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報財經新聞 10/8/2013 澳大橫琴新校區一國兩制新突破 何順文 澳門特區正經歷一個一些人認為不可思議的轉變。 萬眾矚目粵澳合作的標誌性項目——橫琴島澳門大學(澳大)新校區, 經過三年半建造, 終於2013 年7 月20 日完工交付特區政府,並從該日起按照澳門特區法律實施管轄。 隨着新校區啟用,澳門面積大約擴大了一平方公里,是重要和具有歷史意義的時刻,這也是澳門與國家在發展上的一個重要歷史里程碑。新校區不僅為澳大今後邁向一流大學奠下基礎,提升澳門和大中華高等教育的層次,更向全世界展示了「一國兩制」的靈活、創新和潛力。 自1999年回歸祖國以來,在「一國兩制」政策下,澳門特區經歷了顯著的變化,經濟發展取得巨大成就,人均生產總值是亞洲數一數二。近年,澳門經濟強調走向多元化,因此高等教育也必須擴大規模和提高質量,以回應社會各方面人才資源短缺的挑戰。澳門政府明白,澳門必須成為一個國際知識城市,而擁有一所一流大學,才能把發展提升至另一個新台階。 路氹橫琴一水之隔 澳門唯一的公立大學澳大自成立三十多年以來,已在本區發展為享有一定聲譽的高等學府。為了滿足上述需求,把握機遇,澳門政府近年通過實施積極政策,大力推動澳大的發展。這一政策方向不僅有助澳門在知識經濟和全球化的社會中佔據有利地位,也有助其逐步建成世界旅遊、休閒和文化中心。 政府致力於發展高等教育,其中一個重要體現,就是2009 年支持澳大的橫琴新校園計劃。 按土地面積計,澳門只是一個很小的地方,只有29 平方公里,人口接近60 萬,而澳大原有的校園也非常細小,大約只有二十分一平方公里。近年,澳大發展迅速,可惜澳門缺乏土地資源,澳大要進一步拓展成為一流大學,便受到頗大的限制。回望過去,解決這個缺乏土地資源問題的方案,可說近乎一個奇蹟。 從地圖上看,澳門路氹(氹仔與路環)的西面,對着的正是尚未開發的大橫琴島,屬於廣東省珠海市,路氹與橫琴,兩地只隔着一條約闊250 米的狹長水道。2008 年,澳大向澳門政府提交一份計劃書,建議幾個興建新校區的地點,其中包括租用橫琴島上其中一塊土地;澳大還要求在新校區工程完成後,校區可按照澳門特區法律實施管轄。 於是,澳門特區政府與中央政府就這個建議,展開複雜的商談;複雜之處,在於如果一旦實行,澳門與內地便須要重新劃分管轄邊界。 2009 年1 月,當時的中國副主席習近平到訪澳門,大學獲悉橫琴校區可能會作為粵澳聯合開發橫琴島的「先行先試」項目。經過複雜的討論,並在中央、廣東省、珠海市和澳門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在2009 年6 月27 日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決議,授權由澳門特區政府按照澳門特區法律實施管轄建成後的橫琴新校區。 新校區的隆重奠基儀式於 2009 年12 月20 日在新校區土地上舉行,由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廣東省委書記和澳門特首崔世安等人陪同下主持。胡錦濤表達了他對澳大成為一流大學的高度期望,還贈予澳大「愛國愛澳、博學篤行」的八字題辭。 隧道連接隨時進出 根據協議,澳門特區政府須支付十二億澳門元(約一億五千萬美元),租賃新校園土地,使用權至2049 年(可續期)。新校園的建設涉及的總投資金額約為一百零二億澳門元(約十五億美元),由特區政府支付。 同時間,2009 年8 月中央政府批准《橫琴總體發展規劃》,以促進粵港澳三地經濟的融合。為了實施該發展規劃,廣東省政府和澳門特區政府於2011 年3 月在北京簽署《粵澳合作框架協議》,其中一個重點項目是共同開發橫琴島;橫琴島將逐步建設成為探索粵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範區,以及深化改革開放和科技創新的先行區。 在通關與海關監管方面,計劃是「口岸分線」管理,即在橫琴和澳門之間設置一線口岸,而在珠海和橫琴之間設置二線口岸;一線管人寬、二線管物嚴。這使世界各地貨物可以免或以低關稅進入橫琴島,這種方式仍未在國內試驗。 經過這一連串史無前例的批准,未開發的橫琴島由一片蕉林綠野,迅速有序地演變為中國其中一個最大和最創新的試驗場。如在休閒旅遊、商業金融服務、文化產業、高科技研究、傳統中醫藥和健康產業上,已經吸引了大量的國內外投資。至於最為矚目的項目,必數澳門大學新校區,校區將與橫琴島分隔,受澳門特區法律管轄。 與澳門咫尺一水之隔,新校區位於翠綠秀麗的橫琴島東部邊緣,佔地約1.1 平方公里,比原校區大二十倍,已蓋建八十多座建築物,大約可容納一萬二千名學生。澳門與新校區之間興建一條約一公里多長的河底隧道連接,從澳門一方可全天候隨時進出校園,沒有邊檢阻隔,非常方便。 嶺南文脈南歐風情 新校區的主設計師是由大中華地區著名建築設計師、2010 年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總設計師何鏡堂院士擔任。為建造一個綠色環保、節能高效和獨特的校園,整體規劃強調「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現代化、訊息化」、「園林式布局」和「糅合中西文化」五個設計原則和理念;建築風格則融合了「嶺南文脈、南歐風情」,新校區成為區內最具特色及最先進的校園之一。 八十多幢建築物中,大多數的建築物有連廊相接,鼓勵步行。為了減少污染,單車將成為校園內主要的交通工具,所有私人車輛只能於地下層停泊或行駛。設計的其中一個目標,是盡量縮短學生住宿步行至學習地點的時間。 配合落實其結合專業、通識、研習與社群的「四位一體」本科教育模式,新校區內將會推行亞洲最具規模的住宿式書院制度,設立八至十二個住宿式書院,在課堂以外讓師生能夠聚首一起,彼此之間經常作交流互動。這個制度把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結合一起,目的在於加強學生的獨立思考、整體合作、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及領導能力,以及重拾教師對學生牧養教化的角色。 利用全天候、多方位的方式來培養優秀人才,以能實現「環境育人」的教育理想。 澳大新校區有利於澳大發展成一所國際一流大學,為澳門和大中華地區培養優秀人才,也有助促進澳門產業的多元化。這不僅是一項校園的建設工程,更具有在「一國兩制」框架下,落實粵澳更緊密合作的重要策略意義。 此外,新校園計劃是「一國兩制」框架下的一個突破性概念,體現了中央政府對澳門特區長期發展的支持。新校區可視為澳門特區領土在橫琴伸延;與橫琴島上的其他地區不同,新校區受澳門特區政府法律管轄,並分隔管理,而橫琴島將成為「一島兩制」的地區。 「一國兩制三體」的「橫琴模式」,已超出一般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概念。 新校園計劃為澳大轉型成為國際公認的優秀大學提供了千載難逢的契機。這一轉型的重要性,不僅代表澳門、大中華地區和亞洲在高等教育的進步,更為大中華地區內很多高校的改革發展提供新啟示和參考。 新校園計劃也是前所未有的艱巨,因為其建設涉及跨境施工、兩地標準、雙重法律和多方協調,亦為管理模式和法律制度帶來創新,進一步發展「一國兩制」。同時,此跨境項目所累積的管理經驗有助粵澳港將來發展更大型的跨境合作項目。 橫琴模式概念嶄新 橫琴模式對發展已到了瓶頸階段的香港和台灣地區來說,也具有重要參考價值。香港可用地面積有很大的制約,深圳可考慮橫琴澳大新校區的做法,如得到中央政府支持,將部分地域租予香港特區使用管轄。此外,台灣要走出經濟局限,也須與內地創新合作,福建的平潭島可以租予台灣發展。事實上,這個模式將來也可考慮應用在其他國家內。 在二十世紀很少人會想到,澳門這個小城有一天會在亞洲成為發展最快的城市之一,以及在高等教育領域上擔當重要角色。誰也沒有想到,二十一世紀初,澳門會向中國內地「租賃」一塊土地建立一所國際一流大學。 這個「不可思議」的轉型經驗也可給世人一個新啟示——在「一國」的大原則下,思想可以再解放創新,很多「不可思議」的課題都可以商議。 作者為澳門大學副校長(學術)、前任香港中文大學會計學院院長、香港浸會大學商學院院長;文章只代表筆者個人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