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與領袖同恒 2014.11.29 嘉賓: 鄭慕智 主持: 何順文、許柏倫 日期: 2014年11月29日 首集的嘉賓是鄭慕智博士。鄭博士是香港一家著名律師事務所的首席合夥人,而且長時間於香港擔任多項公職,故有「公職王」的美譽。何校長與鄭博士多年前於浸會大學認識,並曾合作有關企業管治的研究與講稿,後來鄭博士擔任恒管的校董,與何校長共事。鄭博士熱心教育,最近忙碌於教統會與免費幼稚園教育委員會的研究工作,十二月中亦會帶領頌歌班,到地區為兒童的學習及成長活動籌款。 人才是香港最重要資源 鄭博士對教育的熱誠,源自於香港本身的環境。香港缺乏天然資源,人才至關重要。因此,鄭博士認為,於有限的人生中,投身年輕人的教育工作,是回報優秀的投資。從事教育的何校長對此表示贊同。 立志唸社工 誤打誤撞成律師 何校長認為人的成就,或多或少會受其少年生活影響。鄭博士年幼時就讀於有教會背景的中小學,其間接觸到聖經的教訓,學習到「與人分享」的精神。這理念對鄭博士影響深遠,令他在人生的追尋上,不僅限於事業,而在於能夠幫助別人,使生命更有意義,更為豐盛。 談到修讀法律的經過,鄭博士坦言,自己當初渴望從事社會工作,可惜公開考試成績稍欠,未獲取錄。於1969年,因緣際會,香港大學創立法律系,鄭博士面試成功考入。其後該學位入讀後才獲英國及香港律師會承認,於是鄭博士就誤打誤撞進了律師行業。 雖然當了律師,鄭博士亦不忘初衷,藉其專業幫助別人。鄭博士對自己的工作有個守則,就是每個帶著顧慮的客戶,離開他的工作間時,都是愉快稱心。何校長亦深有同感,他說每次與帶著不快事的同事同學會面後,都希望他們的憂慮可獲得解決。 恩師指導 以專業服務社會 何校長指出,對20至30歲的年輕人而言,遇到啟蒙老師是非常重要的,這位啟蒙老師可以是大學老師或者工作的上司。鄭博士表示,於擔任見習律師期間,得遇兩名啟蒙老師,教授他執業技巧之餘,亦懂得觀察宏觀社會。 律師行的創辦人亦對他有所啟迪,令他發展事業之餘,亦抽出時間服務社會。鄭博士從三位老師身上學會忠實待人,做好人際關係,以及妥善分配時間,並且了解培育下一代、薪火相傳的重要。 好領袖的三大條件 何校長提及出色領袖有一些共同的DNA。鄭博士認為一個好領導起碼有三個特質:以身作則、誠信待人、不畏困難。 鄭博士明言,好領袖不得以權壓人,而是需要以身作則,走在最前,令共事的人了解其理念,與之共同進退。誠信是成功領袖不可或缺的條件,承諾過的事情一定要辦到,切忌信口開河,方可獲得團隊的信任。領袖遇到挑戰、難題的時候,更不可退縮,而要站在最前,保障自己的團隊,尋求解決方法。 對於何校長提及權力容易使人迷失的問題,鄭博士認為領袖不應著重於權力,反而需要學會謙卑,聆聽別人的意見,並必須有容人之量。鄭博士覺得要做到這些事情不易,但必須時刻提醒自己,方可避免因權力而變得驕傲。 何校長指時下的年輕人不懂把握機會,鄭博士認為路是自己找來的,而並非別人預設的。他冀望年輕人要不斷裝備自己,這樣才可把握機遇。 面對批評抱平常心 何校長問,當領袖不時會遇到批評責備,需要作適當的面對自處。鄭博士不違言,只要涉及他人的既得利益,就會遭到強烈反對,這是可預期的,所以以平常心面對。他憶述多年前提出銷售稅的建議,遭到不少批評,甚至有最好的朋友罵他「害死香港」。他說最後方案未獲採納,不無遺憾,但靜心下來,知道自已理對,可用平常心面對。 他補充面對惡意的批評,不快是自然不過的事情,所以做事時必須捫心自問,是否對得起自己、社會和信仰。如果三者皆無問題,他會虛心聆聽善意的批評。 至於妥協方面,何校長和鄭博士均認為妥協是領袖的重要技巧之一,但不能事事妥協,需要適當為之。鄭博士記起零八年時香港經濟低迷,律師行可能出現周轉問題,他向下屬提出暫扣薪安排以避免裁員時,兩名最得力的律師竟然請辭,但其他同事都甘心願意接受。雖最後不用扣薪,鄭博士認為面對困難的局面,就要同舟共濟,所以不可妥協。 對年輕人的寄語 鄭博士認為,年輕人需要經常檢視自己的生命,不可過份專注於個人事業成就與財富,忽略家庭、健康及社區貢獻。鄭博士補充無論如何,誠信是絕不可妥協。何校長亦指出簡樸生活,亦可活得豐盛快樂,社會要更多人文關懷,才能變得更公義美好。 鄭博士引用父親的教誨「盡量增多朋友,盡量減少敵人」,並以此寄語時下的年輕人多關心身邊的人,接觸社會,懂得包容和感恩。何校長與鄭士都對現今年青人抱有信心,鼓勵他們多反思找出自己的生活標與領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