)、鄭慕智博士(右一)及校長何順文教授(左一)慶賀香港恒生大學45周年校慶「不一樣的平凡」音樂會。 主禮嘉賓團為香港恒生大學45周年校慶「不一樣的平凡」音樂會主持揭幕儀式 音樂會顧問委員會聯席主席潘燊昌博士(左四)、袁天凡博士(右二)、何順文校長(右三)、音樂會顧問委員會委員鍾志平博士(左三)為大家帶來嶄新鼓樂,將現場氣氛推上高峰。 (左起)鄭慕智博士、周永健博士及鄭維新先生獻唱多首經典金曲 一眾嘉賓齊聲大合唱,為音樂會謝幕。

2025年9月12日 香港恒生大學在2025-26學年,獲研究資助局本地自資學位界別競逐研究資助計劃資助19個項目,資助金額合共1,267萬元,較2024-25學年的1,038萬港元增加20%,突顯了恒生大學的學術地位日益提升。恒生大學獲資助項目涵蓋15 個「教員發展計劃」和四個「跨院校發展計劃」項目,整體成功率為34.6%,高於29.1%的界別平均水平,在四所自資大學中最具競爭力。恒生大學在「跨院校發展計劃」中成功率達66.7%,為自資大學之冠,資助總額也居首。恒生大學繼續在多個學術範疇表現優異,其中在「商科學科小組」獲資助項目在自資大學中最多,份額達32.7%。大學在「工程學學科小組」和「自然科學學科小組」亦表現出色,成功率分別達45.5%和66.7%,反映大學研究工作的多樣性和質素。綜觀全校,決策科學學院繼續表現突出,佔恒生大學資助項目一半以上,包括八個「教員發展計劃」和一個「跨院校發展計劃」。常務暨學術及研究副校長莫家豪教授表示:「恒生大學在爭取競逐研究資助方面持續進步,反映大學在各學科促進創新和具影響力研究的承諾。作為一所年輕的自資大學,我們為見證大學的努力和成就感到自豪,並繼續致力推動教育和研究發展,為社會作出貢獻。」詳情請瀏覽研究資助局網頁:https://www.ugc.edu.hk/big5/rgc/funding_opport/fds/funded_research.html 及 https://www.ugc.edu.hk/big5/rgc/funding_opport/iids/funded_research.html 。

2025年9月4日 香港恒生大學今日舉行2025-26學年新生入學禮,歡迎逾2,200名本科新生和50名海外交流生。恒生大學校長何順文教授致辭時表示,踏入VUCA時代,世界處於不穩定(Volatility)、不確定(Uncertainty)、複雜(Complexity)和模糊(Ambiguity)的狀態中。面對地緣政治關係緊張、人口老化、經濟結構轉型、貧富差距擴大、氣候變化、環境永續及人工智能崛起,學生應該為瞬息萬變的世界做好準備。何校長分享道:「人工智能的持續發展重塑職場生態,許多現有職位或被科技取代。同時,在大家尚未能想像的領域將湧現無數新機遇,特別是那些屬非結構化判斷、個人化關顧與原創思維的領域。往後,終生從事同一項專業或行業的機會較微,大家應培養正確的價值觀、態度與可轉移能力裝備自己,提升適應力及靈活度,以應對多變的未來。」何校長強調,大學教育的意義遠超於獲取知識和技術,以及為就業作準備,更是建立尊重、誠信、勤奮、責任、同情心、毅力與團結等個人核心價值的自我探索旅程。他勉勵學生投入不同學習機會,發掘熱忱所在,建立明確的價值觀,逐步蛻變成長,找到意義和滿足感。恒生大學學生會會長莊恭奮致辭時表示,每位新生均會面對自己的「十字路口」。他深信知識將成為「指南針」,鼓勵大家打穩學業基礎,並勇敢跳出舒適圈,發掘個人潛能,他亦建議新生積極加入學生組織,參加各類課外活動及比賽,擁抱未知,捉緊每個機會,迎接充滿希望的未來。此外,恒生大學於同日舉行研究生迎新日,歡迎逾760 名新生入讀碩士課程。活動以「學領未來,創想無界」為主題,邀請校外和校內嘉賓主講專題,包括如何將壓力轉為動力、保障個人資料、防範電話詐騙、職涯支援,以及運動團隊和活動簡介等。何校長致辭(文字完整版,只有英文):連結 何校長於新生入學禮歡迎一眾新生 恒生大學舉行新生入學禮,歡迎逾2,200名本科新生和50名海外交流生。 何校長勉勵學生投入多元學習,發掘熱忱所在。 莊恭奮相信每位新生均會面對自己的「十字路口」,深信知識將成為大家的「指南針」。

2025年8月30日 由恒生大學金融分析與金融科技課程二年級學生華安妮、經濟及金融學系金融科技團隊代表李紫輶女士,以及香港大學學生組成的隊伍,憑出色表現於香港科技企業家旗艦培育計劃「數碼港‧大學合作夥伴計劃2025」中奪冠,獲港幣10萬元種子基金。恒生大學隊以「Crux ESG by CoreFlow」項目參賽,運用創新監管科技,通過人工智能技術,為企業可持續發展監管報告提供自動化流程解決方案。團隊在經濟及金融學系副教授鄭會榮博士領導下躋身全港20強,獲資助前往美國矽谷德雷珀大學參加為期10日的創業集訓營,並在「集訓營模擬項目推介比賽」中再下一城晉級五強,以及獲得「最具協作精神團隊獎」。該項目最終奪得冠軍,獲數碼港創意微型基金10萬港元,作為用於原型開發的種子資金。此項卓越成就充分印證恒生大學在推動尖端金融科技教育及相關領域發展方面的領導地位。 恒生大學團隊成員與鄭會榮博士(右二)。

2025年8月22日 恒生大學心理學(榮譽)文學士三年級學生盧凱昭和楊迪瑤,參加由香港紅十字會於2025年8月22日舉辦的「心之旅創新玩法設計大賽2025」,奪得大專及職青組別金獎及一萬港元獎金。參賽者透過為《心之旅》桌遊設計新玩法,鼓勵青年探索自我情緒及學習情緒知識。恒生大學團隊憑藉以減少負面情緒為主題的桌遊設計,擊敗20多支參賽隊伍脫穎而出。 恒大學生楊迪瑤(左一)及盧凱昭(右二)與陳廷驊基金會項目總監楊惠婷女士(右一)合照。

2025年8月22日 香港恒生大學於今日(8月22日)舉行迎新日,歡迎逾2,200名一年級和高年級本科新生,並正式開展一系列迎新活動。今年主題為「New Game+ : Awaken Your Uni Power」,鼓勵新生把握成長與探索的機會,解鎖潛能,迎難而上,享受大學生活。恒生大學副校長(教學及學生體驗)符可瑩教授致歡迎辭時表示,期望大學旅程喚醒新生們的獨立性、熱情及勇氣,尤其以熱誠作為成長的指南針,利用勇氣跨越各種障礙與挑戰,積極抓緊各種機會,盡情投入大學生活。校長何順文教授在大學迎新網頁撰文,勉勵學生把握每一個學習、服務和個人發展的機會,積極投入學習與社群生活,發揮潛能。他相信,大學教育的目的不僅是讓學生為了日後就業而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裝備學生帶着自信和堅韌的心志,迎接未來的挑戰和機遇,成為具責任感的全球公民,找到人生目標和滿足感。恒生大學學生事務總監張佩思博士在大學迎新網頁撰文時表示,希望學生在這段寶貴的時光不僅學有所成,更能培養出智慧與關懷的心,成為能夠肩負社會重任的未來領袖。多個大學部門、學生團體及組織於迎新日設置攤位宣傳,並舉辦校園定向及運動嘉年華等活動,向新生介紹大學的學習環境、支援服務及康樂設施,幫助他們深入了解校園生活,邁向嶄新的學習旅程。何順文校長、幾位副校長和學院院長也拍攝錄像,以兩文三語歡迎和鼓勵新生。請按此觀看錄像。  恒生大學為逾2,200名一年級和高年級新生舉行迎新日,讓他們投入精彩的校園生活。 何順文校長和管理層走訪各個學生組織攤位,鼓勵新生積極投入嶄新的學習與社群生活。 新生積極投入參與恒生大學校園定向及體育嘉年華等活動,增進對大學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