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報財經新聞 07/12/2013 三中會推系統性改革之路 李元莎、何順文 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全面改革的決定涵蓋了16 個領域,列舉了60 項具體任務,從而在文本上形成一個包括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的系統性改革方案。這一系統性特徵,即奠定此次改革方案在內地改革實踐的政治話語體系的重要地位。 因為,內地開始改革35 年以來,一直是採取摸著石頭過河的漸進式發展,其間也不斷頒布了很多綱領性和整體性的發展改革規劃,卻從未如此明確的將各個社會領域統攝在一個檔之中。 這一系統性檔的出台,一方面是內地社會經濟發展的內在需要,經濟與政治、文化和社會等聯通互動的結果。另一方面,文本本身的系統性集成固然不易,但是執行落實更是真正挑戰所在。中央決策層和有關部委機構,在長期的漸進修補式路徑下形成的行政模式,不會因一紙檔而根本扭轉。而內地長期存在的地方行政行為與中央決策偏離,在這一系統性改革模式下,無疑也需要更多政治智慧進行整合。 經改仍屬核心 為突破中央和地方兩層行政體制的歷史慣性和惰性,在肯定改革方案的系統性同時,把握其改革重點則是關鍵。否則在系統性的名義下,很容易形成各自為政、無的放矢的局面。而內地改革歷史上多次的左右路線之爭,也很容易利用系統性改革的名目借屍還魂,造成新的社會動盪。這一系統性改革的悖論,恰恰是內地社會發展路徑的複雜和微妙之處,也是整體社會發展能否平穩發展的要害。 在這一點上,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文本進行了比較好的表述。即在在改革重點上,明確提出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改革的核心問題則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這些表述雖然基本都是老生常談,但是在此次的系統性改革的整體表述中,在保持有關政策一致性的同時,也賦予了新的政治含義。 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的基本特徵,就是各項商品的價格主要由市場決定,這包括勞動力、資本、資源、土地等要素價格。這在現階段的內地,是市場真正發揮作用的關鍵所在就是各種要素價格。這一點在內地改革30 多年來一直沒有根本突破,尤其是土地為主的的自然資源,和以銀行資本為主的金融資源。如果再過10年,仍是現在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制度和國有銀行控制金融資源的模式,則基本可以說市場仍然沒有發揮決定性作用,甚至說改革是基本不成功的。 在系統性改革的宏大主題下,改革的操作卻是具體和專業的。以金融資源為例,利率市場化和滙率自由化,即是資金要素價格改革的基本方面。具體而言,即是利率管制放開和資本賬戶開放,另外還涉及建立債券市場、擴大期貨市場以及金融對外開放等。價格改革外,大規模放鬆市場准入,尤其是私人資本更大規模介入銀行等金融領域,則是市場機制的另一面。 改革實踐體系化 在系統性改革與現有政治決策機制矛盾衝突的背景下,設計和設立一個在現有政治框架內可以動員和決策系統性改革問題的機構,即成為這一系統性改革模式成功與否的關鍵之一。在近年關於恢復國家體制改革委員會各種動議不斷的情況下,此次三中全會決定設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負責改革的總體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這一領導小組的設立,在吸納有關恢復當年體改委和體改辦的建議之上,通過更高層次的機構設立推進改革的制度創新。 按此前慣例,各類中央級別的領導小組多屬於議事協調機構,而不具有直接的政策決策和行政執行機制。同時,這些領導小組往往職能單一,開會也不頻繁。而此次的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則涵蓋了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等各個方面;而涵蓋涉及方方面面的各大領域,其會議機制也不可能不頻密。目前這一小組的組長人選尚未公開,但是公認其人選將最高核心領導層產生。其權威性和執行力,應該會有基本的保障。 這一領導小組的成立,還具有深厚的政治意識形態含義,即內地決策層,已經開始有意識的從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歷史經驗教訓中,獲取政治智慧和能量。這一方面是因為現在的決策層的職業生涯,基本與改革同時展開,另一方面,也是內地改革歷經三十年的確積累了體系化的政治資源。從一定意義上講,三十多年的改革實踐已經形成了一個改革機制的自足歷史體系。這一點在內地重視歷史、重視傳統和政治血統的政治話語下,具有更為深遠的歷史含義。 李元莎為美國麻省大學商學院助理教授 何順文為澳門大學教授兼香港公司管治議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