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華早報 12/8/2013 「不可思議」的橫琴澳大新校區 何順文 澳門大學原本的校園非常細小–約二十分之一平方公里。近年,澳大發展迅速,但澳門缺乏土地資源。 廣受環球矚目的粵澳合作的標誌性專案,橫琴島澳門大學(澳大) 新校區,經過三年半的建造,終於2013年7月20日完工交付特區政府,並從該日起依照澳門特區法律實施管轄。 隨著新校區啟用,澳門面積擴大了約一平方公里,是重要和具有歷史意義的時刻。這也是澳門與國家發展上一個重要歷史里程碑。新校區不僅為澳大今後邁向一流大學奠下基礎,提升了澳門及大中華高等教育的層次,更向全世界展示了「一國兩制」的靈活、創新及潛力。對很多人來看,這是個「不可思議」的轉變。 澳門大學原本的校園非常細小–約二十分之一平方公里。近年,澳大發展迅速,但澳門缺乏土地資源,澳大進一步的拓展成為一流大學因而受到限制。現在回望過去,解決這個缺乏土地資源問題的方案似乎是一個奇跡。 位於澳門氹仔的西面,隔著一條約250米闊的狹長河道,對面就是尚未開發的大橫琴島,屬於廣東省珠海市。在2008年,澳大向澳門特區政府提交了一份計畫書,建議幾個建新校區的地點,其中包括租用橫琴島上其中一塊土地;澳大還要求在新校區工程完成後,校區可依照澳門特區法律實施管轄。澳門特區政府和中央政府就這個建議展開了複雜的商談,因為如果這樣做,澳門及內地需要重新劃分管轄邊界。 經過複雜的討論和獲得中央、廣東省、珠海市及特區政府的全力支援下, 在2009年6月27日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決議,授權由澳門特區政府依照澳門特區法律實施管轄建成後的橫琴新校區。新校區的隆重奠基儀式于2009年12月20日在新校區土地上舉行,由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廣東省委書記與澳門特首等陪同下主持。經過一連串史無前例的批准,未開發的橫琴島也由一片蕉林綠野迅速有序地演變成為中國其中一個最創新的粵港澳合作示範區。 根據協定,澳門特區政府支付十二億澳門元(約一億五千萬美元),以租賃新校園的土地,使用權至2049年(可續期)。新校園的建設涉及總投資約一百零二億澳門元(約十五億美元),由特區政府支付。 與澳門咫尺一水之隔,新校區位於蔥綠秀麗橫琴島東部邊緣,占地約1.1平方公里,比原校區大20倍,己蓋建80多座建築物,可容納約一萬二千名學生。新校區內將會推行亞洲最具規模的住宿式書院制度,設立約10所住宿式書院。澳門與新校區之間興建一條約一公里多長的河底隧道連接,從澳門一方可全天候隨時進出校園,沒有邊檢阻隔,非常方便。 新校區的主設計師是由大中華地區著名建築設計師、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總設計師何鏡堂院士擔任。建築風格溶合了「嶺南文脈、南歐風情」。新校區成為地區內最具特色及最先進的校園之一。 這不僅是一項校園的建設工程,更具有在「一國兩制」框架下,落實粵澳更緊密合作的重要戰略意義。此外,此計畫是「一國兩制」 框架下的一個突破性概念。新校區可視為澳門特區領土在橫琴伸廷;與橫琴島上的其他地區不同,新校區受澳門特區政府的法律管轄並分隔管理,而橫琴島將變為「一島兩制」的地區。 「一國兩制三體」的「橫琴模式」已超出一般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概念。 新校園計畫也是前所未有和艱巨的,因為其建設涉及到跨境施工、兩地標準、雙重法律及多方協調,亦為管理模式及法律制度帶來創新,進一步發展「一國兩制」。同時,此跨境專案所累積的管理經驗有助粵澳港將來發展更大型的跨境合作專案。橫琴模式對發展已到了瓶頸階段的香港特區來說,也具有重要參考價值。事實上,這個模式將來也可考慮應用在其他國家內。 這個「不可思議」的澳門轉型經驗也可帶來新啟示:在「一國」的大原則下,思想可以再解放創新。 (作者為澳門大學副校長 (學術) ,前任香港中文大學會計學院院長及香港浸會大學商學院院長,文章只代表筆者個人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