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 26/11/2015 袁國強:了解世界訂下願景 法治精神彰顯公義 嘉賓:袁國強司長 主持:何順文校長、許栢倫 日期:二○一五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本集嘉賓是香港特區政府律政司司長袁國強資深大律師。加入政府前,他是一名執業大律師,曾擔任香港大律師公會主席、廉政公署貪污問題諮詢委員會委員,以及交通諮詢委員會主席等多項公職。 學習心態不怕吃虧正面求問追求進步 袁司長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出生於香港,少年時家住黃大仙徙置區,幸而入到一所很好的官立中學。他直言自己中六以前的成績都很普通,會考成績亦未見突出,直到預科時期才發掘到讀書的興趣。他憶述中學的老師們均很用心教學,也很關心學生,經常鼓勵他們放膽嘗試不同的活動,同學共同學習的氣氛濃厚。他中二已開始學習自己造獨木舟。 談到生涯規劃,袁司長指出中學時已參加由學校主辦的就業講座,通過法律界人士的分享,他了解到行業的運作,並產生興趣。由於當年家境不是太好,他希望選擇一個自己喜歡而又能維持一定生活水平的學科,雖曾考慮修讀歷史或城市設計,最終他選擇了法律。他在一九八三年順利考入香港大學法律系,並於一九九五年開始執業大律師的生涯。 被問及年輕人初出道須注意的地方,袁司長根據自己的經驗勸勉年輕人不要怕吃虧、不要怕問問題,並要以正面的態度去看待事物,努力尋求改善空間。他指出律師經常要翻閱自己多年前所做的文件,並笑言如果閱讀這些舊文件時不覺得以前做得差,那就代表自己沒有進步過。他也提及初出道時會替其他大律師做研究和找案例,他不怕吃虧亦不求回報,只望能從中吸取知識和經驗。他亦指出大律師之間的交流甚為重要。 領袖要有願景眼光長遠規劃當機議決 袁司長指出當律師固然要精通法律,但也要了解世界和社會的運作方式,因為法律不能從現實生活和整個社會環境中抽離。他希望通過律政司司長的角色,從法律的專業角度面向更大的社會。他指出政府的工作給他很好的機會去處理一些特殊事情,如哄動一時的「斯諾登事件」,所獲得的經驗和知識是無法從私人執業中得到。 談及領袖的核心元素,曾當過大律師公會及交諮會主席的袁司長認為領袖要有願景,眼光要放遠,並要為組織作十年至二十年的發展規劃。另外,領袖要樂於接觸不同的事物及聆聽不同人士的聲音。處身於香港這個國際都會,公共領袖除了要知悉本地發生的事情,也要了解外地事情對香港的影響。從不同角度去聽取意見後,要訂立大方向,並實踐計畫。他指出每一個政策或計畫定會有人支持、反對和沒有意見,因此在虛心聆聽他人意見以外,亦要有信心做自己覺得是對的事情。即使最後發現做錯了決定,仍然比下不了決定而令組織失去大方向為好。 袁司長指出律政司司長需要為香港維持國際化的形象。因此,他着力與外國的法律組織保持聯繫,加強香港的對外網絡。何校長曾在某個外交酒會中聽過袁司長的演說,認為他是一位具幽默感的領袖。袁司長表示在適當的場合中,用一些比較幽默的方法傳遞訊息,讓氣氛不用太緊張,效果可能會更好。 袁司長留意到現時有不少香港人擔憂法律會跟政治扯上關係,他認為當中的原因是現今資訊和社交媒體發達,以致一些未經詳細分析的講法在社會廣泛傳播,並形成一些不實的訊息。他建議大家對不同的講法要依據實質證據或邏輯,作獨立客觀分析。 法治有利社經發展多了解各法律體系 何校長問到在人類文明發展的過程中,究竟法律是過分保護現有資本主義制度而加劇了貧富懸殊,或是法律是最終的答案?袁司長指出法律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有其不同的定位和作用,並舉例指在五、六十年代開始,很多人均認為法律有助經濟發展,也有很多研究指經濟發展與當地法治的好壞是成正比的。但他承認當經濟發展迅速時,不免會出現貧富懸殊等社會問題。在這些時候,他認為可運用法律來彰顯社會公義,例如通過法律來協助處理人權和基本需求等問題。他也指出法律不是社會問題的唯一答案。 袁司長認為修讀法律的年輕人必須對這學科有興趣,但讀法律後並不代表將來一定要當律師。根據外國的經驗,許多法律系畢業生從事商界或政府的工作,但這不會造成錯配,因為法律是一種能放諸不同工作的思維訓練。 袁司長認為現在讀法律跟以往有所不同,當中涉及三個因素,包括全球化、地域融合,以及科技發展。他指出以前的律師只要熟悉香港或英國的普通法便可,但由於以上提及的原因,現今客戶的案件多不局限於一個經濟體,因此律師及法律學生需要認識不同法律體系,以協助客戶。當中有兩個重點,即國際私法和比較法,正變得日益重要。 感恩興趣變成事業尋求修補社會裂痕 袁司長點播了陳奕迅主唱的《人生馬拉松》,他很喜歡這首歌的歌詞,認為它對不同年紀的人都有激勵的作用。另外,他推薦了Tom Bingham的著作《The Rule of Law》。他留意到社會近幾年經常提及法治,但不同人對法治的詮釋均有所不同。這本書的作者是英國資深法官及司法機關主管,與香港沒有太大聯繫,因而能讓讀者從客觀和抽離的角度了解他對法治的看法。書中內容淺白易明,沒有讀過法律的人也可通過此書加深對法治的了解。 何校長指書中提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也有談到「酌情」。袁司長指出法律確有酌情權,但為維護法治,行使酌情權時也要受相關的法律原則所規範,重點是在行使酌情權時不能與原先賦予這個酌情權的理念相違背。 袁司長認為生命中最開心就是找到自己喜歡的事,並將它轉化成自己的事業。至於未來的目標,他希望香港社會能盡快修補撕裂,達致更共融的社會。他笑言現世代年輕人比他的一代更精於用電腦上網,但他卻有信心能比年輕人更快地從圖書館裏找到一本書,說明了這不是能力而是成長環境的問題,不能硬將兩代人比較,兩代的不同思維也要兼顧。 最後,袁司長希望年輕人能多角度去看待問題,並鼓勵他們多到海外擴闊國際視野,這樣不論對個人成長或是未來事業發展也有正面影響。何校長認同袁司長的觀點,並勉勵大家要珍惜自己的地方,多包容不同意見,在分歧之下找尋更多共識。 下集嘉賓預告: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先生。 ----------------------------------------------------------   恒生管理學院與新城電台合作《校長與領袖同「恒」》節目,校長何順文教授每周邀請一位傑出領袖,與聽眾分享寶貴成長與成功領導經驗,提升年輕新一代的視野與價值觀。節目逢星期六上午十一時於新城知訊台FM997播出。歡迎瀏覽www.hsmc.edu.hk重溫。歡迎提供意見,請電郵至cpao@hsmc.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