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新報 第8期 頭版 頭條 一齣《大時代》電視劇道盡了香港股市人生百態,成為反映香港經濟興衰的經典作品。恒生指數由年初的28000 點高位,下跌至年中的20000 點,令人擔憂香港經濟的大時代是否已經來臨,香港經濟是否已經步入衰退? 中原集團創辦人兼董事施永青指出,現階段本港經濟只處於危機期,還未到衰退及蕭條。 編輯:楊卓諺 記者:梁凱菱 羅雅琳   股市大調整下,本地樓價卻有升無跌, 反映地產市場價格變動的中原城市指數, 在9 月屢創歷史新高,錄得142.3 點,較 去年升超過兩成。政府雖有「辣招」為樓 市降溫,但無助壓抑樓價上漲。施永青表 示,現時樓價過熱,回降的機會很大,加 上出現用家少投資者多情況,令樓市處於 危機狀態,樓市泡沫很有可能爆破。 成交跌無助抑樓價   金管局今年2 月底推出「三辣」,包 括﹕額外印花稅、買家印花稅及雙倍印花 稅。雖令二手交投顯著回落,但樓價未見 下跌跡象。   施永青指出,現時成交量下降,主要 因為市場觀望氣氛濃厚,令投資者因市場 形勢不明朗而不敢輕舉妄動。加上美國會 否加息、人民幣貶值、股票市場動盪等因 素,令投資者對現時經濟前景感到不明朗。 同時,辣招亦令投資者投資樓宇的成本上 升,令不少投資者轉投其他投資產品,因 而令樓市交投冷淡。   不過,施永青仍然對現時香港經濟有 信心,樓市撻訂個案屬個別例子。「撻訂 情況稱不上多,並沒有恐慌性退場,更說 不上是一個潮流,目前樓市尚算正常」。 施永青亦批評部分傳媒以篇概全,他認為 樓市轉勢這說法未免有點輕率,因為暫時 未見轉勢,只見投資者開始有觀望,未敢 投資。   發展局局長陳茂波9 月中表示,未來3 至4 年將增加一手樓供應至八萬三千個單 位。施永青指,供應單位到兩萬才感到少 許壓力,但現在只得大約一萬一千個,至 少到2017 年才有少許機會,改善供不應求 的情況。 零售不景氣 鋪租下跌   鋪位方面,銅鑼灣、尖沙咀近月出現 不少「吉鋪」,連美國品牌「COACH」於 中環屹立7 年的分店,亦提早兩年解除租 約,鋪租隨即劈價四成。施永青稱,鋪租 下跌是顯而易見,畢竟零售業下跌有數字 根據。零售業不景氣,負擔租金能力自然 減少,因而令鋪租下跌。   而9 月銅鑼灣羅素街有吉鋪鋪租跌逾 五成,施永青指出,這只屬個別例子,因 為有些公司原先是以偏高的價錢租用店鋪, 故此減價的比率不同。但市面店鋪租金, 的確明顯下調兩至三成。 經濟未衰退 前景不明朗   經歷股市波動,香港經濟是否已步入 衰退?施永青認為,現階段本港經濟只處 於危機期,還未到衰退及蕭條。「社會上 還有很多資金,要說到衰退,未免言之過 早。」由於香港市場並不缺錢,樓價未見 頂或大幅回落。他表示,經濟泡沫爆破有 很多因素影響,包括政治、經濟等。   施永青對香港經濟前景並不樂觀,他 批評香港太多嬌生慣養的富二代,且年輕 人對自身處境不認識。而近年的政治衝突, 亦令他對經濟前景感悲觀。施永青認為, 香港屬外向型經濟,無論地理或民族因素, 香港人也理應「為中國服務」。他指投放 過多精力於政治活動上,令香港競爭力下 降,這也是經濟不景氣的主要原因。 配稿: 施永青:辣招斷錯症 量減價未跌 政府自2013 年起推出針對樓市的「辣招」,為樓市降溫,讓真正置業用家「有瓦 遮頭」。但施永青認為,辣招沒有對症下藥, 因為它只令成交量下跌,樓價並沒有回落, 甚至繼續上升。   施永青指出,辣招增加投資者的投資成 本,令投資者不願投資香港樓市。同時,業 主亦不願在虧蝕情況下放盤,令供應下跌。 這情況不但導致現時樓市交投淡靜,地產代 理生意慘淡,也未能幫助市民上樓,可說是 個「三敗俱傷」。   施永青說,香港樓市買家主要分投資者 及用家兩種。樓價高企的主因是投資者與投 機者不斷在市場炒賣,托高樓價。政府若要 幫助市民上樓,改善民生,就必需先把投資 因素剝離,分離投資者及用家,而非一味打 擊整個樓市。   施永青批評,過多市場干預會造成 反效果,價格管制、配額管制等政 策很容易帶來黑市市場。市場是 個講供求的地方,難以強迫 買家或賣家進行交易。 價格不合心水就不買 或不賣, 這是簡 單的道理。 P2版 頭條 二手樓交投跌近八成 環球股市波動,人民幣貶值,經濟 前景不明朗,雖未對本港樓市造 成巨大衝擊,但已嚴重影響氣氛。加 上一手樓貼市搶客,二手樓市淡靜。 有專家認為,本港樓市泡沫來年或會 爆破,樓價有機會下跌一至兩成。 記者:羅嘉倩 堵汶希 陸詠芯 劉海雯 朱加曦 二手樓交投跌近八成    今年7、8 月股災,令不少股民損手,不 利樓市的言論頻傳。但美聯儲遲遲未加息, 市場維持超低利率,令樓市仍未找到明確方 向。數據顯示,9 月的二手樓成交量有下跌趨 勢,令人擔憂樓市前景。 不利傳言 買家卻步    利嘉閣地產經紀陳庭豐指出,本港樓市 近月的交投量減少,以元朗為例,交投量由 每月二百宗跌至約二十多宗,跌幅較大。交 投量大減,除股市影響,市場不利傳言都令 買家卻步。 一手樓價貼市搶生意    一手樓價貼近二手市場,令二手樓市雪 上加霜。陳庭豐認為,下半年樓市將由發展 商主導。他以東涌的新樓盤東環II 為例,其 平均實用呎價約一萬三千元;而同區二手市 場的映灣園,其成交呎價約一萬一千元。他 指出,近年發展商推新樓盤時開價相當進取, 定價與同區二手樓售價水平相約,同時推出 多項折扣優惠,吸引不少準買家傾向入手新 樓盤,令部分成交量流向一手市場,導致二 手市場進一步萎縮。 議價空間 買賣落差大    陳庭豐續稱,在股災的影響及市場傳出 不利樓價的消息後,買家一般認為議價空間 應有15-20%,加上現時的業主以自用或有 實力的投資者為主,所以不存在供款壓力或 急於放售,因此賣家惜售,議價空間仍維持 在正常水平1-2%。由於買賣雙方心態上的 落差大,賣家堅持不二價,導致交投疏落, 以及成交價未見下跌。    陳庭豐表示,在暑假租賃旺季,大部分 租盤已被市場吸納,但租賃需求仍然強大,導 致租金繼續被拉高。他舉例元朗區的二房單 位租盤,7-8 月有大約十數個,現時只餘5-6 個。在選擇及供應減少下,議價空間就更少, 令租金不跌反升。    陳庭豐又指,香港人經常討論內地人炒 高香港樓價,但買樓的其實以香港人為多。 以元朗地區來說,一般二、三十宗交易才有 一宗是內地人,所以內地人非扯高樓價的主 因。而內地客真正投資的物業總值幾千萬甚 至過億,如港島區或九龍站一帶的物業。 配稿:物業估值高 增下跌風險 金管局於9 月25 日發表《貨幣與金融 穩定情況半年度報告》指出,本港「物業市 場估值偏高,與經濟基本因素並不一致,而 下行風險已逐步增加。」本港樓價與市民收 入比率在第2 季上升至15.9 的歷史高位, 顯示市民的置業負擔能力進一步轉差。恒生 管理學院經濟及金融學系助理教授鍾開琦指 出,本港樓價的確有下調空間。 買樓抗通脹成潮流    鍾開琦指出,現時因近年社會風氣鼓勵 年輕人或小型家庭擁有自己的生活空間,加 上為對抗通脹,投資者傾向將資金投放到實 物市場,例如樓市;本港樓宇市場需求和供 應仍有一定差距。但礙於本港樓市受聯繫匯 率影響,樓價高企,但現時樓價一般市民不 能負擔,不可能一直維持現狀。    鍾開琦稱,香港居住樓宇價格主要受 股市、利率、租金、貨幣流通量所影響。由 於樓宇價格和利率成反比關係,利率一旦上 調,樓宇價格便會下滑。雖然美國聯儲局9 月暫不加息,但市場預期聯儲局短期內將會 加息。所以當聯儲局加息,本港樓價就有下 滑的空間。    鍾開琦認為,在樓價面臨下滑的環境底 下,雖然房屋供應未能在短期內配合市民需 要,但投資者亦會持觀望態度,期望樓價有 繼續下調的空間,故未來樓市交投將較為淡 靜。    另外,有研究報告指出,香港經濟於 2015 年上半年度繼續以溫和步伐增長,經 季節性因素調整的本地生產總值按季實質增 長由第1 季的 0.7% 回落至第2 季的0.4%; 然而外貿表現疲弱,貨物出口及服務輸出收 縮,對經濟增長構成拖累;部份更抵銷了內 部需求。    鍾開琦指出,從本港上半年本地生產 總值及失業率來看,經濟未見有明顯放緩跡 象,但長遠而言香港或因租金上升而削弱其 競爭力,令流入香港的資金減少。    近年樓價高企、股市動盪,投資者感 嘆投資不易。鍾開琦呼籲年青投資者勿作短 炒,應好好消化信息,避免資訊不平衡。「現 時是趁低吸納的機會,可考慮購買一些分散 的基金產品作長遠投資。」    差估署數字顯示,8 月住宅樓價指數新 報305 點,連升5 個月,再創歷史新高,推 動年初至今,樓價累積升約一成。樓價持續 上升,但增幅開始減速,其中7 月份樓價指 數升幅為0.9%,而8 月則約0.36%,反映 在股市不穩及加息傳言影響下,樓市升勢開 始受壓。 細價樓升勢未止    若按單位面積劃分,細價樓仍為樓市 升勢「領頭羊」,其中面積431 方呎或以 下的A 型單位,最新報336.8,較7 月升約 0.57%,表現冠絕各類單位;而去年8 月, 該戶型售價指數為238.6,換言之,細價樓 於年內升約一成九。至於過去一年整體樓價 升幅則約一成七,反映細價樓升幅跑贏大 市。 P3版 頭條 大時代玩完 成上落市格局 近月,香港股市動蕩,環球經濟受 到多種不明朗因素困擾,不少人 認為熊市已臨,經濟再次陷入危機。 耀才證券市務總監郭思治認為,股市 現階段沒有大升的誘因,亦沒有大跌 的條件。近期幾百點上落只是急步調 整及市場的對沖活動所致。 記者:洪啟皓 黃婉兒 張嘉如   郭思治指出,股市大幅波動,非因經濟倒 退,而是反映利率走勢及中國股市逆轉所致。 「市場擔心美國聯儲局加息,利率變動會影響 經濟活動。但最主要還是中國股市逆轉問題, 市場未能消化之前過度的投機,現階段正作急 步調整。中國股市下滑,對港股有一定衝擊。」 郭思治認為,綜合各種不明朗因素,本港股 市沒條件再大跌,今年8,000 點的調整已經足 夠,只要沒有難以預期的事件發生,市場將會 轉穩,甚至反彈。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黃國英表示,股票 應會回復2015 年前的樣子。在經濟方面,旅 遊、金融、地產三個範疇表現會仍較為優秀。   黃國英認為人民幣匯率下跌,在旅遊方面 會令內地人來港消費的意欲減少。同時,本港 的幣值不低,也吸引不了外國人投資。   黃表示,經濟雖受到股市下跌打擊,但本 港的失業率仍然處於低水平,故未算是經濟危 機。只是員工薪金方面不會有大的加幅,畢竟 僱主的盈利空間變少了。經濟發展會放緩,甚 至停滯不前。 對沖衍生工具主導市場   按傳統說法,若指數高於250 天平均線 稱為牛市,相反則為熊市。但郭思治認為,現 今股市並沒牛熊之分,皆因市場進行對沖活動 才會出現大升大跌情況。他表示近幾年歐美, 甚至日本都進行量化寬鬆政策,市場資金流太 大,難免有對沖活動進行。   他說,在對沖活動下,市場難免有大幅度 波動。「股市再不能如從前般反映經濟,因現 時資金流龐大,不少人進行對沖或使用各種衍 生工具。此等工具需以升跌影響走勢,好淡角 力之下,幾百點波幅非常普通。就算加息亦不 會減少資金流,在強大的資金流動性下,市場 將會有波動及反彈,因此出現大熊市的機會十 分低」。   郭思治認為,美國目前沒有需要加息,加 息意味經濟增長,加息是為了抑壓通脹。但現 時美國通脹仍低,延後低息有助鞏固經濟。他 續稱,即使美國加息,都是長時間及幅度緩 慢,年底加息機會只有一半。   黃國英相信美元仍將處於強勢,全球不少 貨幣大幅貶值,令人民幣受到很大壓力,尤其 國家的對外貿易,從內地外貿出口數字顯示, 今年的出口數字出現下滑。 配稿:港GDP增長放緩 金融管理局發表《貨幣與金融穩定情況半年 度報告》,指出環球金融市場波動,加上旅客消 費持續疲弱,香港的經濟增長於下半年可能出 現放緩,政府對今年實質本地生產總值增長預 測亦收窄至2% 至3%。   金管局指,本港經濟上半年增長步伐溫 和,內部需求強勁,但環球經濟不明朗,預料 下半年的經濟增長,會受外貿表現疲弱和企業 信心因市場波動而減弱所影響。   耀才證券市務總監郭思治認為,香港倚重 旅遊業,現時旅遊業步入寒冬,影響各行各 業,尤其以收租為主的股票更甚,若然本港加 息,加上租金下跌,相關股票將會受壓。在低 息環境和資金沒太多出路的情況下,不少資金 甚至會用作炒賣樓宇上,引發投機行為。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黃國英認為股市剛 經歷股災,人民幣匯率下跌,降低內地人來港 消費意欲,同時,港元強勢,未能吸引投資者 到來投資,加上政府推出「辣招」遏抑樓市, 打擊本港經濟。   他認為,雖然本港經濟受挫,然而本地失 業率仍處於低水平,不認為是經濟危機,但香 港經濟發展會因而放緩,甚至停滯不前,員工 薪酬亦可能不會有大升幅,因為僱主盈利空間 減少。 配稿:人民幣下跌 挫投資信心 中央在8月進行匯率改革,人民幣貶值 3.5%,創20 年最大跌幅,市場環境信心低 迷。   黃國英相信,現時全球不少貨幣大幅貶 值,美元仍將處於強勢,擔心會令人民幣匯率 及國家的對外貿易承受很大壓力。他指,人 民幣自05 年起一直穩步上升,直至本年7、8 月走勢才變得反覆,以人民幣兌港元計貶值了 約5%,認為人民幣升值動搖中國出口,削弱 產品競爭力,才會令人民幣反而出現貶值。根 據9 月數字,內地9 月出口按年下跌3.7%。   黃國英認同是次人民幣匯率大幅變動影響 了市民投資相關基金的意欲,令市民覺得人民 幣沒有想像中的安全,相信日後對於投資在中 國的信心會打了折扣。   此外, 黄國英亦認為中國未能做到 「create feeling fit needs」,影響投資者的 投資意欲。他認為,「實現消費者基本需要」 的時代已過,現是講求的是生活品味的追求。 他認為美國科技較先進,影響力較大,加上美 股因主要公司負債較低,很多公司會進行回 購,建議投資者考慮投資美國市場。 P4版 頭條 人民幣貶值陰霾揮不去 大戶拆倉 散戶不擔心 人民幣自中央在8 月進行中間價報價機制改革後,匯價一度大幅下挫,每 百港元兌人民幣匯率跌至80.1 。加上美國加息消息持續發酵和中國製造 業數據面臨進一步回落的夾擊下,市場擔心人民幣會再有貶值壓力。記者採訪 兌換店,發現人民幣貶值對兌換店生意及一般市民、遊客小額兌換,暫未見太 大影響。 記者:羅煒皓 張韻絃 9月下旬,港元匯價轉強,多次觸及7.75 強方兌換保證底線,金融管理局七度向市場沽 出港元。金管局總裁陳德霖認為人民幣貶值, 以及市場預期人民幣匯價仍會波動,導致人民 幣出現拆倉潮,資金流入港元,相信本港人民 幣資金池在短期內會減少,但他估計人民幣不 會長期貶值。   記者實地採訪多家兌換店,發現市場持續 沽出人民幣的情況下,對於散戶和細額兌換並 無太大影響。   上環一間找換店負責人廖小姐表示,人 民幣匯率下跌後最近一個月生意跟以往差不 多,只在8 月份人民幣匯率突然下挫當天, 「才突然多了港人將人民幣換回港紙」。她 表示,由於往來內地及香港做生意及旅遊人 士很多,兌換店生意依舊以人民幣及港紙兌 換為主,認為匯率調整對散戶影響不大。   準備到深圳遊玩的張先生表示,自己經常 往返內地消費,不會因為人幣貶值而影響個人 在內地的消費意欲。另一位市民馮小姐則認 為,人民幣匯率於今年內仍然波動,手上持有 的大額人民幣要待匯率反彈時才會考慮沽出, 對匯市保持觀望態度。她相信人民幣貶值只會 對中港兩地生意人和內地房地產投資者有較大 影響,對內地旅遊所衍生的小額消費不會有太 大影響。   中國建設銀行( 亞洲) 預料,人民幣匯價 在明年9 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決定是否將人民 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DR) 之前仍會維持穩定, 年底匯價或會在6.55 的水平守穩。建行亞洲 認為,美元近期走強,人民幣匯率的調整幅度 仍然只有約3%,相對於其他貨幣仍然穩定, 與人民銀行早前表示人民幣有3% 調整壓力的 說法相符,相信中央會因應中國面臨經濟下行 壓力,繼續推出貨幣寬鬆政策。   根據彭博通訊社引述消息稱,中國國家主 席習近平9 月25 日訪美期間,人行曾為了穩 定匯率而再度出手干預,透過國有銀行在人民 幣在岸及離岸市場拋售美元,但消息卻未有透 露實際金額。據了解,此舉是為了避免人民幣 匯率大幅波動,維持走勢穩定。消息稱,人行 短期內還會持續透過代理行干預匯率。    消息稱中央未來可能實施更有力的財政 政策,包括設立千億人民幣,政府和社會資本 合作模式(PPP) 引導基金支持微小企業等,同 時人民銀行亦預期會維持貨幣寬鬆的力度。第 四季度內仍有機會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一次。 配稿:零售內房首當其衝 自8月中央推行匯率改革後,人民幣匯率 大幅貶值,拖累各行各業表現,當中以零售及 內房產業首當其衝。   人民幣貶值對本港最顯見的影響,是削弱 中國內地遊客的消費力。隨著中秋假期以及接 連的「十‧ 一黃金周」兩大遊客檔期,本港 零售業仍無太大改善。尖沙咀有藥房店員表 示,今年中秋假期生意額按年大挫七成,亦有 鐘錶珠寶店職員指店舖今年生意大跌三成,相 信短期內不會見起色,惟有選擇結業,止蝕離 場。莎莎10 月12 日公布於本月1 至7 日的 「十‧ 一黃金周」假期期間,香港與澳門零 售業務數據。來自內地客的營業額跌超過一 成,期內零售銷售按年跌一成,同店銷售跌近 百分之九。   六福集團主席黃偉常表示,今年本港零售 市道差,加上人民幣貶值,對下半年行業前景 不感樂觀。黃偉常指,近兩年的黃金周假期對 於零售市道的正面影響已不及往年。   旅議會總幹事董耀中亦指,目前黃金周 入境團人數按年跌約10%,若然人幣持續貶 值,令旅客來港成本上升,訪港內地旅客將會 持續減少,擔心情況比沙士肆虐時更嚴重,現 時未見到任何回暖的希望。   旅遊業議會主席胡兆英則比較樂觀,他認 為,人民幣貶值幅度仍小,加上港元自年初起 開始走強,相關影響早已浮現,估計對本港旅 遊及零售業影響不大。 拖累高負債企業   市場人士相信,人民幣貶值所產生的風 險,主因來自於美元及港元債,擔心今次人民 幣大貶值未必能挽救疲弱的出口,內房、航空、 紙業股均被看淡前景,以華潤置地及中國海外 為例,兩隻股份8 月份在人民幣連貶兩日後, 曾急挫8% 收市,兩股更曾創下一個月低位。   玖龍紙業表示,過去幾年將部分人民幣貸 款轉為外幣貸款,節省利息,但隨著人民幣貶 值,集團會透過增加出口,提升外幣收入,抵 銷匯兌風險。 P5 頭條: 零售生意 跌跌跌 香港零售業市道跌勢未遏,政府統計處公佈,8 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臨時 估計為379 億元,較去年同月下跌5.4%。與旅遊業表現緊密相關的珠寶 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其銷貨價值8 月下跌8.8%。記者訪問多間位於沙田 市中心的商舖,他們均表示生意額下跌,本地消費者購物變得謹慎,坦言「生 意難做」。全港擁有5 間分店的名鑽軒珠寶金行有限公司直言生意額大幅下跌 5 成。 記者:黃逸瑜 陳家美 覃蔚琛 梁鳳婷 羅芷晴 名鑽軒沙田分行的珠石部主任陳家樂表 示,公司主要客源為香港人。零售業市道欠 佳,顧客購買珠寶首飾及名貴禮物的態度轉 淡,分店生意額下跌超過一半。「以往客人平 均消費約2-3 萬元。現在顧客購物時考慮多, 選購鑽飾的價格亦相對保守。」他認為,近期 股票市場大幅波動是導致市民消費意欲削弱的 主要原因。   另一間大型珠寶首飾連鎖店周大福的發言 人接受訪問時表示,公司的生意額下跌,內地 旅客的消費模式出現明顯的轉變,由高檔產品 轉為主攻民生消費品。「中央政府的反貪政策 打擊內地送禮風氣,旅客對高檔消費品,如鐘 錶及黃金的需求減少,直接影響店舖銷情。」   根據政府公佈的數字,銷貨量跌幅最嚴峻 的行業為服裝業,下跌幅度較上年同期超過 13%。記者訪問了多間位於沙田新城市廣場的 時裝店,發言人都表示,在經濟環境轉差的影 響下,店舖生意額受挫。同樣售賣潮流服飾的 商店Camper 及 Timberland 的職員表示,今 年7、8 月商場的人流明顯較去年同期減少, 公司生意跌約1-2 成。店員表示內地客人仍 是公司主要客源,他們的平均消費都維持在每 人1000 港元或以上。「人流少咗,生意額都 跌咗唔少。客人在購物時也較以往的謹慎。」   售賣藥物及化妝品的連鎖集團屈臣氏有售 貨員表示,店舖生意未有明顯改變,顧客平均 消費維持為300 元。 配稿:港人消費意慾減 有投資外幣的市民張先生:近期投資 氣氛薄弱,外幣波幅大令其投資出現虧 損。加上香港整體消費物價上升,其外出 用膳的開支減少。「一星期出外用膳的機 會由以往五次減少到兩次,而且選擇的 餐廳亦較平民化,平均每餐飯的消費約 60-80 元不等。」   市民李先生:身邊朋友的投資金額都 有減少,經濟欠佳影響了購買高檔產品的 意慾。民生消費品的開支則維持不變。   市民李太:家庭飲食方面的開支平均 上升1-2 成。小朋友發育時期的營養吸收 非常重要,飲食開支上升無可避免,唯有 減少娛樂及服裝方面的開支。 配稿:供港食品內銷 港人或捱貴菜 本港糧油食品主要依賴內地進口,近期人 民幣貶值,內地輸港的食品零售價不跌反升, 未見零售商下調價格。   有街市菜販指,近幾個月整體的蔬菜售價 不斷上升,如一公斤的銀川菜心由12 元加至 15 元,增幅達2 成半。   中國國際貿易協會國際品牌管理中心宣 布,在保證香港市場充足供應前提下,明年將 值200 億元人民幣供港的生鮮產品,轉為投 放廣深、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對於有菜販擔 心,供港蔬果減少,市民有機會「食貴菜」, 九龍果菜同業商會副理事長張志祥則表示「並 不擔心」。   售賣內地與本地蔬菜的李小姐表示,近年 內地供港菜價只升不跌,她指人民幣匯率雖在 八月上旬下調過,但九月初已在窄位反覆回升 約3%,對她而言影響不大,因為每次都盡量 控制好入貨量,來扺消來貨差價「平嘅就入多 啲, 貴嘅就入少啲」。廣源街市蔬菜檔售賣員 張太亦指,近月老闆指示要提高零售價,大部 份蔬菜在未來都會加價。   在愉翠街市售賣進口水果的陳小姐指出, 部分來自內地的水果,如天津鴨梨和新疆哈密 瓜,面對內地需求日增,近年供港數量緊張, 令來貨價一直上升。不過,她指市民對價格改 變很敏感,因此不敢貿然加價。至於店舖主要 售賣的美國水果,如加州橙和華盛頓蘋果,供 貨相對較穩定,加上美元和港元有聯繫匯率機 制,人民幣匯價變動對她的生意影響不大,因 此未有調整價格。 P6 頭條 中外消費大不同 內地客如常購物 根據旅發局公佈的訪港旅客數字統計,今年8 月 總客量為561.5 萬人,其中最主要的內地 客有455 萬人,較去年同期下跌7.1%。內 地訪港旅客數字跌幅較7 月收窄,是自6 月以來連續第三個月下跌。加上人民幣 貶值等不利因素,令人擔心遊客減少, 會否令香港本已不景的消費市況,雪 上加霜?記者發現,內地遊客來港 消費暫未受太大影響。 記者:許雯莉 高靖琳 覃蔚琛 本報記者於星光大道訪問多位訪港 旅客,當中大部分為內地旅客,他們主要 是來港消費和玩樂。在購物方面,大部 分受訪者都以購買藥品、日用品為主,其 次為球鞋、電子用品和奢侈品。   「我剛剛買了兩對球鞋,覺得香港有 較多款式,質素也較有保證。」來自深圳 的陳先生這次到香港主想買些電子產品和奢 侈品。另一位來自新疆旅客表示,預計會在香 港花費約三萬港幣,主要想買名錶,亦會到主 題樂園遊玩。 香港購買仍是信心保證   「我大概知道匯率變動,不過好像差不了 多少吧?其實都沒什麼關係,我還是會買些 護膚品、金器等。」一位內地的女遊客預計 在香港花費約兩至四萬港幣用作購物。不 少內地旅客選擇到香港旅遊。香港除了比 日韓台三地方便外,香港所提供的產品更 符合他們需要。以購買黃金首飾為例,內地 人選擇到香港買黃金除了因為不用付高額稅 金以外,更重要的是信任香港的品質。正正因 為這點,「香港購買」成為了信心保證。   在沙田、上水一帶的內地旅客則表示,每 逢到香港旅遊時會順便買些日用品回去,例 如:面膜、沐浴露等生活日用品。因為價錢平, 質素有保證。   內地旅客喜歡到香港購物,外國旅客卻以 觀光為主,想多了解香港繁華背後的文化和歷 史。「我們主要花錢參觀不同展館,沒有購物, 加上內地的物價好像較平,質素又差不多,想 買的回內地買就好了。」一名西班牙旅客表 示。   另一名英國家庭旅客參觀了中上環的一些 舊區,希望可以多了解香港的歷史。男主人表 示,花費主要於住宿和交通。因為有小孩,希 望小孩子能住得舒適,故此花費較多在酒店住 宿上。外國旅客除了喜歡來香港觀光遊覽外, 近年還時興來香港爬山,享受香港的青葱綠 野。 配稿:陸客大減 旺區減租 內地來港旅客大減,令零售業大受打 擊,各旺區的舖租紛紛大減。聖誕佳節漸 近,有業主開始減租吸引租戶,並接受 短租。美聯旺舖營業董事許諾謙指,銅鑼 灣白沙道一個單邊舖位由於已空置數月, 由本來約250 萬元的租金,下調至現以 約105 萬元放長租最新叫租較舊租跌近六 成。 旅客量下跌,首當其衝的東方表行 董事兼秘書林慶麟稱,已有數家店業主 雖減租超過10%,但未達到公司期望的 20–30%。林慶麟說,期內及今年至今旗 下鐘錶銷售按年都跌15–20%,對前景 亦不感樂觀,期望中環皇后大道中舖位年 底約滿後,業主至少減租逾10%。有集 團看准時機,打算再度進駐核心零售區。 莎莎首席財務總監陸楷稱,集團有意趁租 金下跌,考慮租這些舖位。但因減租期剛 開始,未來市道變數較大,故現時仍處於 觀望狀態。 配稿:旅客減零售轉弱 黃金周生意遜往年 旅發局公布7 月訪港旅客數字顯示,今年 7月訪港旅客約四百九十二萬人次,較去年同 期下跌8.4%,其中內地客佔三百八十四萬人, 較去年同期下跌9.8%。   「港澳個人行」( 自由行) 由2003 年開 始實施,目的是為了幫助香港重振「沙士」後 的經濟。中央政府允許在指定範圍內的地區內 地居民以個人方式,透過簽證前往港澳地區旅 遊。中央政府在2009 年實行「一簽多行」後, 內地訪港旅客數字大幅度飆升,11 年間由 638 萬人次增至4,075 萬人次,為香港帶來龐 大收益。但「一簽多行」逐漸為香港帶來不少 社會問題,例如水貨客攜帶大量水貨回內地, 令香港出現部分商品缺貨及物價變相提高等問 題。因此,公安機關由今年4 月起,改為向深 圳市戶籍居民簽發「一周一行」,原有的「一 簽多行」簽注在簽注有效期內可繼續使用。 「一周一行」實施後,內地來港旅客人數 明顯減少,本港八月份零售業總銷貨價值按年 跌5.4%。而在剛過去的「十‧ 一黃金周」 數據亦顯示「旺丁不旺財」,商務及經濟發展 局局長蘇錦樑表示,過去4 年的黃金周的內 地客量由每年增長一成多,減至去年只增加約 7%,今年黃金周內地訪港旅客數目更只按年 升2.3%,但零售業績較以往遜色,認為是由 於外圍經濟不明朗、本港針對內地客的行為和 周邊地區的競爭等原因導致。 P7 頭條:何順文:享受浪漫大學生活 恒生管理學院校長何順文教授10 月7 日出席本學年傳播學院首場恒傳匯 談,於會上和同學分享自己對高等教育的 理念,及對恒管發展的願景。他希望同學 可以浪漫地享受大學生活,老師和同學都 能成為好友。他亦寄語同學培養獨立思 考,忌隨波遂流,做自己喜愛的事。 記者:黃逸軒 楊卓諺 何校長和同學分享自己的成長歷程。他出 身小康家庭,住過徙置區,在深水埗公屋屋村 長大。他慶幸父母給他們兄弟姐妹自由成長, 自己不但沒有學壞,而且懂得很多機會都要靠 自己爭取。   他也說自己從小就喜歡幫助別人,不甘於 人云亦云,即使在美國攻讀管理學時,亦常思 索如何改變社會。何校長認為,在美國求學時 最大得著,是來自老師的身教,而非學術知 識。 升格之路 充滿信心   談及教育理念,何校長希望恒管可以成為 一間開放、浪漫,和有良好師生關係的私立大 學。他認為恒管的小班教學模式在香港十分少 見,除可以促進師生互動外,亦有利同學交 流,促進人際關係。他表示,同學如果在大學 生涯中,未能和老師成為好友,是一件十分可 惜的事。   何校長早前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現時私 立專上院校升格成大學,過程相當複雜。但他 明白升格必需有嚴謹的程序,同時亦對恒管於 未來兩至三年升格成大學,充滿信心。除了因 為其是有質素的私立專上學院,更因為恒管是 私立院校,發展時比公立大學有更大自由度。 當中以何校長一直積極推行的「博雅與專業教 育」模式,獲得外界的肯定。     何校長感謝恒管前身,恒生商學書院創辦 人何善衡先生,創校時選擇現時校址發展,令 學校在校舍發展上,走得比其他院校平坦。 確保教學質素 提升競爭力   面對未來中六文憑試考生不斷下跌,影響 私立院校發展。何校長坦言,只要做好辦學角 色,確保教學質素和開拓新課程,足令恒管有 競爭力。 寄語畢業生尋找志向   何校長寄語同學珍惜在校時光,爭取時間 做一些自己想做和喜愛的事。他慨歎時下畢業 生著眼自己將來的薪金,或著眼如何賺取更多 錢。他希望同學們不要過份追求功利,應該尋 求自己的志向,把握任何機會,做自己認為有 意義的事。 傳新報奪校園學報兩獎  【本報訊】記者楊卓諺報 導: 由《中國日報》主辦, 2014 至15 年度校園學報新 聞獎頒獎典禮,10 月16 日假 香港理工大學蔣震劇院舉行, 署理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蒞臨主 禮。我校傳播學院《傳新報》 獲得新聞報導(中文)亞軍, 及最佳新聞寫作(中文)季軍 兩項獎項。傳播學院院長曹虹 教授對今次《傳新報》兩篇報 導奪獎,感到鼓舞。她表示,得獎除了證明《傳 新報》在新聞業界,及社會有一定影響力,亦 反映傳播學院同學的新聞寫作能力不斷進步。   作為今屆校園學報評審之一的曹院長表 示,參賽作品來自兩岸四地大專院校,水準相 當高,值得傳播學院同學學習。她鼓勵同學未 來要繼續堅守新聞工作者客觀、公正的精神。 而傳播學院高級講師蘇銘恒老師建議同學,在 報導選題上不妨擴闊眼界,因為香港以外問題 都值得讀者關心。   兩組得獎同學,對自己的報導能夠得獎, 感到十分驚訝和興奮,因為從不知道報導會被 老師賞識及提名。他們異口同聲感謝傳播學院 的栽培,並鼓勵其他傳播學院同學,只要用心 做好每一次採訪,一定有讀者欣賞以及發揮社 會影響力。 四川交流 擴闊視野  【本報訊】簡梓因 陳樂霖 綜合報導: 傳播學院獲「四川之友」協會的支持於5 月 26 日至30 日舉辦了四川學術交流團。13 名 新聞及傳播學系學生,在吳靜助理教授及鄭 雪愛高級講師帶領下,遠赴四川展開為期五 日四夜的參訪交流活動。   香港「四川之友」協會為傳播學院的師 生準備了豐富充實的活動。同學分別前往四 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及四川長江職業學院 進行學習交流; 雙方老師亦分享教學經驗, 探討將來學術交流與合作的方向。交流團亦 參觀了成都夏爾天逸科技有限公司,學習內 地遊戲開發及製作過程等。 感受四川文化 建立川港友誼   交流期間,同學們亦遊覽了四川的著名 景點,如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錦里古 街、洛帶古鎮及北川地震遺址等,並品嚐地 道的四川麻辣火鍋和地方小吃。參與活動的 同學表示,交流團不僅能讓同學感受當地文 化,亦有助同學認識四川的高等教育及數碼 科技發展。同學們認為交流獲益良多,更與 當地學生建立友誼。 P8 人物專訪 紅斑狼瘡擾半生 鄒少蓮:做義工令我重生 「再生勇士」鄒少蓮,義工機構再生會董事,近 二十年活躍義務工作。1981 年,二十六嵗的她 患上紅斑狼瘡症。憑著勇敢及堅強,她一步一步從人生 低谷爬出來,並投身義工,向社會發放正能量。 記者:區映樺 鄒銘城   談起當年的煎熬時,她眼泛紅絲,對鄒少蓮而言,最折磨是關 節和皮膚影響。由於長期服用高劑量的類固醇,致雙膝骨枯,劇痛 難當。同時髮絲越來越稀少,現出一個個「鬼剃頭」般的洞,皮膚 潰爛,對她來說,都是苦不堪言的。   第一次康復後,她的病每兩至三年復發,經常全身關節劇痛。 「工作時,雙腿就像在跪玻璃」,她無可奈何只好辭退工作。沒有 收入,她靠著僅餘公積金,硬著頭皮撐下去。 徘徊死亡邊緣    1986 年,鄒少蓮由於肺癆細菌入腦,導致腦膜炎,昏迷一星 期。醫生說她不久人世,就算蘇醒也變植物人。但鄒少蓮仍有意識, 聽到母親每天以淚洗臉,年旬七十的奶奶每天探望她。「我不想成 為家人的負擔,因此告訴自己一定要醒過來!」一星期後,憑著堅 強的意志,鄒少蓮從睡夢中蘇醒過來。 當選十大再生勇士   鄒少蓮多年與紅斑狼瘡抗爭,現仍需靠藥物控制病情。失去工 作能力的她,巧合下參加仁愛堂舉辦的《紅斑狼瘡病十八區巡迴》 活動,「我覺得是緣分,是天意安排我做義工,為社會出力」。鄒 積極投入義工,希望透過自己的鬥志和經歷,激勵他人。   1998 年,鄒少蓮獲選再生會第三屆十大再生勇士。「做義工很 有意義,你幫他人,他人也幫你」她表示做義工可釋放自己,使更 勇於面對人群、社會。她以過來人身份鼓勵病友,讓他們知道人間 有愛。   問到退休,她眼神堅定:「做到我沒能力做止!」 逆境而上 坦然面對   經歷大起大落,鄒少蓮坦言要珍惜生命。她曾對世界感到絕望, 然而她未有放棄性命,勇於接受治療。性格樂觀的她表示:「困難需 要自己克服,靠自己努力,戰勝一切」。幸福不是必然,鄒坦言現 在更珍惜生命和家人相聚的時間。同時她也看淡物質,「相比這些 只能給于自己短暫快樂的東西,真正的幸福還是心中那份愛。」 配稿:免疫系統疾病:紅斑狼瘡   紅斑狼瘡全稱全身性紅 斑狼瘡或系統性紅斑狼瘡,是一種慢性 自身免疫疾病。由於患者的免疫系統誤把自己 身體的細胞當作敵人,攻擊身體各個器官組織,引 致慢性發炎,影響各個器官,一般受襲的器官包括皮 膚、關節、腎臟。病情嚴重的話可引致急性腎衰竭;如 果患者腦部中樞神經受侵害,更有可能引致精神病、腦癇 症或中風等,導致生命危險。紅斑狼瘡目前無法根治,治 療以使用類固醇和免疫抑制劑控制病情為主。   雖說任何年齡的人都可能蛇上紅斑狼瘡,但有研究 發現紅斑狼瘡病患大多為15 至30 歲之女性,男性比 例只約佔十分之一。   香港現時有超過七千名系統性紅斑狼瘡 症患者,每年約有500 人患上紅斑狼 瘡症,患病率約為0.1%。    配稿:再生會  再生會,1991 年5 月成立,大部份經費來自熱心人 士及機構,是政府註冊之慈善復康服務機構。機構相信, 只要及早認識疾病的成因,及預防方法,可減低其病發 的機會,他們亦希望長期病患者找到合適自己的位置及 發揮自身的才能,受到大眾認同及成為學習的對象。再 生會旨在「健康重建、生機再現」,致力為紅斑狼瘡、 硬皮症、痛症及有情緒困擾之人士提供服務,如:病人 自助小組、強身健體復康課程、健康管理小組、中醫義 診等。   機構亦提供多元預防醫學及健康講座,讓大眾認 識不同的病類,並提供建議,改善長期病患者生活 質素。每年,再生會舉辦「十大再生勇士選舉」, 表揚長期病患者克服困苦、逆境自強的精神及 其正面態度。本年度再生會與恒生銀行合力 舉辦,吸引一千四百名嘉賓,見證再生勇士 的誕生。恒生銀行副董事長兼行政總裁李慧 敏女士表示,「希望在社會延續這份再生精 神」。   創會人鍾惠玲博士因分娩時,引發體內 的隱藏的紅斑狼瘡病以致患病。其後透過中 西醫療令身體情況得以改善。鍾博士希望透過 經歷,協助同樣受長期病煎熬的病友,生命影響 生命,奮發自強,再生會因而創辦。 http://www.regensoc.org.hk/about.php