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報財經新聞 31/8/2013 內地保增長萬億投資重啟動 李元莎、何順文 內地經濟無法保持高速增長已成定局之下,保證一定的增長速度,或者用官方語言──穩增長,仍是經濟政策的核心目標;而自今年8 月以來,各種政府舉措已經表明,新一輪拉動經濟增長為目標的政府主導性投資已經啟動。雖然未如數年前全球金融危機之時,全力推進四萬億投資的高調,但其規模仍達到萬億級別。投資、出口、消費三頭馬車之中,內地政府似乎只對投資一途得心應手、不離不棄。 另一方面,決策層對於投資刺激經濟可能產生的地方債務、投資低效、產能過剩等負面效應也心知肚明。所以,近期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的公開講話中,即提出要繼續發揮好投資對穩增長的關鍵作用,保持合理的投資增長,實質是避免投資規模過大,引發產能過剩;要保證有限的政府投資投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以避免投資低效;另亦特別指出,今後將擴大市場准入,破除民營企業的玻璃門,引導民間投資通過多種途徑進入基礎設施、基礎產業和公用事業等領域,避免地方債務過快增長。 投資以長帶短 內地政府投資低效已是公開的秘密,並成為制約經濟持續增長的瓶頸之一。世界銀行即在今年中發布的報告中稱,中國的高投資率可能無法維持,而如果投資在缺乏管理的狀態下無序撤出,則會導致中國經濟急劇減速,且如果投資回報率無法達到預期,很多發展專案的還貸將受到威脅,屆時中國可能將被迫介入解決壞賬問題。由此,此輪投資拉動中,以長帶短的政策思路已然清晰。 以長帶短,即選擇那些既能長期優化經濟結構,又能短期起到拉動投資和經濟增長作用的領域,比如棚戶區改造、中西部地區鐵路建設、市政基礎設施和地鐵公共交通建設等;其中城市基礎設施,如市政地下管網建設和改造、污水和生活垃圾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以及地鐵、輕軌等大容量公共交通系統建設等,都是涵蓋重點之一。 另一投資新重點,則是之前基本沒有涉及的環保投資。據環保部透露,內地將投資1.7 萬億元(人民幣.下同),開展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另將投入2萬億元進行水污染治理。 投資本質是資金的遊戲,融資是投資的前提。此次投資活動集中的城市基礎設施,按照內地政府事權劃分,應有地方政府負責。而在經濟下滑、債台高築之下,地方政府只能依靠土地出讓金收入,這也是內地近期房地產重新亢奮的根本原因之一。但是土地買賣終非長遠之計,無法支撐投資活動的持續有效進行。 此前,市場普遍存在預期,隨着新一輪投資計劃啟動,貨幣政策亦會跟隨放鬆。但是,8 月份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公開發言,指中國經濟增長內在動力還很強,今年下半年仍將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在穩健的貨幣政策之下,信貸擴張已無可能,只有通過直接融資,重點通過地方債和企業債擴容,以及政策性銀行支援來解決資金問題。值得特別關注的是,吸引民間資本參與經營性項目建設與運營將成為此次投資的新亮點。 融資新變奏:吸引民間資本 民間資本投資鐵路、機場等基礎設施有所放開,就在8 月,國務院還出台了鐵路投融資改革檔,以吸引民間資本。現在的問題是,基礎設施投資回收時間長,民間資本進入後亦難擁有收益分配權和話語權,致使其對於投資充滿顧慮。在吸引民間資本方面,地方政府更為積極和現實。例如,武漢市鼓勵民資參與公路、橋樑、隧道、水廠、污水處理廠等的建設;北京則將把軌道交通、城市道路、綜合交通樞紐、污水處理、固廢處置和鎮域供熱等六大基礎建設領域列為試點,擬推出126個項目,引進社會資本1300億元。 在逐步實施投資拉動和結構調整的同時,決策層出於為經濟持續增長提供動力的考慮,也在醞釀啟動實質性的經濟體制改革;其中準備較為充分的財稅、金融、能源等領域改革有望率先啟動。7 月下旬起,國務院已經先後推出放開貸款利率管制、營業稅改增值稅擴至全國、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促進資訊消費、金融支援小微企業發展、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等一系列政策和改革舉措。 然而,要真正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進而推動經濟結構轉型目標,需要實在的體制性變革。回顧歷史可以看到,經濟體制改革只能在啟動於經濟低迷期,面臨層層壓力才能衝破重重阻力。 如今,經濟增長壓力空前,在希冀通過投資拉動解決短期增長速度問題的同時,真正市場機制的根本性作用,才能做到經濟可自我持續增長。 李元莎 美國麻省大學商學院助理教授 何順文 香港公司管治議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